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疬性苔藓又称苔藓样皮肤结核,属于皮肤结核疹中的一种较为少见的类型。本病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造成,临床表现为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的簇集性针尖至粟粒大小的皮色或淡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大多可自愈。
瘰疬性苔藓发病机制目前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关,部分认为是非特异性淋巴组织细胞性血管炎,最终表现为病变部位真皮胶原变性。
瘰疬性苔藓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这不是局部皮肤结核感染的直接结果,而是具有较好免疫应答的人群针对分枝杆菌或其碎片产生的IV型超敏反应。随着年龄增长,超敏反应可以逐渐下降,也有由于接种卡介苗或其他分枝杆菌感染引起该病的报道。
本病无明确的诱发因素,但目前有多例患儿在接种卡介苗后发生瘰疬性苔藓的报道。
本病属于皮肤结核的一个亚型,发病率低,在发展中国家和贫困人群、免疫抑制的人群中较普遍。
单纯瘰疬性苔藓不具有传染性,合并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发展中国家和贫困人群、免疫抑制的人群,尤其是患有结核病的儿童或青少年。
密切接触开放性肺结核的患者。
瘰疬性苔藓以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为主要累及躯干的无症状苔藓样丘疹,可呈簇状分布,偶有瘙痒,可出现其他部位结核感染的临床表现。
本病典型皮损的临床表现为与毛囊一致的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皮色或淡红色,平顶,可簇集分布,也可散在分布,有时顶端可覆细小鳞屑。丘疹开始时稀疏,以后逐渐密集成片,呈圆形、椭圆形或环状等苔藓样损害,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皮损消退缓慢,多数不留瘢痕,部分遗留棕色色素沉着,可以复发,常无任何自觉症状,或伴有轻微瘙痒不适。
瘰疬性苔藓系统受累少见,但亦可出现发热、体重减轻及精神萎靡等,部分学者认为,系统性表现是内脏结核相关的表现。
如躯干或四肢近端出现典型的对称分布针头至粟粒大小的皮色或淡红色毛囊性小丘疹,有结核病史等,需要及时就诊,明确是否为瘰疬性苔藓。
出现皮肤损害,在躯干或四肢近端出现典型的对称分布针头至粟粒大小的皮色或淡红色毛囊性小丘疹,加之既往有结核病史,或近期接种了卡介苗,需要及时就诊。
患者可到皮肤科就诊。
若患者合并其他系统结核,可到传染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发生皮损有多久了?
目前有什么症状?
近期是否接种过卡介苗?既往有无结核病史?治疗结果如何?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检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常规方法之一,通常用结核菌素或纯蛋白衍生物在前臂屈侧作皮内注射,72小时后观察皮肤硬结的直径,瘰疬性苔藓患者结核菌素试验一般为阳性。
特异性及敏感度较高,临床上逐渐取代了结核菌素试验的PPD检查。干扰素释放试验其阴性意义更大,根据其阴结果可以基本排除结核病的诊断。但对于其阳性结果要具体分析,如患者既往有肺结核病史,目前又无结核中毒症状且胸片检查未见新发病灶时,则考虑为陈旧性肺结核,不考虑其活动性。但患者既往无结核病史,有结核中毒症状及胸片有新发病灶时,则考虑有活动性结核的可能。故此项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结核病的最重要辅助手段,但不是金标准。
评估结核杆菌在体内的活动度。
粗略评估体内是否有结核感染。
取一块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切片染色,可检测出是否出现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的肉芽肿,但见不到结核分枝杆菌,PCR方法可能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的DNA。
出现在躯干和四肢近端的与毛囊一致的皮色或淡红色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可呈簇集分布。
发生在毛囊和外分泌腺导管周围的肉芽肿改变,表现为真皮上部毛囊或汗管周围上皮样细胞结节,可伴毛囊上皮细胞变性,毛囊口可因角化过度而有角栓。
多在两岁以前发病,大部分患者表现为1~2mm大小、粉红色到皮色的丘疹、脓疱或水疱,组织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检查可以看到典型的朗格汉斯细胞,瘰疬性苔藓多无此表现。
由于梅毒螺旋体通过血液、淋巴管播散所致,多有发热、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最常见皮损为泛发非瘙痒性鳞屑性丘疹,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瘰疬性苔藓多无这类皮损表现,梅毒血清学检查阴性。
一般认为瘰疬性苔藓患者全身情况良好,无结核播散的征象可不必治疗。本病可以自然痊愈,丘疹自然消退后不留痕迹或仅残留一时性的色素沉着,但本病可复发。也有观点认为瘰疬性苔藓提示了机内潜在的结核感染,因此即使没有潜在的结核感染证据仍需进行抗结核治疗,注意需要检查确定是否有系统性结核。
没有系统性结核杆菌感染可以观察,如有系统性结核感染,需要常规使用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一线用药,联合、全程、足量治疗。若一线药物耐药,可以选用链霉素、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二线药物。抗结核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长期监测肝、肾功能等。
对皮损具有消炎、保护、润滑等作用,可使用炉甘石洗剂等,并充分涂抹保湿霜。
本病暂无手术治疗。
瘰疬性苔藓若合并其他部位的结核感染,需要规律抗结核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出现慢性溃疡、关节畸形等。部分患者皮损可自愈,但病程长,且可再发。
瘰疬性苔藓规范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瘰疬性苔藓规范治疗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采取临床观察的患者若皮损有明显变化,可每月复诊一次。
采用抗结核治疗的患者,需每月复诊,监测肝、肾功能等,并评估疗效。
瘰疬性苔藓无特别的饮食调理方法,健康饮食即可,合并其他系统结核感染者注意高蛋白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油腻饮食。
瘰疬性苔藓患者皮损处需要注意保持清洁,避免搔抓,长期服用抗结核治疗的患者需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于皮损处避免搔抓、烫洗等刺激。
如皮疹消退后出现色素沉着,可使用美白化妆品。
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注意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若出现平衡不稳、手足麻木感、针刺感、厌食、恶心、呕吐、黄疸等异常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药物调整。
皮损处无特殊外用药物治疗,可以适当擦涂保湿霜,避免皮肤干燥。
由于瘰疬性苔藓是感染结核分支杆菌引起,故预防结核感染是主要的预防办法,注意提高免疫力,避免接触结核病患者。
本病与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有关,需要避免接触开放性肺结核患者。
保持环境卫生,多运动锻炼,健康饮食,提高免疫力。
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感染的手段,但是有报道患者在接种卡介苗后因变态反应出现瘰疬样苔藓。
4743点赞
[1]Jean L Bolognia.皮肤病学(教材版)[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1250-1263.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521-53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