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内传导阻滞简称房内阻滞,是指正常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沿结间束传至房室结,前结间束的房间支,又称为巴赫曼纤维,可将激动从右房传到左房。当结间束或房间束传导功能发生障碍,如传导延迟或中断时,则出现房内传导阻滞。本病的病理基础是房间束的损害,原发心脏疾病是该病发作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以胸闷、气急为主要症状,经过积极正规的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但若未得到有效治疗,则可能危及到患者生命。
房内传导阻滞按阻滞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指房内传导束间歇性或暂时性传导延迟或阻滞。心电图仅表现为P波时间及形态改变,而不伴有频率及节律的变化,可呈间歇性和固定性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
即心房分离、心房脱节,指房间束的完全阻滞或房内局限性阻滞时,心房同时受两个起搏点激动而互不干扰。窦性心律多为主导心律,控制大部分心房或一侧心房,余下的心房则为房内异位心律控制,伴有传人与传出阻滞。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的同时,可见另一组房性异位心律,多为缓慢的单侧心房律,但也可为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或房颤房扑。
房内传导阻滞的发生主要与房间束或结间束损伤有关,可能是由于心房肌的纤维化、钙化等退行性变或心脏器质性病变引起,临床研究发现,洋地黄中毒和高血钾也可引起该病的发生,可由年龄增长、外伤、血压高、奎尼丁等因素所诱发。房内传导阻滞无传染性,好发于高血压、肾衰以及罹患基础心脏病的患者。
比如心房肌发生纤维化、脂肪化、淀粉样变等变质,造成心房的肥大或扩张,引起心房肌的急慢性炎症、心房肌的急慢性缺血或心房梗死等均可导致心房内传导阻滞,老年人的房内传导障碍多可能与此有关。
例如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心肌病,慢性心包炎等均可导致不完全性心房内阻滞。不完全性心房内阻滞不只是房间束或结间束的传导阻滞,实际上常是左心房肥大、左心房容量及左心房持久性或暂时性的压力增高,或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的征象。
机体内钾浓度过高时,可直接影响钠钾泵的转运功能,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导致房内传导阻滞,多见于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的患者。
洋地黄可以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抑制房室结传导功能,而提高普肯野式纤维自律性,当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衰或其它类心律失常的时候,易发生洋地黄中毒的现象,而可能引起房内传导阻滞。
临床发现,房内传导阻滞的患者中以老年人多见,这可能与老年人心房肌的功能发生退行性变有关。
尤其是头颈部外伤,伤害到颈动脉窦时,可引起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诱发房内阻滞。
高血压时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房颤房扑患者电转复之后服用奎尼丁维持治疗时,有诱发房内传导阻滞的可能。
目前尚未查到房内传导阻滞的具体发病率数据。
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体内多有高血钾的表现。
如风湿性心脏病的晚期、危重的冠心病患者等。
血压高的患者发生心脏电生理障碍的概率大大增加。
房内传导阻滞的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心悸、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表现,由于多数此类患者伴有基础心血管疾病,所以部分患者房内阻滞的表现并不明显。若该病未得到有效治疗,则伴发猝死、阿-斯综合征的风险明显增加。
房内传导阻滞发作时,患者可有心慌不安、心跳不齐,或心跳剧烈不能自主,呈阵发性或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胸闷气促、胸痛、疲劳乏力,甚至无法平卧,是完全性房内阻滞的患者最常见的症状。
患者可感觉到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轻者无不适,重者症状明显,需要用力呼吸,常会引起呼吸频率的增多,幅度加深,伴有胸前区的疼痛感、压迫感。
可有头晕、视物模糊,重症者发作时可出现晕厥的表现,患者心跳骤停,突然失去意识,双手捂住胸口向后倒地,对外界呼喊刺激无明显的反应。
房内传导阻滞急性发作时,由于心脏搏动失常,搏出量减少,使机体重要脏器缺血缺氧,而不足以支撑其基本的生理活动,持续时间久未经积极治疗时,可以发生猝死。
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多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由于心率突然变化,引起突然发作的、致命性的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
房内传导阻滞急性发作时有危及患者生命的可能,所以当患者自觉心悸、呼吸困难、胸前区疼痛、压迫感,疑似心脏处病变时,及时就医,于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行心电图检查,以确诊病因,注意与房性心律和三度窦房传导阻滞相鉴别。
自觉有头晕、胸闷气促,常需要使劲呼吸,出现呼吸困难,或伴有胸前区的压迫感、心跳不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出现胸痛剧烈、用力呼吸后仍感觉气不够用,心跳明显加快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优先考虑去心血管内科就诊。
当患者急性发作,症状难以忍受时,可考虑去急诊科就诊。
不适的感觉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既往有无类似的改变?
有没有胸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悸、气促的感觉?
既往做过什么检查?有无异常?
既往有无其他病史?(尤其是肾脏、心脏、高血压病史)
是诊断房内传导阻滞主要的确诊手段,患者常以P波增宽为心电图表现,P波时限超过0.12秒,波峰有切迹,电压可增高或不增高,多见于各种病因引起的心房扩大和心房肌梗死。
通过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状况,能够记录到全部的异常电波,以检出各类心律失常和病人在24h内各状态下所出现的有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对心脏病的诊断提供精确可靠的依据,有助于本病的鉴别诊断。
患者常需要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结构、瓣膜以及功能,以判断机体是否存在基础性心脏病变,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心包炎等。
行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可发现患者肾脏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心包炎、心内膜炎、心肌炎等,以明确病因。
房内传导阻滞可基于临床病史与心电图表现进行明确诊断:
有半数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病史,40%的患者可有房性期前收缩及房性心动过速史,可有胸闷、气促、心律不齐等症状,心电图上P波增宽。有切迹P波的前半部或后半部振幅减低或增高,由于冲动在房内传导延迟,可有PR间期延长。
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病情危重期,也常发生于危重患者临死前数小时,此外,洋地黄中毒、尿毒症和服用胺碘酮也可出现。多为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疲乏、呼吸困难、头晕或晕厥、多汗、心悸等,心电图上会有异位P波出现。心电图上同一导联有两种P波,一种为窦性,其后有QRS波;另一种为心房异位的小P'波,其频率慢,规律性差,不能下传激动心室。
房性心律时,房性异位起搏点只存在保护性传入阻滞,而无完全性传出阻滞,可激动整个心房产生异位P波,传入心室产生QRS波,或者与窦性激动相遇产生干扰,形成房性融合波,并常有心室夺获。房性心律的P波,较窦性P波稍大或等大,经迷走神经刺激术时可使心律减慢,而房内传导阻滞的P波小不易看清,刺激迷走神经影响也不大。
三度窦房传导阻滞即完全性窦房传导阻滞,是指窦性激动全部在窦房交接区内受阻而不能下传。心电图表现为窦性p波完全消失,而房内传导阻滞常以P波增宽或出现异位P波为心电图表现。
房内传导阻滞主要通过药物和手术进行治疗。临床上多用拟交感神经类药物、利尿剂或碱性溶液来治疗心脏病变或高血钾症状,一般需要1~3个月,当有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可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肾衰严重时,可行肾脏替代疗法。
如解除迷走神经过高张力、停用有关药物、纠正电解质失调等。
各种急性心肌炎、心脏直视手术损伤引起的房内传导阻滞,往往与急性炎性水肿有关,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纠正;急性心肌梗死所致房内传导阻滞往往是可逆的,数小时至数日即可恢复,心肌再灌注后预后良好,可用阿托品治疗或需临时起搏治疗,多不需永久起搏治疗。
常用沙丁胺醇、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来预防或治疗房内传导阻滞引起的阿斯综合征发作,连续静脉滴注,控制滴速使心室率维持在60~70次/分。但需注意的是过量不仅可明显增快房率而使阻滞加重,而且还能导致严重室性异位心律。在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发生时应避免使用该类药物,而应实施临时起搏治疗。
常见有呋塞米或依他尼酸,属于快速排钾利尿药,当伴有肾功能不全、高血钾或出现高血压危象时,本类药物尤为适用,可减少体内液体容量,以减轻心脏负担,但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时,可有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休克、低钾血症等的风险。
碳酸氢钠或乳酸钠溶液,不仅可以缓解体内电解质紊乱的情况,还有改善心肌细胞应激性、促进传导系统心肌细胞对拟交感神经药物反应的作用,一般用溶液静脉滴注或推注,尤其适用于高血钾引起的房内传导阻滞患者。
心室率缓慢并影响血流动力学状态时,如发生在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手术损伤时,均有用临时起搏器治疗的指征;急性发病或患者需施行麻醉或外科手术时,临时起搏器的植入可保证麻醉或手术诱发心室停搏时患者的安全,并可预防心室颤动的发生;持续房内传导阻滞伴有心、脑供血不足症状、活动量受限,心功能异常或有过阿斯综合征发作者,均应考虑采用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治疗。
血液或腹膜透析适用于晚期肾衰引起的房内传导阻滞的患者,可行血液或腹膜透析过滤体内的有毒物质,排出体内杂质以及毒素,调节酸碱平衡,尤其是降低体内的血钾浓度,以消除对心脏的毒性。
房内传导阻滞的预后取决于发生的病因及病理变化,只要病因能解除,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是可逆转或减轻的。一般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无明显后遗症出现,且不会影响其正常的寿命,但患者需要注意积极随访,尤其是植入起搏器治疗的患者,在术后1个月时一定要复查。
房内传导阻滞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临床上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
房内传导阻滞若症状不重,经过正规治疗原发病后,护理得当,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对于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应定期随访,一般在术后于1、3、6个月时到医院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变化,监测病情,之后每1年随访一次,通过仪器把起搏器调到最佳的状态。
房内传导阻滞的患者大多有基础性的心血管病变,所以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需要注意合理的营养搭配,以清淡为主,限制钠盐的摄入即可。
患者宜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并补充优质蛋白,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尤其是肾衰或高血压患者,宜低盐、低脂饮食,避免病情加重。
房内传导阻滞的患者术后需要注意卧床休息、监测伤口的恢复情况以及远离可加重病因的因素,保持心理健康,以加快康复。同时,药物服用期间,应注意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一旦有异常反应时,立即就医。
对于植入起搏器治疗的患者,注意卧床休息,一般12~24h后患者可以下床,之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注意恢复正常的活动。
注意植入部位的伤口有无红肿、渗血,以免引发伤口感染,影响愈合。
注意在药物治疗期间,戒烟限酒,远离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注意药物服用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沙丁胺醇服用期间可能出现震颤、恶心、心悸、头痛、失眠等;呋塞米可产生低血压,伴头晕、乏力的情况。患者应严密监测血压、心率的变化,并注意相应症状的出现,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就医。
房内传导阻滞患者需要注意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一般患者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缺乏专业知识,而使其承受的心理压力很大,因此需要了解本病的发展及良好的预后效果,家属应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多数患者出院之前可行胸部X线检查,以掌握心脏起搏器的电极位置关系,为以后复查随访做准备。此外,患者还应谨记心脏起搏器的特殊性,日后需避免接近比较强的磁场如磁共振检查,但过尤不及,一般家用电器无需过于担心。
房内传导阻滞的高危人群可行心电图检查以早期筛查,预防疾病的进展;对于体内有基础病变者,积极治疗,中老年者定期体检,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中老年人群或罹患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行心电图检查,以早期筛查此病。
积极防治原发病,及时控制病情,消除病因和诱因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年龄>60岁的老年人群,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注意每年定期体检,重视心电图检查,以及时掌握身体的健康状况。
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方式,避免精神紧张,保持精神乐观、情绪稳定、起居有常、适当锻炼,勿过度劳累,戒烟戒酒。
4889点赞
[1]高润霖.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心血管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639-656.
[2]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上册[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923-1951.
[3]黎雪.动态心电图检查法在诊断冠心病性心律失常方面的价值[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7,5(001):15-16.
[4]王天文等编著.实用心内科诊疗学下[M].第2版.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03):272-27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