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角结膜炎是伴随特应性皮炎的眼部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病呈双侧性和对称性,患者年龄多在30~50岁。眼部症状主要为瘙痒、畏光和黏液分泌物,且症状呈常年性和持续性。目前认为其并非仅由Ⅰ型超敏反应引起,而是起因于复杂的免疫介导过程的失调。
特应性角结膜炎的发生与过敏因素有关,可因接触花粉、羽毛、尘埃、螨虫、动物皮屑、特殊食物、真菌等过敏原而致病。无传播途径,好发于有特应性皮炎、哮喘或儿童时湿疹病史或变应性疾病家族史的群体,无诱发因素。
先天性过敏性体质为主要因素,相关的过敏原有花粉、羽毛、尘埃、螨虫、动物皮屑、特殊食物、真菌等。此类过敏原引发机体产生Ⅰ型变态反应,引发角结膜炎。
特应性角结膜炎属临床常见病,缺乏具体发病率的统计,发病年龄为30~50岁,男性居多。
有特应性皮炎、哮喘或儿童时湿疹病史或变应性疾病家族史的群体,易发生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病,患本病风险较高。
特应性角结膜炎的患者可有眼睑湿疹样皮损,自觉有眼部的畏光、瘙痒等典型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圆锥角膜。患者可并发周边溃疡性角膜炎、白内障等并发症。
眼睑湿疹样皮损,特征为真皮增厚、表皮脱落、眼睑皮肤皱褶增大、皮肤色素增加、苔藓化或伴面部红斑。
眼部刺激症状,主要为瘙痒、烧灼感、畏光、流泪和黏液分泌物。
结膜苍白或水肿、睫状充血、上下睑结膜乳头肥大,主要累及下穹隆和睑结膜,结膜表层和巩膜血管扩张。后期结膜瘢痕化、挛缩,甚至形成睑球粘连。
4.5%患者有点状角膜上皮炎,65%患者发生局限角膜血管翳和新生血管,特别是上半象限。
约16%患者可有圆锥角膜,患者中角膜散光和变薄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
点状角膜上皮炎可发展为周边溃疡性角膜炎,角膜中央溃疡或持续角膜上皮缺损致瘢痕形成,进一步致角膜变薄。
特应性角结膜炎患者常伴有白内障,多发生于后囊下,长期应用激素可促进混浊发生并进展。
患者常因出现眼部的畏光、流泪等眼部不适而就诊于眼科,通过行体格检查、眼底检查、血常规等,结合患者的病史确诊,并与春季角结膜炎鉴别。
眼部出现畏光、流泪、瘙痒、烧灼感、分泌物增多,应及时就医。
有眼部剧痛、视力一过性丧失情况,应立即就医。
患者常因出现眼部的瘙痒、畏光、流泪等表现而就诊于眼科。
因为什么症状来诊?(如眼部畏光、流泪、瘙痒)
症状持续多久?
既往有什么过敏病史或眼部病史?
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有无家族遗传病史?
可见眼睑湿疹样损害,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呈黏液状或浆液状、下睑结膜乳头增生。
可通过裂隙灯眼底检查、视力检查、视野缺损检测、眼压测定等判断眼部的基本情况及有无眼部损伤,病程较长者可见结膜瘢痕。
血常规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结合血生化、肝肾功等判断患者的基本身体情况。
患者有过敏史。
临床表现,患者可表现为眼睑湿疹样皮损、眼部瘙痒、烧灼感、畏光。
检查结果,眼睑皮炎、下睑结膜乳头增生、角膜结膜瘢痕。
春季角结膜炎主要表现为上睑结膜的乳头增生,而特应性角结膜炎主要累及下睑。春季角结膜炎患者多见于20岁左右青年,而特应性角结膜炎患者的症状起于10岁左右,但多发病于30~40岁左右。
特应性角结膜炎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及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局部用药,以及合并全身症状者,需全身使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药,需要长期间断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常规的冷敷、避免变应原和灰尘刺激等。
特应性角结膜炎的药物治疗主要为缓解症状和保护视力,而不是阻止疾病的发展过程。常用的药物如下:
如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合并全身症状时可口服特非那定。
通过阻断肥大细胞脱颗粒和介质释放而发挥作用,一般与抗组胺药联合应用,如4%色甘酸钠滴眼剂或洛度沙胺滴眼液。
具有抗组胺和肥大细胞稳定双重作用,如奥洛他定滴眼液(帕坦洛)。
抑制磷脂酶A,阻断花生四烯酸产物的产生。局部短期冲击治疗可减轻急性炎症时的瘙痒和充血、水肿。但不建议长期应用,因其易导致青光眼、白内障和感染的发生。
抑制环氧化酶的代谢,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如双氯芬酸钠滴眼剂和普南扑灵滴眼剂,但要注意其刺激性和致干眼的可能。
如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FK506)滴眼剂,针对于上述治疗无效或持续存在的结膜炎症。
如局部应用10%乙酰半胱氨酸可以减少黏液的形成,局部滴用血管收缩剂减轻结膜水肿等。
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一般无手术治疗。
特应性角结膜炎预后良好,通常经过治疗可治愈,易复发,但不会影响寿命,部分患者可有白内障、散光等后遗症,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
特应性角结膜炎可以通过短期应用药物治愈,但仍可复发。
一般不因特应性角结膜炎影响生命。
部分患者可并发白内障,留下晶状体混浊的后遗症。
部分患者可因特应性角结膜炎出现圆锥角膜,引发散光。
建议患者出院后两周回院复诊,行裂隙灯检查、视力测定、散光检测、眼内压测定等眼科常规检查判断眼部的恢复情况。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避食会引起自己过敏的食物,忌食刺激性食物,尽量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营养。
忌食葱、姜、韭菜、洋葱、辣椒、羊肉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指导提供清淡、易消化、足够热量的饮食,多补充维生素,加强营养,改善体质,不宜食用鱼、虾、蟹、蛋类、牛奶等易过敏食物。
特应性角结膜炎的患者应注意日常远离过敏原,注意保持个人眼部卫生,需监测刺激症状、分泌物、结膜充血、视力等变化。家属应注意安抚患者焦虑的情绪,鼓励患者适当转移注意力。患者应特别注意,特应性角结膜炎于下次接触过敏原时仍可复发,注意及时就医。
避免接触致敏原,外出戴有色眼镜,减少与光线、花粉的接触及刺激等。
日常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不用脏手揉眼。
需监测刺激症状、分泌物、结膜充血、视力等变化,如刺激症状加重、睫状出血、角膜混浊、视力受损等情况出现,及时报告医生尽早处理。
患者可因眼部不适而倍感焦虑,家属应注意安抚患者,和患者共同学习本病的相关知识,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患者可适当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等。
特应性角结膜炎于患者下次接触过敏原时仍可复发,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就医。
过敏体质的群体应注意到医院筛查过敏原,日常生活应注意远离过敏原。
日常应注意保持眼部卫生,不得用脏手揉眼。
4938点赞
[1]周忠友,赵霞,高笙主编.眼科主治医师1059问[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05:62.
[2]曾庆延编.临床角结膜病图谱[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06:73.
[3](美)拉普阿诺编著.角膜病[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4.11:2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