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路易斯型脑炎又叫圣路易脑炎,是由圣路易斯型脑炎病毒引起的,经蚊媒介传播的人畜共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可导致高热和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传染病,本病主要流行于南美洲,在6月份左右开始流行,人类普遍容易感染,儿童发病较少,主要患病人群为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圣路易斯型脑炎尚无特殊治疗,采取支持,维持电解质平衡,对症治疗,降温止惊治疗,并加强护理,且经积极治疗后,圣路易斯脑炎患者可完全治愈,部分患者遗留智力障碍等后遗症。
圣路易斯型脑炎是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在人与家畜之间传播,当患者被携带圣路易型脑炎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进入人体内,导致发病,本病好发于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
患者被受感染节肢动物叮咬之后,病毒在局部组织及局部淋巴结复制。当病毒随血液穿过大脑屏障,侵袭脑组织后,肉眼可见大脑充血水肿,并有广泛的神经细胞变性,脑组织多处有出血灶。病毒造成脑实质损害,影响大脑功能,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野鸟和家畜(鸽子和麻雀)为主要携带病毒者,以跗斑库蚊、尖音库蚊、黑须库蚊和鸡刺皮螨等吸血传播。人类普遍易感,以农业人员、移民工人及其家属成员发病居多,儿童发病较少。本病流行于北美洲,主要在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流域以及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佛罗里达等地,主要流行于21℃等温线以南地区及发生于6月份。国内暂无此病流行病学报道。
圣路易斯型脑炎主要是靠蚊虫叮咬进行传播。
圣路易斯型脑炎的好发群人是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由于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受到带病毒的蚊虫叮咬后,单核吞噬细胞无法及时产生免疫,吞噬病毒,此人群易患病。
圣路易斯型脑炎患者常见症状包括头痛、肌肉疼痛、高热不退、恶心、呕吐以及继发性癫痫,部分患者可出现强直性瘫痪和呼吸节律的改变。圣路易斯型脑炎患者未经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包括细菌感染如继发肝脓肿,出现昏迷等意识障碍,严重者甚至死亡。
是圣路易斯脑炎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会有轻微的头痛、全身肌肉酸痛。
是该病的常见症状之一。患者常出现持续不退的高烧,可达37.5℃~39.5℃,恶心甚至呕吐,呕吐可为喷射样。
也就是常说的“羊癫疯”,部分严重患者表现为突然没有意识,四肢或面部肌肉开始抽搐。
部分患者发病严重时,可出现强直性瘫痪,即全身僵硬无法动弹。
患者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在几次有规律呼吸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如此周而复始。或者呼吸深度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
圣路易斯型脑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合并各种细菌感染。全身各个器官,各系统都可发生细菌感染。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应及时明确感染菌群,合理使用抗生素。
圣路易斯病毒造成患者脑实质损害,影响大脑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严重者会出现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
圣路易斯脑炎属于传染性疾病,且病死率10%~25%,患者出现高热、恶心、呕吐并去过圣路易斯脑炎流行地区时应及时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进行血常规、脑脊液、病原微生物相关检查,并与单纯疱疹脑炎等相关疾病鉴别,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
当患者出现以下症状时请及时就医:
出现剧烈且难以缓解的头痛,注意力减退、嗜睡、昏睡等症状。
感到恶心,呕吐呈喷射样,反复发作。
高热不退,体温持续高于37.5℃。
圣路易斯型脑炎患者需就诊于神经内科。
是否近期有疫区接触史?
近期是否被蚊子叮咬?
是否有头痛、注意力减退、嗜睡、昏睡等不适?
家里是否饲养鸽子等家禽?
是否到曾到医院就诊,做过什么检查?
抽血化验血常规,主要为了判断是否感染以及感染的程度,初步判断感染属于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
从患者腰椎进一细针收集脑脊液,测量其理化性质,目的是鉴别感染类型,细菌、病毒还是其他病原体;对脑脊液做病原微生物检测,有助于直接确定致病的微生物腰穿后一般去掉枕头平卧4~6小时,穿刺部位盖上干净的纱布,以免感染。
收集患者血液或脑脊液体,目的是检测病毒核酸。该检查的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可快速早期诊断本病。
可与其他脑部疾病相区分,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
圣路易斯型脑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脑脊液检查发现淋巴细胞增加,并结合患者曾到过疾病流行区接触相关患者或者有被蚊虫叮咬相关疾病史,以及发病时具有头痛、肌肉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可明确诊断。
在美洲本病须与西方马脑炎、单纯疱疹性脑炎等鉴别诊断。
西方马型脑炎病程3~5天,大多在8~14天,成年人多无后遗症,幼儿后遗症常有智能低下、情绪不稳、四肢强直性瘫痪,老年患者则表现为精神障碍和人格改变。该病后1天即可测得该抗体,可通过抗核抗体普与圣路易斯型脑炎鉴别。
单纯疱疹脑炎又称疱疹病毒性脑炎,既可见于初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也可见于复发性患者。本病呈散发性,在非流行性病毒脑炎中系最常见的一种,据统计约占病毒性脑炎的10%~20%,病情严重、预后较差。实验检查可采集水疱液、脑脊液、唾液、HSV-1结构阴道拭子等标本接种于人胚肾、人羊膜或兔肾等易感细胞,经过2~3天培养后,观察细胞病变。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法分离病毒株与圣路易斯脑炎鉴别。
圣路易斯型脑炎尚无特殊治疗,采取支持治疗,维持电解质平衡,通过非甾体抗炎药、苯二氮卓类药物降温止惊短期治疗,本病患者无需手术,但可针对部分患者进行血清疗法、高效价免疫丙种球蛋白肌注治疗。
明确患者是高热引起的惊厥还是因病毒造成脑实质损害引起的癫痫发作,如果是高热引起的惊厥,那么就要给予相应的退烧药物,主要是一类的消炎镇痛类的退烧药物,同时针对发热的病因进行抗病毒或者抗生素等治疗。如果是癫痫发作引起的惊厥,那么主要是用一些苯二氮卓类的镇静的药物,还有一些常用的抗癫痫的药物。
高热、昏迷、惊厥患者易失水,所以应当补足液体,成人和小孩补液量不同。而对于昏迷的患者,医生会采用鼻饲的方式及时补充体液,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圣路易斯型脑炎患者呼吸节律不规则,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必要时需使用呼吸维持患者呼吸功能。
糖皮质激素有抗炎、退热、减轻脑水肿等作用,对早期确诊和重症患者可以使用。体温正常后可以逐步减量至停药,过早停药可能出现病情反复,使用时间过长容易出现激素相关的不良反应。
目的是终止癫痫发作,以及避免患者出现癫痫持续状态,预防再次出现癫痫,代表药物有传统的卡马西平、丙戊酸钠、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及新型的拉莫三嗪、托吡酯、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加巴喷丁等。
本病无需手术治疗。
血清疗法,起病3天内患者可用恢复期患者或林区居住多年者的血清20~40ml肌注或椎管内注射。
高效价免疫丙种球蛋白每日肌注,至体温降至38℃以下停用。
干扰素、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核糖核酸酶均可酌情采用。
适当的营养支持有助于疾病的康复,通过肠内、外途径补充或提供维持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如氨基酸、脂肪乳、三升袋(全营养液)等。
圣路易斯型脑炎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完全康复,一般不影响患者自然寿命,且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后遗症,比如小孩可遗留智力低下,老年人可遗留精神障碍。患者需要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复诊。
圣路易斯型脑炎患者能治愈。
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圣路易斯型脑炎会造成幼儿患者脑部组织局限性或弥漫性水肿,致使患儿脑部出现严重缺氧缺血症状,导致患儿身体和精神方面出现较多严重并发症,影响患儿预后康复智力发育。
圣路易斯型脑炎造成患者大脑实质呈弥漫性或局灶性神经元变性、坏死,因损伤的部位出现不同临床表现的神经障碍,表现为分裂样障碍、躁狂状态、抑郁状态、癔症样表现,一般合并有意识障碍。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此时,患者可能主要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病原学检查、脑电图、脑部CT、脑脊液检查等检查。
本病患者无需饮食调理,注意营养、均衡即可。
圣路易斯型脑炎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加强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合并其他感染,及时检测病情,避免因高热惊厥引发呼吸困难,同时癫痫服药时避免私自外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病患者要避免因高热引起呼吸衰竭。
清洁饮食,以免疾病期间伴发其他感染加重病情,并注重营养均衡,提高机体免疫力。
日常适当加强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圣路易斯型脑炎的发生。
坚持听从医生指导用药,癫痫服药期,不要私自外出。
圣路易斯型脑炎患者需监测体温,防止因高热引起的惊厥,同时进行呼吸功能的监测,避免呼吸衰竭的发生。
及时检测体温,体温升高时及时降温治疗,避免因高热惊厥以及呼吸节律不规则引起的呼吸衰竭。
圣路易斯型脑炎的预防是切断传染途径,疾病流行期间减少外出,避免被蚊虫叮咬,减少本病的传播机率,并改善居住环境,减少传染源。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疾病的发生。
对疾病流行区老年患者及免疫力低下患者,在有发热等疑似症状时及时行血清或脑脊液病毒学IgM抗体检查,筛选患病人群。
根据个人体质情况,每周进行3~5次适当的锻炼,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在疾病流行期间,增强对老人及小孩的保护,如适当减少外出频率、外出时做好防蚊虫叮咬等保护措施,比如外出时穿长袖、长袜,喷驱蚊水。
在流行地区睡觉时用蚊帐,点蚊香灭蚊。
定期处理住所周围的水坑,清理花盆底下的积水。
给家禽家畜接种疫苗。
4092点赞
[1]周婷婷,高梦茹,杜梦繁.圣路易斯脑炎病毒NS2B-NS3蛋白酶的原核表达及其抑制剂的筛选[J].微生物学报,2019,59(004):668-677.
[2]张娜娜,邓永强,年庆功.携带圣路易斯脑炎病毒特异基因片段的重组假病毒颗粒的构建与鉴定[J].军事医学,2017,41(003):194-19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