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吻棘头虫病是由于猪巨吻棘头虫寄生于人体肠道所导致的疾病。人可以通过生食或者半生食中间宿主,如甲壳虫或者棘头体污染的水或者食物而感染。临床症状与感染虫体的数量有关。本病有3/4的病例可发生肠穿孔、腹膜炎、肠梗阻等外科急腹症。预后良好,尚无特殊药物,可服用丙硫咪唑驱虫。
巨吻棘头虫病是由于人体食用了含感染性棘头虫的甲虫而导致。棘头虫的成虫主要寄生于猪、野猪的小肠,偶尔在人或者犬体内寄生。本病经粪-口传播,好发于饮水不卫生者、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无明显诱发因素。
巨吻棘头虫病主要是人生食或者半生食了被棘头体污染的水或食物,或者中间宿主,如甲虫所致。寄生在甲虫中的棘头体可存活2~3年,并且保持感染力。当含感染性的棘头体的甲虫被人吞食后,棘头体在人的小肠内经过1~3个月发育为成虫,导致人体消化道一系列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全身症状。
猪是本病重要的传染源,在猪体内本虫感染很普遍,呈现世界性分布。国内辽宁地区,猪的感染率可高达44.4%。因为棘头虫在人体内不能发育成熟,故人作为本病的传染源意义不大。鞘翅目的某些甲虫仅是本虫的中间宿主,又是传播媒介,人可以通过生食或者半生食中间宿主而感染。辽宁某些地区的居民有烧虫甚至生吃大牙锯天牛的习惯,在山东某些地区也有捕食曲牙锯天牛的习惯,导致本病在人群中流行,男女老幼均可受染。在流行区域,儿童喜欢捕食甲虫,所以1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数较多,且男孩多于女孩。本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这与甲虫的地区分布和繁殖有关。辽宁流行为9月份,山东为6~8月。
人生食或者半生食了被棘头体污染的水或食物,或者中间宿主,如甲虫,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源和食物,又可造成其他人或动物感染。
喜欢喝生水、进食生食的人群,水和食物被棘头虫体污染,容易感染此病。
部分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喜欢捕捉天牛和金龟子吃,天牛和金龟子是棘头体的中间宿主,吃了被污染的天牛和金龟子容易感染此病。
巨吻棘头虫病临床症状的轻重,通常与感染虫体数量有关。轻者常无症状,重者可出现食欲不佳、消化不良以及不规则腹部疼痛等消化系统症状,更为严重者可出现全身症状。严重时可并发肠穿孔、腹膜炎、腹腔脓肿、肠梗阻等疾病。
患者在感染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在感染后1~3个月开始发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饮食减退、腹泻和黑便等症状,久病未治患者可出现营养不良、消瘦、贫血,严重者常出现外科并发症。
患者的腹痛开始表现为阵发性,随着病情发展,可呈阵发性加重或持续性腹痛,并伴有发热、腹泻和黑便等症状。阵发性腹痛部位以右下腹部最为常见,且在腹部明显压痛处常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圆形或卵圆形包块,压痛明显。
在虫体的代谢产物或毒素作用下,患者亦可出现恶心、呕吐、失眠、夜惊等症状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少数感染者可不出现任何症状和体征,自动排虫后而自愈。
部分患者虫体的代谢物以及毒素被吸收后,可出现恶心、呕吐、睡眠不安以及惊叫等神经精神症状。
猪巨吻棘头虫在人体寄生所带来并发症是引起外科并发症,如肠穿孔、腹膜炎、粘连性肠梗阻、肠出血等,主要是由于寄生虫会破坏小肠,导致肠穿孔。肠内污染物进入腹腔,可引起腹膜炎以及腹腔脓肿,当寄生在人体内的虫体较多时,虫体可以阻塞肠腔,造成机械性肠梗阻。
当有生食甲虫或者天牛史者出现腹痛、腹泻、食欲减退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应及时到感染科或急诊外科就诊,进行血常规检查、粪便常规、免疫学检查、粪便潜血试验等检查,结合临床病史对本病进行诊断。
学龄期儿童以及青少年出现腹痛、腹泻、食欲减退以及消化不良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有生食甲虫或者天牛史,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病人出现肠穿孔、腹膜炎等急腹症,需要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感染科。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肠穿孔、腹膜炎,考虑去急诊外科。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痛、腹泻、贫血等)
有没有生吃甲虫或者天牛?有没有喝生水?
家住在哪里?家里或者附近有没有养猪?
出现这些症状多长时间了?家中或者附近人群有没有出现类似症状的?
曾经到别的医院就过诊吗?做过相关治疗吗?
常规检查外周血细胞、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非特异性炎症标志,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提示寄生虫感染。
粪便显微镜检查是粪便常规检查最重要项目之一,主要观察粪便中有无细胞、寄生虫虫卵,有助于对巨吻棘头虫病的诊断。
免疫学检查以虫卵制成抗原做皮试,阳性结果对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粪便潜血试验可以对消化道少量出血做出判断,有助于发现消化道是否出现出血,便于疾病的诊断。
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7~12月),有生食或者半生食甲虫史有助于诊断。
注意腹痛的性质以及部位。流行地区的儿童如果发生局限性腹膜炎,甚至肠穿孔,应该怀疑本病。一旦发现粪便中排出虫体或者呕出虫体,即可确诊。
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免疫学检查以虫卵制作成抗原液做皮试,阳性有一定诊断价值。人的粪便中很少查出虫卵,猪以及野猪中均可检出虫卵,检查方法以汞醛浓集法最好。
手术时看到棘头体结节,或者肠组织活检中见到虫体,或者发现肠腔内有虫体,均可以确诊。
主要寄生于人体和猪肠内,导致人兽共患病。以腹痛、腹泻、消化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乏力、消瘦、贫血、黏液脓血便。患者生活在姜片虫流行区域,有生食水生植物史。可以通过粪便显微镜检查与巨吻棘头虫病相鉴别。
人体感染蛔虫后,症状有无、病情轻重差别很大,这与虫数以及人体的反应性有关。成虫引起的症状与感染巨吻棘头虫病相似,主要引起胃肠功能失调,病人表现为食欲缺乏、腹痛、腹胀或者便秘。可以通过粪便显微镜检查虫卵相鉴别。
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通常发病比较急,巨吻棘头虫病从感染到出现临床症状需要2~3个月。血常规检查,细菌感染导致的肠道疾病,一般无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通常可见白细胞伴中性粒细胞升高,两者可以根据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寄生在体内的巨吻棘头虫,合并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腹痛时可给予解痉药,如山莨菪碱,贫血者应该加强营养,补充铁剂,常用的铁剂有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山梨醇铁等。
目前无特殊驱虫药物,可服用丙硫咪唑、左旋咪唑、甲苯咪唑、复方甲苯米唑等药物。
常见的补铁剂有葡萄糖酸亚铁、复方多维铁口服溶液、右旋糖酐铁等,用于患者出现贫血或营养不良。
肠道病变演变成急腹症,应该立即手术,并且钳出虫体。对于手术中发现儿童多发性小肠穿孔的病例,应该警惕是否是巨吻棘头虫病引起的并发症,若不针对病因驱虫,仅仅做肠穿孔修补术,很有可能导致小肠再次穿孔。
巨吻棘头虫病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一般不会影响寿命,但患者应谨遵医嘱进行复查,了解体内寄生虫是否完全祛除。
巨吻棘头虫病一般能治愈。
巨吻棘头虫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巨吻棘头虫病患者应该谨遵医嘱,定期复查,复查项目主要为粪便显微镜检查以及血常规检查、粪便潜血试验,主要是为了了解体内寄生虫是否完全消失以及被破坏的肠道是否恢复。
巨吻棘头虫患者应该注意饮食卫生,膳食均衡,清淡饮食,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切勿喝生水,从饮食上杜绝致病因素,避免再次感染。
注意饮食卫生,切勿喝生水、吃生食,避免再次感染。
膳食均衡,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饮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帮助肠道恢复功能。
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油腻性食物不利于吸收,会加重肠道负担。刺激性食物会加重肠道黏膜的损害,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注意饮食卫生,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放松心情,不要过度紧张。观察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保持环境安静整洁,每天通风,避免环境过于脏、乱、差。
注意饮食卫生,不要饮用生水、吃生食。充分休息,适当锻炼,避免过度劳累,保证足够的睡眠。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但不宜过于激烈和劳累,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60分钟。
放松心情,减轻心理压力。
观察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及伤口恢复情况,保持切口干燥,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用药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不良反应,若上述症状加重,需及时就医。
消灭中间宿主是预防此病的关键,针对流行地区需进行早期筛查,避免传染扩大,日常中避免接触并远离猪群,教育孩童不要进食生或半生的甲虫。
在疾病流行季节,对于疾病流行区域的人群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以及腹痛、腹泻等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筛查,避免疾病进一步进展造成肠穿孔、腹膜炎等。
应了解关于这些疾病的知识,特别是教育儿童和小学生不要进食生或者半生的甲虫。
猪饲料中避免含有甲虫,猪粪无害处理,杀死虫卵后再用于施肥。
如果饲养的猪已经发生感染,应该及时进行驱虫治疗。
经常观察并定期检查猪粪便,及时清理粪便,堆积发酵,一旦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离驱虫。
4553点赞
[1]王宇明,李梦东.实用传染病学[M].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310-1311.
[2]徐鹏,刘孝刚,于本良等.猪寄生虫流行区系调查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000(001):113-114.
[3]吴忠道,诸欣平主编.人体寄生虫[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84-28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