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破裂多发生于上腹或两侧腹部的外伤,绝大多数为开放伤,闭合伤较小。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发热,查体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其可引起感染性休克表现,绝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
肠管开放伤口与腹壁伤口相连较常见,占结肠破裂的85%~95%。开放性结肠破裂按腹膜是否破损又分为穿透伤和非穿透伤。结肠穿透伤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穿透伤中,有入口和出口者为贯通伤;只有入口没有出口者称盲管伤。
结肠闭合性破裂较少见,占结肠损伤的3%~15%。因横结肠横贯全腹,位置贴近前腹壁,保护机制较少,故在闭合性结肠破裂中最常见。单独结肠损伤破裂较少,多数伴有其他器官损伤。闭合伤可以仅累及腹壁,也可以累及腹腔内器官。
结肠破裂是较常见的腹内脏器损伤之一,仅次于小肠,多数为开放伤,闭合伤少见。还有医源性如结肠镜造成的损伤,结肠的钝性伤仅占3%~5%。
包括枪弹、弹片等投射物致伤,多见于战时,占结肠损伤的71.8%~80.2%。
包括刺刀、刀刃、长矛、钢签、树枝、牛角等。
包括拳打、脚踢、骡马踢踩、棍棒或枪托直接打击等。腹部遭挤压或钝器直接打击,尤其在饱腹情况下,易造成肠管破裂或肠壁血运障碍而出现腹膜炎症状,易造成误诊。胁腹部及腰部遭受暴力,可伤及升结肠或降结肠。
车辆、重物等外力直接撞击、碾压、挤压腹部,由外力从前方直接撞击、碾挫引起的破裂。因挤压造成肠腔内压突然上升所致的胀裂,最容易发生在内径最大的盲肠段。
腹部和盆腔手术时损伤结肠较常见。常见的有肾手术时损伤结肠脾曲,胃手术时损伤横结肠,剖宫产、诊刮或人工流产时损伤乙状结肠,甚至有心脏手术等非腹部手术时发生结肠穿孔的报告。
包括硬式乙状结肠镜检查,主要是未循腔进镜,盲目插入损伤。纤维结肠镜检查,原因主要为肠道准备不充分,盲目插镜或滑镜用力过大造成穿孔,也有因过去腹腔手术或炎症引起结肠粘连,改变了大肠的正常位置及活动度,如乙状结肠或横结肠因粘连形成内镜难以通过的锐角时易导致穿孔。
腹部外伤。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下治疗。
灌肠,比如钡灌造影或者清洁灌肠。
长期便秘、超重或肠内有肿瘤的患者,也容易诱发结肠破裂。
腹部创伤中和平时期结肠损伤占10%~22%,战争时期占11%~38%。其中开放伤最常见占36%~85%,如火器伤、刺伤等,其次是闭合伤占3%~40%,以交通事故伤最常见,值得注意的是医源性损伤占0.1%~4.5%。平时结肠损伤约占腹部创伤的10%~22%,男女之比为5:1。
包括钝器伤和锐器伤。
特别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或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过程中容易导致结肠破裂。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结肠弹性减弱,较容易发生结肠破裂。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人群,结肠营养的供给及供血会受到一定影响,造成肠壁弹性下降,容易诱发结肠破裂。
结肠损伤破裂后早期可伴有休克症状,并逐渐出现腹膜炎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进行性腹痛、腹胀和发热,查体可见腹肌紧张、腹部压痛、反跳痛,以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因升降结肠部分肠壁位于腹膜后,此处损伤破裂后早期症状体征可不明显,极易漏诊。
伤口内有粪便、气体外溢,或合并有内出血而出现休克,则就诊较早,诊断也较容易。便血提示结肠破裂或黏膜损伤,远端结肠伤可较早地出现鲜红色血便,近端结肠伤可不出现便血或有柏油样便,但出现较晚。结肠破裂伴有大量内出血者,腹部可迅速出现膨胀,同时有恶心、呕吐、脉快、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及躁动等症状。由于结肠伤合并腹内其他器官伤或身体其他部位伤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伴有骨盆伤时,早期大都伴有休克症状。
症状出现缓慢,结肠破裂虽然粪便进入腹腔,但由于结肠内容物对腹腔无剧烈化学性刺激,且流动性小、扩散慢,故早期腹痛轻微、局限。钝性腹部伤所引起的结肠损伤约有25%无腹痛症状,常导致延误诊断。闭合性损伤的腹痛应与腹壁伤相区别。腹膜后结肠损伤,早期常无症状,可诉后腰痛,仅当引起腹膜后脓肿或蜂窝织炎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就诊较晚的病例,感染已扩散至全腹腔,病人常高热、寒战、精神萎靡,并有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移动性浊音阳性和肠鸣音消失等。腹膜后间隙感染者可出现腰部疼痛、红肿及压痛。
结肠破裂后肠内容物留置腹腔会引起化学性腹膜炎,随后会导致细菌感染,引起化脓性腹膜炎,引起腹部压痛、反跳痛以及肌紧张。
结肠破裂后肠内细菌进入腹腔,严重感染可导致脓毒血症。
开放性结肠破裂伤口内有粪便、气体外溢,或合并有内出血而出现休克,则就诊较早。闭合性结肠破裂症状出现缓慢,结肠破裂虽然粪便进入腹腔,但由于结肠内容物对腹腔无剧烈化学性刺激,且流动性小、扩散慢,故早期腹痛轻微、局限,常导致延误就诊。腹膜后结肠破裂,早期常无症状,可诉后腰痛,仅当引起腹膜后脓肿或蜂窝织炎等并发症时才就诊。
患者腹部受到损伤,不论是开放性损伤还是闭合性损伤,不论有无相应肠破裂症状,均应立即就医检查。
患者可到结直肠肛门外科就诊,如果没有此专科,也可就诊于普外科。
如果肠破裂伴有大量内出血,患者腹部迅速膨胀,同时有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症状,也可到急诊外科就诊。
损伤时间、损伤发生过程是怎样的?
主要症状是什么?
有无其他伴随症状(例如血便等)?
腹痛程度和位置?
有无发热、畏寒的症状?
局限性或者全腹呈板状腹,压痛以及反跳痛均为阳性。
提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
可见腹腔游离气体,并可见腹腔积液、肠腔扩张,腹部CT可显示结肠壁的厚度和完整性。
可见血性或者粪性液体。
可见腹腔积液,腹膜后结肠破裂可及腹膜后血肿或者积液。
可通过以下表现,诊断为该病:
患者有腹部外伤史、有结肠镜检查或者治疗、灌肠治疗史。
腹痛逐渐累及全腹,有腹膜炎表现,患者有畏寒、高热,有明显的腹膜炎体征,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立位腹平片或腹部CT可见腹腔游离气体,腹腔穿刺可见粪臭液体。
没有腹部外伤史,会有反复发作的憩室炎症状,表现为腹部隐痛。
患者大多为老年慢性便秘患者。
没有腹部外伤史,会有阑尾炎症状,腹痛最明显部位位于右下腹。
没有腹部外伤史,有排便习惯改变,腹部CT可见肿瘤。
腹膜炎症状早期就比较严重,腹腔渗出多。
腹膜炎症状轻,腹腔穿刺可抽得不凝血,腹部彩超、腹部CT可明确。
结肠破裂本身不会致死,其主要死因是由于粪便污染后导致的严重感染的并发症。影响结肠破裂的治疗因素包括结肠损伤程度、腹腔污染情况、合并伤情况和处理是否及时、恰当等。前三者在伤后已成事实,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处理粪便漏出和腹腔污染。当损伤后4小时内施行手术者,效果最佳,手术每延迟4小时,死亡率增高15%。故对疑有结肠损伤者应及时剖腹探查,及早控制污染,在重度感染形成前处理并避免漏诊。
入院后应紧急救治,积极完善检查的同时积极扩容、纠正休克。
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碱失衡;同时吸氧、持续胃肠减压、留置导尿等术前准备。
主要为抗生素使用,静脉给予头孢二代或三代抗生素,如头孢替安、头孢曲松钠和甲硝唑联合治疗。尽快进行相关检查,力争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改善患者术前情况,提高机体耐受力。
结肠外置造口术为结肠损伤的手术治疗。因横结肠系膜较长,行伤段肠襻外置术较安全简便,若伤口较小,可行缝合后外置。
适用于结肠各种程度及各个部位的损伤,未超过8小时,且腹腔污染不严重及全身情况好者。目的是将肠壁破裂口边缘进行彻底清创,切除坏死肠段,以免腹腔感染。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必要时可以考虑血液透析治疗。
术后腹胀、炎性肠梗阻可考虑中医药治疗。
临时造口患者可在3~6个月后行造口回纳术。
由腹部损伤所致肠道破裂继发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其预后较差。尤其是结肠破裂患者,其术后可继发严重感染。如未及时治疗,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进行术后早期评估腹腔感染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对创伤性结肠破裂的患者意义重大。
结肠破裂及时规范治疗可以治愈。
治愈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出院后无症状者无需复诊,造口患者1~2周复诊。
结肠破裂患者饮食要有规律,适当控制饮食量。患者要了解各种食物对肠蠕动及造瘘口排出物性状的影响,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
忌辛辣食品,以免刺激胃肠。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以及腹泻。
宜多食用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饮水,增加粪便体积。
尽量不进食增加肠蠕动及造瘘口排出物的食物,如咖啡类饮料、巧克力、绿叶蔬菜、辣味食物、豆类等。
结肠破裂患者护理包括术前禁饮食、置胃管,术后禁饮食并行胃肠减压,直到胃肠功能恢复正常、肛门排气,才能拔除胃管。禁食期间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病情严重时可采用全胃肠外营养。
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肠造瘘的护理,一般结肠破裂后多行近端肠造瘘,训练每日定时排便习惯。
注意伤口卫生,保持敷料干燥和清洁。
按医嘱定时服药,不可私自停药等。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及时就医。
结肠破裂需预防肠镜治疗或者灌肠治疗造成的损伤。大多数结肠破裂由腹部外伤引起,所以无法预防。主要是预防或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关键是早期确定性手术,处理粪便漏出和腹腔污染。
腹部外伤伴有腹部体征者应及时就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内镜检查或者治疗后适当休息,避免过度运动,进食易消化食物。
老年人定期体检,可及早发现。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合理运动,控制体重。此外,生活中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4319点赞
1]喻德洪.现代肛肠外科[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
[2]张建平,闵泽.创伤性结肠损伤63例诊断及治疗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885-2886.
[3]金中强,吴肇光.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预后估计[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7):401-403.
[4]汪建平,中华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第一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723-73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