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尿钙增多症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病因尚不明确,根据大部分患者可分析得出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主要症状包括血尿、蛋白尿、肾绞痛、肾结石、排尿困难、多饮多尿等。预后尚可,如早期诊断和治疗基本可以治愈,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肾衰竭等疾病。
根据发病机制不同可分为3类:
即患者由于肠道吸收的钙质过多而发病。
即肾小管对于钙和尿磷的重吸收过少,导致患者出现疾病表现,此类患者在低钙饮食下也可出现高钙尿。
骨骼的溶解导致骨吸收的钙质增多,导致患者发病。
特发性尿钙增多症的主要病因目前研究尚不明确,根据大部分患者症状可分析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关,没有明确的传播途径,以30~60人群为主要好发人群。
特发性尿钙增多症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该病是多因素参与,受遗传、环境、饮食习惯等影响。
本病普通人发病率约为5%~10%,40%~60%尿石症患者可出现本病,小儿尿石症中2%~5%由本病所致。
尤其是成年男性。
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并且尿石症患者多发本病。
特发性尿钙增多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绞痛、肾结石、排尿困难、多饮多尿。同时也可导致骨质疏松、关节痛等并发症。
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几乎一半的本病患者可出现结石症状,并发肾绞痛、尿路感染等相关泌尿系统疾病。
是本病常见症状之一,可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和尿液中的蛋白明显增加。
是本病症状表现之一,反复的尿路感染和梗阻可导致患者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
钙质从尿液中的大量流失,可导致患者由于钙的缺乏出现骨骼病变。少数患儿可出现骨质疏松、身材矮小、发育差。
部分患者可出现烦渴、四肢乏力、体重下降等症状。
是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大量的钙质流失可导致患者体内的钙质明显不足,骨骼的发育严重受影响,发病时间较长则出现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可导致患者骨骼发生变形,关节结合障碍或缝隙,则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疼痛表现,部分患者也可出现风湿性关节改变。
出现血尿、蛋白尿、肾绞痛、肾结石、排尿困难、多饮多尿等泌尿系统症状时,必须及时就医查明病因,主要就诊于泌尿外科和肾内科。进行针对性的泌尿系统检查,同时注意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骨髓瘤进行鉴别诊断。
出现无明显原因的血尿、蛋白尿表现时,需立即就医。
出现反复出现的血尿、蛋白尿伴随肾绞痛、多饮多尿等表现时,必须立即就医进行治疗。
主要就诊于肾病科,本病以肾脏相关疾病导致为主。
需要结合相关手术治疗时,可请泌尿外科进行会诊或转到泌尿外科。
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自己有血尿、蛋白尿等疾病表现的?
只出现过一次还是反复发作?
有其他的基础病吗?如慢性肾炎、肾结石等。
家里人有相关的肾脏疾病史吗?
自行吃药治疗了吗?吃了哪些药?
最近一段时间的尿量如何?明显增加还是减少?
进行过系统的泌尿系统检查吗?血液检查呢?
主要检查是否存在腰腹部的压痛、叩击痛,活动度如何,骨质发育状况等,是本病体格检查的主要方面。
主要参考血钙和血液碱性磷酸酶的值,一般患者表现为血钙正常而血液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特别是餐后两小时进行尿钙、尿肌酐测定,本病患者的比值一般在0.18~0.21,而正常值为0.12。24h尿钙定量也对于本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特别是大于0.1mmol/kg。
尿钙排泄高于正常值且持续4天及以上,即为阳性。
根据试验结果可对疾病进行分型,肠吸收性空腹比值正常,钙负荷后增高,而肾性空腹前后均正常,且无明显差异。
是本病重要的排除性检查,可排除由于维生素D缺乏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患者出现疾病表现。
初步诊断是否存在蛋白尿和血尿等。
用以排除是否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尿钙增多症。
包括血清尿素、血肌酐、尿酸等,用来检测患者是否发展为肾衰竭。
用以检查肾脏的结石、钙质沉积,以及尿路结石等,来辅助诊断。
帮助发现是否出现骨骼病变,如脊柱畸形、身材矮小、骨质疏松等。
用以排除是否由其他疾病,如骨髓瘤引起的骨质疏松。
对于各种原因所致骨质疏松症,灵敏度高、诊断率高。
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肾绞痛、肾结石、排尿困难、多饮多尿等典型的疾病表现。
体格检查可见下腹部的压痛,骨骼发育较差,尿钙测定可见尿液中钙的含量明显升高,尿钙、尿肌酐测定可见结果在0.18~0.21之间,24h尿钙定量大于0.1mmol/kg,钙负荷试验和低钙饮食试验均为阳性,且维生素D测定和甲状腺激素测定可排除其他疾病诊断。X线和骨密度检查可见骨质疏松表现,骨髓穿刺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骨质疏。
本病的部分疾病表现如骨折、尿路结石等表现也可出现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当中,但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还可出现血钙升高、血磷下降的疾病表现,是特发性尿钙增多症患者所不具备的,可将二者明确鉴别。
骨髓瘤患者也可出现蛋白尿、慢性肾衰竭等疾病表现,与特发性尿钙增多症患者的症状较为类似,但骨髓瘤患者可出现典型的高钙血症,进行肾活检和骨髓穿刺可确诊为骨髓瘤,与特发性尿钙增多症明确鉴别。
特发性尿钙增多症的总体治疗为长期持续性治疗,以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式,出现尿路梗阻时需要手术治疗,其他治疗方式为肾结石的碎石的治疗及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
进行饮食控制要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低钙饮食为主。
是本病治疗当中最主要的药物,适用于饮食控制不佳和高钙血症持续存在并导致临床表现的患者。
主要作用是减少肠道对于钙质的吸收,从而减少血液中的钙质。
是典型的双磷酸盐类药物,可改善患者的骨密度,从而缓解骨质疏松、易骨折等疾病表现。
柠檬酸钾在治疗特发性尿钙增多症患者中的结石方面,已经有多年的历史。研究发现,柠檬酸钾在治疗因低柠檬酸盐引起的结石和结石复发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主要适用于发生尿路梗阻的患者,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解除患者的尿路梗阻,尿潴留较为严重的患者需长期引流。
主要以碎石治疗为主,本病的大部分患者可伴随出现肾结石,因此进行碎石治疗可缓解患者的尿路疼痛症状,以体外碎石为主。
特发性尿钙增多症的总体预后尚可,如早期诊断和治疗基本可以治愈,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肾衰竭等疾病,容易导致慢性肾衰竭、骨质疏松等后遗症。
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合并慢性肾衰竭的患者需长期治疗。
本病一般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容易导致慢性肾衰竭、骨质疏松等后遗症。由于肾脏的长期疾病状态,可严重影响其正常代谢,而出现慢性肾衰竭的疾病表现,而骨质的长期流失可导致患者出现骨质疏松。
每1个月左右进行一次复诊,复查泌尿系彩超、尿钙测定等指标,观察患者的康复状况。
特发性尿钙增多症的饮食调理相对重要,特别是要进行低盐、低钙的饮食,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严格进行低盐饮食,每天摄入的盐总量要在3g以下,炒菜时尽量少放盐。
避免高钙饮食(如高蛋白饮食)的摄入。
避免增加尿钙排泄的饮食摄入,食物中的多种成分会增加尿钙的排泄,如牛奶及奶制品、蛋白、葡萄糖、海带和发菜等。
避免高草酸的饮食摄人,如果汁、茶和巧克力等。
特发性尿钙增多症患者应严格进行饮食管理,观察患者症状,是本病护理的主要内容,出院后也要注意饮食调理。
每天至少喝水2L以上(或者平日饮水2倍),可有效促进肾结石的排除和症状的环境。
必须低盐饮食甚至无盐饮食,同时增加蔬菜的摄入。
主要观察是否出现血尿、肾绞痛等疾病表现。
如果治疗下患者的血尿、蛋白尿、肾结石等症状表现无明显缓解,需立即联系医生进行其他检查以明确诊断。
出院后的饮食调理是本病的主要注意事项,必须低盐饮食,且增加蛋白质和钾的摄入,可有效促进疾病的康复。
特发性尿钙增多症为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因此没有特殊的预防措施,以积极控制和治疗原发病,同时进行孕前咨询为主。
怀孕前要进行孕前咨询,同时进行全面的肾功能检查,以在早期发现疾病并避免遗传给孩子,是本病早期筛查的主要方面。
本病病因未明,因此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积极控制和治疗肾脏的原发病如慢性肾炎等,可能避免出现本病的主要措施。
有相关家族病史的患者在怀孕前要进行孕前咨询,必要时可采取人工授精的方式避免遗传。
平时要多喝水,是避免出现肾结石等肾脏疾病的重要方式。
4957点赞
[1]王小菊,冯正平.特发性尿钙增多症合并骨质疏松1例并文献分析[M].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11:37-38.
[2]陈潇潇.维生素D水平与尿钙/肌酐及血钙等骨代谢指标关系探讨[J].河北医科大学,2019:02-03.
[3]沈毓琪,丁峰,李雪竹.24h尿液成分分析在泌尿系结石诊治中的临床意义[M].上海医药,2019:17:07-08.
[4]刘艳,张碧丽.特发性高钙尿症研究新进展[J].医学综述,2010:95-9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