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致病菌经肠道、血液或者淋巴系统引起的腹腔感染,多见于晚期肝硬化、重症肝炎及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其病死率在20%~40%。因此,对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要积极预防其发生,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
根据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不同,将其分为5型:
有典型的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者等急腹症样表现。
腹水进行性增多,利尿效果差,腹水顽固不易消退。
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休克表现。
以肝昏迷为主要症状。
腹水检查支持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但无腹膜炎的临床症状。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致病菌经肠道、血液或者淋巴系统引起的腹腔感染,是在无腹腔内临近器官直接细菌感染来源的情况下发生于腹腔的感染,致病菌大多为需氧菌,主要来自于肠道菌群,少数来自于泌尿道、呼吸道和软组织感染灶。
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以及革兰氏阳性球菌,如肺炎链球菌及其它链球菌属经肠道、血液或者淋巴系统引起的腹腔感染。
免疫力低下或肾病综合征合并腹水均可诱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致病菌大多为需氧菌,病原菌主要来自于肠道菌群,少数来自于泌尿道、呼吸道和软组织感染灶。革兰氏阴性杆菌占45%~55%,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多见于晚期肝硬化和其它一些重症肝炎患者及肾病综合征的患者。
如猩红热、艾滋病患者,或营养不良、过度劳累者可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抗病能力较弱,容易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腹腔肠壁水肿之后引起吸收障碍,同时肠壁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该病发生。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起病有急有缓,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肠鸣音减弱。
多为不规则发热,其次为驰张或稽留热。高热伴脓毒症状者常有败血症。
起病隐匿者可仅有全腹不适,急性起病者可为突发腹部剧痛或者腹胀,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表现为腹部压痛和反跳痛,可为全腹压痛甚至拒按,也可局部压痛或深压痛,反跳痛程度也可轻重不等。
发生腹膜炎后,往往腹水迅速增多,利尿剂无效,而出现不断加剧的腹胀、食少、尿量减少和不能平卧,甚至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
腹膜受到刺激,反射性引起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摄入的食物。
高热、口干、脉搏增快、呼吸急促,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面色苍白、眼窝凹陷、皮肤干燥、四肢发凉、口唇发紫、神志恍惚等。
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起病隐匿者仅有腹部不适、轻微腹痛、肠蠕动减弱或腹部胀气。
呼吸道感染患者常可伴有咳嗽、咳痰、发热以及呼吸增快等相关表现。
致病菌进入机体的无菌部位。除了引起局部感染的症状,重度感染者可出现血压下降,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细胞代谢障碍,引起感染性休克。
失代偿期肝硬化或重症肝炎出现大量腹腔积液时,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肾灌注不足、内毒素血症等因素,可发生肝肾综合征。
肝硬化失代偿期,导致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还可能会出现腹腔脓肿、脓毒败血症、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多继发于肝硬化腹水患者,一旦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发热、腹痛、腹肌紧张等,要及时治疗,要有效地控制感染,积极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加强支持治疗等。
肝硬化腹水患者一旦出现发热、腹痛、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肠鸣音减弱等症状时,要高度怀疑是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要及时就医。
一般考虑消化内科或感染科就诊,如出现紧急情况可至急诊科就诊。
以前是否出现过相应症状?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发热、腹痛、腹肌紧张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肠鸣音减弱、恶心呕吐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发病前是否接触过相应过敏原?
可见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短时间内增高时,尤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
腹水外观多为淡黄色,细胞数较高者外观浑浊。白细胞数多>0.5×10^9/L,其中多形核白细胞(PMN)>0.25×10^9/L为确认感染的重要指标。
腹水细菌培养阳性具有确诊意义。
可同时行血培养及腹水培养以提高培养阳性率。
腹水总蛋白浓度小于10g/L,多会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可以评估有无肝肾功能损害。
血沉是检测患者红细胞沉降速度的实验,反映有无细菌感染。
判断有无钠、钾等电解质紊乱。
有助于鉴别细菌感染。
可判断有无肠梗阻和胃肠穿孔,主要是用来排除继发性腹膜炎。
可显示腹腔有无积液。
可显示腹腔及肠腔有无积气和积液,判断肠梗阻和胃肠道穿孔,也有助于评估腹腔内有无实质脏器病变,主要是用来排除继发性腹膜炎。
有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盆腔感染或是脓肿的存在。
消化道表现:腹痛、呕吐、腹泻。
全身感染表现:发热、白细胞增多、脓毒症休克。
无明确诱因的肝性脑病。
无明确原因的急进型肾功能损害。
未予抗生素预防用药的胃肠道出血。
腹水PMN>2.5×10^9/L,或血性腹水PMN与RBC比值为1:250。
继发于外科急腹症或腹部外科手术后,通常起病急骤,常伴有明显的脓毒症表现,急性腹膜刺激征,腹腔穿刺为脓性,可见消化道内容物残渣,生化葡萄糖降低(L),白蛋白(>10g/L)和LDH(>血清LDH水平)增高,多为混合性细菌感染。X线平片在空腔脏器穿孔时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患者多有结核病史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可伴有午后潮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腹部触诊呈特征性揉面感,腹水淋巴细胞增多、抗酸染色阳性。血沉增快,血清结核抗体阳性,试验性抗痨治疗有效。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治疗要综合治疗,首先要控制感染,其次要积极预防和治疗肝肾综合征、休克等并发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加强支持治疗等。
监测病人呼吸、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发病后应卧床休息,进行静脉营养支持。
可以在早期及时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以及白蛋白治疗。
经验性抗菌治疗应遵循广谱、足量、肾毒性小的原则,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
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白蛋白,可以降低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使用微生态制剂保护肠道黏膜的屏障功能,维持肠道正常菌群,防止细菌过度生长,减少毒素的吸收,常用的制剂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元三类。
探查腹腔明确病因,引流出腹水,用于怀疑有原发性腹膜炎,同时又不能完全除外继发性腹膜炎、肠梗阻或阑尾炎患者。
腹腔穿刺放液及腹膜腔灌洗,单纯排放腹水的同时,输入足量的白蛋白扩充血容量。急性期需进行禁食、胃肠减压、留置胃管,抽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减轻胃肠道的积气,促进恢复蠕动。需要进行肠胃营养,以补充能量,促进体能恢复。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预后极差,易导致感染性休克、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及肝功能衰竭等致死性并发症,且复发率高达每年约70%。
本病经过及时的药物治疗,治愈率也比较低,复发率高达70%。
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预后不好,会进一步导致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而死亡。
腹膜炎治疗后腹腔多有不同程度的粘连,严重者可使肠腔不通畅而形成粘连性肠梗阻。
术后两周开始门诊第一次复查,主要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腹部CT等项目,根据门诊复查情况决定下一次复查时间。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多继发于肝硬化腹水,所以患者应该多吃水果和蔬菜,选择摄入精益蛋白质,但晚期肝硬化患者要控制摄入蛋白,以免诱发肝性脑病。应该避免生吃海鲜,尽量禁酒,低盐饮食,适当补充益生菌。
多吃水果和蔬菜,选择摄入精益蛋白质,应该避免生吃海鲜。
以低盐饮食为主,过量的盐会导致体液滞留,进一步加重腹水。
避免饮酒,因为饮酒可能会导致进一步的肝损伤。
适当补充益生菌,以调节肠道微生态。
监测病人生命体征,日常病情、症状变化,遵医嘱定期复诊。如有加重或突然新增症状,需立刻就诊。可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合理作息,避免劳累。监测日常病情、症状变化。
可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合理作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监测日常病情、症状变化,如有加重或突然新增症状,需立刻就诊。
由于许多药物、保健品等本身对肝脏功能有损害,因此在应用时务必征求主治医生意见,避免私自擅用药物。
肝硬化腹水患者住院后,都应行腹腔穿刺术,同时行腹水培养与血培养,以监测有无细菌感染。患有猩红热、艾滋病等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按时服药,按医嘱定期门诊复查。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勤洗手、勤洗澡等,同时注意外阴的清洁,避免发生生殖道淋菌感染。
保持良好的生活以及饮食习惯,注意保持规律睡眠,适当进行身体锻炼,同时注意三餐规律、营养均衡等。
4645点赞
[1]翁心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一些共识与进展[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07):389-390.
[2]雷秉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J].临床肝胆病杂志,2007,23(005):330-333.
[3]刘晓红.美国肝病学会关于"肝硬化腹水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实践指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8):565-56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