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艾综合征是一种胰腺或十二指肠的胃泌素肿瘤引起的,以明显的高胃泌素血症、高胃酸分泌和消化性溃疡为特征的综合征。有时胃泌素瘤可位于脾门、肠系膜、胃、淋巴结或卵巢,大多数患者是多发性,其中50%是恶性。这类肿瘤通常较小(直径<1cm),其生长和播散缓慢,尤其好发于伴有其他内分泌异常的患者,特别是甲状旁腺,其次是垂体和肾上腺。
卓-艾综合征(胃泌素瘤)包括遗传性胃泌素瘤和散发性胃泌素瘤:
是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Ⅰ型(MEN-Ⅰ)的表现之一,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约占到胃泌素瘤的20%~30%,呈家族性分布,常为多发性。
该类型胃泌素瘤的临床表现与生物学行为更类似恶性肿瘤。
目前卓-艾综合征的病因并不明确,但可能与胃泌素分泌异常及基因异常有关,腹痛、腹泻反复发作者好发。
由于胃泌素的营养作用,使胃黏膜增生肥厚,壁细胞容量可达正常人的3~6倍,造成胃酸和胃液分泌过多。
多发性Ⅰ型内分泌肿瘤为高外显率的常染色体基因异常,该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可能所有多发性Ⅰ型内分泌肿瘤的病人都累及三个器官(甲状旁腺、胰岛和垂体),但并非都有激素过多的临床表现。此外,有内分泌肿瘤家族史者也易患该病。
卓-艾综合征好发年龄为45~5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
反复发作或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远端或空肠溃疡并腹泻者。
青少年或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有胃肠胰内分泌肿瘤家族史者。
胃泌素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高胃酸和大量胃液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和腹泻,部分患者还可出现食管反流和内分泌系统症状。
85%以上的病例有顽固性的溃疡病,易发生并发症,且属于需外科处理的并发症。如多次溃疡出血、穿孔,胃切除手术后吻合口溃疡、出血、穿孔等,应用常规外科手术疗法。病情在短期内即可复发,这是本病最突出的表现,但在一些小的十二指肠胃泌素瘤病例,有的并不表现为顽固性的溃疡病。
腹泻可以和溃疡病症状同时存在,也可以仅表现为腹泻,腹泻的特点为泻出物呈稀水样,可导致患者代谢性酸中毒等。
30%~60%的患者有食管反流症状。
文献报道有20%~25%的患者胃泌素瘤是MEN-Ⅰ型综合征的一部分,可合并其他内分泌肿瘤,可产生相应激素分泌增多的临床症状。
除了上述主要症状外,此类患者还可能出现烧心、反酸、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60%的患者会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的症状。出现并发症时,疾病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阶段。
出血较少时,可有黑粪(柏油样或咖啡色粪便)、便血等。出血量较多时,常有呕血(呕吐物可呈鲜红色、暗红色或咖啡渣样等),继而可出现头晕、心慌、冷汗等,甚至有休克的表现,如四肢发冷、脉搏细弱等。
上腹部会出现剧烈地疼痛,常呈刀割或烧灼样痛,并迅速扩展至全部腹部,也可放散至后背或右肩。
即胃与肠道的连接处,由于炎症或者黏膜水肿等原因引起的不通畅或阻塞。幽门梗阻后会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将胃内的食物吐完后,会感觉舒服一点。长时间的频繁呕吐,会导致营养不良、消瘦等。
卓-艾综合征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对于有疑似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如果出现持续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就诊。
如果突发大量呕血、腹部剧烈疼痛等严重症状时,可拨打120呼叫救护车。
患者多因长期难治的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腹痛、腹泻等症状,前往消化科就诊。
考虑或确诊为胃泌素瘤时,可在肿瘤科或内分泌科接受进一步诊疗。
腹部疼痛和进食有关系吗?
有没有以下症状?(腹痛、腹泻、呕吐、呕血、便血)
是否服用药物?服用药物的种类、剂量、用法,以及服用药物多久?药物效果怎么样?
有没有得过什么病?
是否做过手术?
家族有没有内分泌肿瘤的病史?
该项检查是诊断胃泌素瘤最灵敏的方法,主要目的是测定血清胃泌素有无升高以及升高的浓度。注意检查前要空腹,穿比较宽松或者容易脱的衣服,方便采血。
明确是否是因为胃泌素的释放,导致胃液的大量分泌,为区别其他疾病体提供帮助。
钡剂检查对于诊断胃泌素瘤有一定参考价值,尤其对于突出于十二指肠壁的肿瘤有明显的显影。
包括促胰液素激发试验、钙剂激发试验、标准餐刺激试验等,对血清胃泌素增高不明显的患者价值最大。促胰液素激发试验是判断胃泌素瘤患者最有价值的刺激试验,静脉注射促胰液素后,超过95%的胃泌素瘤患者都出现促胰液素增高。
生长抑素受体闪烁扫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通常是首选的胃泌素瘤定位方法,有利于发现特殊位置(如胰脏或其它脏器)的胃泌素瘤。
是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检查方法,能显示肿瘤与周围器官管的关系,还能发现肿瘤是否有转移性病变。
是诊断卓-艾综合征的特异性指标。
能够准确的显示胰腺,发现上消化道溃疡和胃、十二指肠内的肿瘤。
经皮经肝穿刺可知各属支引流区域胃泌素值升高的梯度,从而检测出胃泌素瘤的位置。
胃泌素瘤无特征性表现,但消化性溃疡、高胃酸分泌和高胃泌素血症并存是临床诊断的要据。诊断胃泌素瘤的最主要依据是胃泌素测定,当血胃泌素基础值大于200pg/mL时基本可确定诊断,当胃泌素>1000pg/mL时,基础胃酸排泄测(BAO)>15mmoL/h或伴有胃酸pH<2即可确诊。
若未达上述诊断标准,应进一步行激发试验,并辅助以影像学、内镜等检查。
本病胰泌素试验阴性及蛋白餐试验阳性,组织学见胃黏膜G细胞增生,细胞内所含胃泌素量明显增高,可达正常的30倍,可通过组织学检查与卓-艾综合征相鉴别。
胃次全切除术和BillrothI式胃空肠吻合术后,小部分胃窦包在十二指肠残端内,残留的G细胞在碱性环境刺激下大量分泌胃泌素,可通过影像学检查与卓-艾综合征相鉴别。
由于胃潴留刺激胃窦G细胞而致高胃泌素血症,手术解除梗阻或抽出胃内容物后可恢复正常水平,可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与卓-艾综合征相鉴别。
小肠部分切除后,存在于小肠的抑制胃泌素释放的肠高糖素、肠抑胃肽(GI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减少,则胃泌素释放增加。此外,若同时有肝肾功能不全致胃泌素分解障碍,亦致高胃泌素血症,可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与卓-艾综合征相鉴别。
卓-艾综合征的根本治疗是手术切除产生胃泌素的肿瘤,对不能发现肿瘤及肿瘤不能完全切除者可用药物治疗,如肿瘤发生浸润和转移可用化疗药物。
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洋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此类药物能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其效果可持续超过24h。
常用药物包括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H2受体拮抗药与抗胆碱能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加H2受体拮抗药减少胃酸分泌的疗效。
长效奥曲肽能抑制促胃液素的分泌,缓解症状,而且可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使瘤体缩小。长期应用亦可导致胆囊结石、腹泻等。
根治胃泌素瘤的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对于术前或术中探查不到肿瘤的患者可以性全胃切除术。除有手术禁忌症、拒绝手术及有多发转移者外,均应行手术治疗。手术治愈的标准为手术切缘阴性、正常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正常、胰泌素刺激实验阴性、CT及SRS等影像学定位检查阴性。
胃泌素瘤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但对肿瘤不能切除或已有转移者,可行化疗。化疗适用于转移性恶性胃泌素瘤治疗,目前最佳化疗方案是阿霉素、5-FU和链脲霉素。
卓-艾综合征经过有效且规范的治疗,可以减轻或消除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预后通常较好,但不能彻底根治。
目前卓-艾综合征还无法治愈,但是有效且规范的治疗,能够减轻或消除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
胃泌素瘤约半数以上为恶性,但往往小于1cm,生长慢,预后较好,在没有肝转移的情况下,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10年生存率可达100%与96%。但肿瘤不能切除或不能完全切除的病人5年和10年存活率为43%~25%,有肝转移者5年生存率则低于20%。
根据医生要求按时复诊。手术治疗后复查,肿瘤切除术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到医院复查一次,此后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具体复查时间根据病情而定。复查内容包括进行体格检查、测定血清胃泌素、复查CT或磁共振等。如果有不适症状,可以随时去医院就诊。
卓-艾综合征患者日常应以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为原则,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少量多餐进食。
饮食清淡,可适当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油炸和烧烤的食物等。
有规律地进餐,多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和瘦肉等。
戒烟、戒酒,也不要喝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多食用含钙、铁的食物,防止发生骨骼疾病与贫血。
高胃酸患者避免吃酸性、高脂肪食物。
卓-艾综合征患者的日常护理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持心情舒畅等。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避免劳累、熬夜等。
进行适当运动,提高身体抗病力。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为了解胃泌素瘤的发展速度,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相关营养指标的变化。
卓-艾综合征患者如出现溃疡、穿孔、消化道出血、急腹症等症状,应即时送往医院就诊。
由于卓-艾综合征病因不明,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平时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目前卓-艾综合征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相关,因此有家族史的患者应定期体检。如出现消化道溃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
注意劳逸结合,不宜太过劳累。
如没有不能剧烈运动的心肺疾病,可适当运动,如慢跑、打球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抵抗力。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
对于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若溃疡顽固、易复发,经正规治疗效果不佳,应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4458点赞
[1]廖二元.内分泌代谢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59-1062.
[2]赵永福.胃泌素瘤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9):795-797.
[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委员会.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专家共识(2016年版)[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6,21(10):927-94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