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溃疡多发生在内脏有活动性结核病灶,同时患者对结核杆菌抵抗力弱的活动性肺结核或喉结核病人,痰内结核杆菌可引起口腔黏膜溃疡。如含菌的痰被咽下或肠结核排菌,粪便内结核杆菌可致肛门周围发生溃疡。肾脏或膀胱的结核病时,结核杆菌可随尿液接种于尿道口或外阴部。此病常常是内脏结核病的一种皮肤上的表现。
根据致病菌侵袭人体途径不同,可以做如下分类:
此类患者由于结核杆菌直接感染皮肤或黏膜造成。
由于体内其他部位有活动性结合,随着疾病发展,蔓延至皮肤或黏膜,造成该疾病发生。
结核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包括继发性感染和免疫力低下。本病可通过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性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医务工作者以及有家族结合病史的人群,较正常人更容易发病。
口腔结核性病变绝大多数是继发性感染,多由肺结核继发而来。继发性感染病菌自身体其他部位原发病灶通过血液、淋巴途经到达口腔各部位而发病,或者从口腔附近的结核病灶如鼻咽部、喉等蔓延而来。另外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带菌的痰液停留在破溃的黏膜表面也可通过自体接种方式而发病。
体内有陈旧性结核病灶的病人免疫力低下时,结核杆菌可大量繁殖,引发结核性溃疡。
当人体处于营养不良、工作压力大、长期心情不好等亚健康状态时,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促使人体原有结核杆菌大量繁殖,或者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下降,增加结核性溃疡发病风险。
结核性溃疡少见,据报道约0.05%~5%结核病人有口腔表现,大多继发于肺结核,也可原发于口腔。
结核性溃疡患者的痰会通过亲吻传染给他人,少许职业在工作的时候也容易被传染,比如临床医生、实验人员等等。
结核杆菌会存在于空气中,可通过呼吸道被传染,当人体划伤伤口或化脓性感染时也会被传染。
与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结核性溃疡患者发生性关系会被感染。
体内原本存在结核杆菌,免疫力低下时结核杆菌大量繁殖可发生结核性溃疡。使用免疫抑制剂也会降低人体免疫力,降低机体对外来或自身结核杆菌的抵抗力,出现溃疡性结核。
由于医务工作者经常接触结核病患者,大大增加了暴露风险,更容易感染结核杆菌,发生结核性溃疡。
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更容易感染结核杆菌,发生结核性溃疡的风险更大。
结核性溃疡可有溃疡、皮肤结节等表现,其他症状有低热和重度等症状。并发症包括肺结核、肾结核、细菌感染等。
初期为淡黄色米粒大结节或小脓肿,破溃后形成浅在的形状不规则的溃疡,溃疡底面不平,呈粟粒大小结节或化脓成粟粒脓肿。边缘穿凿不整,附有黄灰色干酪性脓苔,肉芽松弛,触之易出血,自觉疼痛。好发于皮肤自然开口处,多见于口腔、肛门或外阴部,可向皮肤黏膜交界处扩延。
初起为针头大黄色或淡红色颗粒性结节,有痛痒感,逐渐增大,溃破形成溃疡
皮肤或黏膜破损处附近淋巴结可肿大,因结核杆菌进犯淋巴结所致。
夜间或午后可有低热,体温在37~38.5℃。
可有结核毒血症,如低热、盗汗、乏力、纳差、消瘦等。
结核性溃疡常导致皮肤破损,引起疼痛。
结核性溃疡可并发肺结核,除结核毒血症状外,可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
结核性溃疡可并发肾结核,除结核毒血症状外可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能、血尿、脓尿、腰痛等症状。
皮肤溃疡可并发其他细菌感染,起病多急骤,常有寒战、高热、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表现,重者可出现休克。
患者若出现低热、乏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及时就诊于口腔科或皮肤科。进行直接涂片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治疗,本病还应与口腔溃疡等疾病相鉴别。
出现低热、乏力、盗汗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患者若皮肤出现结节、淋巴结出现肿大,应及时就医。
若患者口腔、肛门、外阴等部位出现溃疡,应立即就医。
患者若出现低热、盗汗、乏力伴口腔溃疡,优先考虑去口腔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低热、盗汗、乏力伴皮肤结节、皮肤溃疡等症状,可到皮肤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低热、盗汗、乏力伴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表现,需前往呼吸科就诊。
是否出现低热、盗汗、乏力、口腔溃疡、皮肤结节等情况?
最近有没有受伤?
近期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既往有无结核病史及其他病史?
最初发现结节或溃疡是什么时候?
采取患者痰液或其他分泌物离心后进行涂片,若1000倍镜下300连续视野未找到分支杆菌,则为阴性,否则为阳性,提示患者感染结核杆菌。
在右前臂注射结核菌素,观察皮下形成的结节大小。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说明过去曾感染过结核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
在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可有结核样浸润,有明显的干酪样坏死,可查到结核杆菌。表皮和真皮上部可形成溃疡,溃疡边缘的表皮增生肥厚。
皮肤溃疡处脓液直接涂片或培养有大量的结核杆菌。动物接种与培养易成功。必要时可做细菌培养和PCR(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核杆菌DNA。
利用X线、CT、MRI等检查可以了解全身各处的病变情况。
出现以下情况可对该疾病进行诊断:
出现典型临床特点,溃疡、皮肤结节、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对于无复发史而长期不愈的溃疡,应考虑为此种损害可能。
有结核史或结核接触史,结核菌纯蛋白衍生物试验、细菌学检查发现结核杆菌等有助于诊断。
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有结核样浸润、干酪样坏死,可查到结核杆菌可确诊。
口腔溃疡虽也表现为口腔溃疡,可伴疼痛、淋巴结肿大,但除此之外,并无发热、盗汗、乏力等其他症状。
恶性肿瘤患者虽也出现咳嗽、消瘦等症状,但口腔溃疡、皮肤溃疡、皮肤结节等症状较为少见,病理检查可鉴别。
患者通常疼痛剧烈,溃疡面积较大,通常可自愈,但患者并无内脏结核,通过病理学检查可以发现粗大杆菌,并未见结核杆菌,可以通过此进行鉴别。
患者溃疡部位质地较硬,梅毒血清反应为阳性,通过病理检查可以发现梅毒性肉芽肿,这一点结核性溃疡并不存在,可以进行鉴别。
结核性溃疡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对抗结核药常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在治疗方面应采取全身和局部治疗的综合疗法,疾病早期结节情况符合手术指征时可采用手术治疗。
可全身性抗饥结核,防止结核杆菌在身体其他组织器官的繁殖,如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等。应用时需注意,异烟肼可引起外周神经炎、反射消失、精神异常等。乙胺丁醇可致视力模糊、红绿色盲、关节肿痛等不良反应。需要注意的是利福平具有肝毒性。
用于溃疡性皮肤结节造成的结节、溃疡,有消炎抗菌的作用,可缓解局部症状,如康复新液、利福平液等。
用于局部抗菌、抗结核,促进伤口愈合,避免感染蔓延,如异烟肼乳膏、链霉素软膏等。
疾病早期结节较小、数目较少时,可进行手术切除。
结核性溃疡患者经正规治疗可治愈,但易复发,一般不影响寿命,但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治愈后可能会有疤痕、咳嗽等后遗症,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诊。
经正规治疗后可治愈,但会反复发作。
经正规治疗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本病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患者皮肤结节和溃疡治愈后可能会留下疤痕。并发肺结核的患者可能会有咳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后遗症。
本病易复发,患者应定期门诊随访。了解病情变化的特点,如出现溃疡、皮肤结节、淋巴结肿大、咳嗽、咳痰等时及时就医,进行直接涂片检查、细菌培养等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结核性溃疡患者无特殊饮食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即可。
结核性溃疡患者的护理应注意室内卫生,良好的卫生状况有助于避免伤口感染,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适当进行运动,有助于提高抵抗力。患者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注意相关药物的不良反应。
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证环境干净、整洁,有助于避免伤口附近感染,保持良好的心情。
注意休息,减少伤口部位摩擦,适量运动、散步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患者应了解结核性溃疡的特点,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若出现低热、乏力、盗汗、皮肤结节、口腔溃疡等表现,应及时就医。
异烟肼可引起外周神经炎、反射消失、精神异常等不良反应,应予以注意,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咨询,调整治疗方案。
乙胺丁醇可致视力模糊、红绿色盲、关节肿痛等不良反应。痛风、视神经炎、肾功能减退患者禁用。
利福平具有肝毒性,肝功能不全者、胆道阻塞者、孕妇,以及对利福霉素类抗菌药过敏者禁用。
结核性溃疡的早期筛查依赖于定期进行涂片或细菌培养。平时应养成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时注意用手帕捂住嘴、房间经常通风等习惯,有助于预防本病。
青少年应定时进行体格检查,家里有结核患者的人以及医务工作者也应定期到医院进行涂片或细菌培养检查,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疾病的目的。
人群应懂得结核病的危害和传染方式,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卫生习惯。
按时给婴幼儿接种卡介苗,以使机体产生免疫,有助于减少结核病的发生。
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嘴,避免面对他人。房内要经常换气,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平时注意多锻炼,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4589点赞
[1]张新祥,柳志文.口腔结核性溃疡1例[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29(006):359-360.
[2]邵秉一.口腔结核性溃疡一例报道[J].中国保健营养,2012,000(007):2642-2642.
[3]冉丽,靳大力,蔡扬.口腔结核性溃疡1例[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8,34,171(04):138-140.
[4]何继红.口腔结核的诊治思路[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8,23:5-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