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地中海贫血是由于编码血红蛋白中珠蛋白α链的基因发生缺失或突变,引起α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或完全缺失,属于慢性溶血性贫血。病情严重程度取决于遗传有缺陷α基因的数目,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脾肿大、骨骼畸形,铁元素过量沉积于心脏、肝脏和肾脏等器官。治疗主要包括输血纠正贫血、去铁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患者可无任何症状,红细胞形态轻度改变或正常,平时血中查不出异常血红蛋白,仅在出生时有少量Hb Barts,最高亦不超过0.02,出生三个月后即消失。此型颇难诊断,多数是下述标准型者的父母。
临床症状不明显,有时可有轻度缺铁性贫血的血象变化,红细胞有轻度形态改变,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
其α、β珠蛋白合成比在0.3~0.6。由于α珠蛋白合成严重减少,β珠蛋白链则相对过剩而自身聚合成快速泳动的异常血红蛋白H(HbH) (β4)。
它是由于四个α珠蛋白基因缺失,从而导致α珠蛋白完全缺乏;γ珠蛋白链则自身聚合而形成Hb Barts(γ4) 。
α地中海贫血主要是由于α基因缺失或缺陷,导致组成血红蛋白的珠蛋白α链合成数量异常,引起自身溶血性贫血,好发于有家族史的患儿,无特殊的诱发因素。
α地中海贫血是由于a肽链合成不足,其结果为HbA(α2β2)减少,而形成了异常血红蛋白,成为α地中海贫血。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和含有两种肽链(α链和非α链)的珠蛋白组成,当编码珠蛋白α肽链的α基因发生缺失或缺陷,导致α珠蛋白链合成减少或完全缺失,从而引起α地中海贫血。
α地中海贫血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主要见于东南亚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在我国以南方地区多见,如广西、广东、四川、重庆、云南等地,江西、贵州、福建等地亦有报道。
α地中海贫血好发于有家族史的患儿,正常人自父母双方个继承两个α基因,父母任何一方带有缺陷的α基因,其子女都有可能因继承其缺陷的α基因而发病。
α地中海贫血静止型或无症状型可不表现为任何症状,标准型患者临床表现可不明显,或出现轻度缺铁性贫血的血象变化。本病的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脾肿大等,部分患者也会出现骨骼畸形、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见于标准型、中间型和重型α地中海贫血,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面色苍白、下肢水肿等。
α地中海贫血患者合成血红蛋白结构和功能异常,而导致红细胞易损发生溶血,造成血胆红素升高而出现黄疸,多见于中间型和重型α地中海贫血患者。
脾脏在体内最主要的作用是去除已经老旧损坏的红细胞,α地中海贫血患者因为体内的红细胞易损,所以在脾脏中被大量破坏而引起脾肿大,甚至是脾亢。
α地中海贫血可以促进骨髓扩大造血,从而导致造血骨的膨大,这可能会导致不正常骨结构,特别是在面部和颅骨。骨髓的扩张也使得骨骼薄且脆,增加骨折的风险。
贫血可导致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并推迟青春期。
α地中海贫血患者,无论是从疾病本身的自发性溶血或因治疗而频繁输血,都会造成铁元素在体内过多沉积。铁元素的过多将导致心脏、肝脏,以及内分泌系统的损害,其中包括生产调节铁含量激素的器官。
α地中海贫血患者长期重度贫血易并发支气管肺炎或肺炎,比健康人感染风险高,特别是进行了脾脏摘除的患者。
α地中海贫血患者自身溶血或因治疗而频繁输血,铁元素在心肌中过多沉积而导致心肌损害,最终诱发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可导致患儿死亡。
铁元素过量沉积于肝脏,造成肝功能损害,如不及时治疗最终会导致肝硬化。
铁元素过量沉积于肾脏,导致肾小管损伤,引起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双下肢水肿、黄疸、晕厥等表现时,应及时就诊,并进行血常规、骨髓检查、血红蛋白电泳分析、基因检测等检查,来确诊α地中海贫血,注意与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疾病相鉴别。
父母任何一方为有缺陷α基因携带者或α地中海贫血患者,其子女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若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双下肢水肿、黄疸、骨骼畸形、生长发育迟缓等应及时就医。
若出现黑蒙、晕厥、发绀、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
本病患者优先考虑就诊于血液科,婴幼儿发病者也可就诊于儿科。
因为什么来诊?
目前都有哪些症状?(乏力、头晕、双下肢水肿等)
症状出现多久了?
家族中有没有类似α地中海贫血病史?
是否到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进行了什么治疗?
提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或减少。
该检查常选择髂嵴部位穿刺,将获得的骨髓液镜检,可见骨髓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可帮助诊断该病。
重型α地中海贫者HbBart成分>70%,少量HbPortland,可出现微量血红蛋白H;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患者出现HbH区带并占5%~30%(个别患者血红蛋白H成分可<5%或高达40%),也可出现少量HbBart成分(出生时HbBart可达15%以上);标准型α地中海贫血患者血红蛋白电泳正常,可检出ξ珠蛋白链。
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及DNA直接测序法等。发现明显珠蛋白变异即可确诊。其中基因芯片是一种基于DNA芯片技术识别中国地区已知地中海贫血基因型的新技术,专为快速检测α珠蛋白基因中的DNA缺失和突变而设计,能够同时检测中国地区最常见的α3.7、α4.2和αSEA三种α地中海贫血。
通常将红细胞放入低渗盐水中,可见红细胞逐渐碰到破裂,即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正常红细胞呈圆饼状,表面及较大但体积较小,能够很好的抵抗张力,α地中海贫血的患者红细胞形态改变,在相同的低渗盐水中,更易破裂。
有头晕、乏力等贫血表现,黄疸、脾肿大、骨骼畸形、生长发育迟缓等。
家居东南亚或地中海沿岸地区,或家族中有α地中海贫血患者。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采用毛细管电泳法,可提高血红蛋白H带的检出率。
发现明显珠蛋白变异即可确诊。
是由于机体缺铁所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表现为乏力、疲倦及心率增快等,还可表现为异食癖、反甲及皮肤干燥等;生化检查可见血清铁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浓度升高,通常易与α地中海贫血相鉴别。
由遗传或不明原因所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血,一般发病缓慢,以贫血症状为主,即乏力、皮肤苍白及心率增快等;生化检查可表现小细胞性贫血,但血清铁蛋白浓度增高,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颗粒增多,铁粒幼细胞增多,并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血清铁和铁饱和度增高,总铁结合力不低;通过病史、体征,及生化检查一般不难与α地中海贫血相鉴别。
是一种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所致的红细胞膜缺陷性溶血病,是良性克隆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与睡眠有关、间歇发作的慢性血管内溶血和血红蛋白尿,可伴有全血细胞减少和反复静脉血栓形成,该病易与α地中海贫血相鉴别。
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或严重肝病、肿瘤继发(获得性),一般患者自小发病,以贫血症状为主,即皮肤苍白、疲乏等;生化检查可见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蛋白及骨髓含铁血黄素均明显降低。一般可根据发病的年龄及生化检查即可鉴别。
α地中海贫血的患者一般需要输血、口服叶酸来治疗,个别患者还可以口服去铁胺、去铁酮和地拉罗司等铁螯合剂来治疗,严重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脾切除术来治疗,多数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是国际上治疗α地中海贫血最为通用的治疗方法,通过输血治疗可以使患者体内血红蛋白维持一定的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般当血红蛋白<90g/L时开始输血;以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制品为宜,有严重过敏反应者应选择洗涤红细胞,避免使用亲属血液;时间间隔约2~5周,单次输血时间>3~4h;输血后血红蛋白维持在90~140g/L。由于Hb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的胎儿在宫内或者出生内几小时便死亡,无法进行输血治疗,所以输血治疗主要适用于标准型及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输血量需根据其生长发育及发病情况等及时调整。
可适当补充叶酸,以口服为主,加快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生成。对于口服叶酸较难吸收者,可给予患者肌肉注射。
去铁胺、去铁酮和地拉罗司均属于铁螯合剂,治疗后每3~6个月监测血清铁蛋白,当血清铁蛋白<1000mg/L时可暂停应用铁螯合剂。
是根治α地中海贫血的惟一方法,主要包括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脐血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的主要是血缘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全相合者,但由于血缘相关人类白细胞抗原全相合供体来源有限(仅25%~30%患者可找到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的家系成员供体)而限制了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开展。
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多能干细胞和定向祖细胞,有着更大的潜在分化和增殖能力,具有增殖快、可扩增、集落形成高、来源广等优点。脐血中血红蛋白、红细胞含量比成年人高30%~50%,且胎儿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强,用来治疗贫血最为理想。另外,脐血移植最大的优点是能部分克服人类白细胞抗原不全相合的障碍,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
正常情况下,人体外周血中是没有造血干细胞,需要提前注射造血干细胞生长因子来促使骨髓中造血干细胞释放到外周血中,然后在通过单采技术采集释放到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临床上应用较少。
脾肿大和脾亢患者可以使贫血恶化、减少输注红细胞的寿命,可能需要手术进行摘除。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Hb<80g/L,无黄疸)行脾切除疗效极佳。脾切除后红细胞破坏减轻,可改善患者的贫血状态,减少输血量,术后患者几乎不用输血,延长生存期。但脾切除后有可能出现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并发严重感染。
采用50%~85%栓塞,剩余的脾组织保留了足够的免疫能力,术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降低不明显,避免了脾切除后的凶险感染;此外栓塞后的脾形成包裹不再增生肿大,避免了部分脾切除后复发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的可能。脾栓塞较脾切除术更安全、简便、经济,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目前治疗血红蛋白H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重型α地中海贫血子宫内治疗是有必要的。对于严重的Hb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一经产前确诊即可对胎儿进行换血治疗,保住胎儿性命,出生后适时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是指运用基因转移技术将遗传物质导入生殖细胞或体细胞,治疗基因缺失、突变等所引起的遗传性及与遗传相关的疾病。但由于珠蛋白基因在胚胎至成年人的发育过程中表达调控的复杂性,α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治疗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
α地中海贫血多预后良好,本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寿命,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避免病情加重。
α地中海贫血可以治愈。
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标准型和中间型α地中海贫血患者根据治疗效果生存期长短不一,HbBart胎儿水肿综合征的胎儿在宫内或者出生内几小时便死亡。
除静止型α地中海贫血患者一般无需治疗外,其他类型患者均需长期持续性治疗,治疗过程中需要每3个月复诊一次,监测血常规及铁负荷情况,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α地中海贫血是一种自身溶血性贫血疾病,饮食上除了要均衡饮食,多食用营养丰富的食物外,要注意补充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以补充造血原料,促进红细胞生成,但α地中海贫血患者铁负荷过高,应尽量避免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
宜食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利于红细胞生成,纠正贫血症状。
宜谷类食物:如大米、高粱等,富含维生素B12,参与细胞核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有利于红细胞生成。
忌食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血、动物肝脏等,因α地中海贫血患者自身溶血及反复输血造成体内铁负荷过重,大量铁元素沉积引起心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故饮食中要避免使用含铁丰富的食物。
α地中海贫血患者最主要的症状就是贫血,在日常护理中要避免出血造成红细胞丢失而加重贫血,其次就是针对其并发症的护理,如预防感染,患者要到医院监测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含量,避免出现异常,脾切除术后的患者要预防肺部感染。
要避免受伤失血,若有失血,如慢性失血的痔疮患者、月经过多的女性患者要及时治疗,避免慢性失血造成贫血加重。
α地中海贫血患者长期贫血,感染风险较健康人群高,尤其是脾切除患者,更应预防感染,因为感染也会导致贫血进一步加重,甚至引起机体应激而导致病情恶化。
α地中海贫血患者体内铁高负荷,大量铁元素沉积于心、肾等重要脏器而引起心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铁元素的摄入,包括含铁制剂和富含铁的食物。
α地中海贫血患者需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含量,一般每隔3~6个月进行复查,并记录每次的监测数值,在血红蛋白<90g/L、血清铁蛋白>1000μg/L时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α地中海贫血患者行脾切除术后易并发感染,因此对于脾切除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受凉,预防肺部感染。
α地中海贫血患者糖尿病风险增高,若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表现,要注意糖尿病的早诊早治。
父母任何一方为α地中海贫血患者,在怀孕期间可通过基因诊断检测胎儿是否遗传缺陷α基因,已出生子女也可通过血红蛋白电泳分析或基因检测来筛查。
α地中海贫血为遗传性疾病,主要由遗传因素引起,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应积极进行婚前检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4610点赞
[1]方建培,尹晓林,兰和魁等.儿童非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的诊治和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33(12),929-934.
[2]梁秋.我国地中海贫血诊治进展与现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4),195-196.
[3]苏珊珊.地中海贫血的诊断和干预研究近状[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05),515-518.
[4]张瀚文,朱宝生.地中海贫血的治疗进展及预防[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03),666-66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