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石是由于由于摄入了某些植物成分,或吞入毛发及某些矿物质如碳酸钙、钡剂、铋剂等。在胃内凝结而形成的异物,通称为胃石症。病人可以完全无症状,也可以有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口臭、恶心、呕吐或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等。
胃石可按病因分为植物性胃石、毛石症、药物性胃石、混合性胃石四种类型。
胃石的主要形成原因是由于进食不消化食物造成,包括食入头发等纤维引起毛石、进食不消化的植物的皮、籽引起植物石等。本病非传染病,无传播途径。好发于喜食柿子、山楂的群体、曾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消化功能低下新生儿等。
是由植物中未消化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鞣酸等形成,最常见的是胃柿石。未成熟的柿浆和成熟的柿皮中含有一些富有收敛特性的物质如果胶、红鞣质等。当空腹进食大量柿子,特别是未成熟或未去皮的柿子时。柿子内所含的上述物质与胃酸作用后,形成凝块,经胃的机械碾转形成团块。此外,大量进食黑枣、山楂、果仁等也可形成胃石。
系吞食头发或兽毛,在胃内缠结而成,毛石内常混有食物残渣、脱落的上皮,并有细菌生长,故常有恶臭。
长期服用含有钙、铋的药物,某些较坚硬的中药丸,以及X线造影用钡剂,也可形成胃石。
主要由毛发和植物纤维凝结而成,胃部分切除术或迷走神经切断术后可并发胃植物性结石。其机制与胃壁张力和蠕动减弱、胃排空延缓、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减少等因素有关。毕氏Ⅰ式手术后所伴有的结石常因吻合口小而位于胃囊内,毕氏Ⅱ式手术后伴有的结石因吻合口大而多进入小肠。糖尿病伴胃轻瘫、胃排空延缓者亦可发生该类结石。
饮酒及多进食增高胃液酸度的食物是胃石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
曾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如胃大部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胃肠功能减退,易诱发胃石。
胃石症多见于生活在盛产柿子、山楂等山区的人群。多好发于20~40岁的男性。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患者,胃结石的成因有较明显的差异,我国患者主要是植物来源的胃结石。
喜食柿子、山楂的群体,进食柿子、山楂等食物后不易消化,可形成植物石。
胃部消化功能减弱者,进食不易消化可形成胃石。
糖尿病伴胃轻瘫、胃排空延缓者亦可发生该类结石。
胃石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与胃石的大小、形态、性质及对人体消化、运动功能影响程度等因素有关。病人可以完全无任何症状,也可以有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口臭、恶心、呕吐或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等。体查时常于上腹部可触及移动性包块,一般无明显压痛。其并发症包括胃溃疡、幽门梗阻。
胃石症易发生在胃大部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胃轻瘫综合征患者,可能与这部分病人胃运动功能紊乱有关。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型,病程在6个月以内为急性,超过6个月为慢性,以急性者多见。急性型在大量吃柿子、山楂等1~2小时即出现症状,半数以上病人有上腹部疼痛胀满、恶心、呕吐,一般呕吐量不多,可有咖啡色或血性物,而大量呕血少见。
由于胃石对黏膜的长期物理刺激和压迫,以及反射性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和胃潴留等因素。导致胃黏膜水肿、糜烂、溃疡,甚至出血,偶可发生穿孔和腹膜炎。
胃石阻塞幽门或嵌顿其中,可并发幽门梗阻,胃内结石进入肠道引起肠梗阻,可发生穿孔和腹膜炎。
多为营养不良性贫血。由胃结石的大小、性质、影响胃功能程度及是否引起并发症决定临床表现。轻者临床上可无症状,或仅有上腹部不适等症状。
患者常因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于消化内科,需行手术的患者应在医生的建议下转诊到普外科。通过结合内镜检查、X线检查、B超等检查结果以及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等可确诊。并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病鉴别。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异常胃部影像,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高度怀疑胃石症时,及时就医。
若突然出现腹痛、呕血、黑便情况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普外科或消化外科。
突然出现腹部剧烈疼痛、呕血等急腹症症状,优先考虑急诊科。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等)
腹部不适持续了多长时间?
有无做过什么检查?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发病前吃过什么东西吗?
X线钡餐透视或气钡双重造影,可发现钡剂在胃内产生分流现象。并显示浮于钡剂上层游离性、团块状、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区,而胃黏膜结构光整,胃壁柔软。当胃内钡剂排空后仍可见团块影上有条索状、网状或片状钡斑黏附。按压团块阴影无明显压痛,并可随力度而改变轮廓形态及位置,提示结块有一定的压缩性以及游走性。
胃镜下可直视观察胃内结石的形态、性状等。植物性胃石因结块成分不同,可呈黄色、棕色、褐色或绿色,常为圆形、椭圆形的单个或多个游离团块。毛胃石一般为黑色或棕褐色,呈“J”形或肾形,可充满胃体或伸入十二指肠。纤维内镜还可了解胃部有否合并胃炎、溃疡病等其他征象,必要时还可钳取结块成分或并发症的胃组织进行分析。因此,有条件的医院疑胃石症者应把纤维内镜检查作为首选的诊断手段。
对胃石诊断有一定帮助,通常嘱患者饮水500~1000ml。坐位或半卧位检查,可见到胃内有界限清晰的强回声团块影像,浮于水上层,并可随体位变化或胃的蠕动而改变位置。
胃石病人发病初期有时粪中可见柿皮样物,部分患者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部分病人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低白蛋血症或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
患者有进食柿子、山楂、黑枣史,进食后不久出现胃部症状。包括反复上腹痛、呕吐、黑便等,应警惕胃石可能,可经胃镜及X线检查而确诊。
两者都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但急性胃炎上腹部触及不到包块,抗感染治疗后各种临床特征可以消失。胃石症可在上腹部触及圆滑移动的包块,抗感染治疗虽可缓解症状,但上腹部包块仍存在,必要时可借助Ⅹ线钡餐检查。
两者均有上腹部疼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之上腹疼痛多是长期反复发作和节律性的疼痛,常伴有烧灼感和泛酸等症状。胃石症的疼痛,多突然发作疼痛拒按,常伴有恶心、呕吐或大便秘结,纤维胃镜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两者虽在上腹部都可触及肿块,但胃癌肿块质硬,边界清楚,表面呈结节状,推之不移,常伴有黑色大便。胃石症肿块边界虽清楚、质硬,但表面不光滑,推之可移动,常伴大便干燥。X线检查在胃充气的情况下采取立位腹部平片可显示不透光胃石侵犯胃泡的团块。透光胃石需做胃钡剂造影才能确诊,表现为游离可动的团块,使胃呈现圆形或略有规则的充盈缺损,可随蠕动或触诊而移位。胃癌肿块胃镜显示多为广基无蒂,形态不规则,呈菜花状或花坛状。推之不移,组织易出血,表面多有溃疡,根据上述内容鉴别。
胃石治疗的目的是去除胃石和防止胃石复发,胃石治疗的方法颇多。根据胃石的性质、病人的生理病理状况等可选择药物治疗及碎石、外科手术治疗。
通过内科药物治疗以改变患者胃内环境,使胃石松软、溶解、变小,提高胃动力功能,促进自然排出。对植物性胃石,应用碳酸氢钠治疗的历史悠久,可单独口服,也可同时加服等量发泡剂,加强疗效,缩短疗程。有人主张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胃蛋白酶或胰蛋白酶,也可用糜蛋白酶(α-糜蛋白酶)溶于水中口服或从胃管中注入。也有加用乙酰半胱氨酸溶于生理盐水,从胃管中注入。对胃运动功能欠佳患者,可用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或西沙必利,促进胃蠕动以利排石。此外,有报告加用番木瓜酶或纤维素酶溶于水中服用也可见效。
早年曾用金属导线制成一网套插入胃管中,在钡剂显示胃石时让套网套住并拉紧导线切割胃石。反复操作使其切成碎块自然排出,也可在此基础上加服碳酸氢钠、甲氧氯普胺等促进排石。
在镜下用活检钳咬割、钳切、捣击、穿刺破坏胃石包膜或外壳,并反复用水冲洗干净,也可利用内镜手术刀反复剪断胃石包膜和结块。或在纤维内镜下用钢丝圈套器,套切石体,再用兜抓钳抓成碎块,让其自然排出。近年来纤维内镜下激光引爆碎石成为国内外治疗胃石有效的新途径,尤其适用于较大较硬的胃石。此外,还可在纤维内镜下微波碎石,也是新近应用于治疗胃石的另一种简便方法。
体外冲击波从治疗肾结石发展到治疗胆结石,近年已试用于治疗胃结石并获得成功。
胃结石较大、坚硬难溶,经内科治疗、内镜下碎石、微波或冲击波等治疗未能奏效。或并发较严重胃溃疡、出血、穿孔或梗阻者,以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为宜。
对于无明显症状和无并发症的胃石患者,如柿石、山楂胃石等。可以试行腹外按摩压挤,使胃结块破碎变成小块状,然后进行洗胃或口服泻剂,加快结块排出。
胃石是可治愈性疾病,患者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将胃石清除,就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胃石治疗后患者应一个月复查一次。
胃石患者可以被治愈,已形成的胃石可通过现有的治疗手段被清除。
胃石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手术恢复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胃石治疗后患者应1个月复查一次,检查胃石是否彻底清楚,及胃恢复情况。达到治疗目标后,1年进行一次影像学复查,防止胃石复发。
胃石患者饮食应清淡,少吃辛辣、油煎的食品,同时节制饮食,不可空腹食用富含鞣酸、纤维素、果胶、胶质的食物。
饮食应清淡,戒酒。少吃油煎的食品及白酒、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多吃蔬菜,水果,纤维性食物。
忌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减少食物中脂肪含量及总热量。
节制饮食,不可空腹食用富含鞣酸、纤维素、果胶、胶质的食物如柿子、黑枣、山楂等。食用该类水果时,不易同时饮过热、过多的水。
日常应遵医嘱合理用药,以达到缓解胃部不适,促进胃结石分解、软化的目的。
胃石患者要观察自身症状,要经常观察有无反酸、恶心、剧烈呕吐等症状。
胃石患者要放松心情,学会转移注意力来缓解疼痛,不要过分紧张,对于疾病的治疗一定要有信心。
胃石病因明确,目前已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如避免空腹进食大量柿子、黑枣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异食癖患者及早心理干预等。胃石好发人群应注意每年行一次包含胃镜检查的全身体检。
胃石的好发人群,喜食柿子、山楂的群体,曾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应常规进行纤维胃镜内镜筛查,每年进行一次。
避免空腹进食大量柿子、黑枣等,少数异食癖患者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积极治疗胃肠动力性疾病以防胃石再形成。
食用柿子等容易引起胃石的水果时,不易同时饮过热、过多的水。
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定时定量进餐。
4521点赞
[1]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中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赵玉沛.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普通外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
[3]潘国宗.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消化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4]王兴鹏主编,上海市医师协会组编,医师考核培训规范教程.消化内科分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4.
[5]王镭主编,贾博琦,胡伏莲册主编.中华名医谈百病胃肠疾病[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9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