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吸虫病是由于血吸虫的幼虫或成虫在肺内移行、发育、寄生,或其虫卵在肺组织内沉着,引起的以肺内炎症、脓肿、肉芽肿、假结核等为主要表现的病变,也是最常见的异位血吸虫病。临床上除一般血吸虫病症状外,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或哮喘等呼吸道症状,一般预后良好。
肺血吸虫病患者的粪、尿、痰等排泄物含有活卵,尤其是粪便中的活卵为主要传染源,这些含有活卵的排泄物可以污染水源,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感染钉螺后形成尾蚴,传播媒介是钉螺。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皮肤与疫水接触,如游泳、洗衣、捕鱼等,亦可在饮用生水时从口腔黏膜侵入体内。
急性期肺部病变主要与幼虫移动及成虫产卵有关,幼虫经小静脉或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再经右心到达肺部。部分可穿破肺泡壁毛细血管,游出到肺组织,引起点状出血、充血及白细胞浸润,并可有血管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改变。
虫卵具有强抗原性,因此在虫卵周围可见大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淀,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形成嗜酸性肉肿芽。成熟虫卵分泌可溶性卵抗原可致敏T淋巴细胞,与再次进入的抗原接触时变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
后期门脉血液中的虫卵再次进入肺部,造成肺间质门嗜酸性虫卵结节,伴周围肺泡渗液。最终虫卵破裂或钙化,周围环绕类上皮细胞、异物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上似结核结节,故称“假结核结节”,慢性期“假结核结节”逐渐吸收、纤维化。
因生产(捕鱼、种田、割湖草等)或生活(游戏戏水、洗漱、洗衣服等)而接触疫水,导致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均随接触疫水的机会而异,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渔民感染率最高,男多于女,夏秋季感染机会最多。
皮肤与疫水接触,或饮用生水使虫卵从口腔黏膜侵入体内。
人群普遍易感,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分布均随接触疫水的机会而异。
肺血吸虫病患者患病时起病急,有发热症状,热度的高低、热型、热程以及全身反应视感染轻重而异。临床上除一般血吸虫病症状外,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或哮喘等呼吸道症状。发病季节多在夏秋季,随侵入病原体的多寡和肺部病变范围而异。
患者常因大面积接触疫水急性感染而致,平均潜伏期为40天左右(2周~3个月),期间可出现疫水接触处皮肤发痒、红色小丘疹。胸部症状多有咳嗽、胸痛等尾蚴皮炎和童虫的移行性损伤。
肺部表现大多轻微,仅有轻度咳嗽、痰少。体征不明显,可有少许干湿啰音。少数患者有蛋白尿,管型和细胞尿则不多见。
可有腹痛、腹泻,重型患者可引起腹膜刺激征。
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依次为咳嗽、咳痰、发热。
皮肤过敏反应以荨麻疹多见,血管神经性水肿、全身淋巴结肿大有时亦可见到。
肠道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致肠细胞病变人孤儿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共71个血清型,本属病毒感染分布广泛,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临床上较为常见。
当患者近期有接触疫水的皮肤出现发痒、红色小丘疹或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哮喘等呼吸道症状,即出现疑似症状的时候应及时就医。
出现弛张热或低热(少数有高热),咳嗽、咳痰患者,应及时就医。
若患者出现痰中带血、胸痛、哮喘、腹痛、荨麻疹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当出现哮喘、胸痛等呼吸道症状时,到呼吸内科就诊。
当接触疫水的皮肤出现发痒、红色小丘疹或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咯血时,到感染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或哮喘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胸痛或哮喘,腹痛、荨麻疹等症状)
近期是否接触过疫水或疫源地?
住宅地周围有无人员出现相似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患者急性期以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为主要特点;慢性患者嗜酸粒细胞一般轻度增多,在20%以内,而极重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常不增多,甚至消失。晚期患者常因脾功能亢进引起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粪便内检查虫卵和孵出毛蚴是确诊血吸虫病的直接依据。一般急性期检出率较高,而慢性和晚期患者的阳性率不高。常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或定量透明法检查虫卵。
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球蛋白增高,血清ALT、AST轻度增高。晚期患者出现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常出现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现象。慢性血吸虫尤其是无症状患者的肝功能大多正常。
皮内测试:若受试者曾感染过血吸虫,则有相应抗体。当受试者皮内注射少量血吸虫抗原后,抗原与细胞表面的抗体相结合产生局部组织反应,呈现红、肿、痒现象,即阳性反应。此方法便捷、快速,通常用于现场筛查可疑病例,阳性者需做进一步检查。
环卵沉淀试验:当成熟虫卵内毛蚴的分泌、排出物质与血吸虫患者血清内相应抗体结合后,在虫卵周围形成特异性沉淀物,当环卵沉淀率大于3%~5%时,即为阳性反应,可作为检查方法之一。除此之外还有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循环抗原酶联免疫法、直肠黏膜活检等方法。
可通过对新鲜痰液的实验室检查,检测痰液中血吸虫虫卵或幼虫进而确诊。
大多有明确的肺实质性改变,可见肺纹理增加、片状阴影、粟粒状改变、肺门阴影增大等。早期两肺纹理增强,继而两肺出现散在性点状浸润,边缘模糊,以中下部肺野为多。随着病情发展,肺部阴影趋于致密,并有互相融合的倾向,形似支气管肺炎。当虫卵死亡,周围组织反应消失,病变逐渐吸收缩小,边缘转为清晰整齐,遗留点状阴影,与粟粒状肺结核的表现近似,以后点状阴影逐渐减少,有时可见钙化现象,典型X线病变一般在3~6个月内逐渐消失。少数病例肺小动脉广泛闭塞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肥厚表现,如有多次疫水接触史而反复感染,肺野可有新旧不一、密度不等且大小不均的粟粒状阴影。慢性肺血吸虫病可表现有密度增高的片状阴影,与健康肺组织有明确边界,状如炎性假瘤或肿瘤。
肺血吸虫病急性期,部分病例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观察可见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和黏膜下黄色颗粒;慢性期则有浅表溃疡、粟粒状结节、瘢痕、支气管管腔狭窄、分泌物潴留等。可通过支气管刷检、支气管黏膜组织活检找到血吸虫卵。所见虫卵以钙化壳或空壳(黑色)最为常见,偶见成熟或未成熟活卵,活卵无色透明,其中毛蚴清晰可见。如虫卵形态变化可能为死卵,血吸虫的死卵可长期存留在组织中不消失。
主要依据血吸虫流行区居住和与疫水接触史,同时具有一般血吸虫病的其他症状。
X线胸片提示肺内有小结状、粟粒状病变或炎性病变,伴程度不等的咳嗽、胸痛、咳血痰、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痰内找到血吸虫卵,或支气管刷检、支气管黏膜活检找到血吸虫卵;粪内或直肠、乙状结肠黏膜活检找到血吸虫卵。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免疫学试验(如皮试阳性、环卵试验阳性等)可助诊断。
实验室检查,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嗜酸性粒细胞一般占15%~20%,偶可达70%,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程度与感染轻重不成比例,重症患者可不增多,或反见减少,或代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病情凶险之兆。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一般不超过20%,而晚期病例则增多不明显。亦可伴有血红蛋白降低、肝功能异常。粪便检查直接涂片的阳性率不高,故一般采用沉淀和孵化法。痰检也可通过直接涂片法或沉淀和孵化法找到虫卵或毛蚴,直肠黏膜活检或压片可找到虫卵。免疫学检查如血吸虫成虫抗原皮内试验、环卵沉淀试验、后尾蚴膜试验以及免疫电泳检测抗原等方法可以提供辅助诊断。
左心功能不全常出现夜间发作性呼吸困难,伴有呼气性喘鸣时症状酷似支气管哮喘。此类病人常有明显心脏病史和体征,多呈端坐呼吸,可有双肺底弥漫性细湿啰音等体征,鉴别有困难时,可吸入选择性β2受体兴奋药做诊断性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础上出现的气胸,气胸体征常不明显,而表现为突发性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出现呼气性哮鸣音(尤其是气胸对侧),临床上容易与哮喘混淆,要提高警惕性,有可疑者及早作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如肿瘤、异物、炎症和先天性异常等均可引起喉、声门、气管或主支气管(腔内或外压性)阻塞,引起呼吸困难和喘鸣音。但这种喘鸣音常在某一部分特别明显,多为以吸气相为主的双相性喘鸣音,常伴双肺底支气管呼吸音异常增粗。喉部检查、X线气管额面断层摄片及纤维支气管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此病可出现典型的哮喘表现,但这些病人常有变应原(枯草、鸽粪等)接触史,X线胸片可见弥漫性肺间质病变呈斑片状浸润,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有助于鉴别。
此类病人可出现喘鸣音和呼吸困难,而哮喘患者亦可以无喘鸣音而仅有发作性干咳,临床上有时难以鉴别,但支气管炎患者的症状没有发作性的特点。慢性支气管炎有长期慢性咳嗽,支气管炎咳痰一般较多,支气管扩张剂吸入试验或昼夜PEF波动率测定有助于鉴别。
常以反复哮喘发作为特征,伴咳嗽、咳痰,痰多为黏液脓性,有时伴血丝,可分离出棕黄色痰栓,常有低热,肺部可闻哮鸣音或干啰音,X线检查可见浸润性阴影、节段性肺不张、牙膏征或指套征(支气管黏液栓塞),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曲菌变应原皮肤点刺可出现双相皮肤反应(即刻及迟发型),血清IgE水平通常比正常人高2倍以上。
肺血吸虫病的治疗与一般血吸虫病治疗相同,需清除体内的血吸虫,纠正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常用药物为吡喹酮、硝基呋喃类等。
高热、中毒症状严重者给予补液,保证水和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及全身支持疗法。合并其他寄生虫者应先驱虫治疗,合并伤寒、痢疾、败血症、脑膜炎者均应先抗感染,后用吡喹酮治疗。部分超敏反应显著的急性期患者可家用糖皮质激素,但对慢性期患者无效。
除一般治疗外,应及时治疗并发症,改善体质,加强营养。巨脾、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等患者可选择适当时机考虑手术治疗。有侏儒症时可短期、间歇、小剂量给予性激素和甲状腺制剂。
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有吡喹酮、硝基呋喃类、美曲膦酯、锑剂、六氯对二甲苯、硝硫氰胺等,以吡喹酮为首选。吡喹酮具有疗效高、疗程短、不良反应少等优点,遵医嘱,按疗程服用。经治疗后30%~40%可复发,因而要注意复查和复治。
若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需要手术治疗。
肺血吸虫病预后与感染程度、病程长短、年龄、有无并发症、有无异位损害及治疗是否及时彻底有明显关系。早期诊断、尽早行驱虫治疗可极大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早期诊断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本病及早行驱虫治疗后,能治愈。
肺吸血虫病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一般治疗后满一星期复诊一次。
肺血吸虫病患者一定要听从医生的治疗建议,同时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饮食禁忌,建议避免食用过多糖类的食物,还要禁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急性期病人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避免煎炸、油腻、产气食物,减少脂肪摄入。
慢性病人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和产气的食物。若有肝硬化失代偿期表现,可遵医嘱给静脉补充营养及输新鲜血。
肺血吸虫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体温过高、营养失调、腹泻以及其他潜在并发症,对病人的护理尤为重要,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急性期患者卧床休息,如果患者出现嗜睡、烦躁或者是昏迷的症状,应当加床挡,防止出现意外的情况。慢性期病人可适当运动,避免劳累。
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患者呼吸道感染重、分泌物多容易造成气道的阻塞或者是窒息,应该给予患者化痰药物,可以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行气管切开进行吸痰。
纠正低氧血症,可以给予低浓度的吸氧,必要时面罩吸氧。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呼吸、脉搏、神志的情况,注意患者液体的出入量,以免加重心脏负担,保持大小便的通畅,以防止排便用力过度发生猝死、气喘加重等情况。
急性期有明显腹痛、腹泻、发热者应做好对症护理,减轻病人的痛苦。
做好用药护理,减轻不良反应。
生活中要控制传染源,管理粪便、减少水污染、消灭钉螺,以消灭中间宿主,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接触疫水。
在流行区每年对患者病畜进行普查普治。
在流行区每年对病人、病畜进行普查普治。
消灭钉螺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可采取改变钉螺孳生环境的物理灭螺法(如土埋法等),同时可结合化学灭螺法,采用氯硝柳胺等药物杀灭钉螺。粪便须经无害处理后方可使用,还应保护水源,改善用水习惯。
严禁在疫水中游泳、戏水,接触疫水时应穿着防护衣裤和使用防尾蚴剂等。
4422点赞
[1]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83-289.
[2]张利娟,徐志敏.2017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8,30:481.
[3]傅祖红,刘志遐,姚虞蓉,高绪美,王慧,张义君.肺血吸虫病18例临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0(12):45.
[4]杜纯忠,强永乾.肺血吸虫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11):1410-1412.
[5]金宇,朱毅,齐栩,解卫平,王虹.肺血吸虫病1例并文献复习[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12):1660-1662.
[6]柯庆华,周世琼,苏小岩,刘珍,张文涛,杨继元.肺血吸虫病误诊肺癌1例[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09):1854-185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