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荨麻疹是一种暂时性、瘙痒性、血管反应性皮肤病,以皮肤黏膜潮红和风团为特征。发病与感染、过敏、自身免疫及假性变态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主要见于幼儿,以春秋季节较多见,发病常与昆虫咬蛰有关。
根据风团出现是否需要物理等因素诱发,分为自发性荨麻疹和非自发性荨麻疹。
每周发病超过两天,病史在六周以内者为急性荨麻疹。
包括物理性荨麻疹和其他类型荨麻疹,其中物理性荨麻疹包括人工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压力性荨麻疹、热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其他类型荨麻疹包括接触性荨麻疹、蛋白胨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肾上腺能性荨麻疹、运动诱发的荨麻疹、水源性荨麻疹、振动性荨麻疹。
小儿荨麻疹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引起荨麻疹的原因甚多,急性荨麻疹的常见病因包括药物、感染、食物过敏、环境因素、作为系统性疾病的一种表现、遗传因素、自身抗体等。
许多药物均可以引起荨麻疹,主要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血清制品、生物制品、痢特灵、水杨酸类药物等,药物引起的荨麻疹大多属Ⅰ型变态反应,主要抗体为IgE,临床上多表现为急性荨麻疹,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感染也是引起荨麻疹的常见原因,感染的种类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临床上易并发荨麻疹的感染性疾病有疖、脓疱疮、急性血吸虫病、急性钩虫感染等。一般急性荨麻疹常合并急性化脓性感染,慢性荨麻疹常伴有胆囊炎、鼻窦炎、病毒性肝炎等慢性或隐性感染病灶。胃肠道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因食物过敏引起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原因,所谓“蛋白胨性荨麻疹”,大多由食物,特别是动物性食品如鱼、虾、螃蟹、蚌类、肉类食品中所含的蛋白胨或其他蛋白质成分被吸收,而引起的变态反应。但部分敏感性体质的患者可能对多种食物过敏,如桃子、芒果等。食品添加剂中的色素、香料及防腐剂,也是常见的过敏物质。
许多物理性环境因素可引起本病或激发本病,如寒冷、冷风、冷水可引起寒冷性荨麻疹,过热后可以引起热荨麻疹。运动后诱发胆碱性荨麻疹,日光照射后可引起日光性荨麻疹,机械性刺激可引起皮肤划痕症、压力性荨麻疹、接触性荨麻疹等。
某些系统性疾病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伴发荨麻疹,有人指出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伴荨麻疹的机会较多,约12%伴有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而这些患者大多无相关的临床症状,甲状腺功能也可正常,仅通过测定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才能发现。
某些类型的荨麻疹,如家族性冷性荨麻疹、遗传性家族性荨麻疹综合征等,均与遗传有密切关系。
部分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血清中存在抗IgE受体,抗FcεRⅠα的自身抗体IgG有关。
突如其来的巨大精神刺激可诱发本病,儿童在惊恐的状态下易被诱发本病。
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可使躯体深部温度上升,促使乙酰胆碱作用于肥大细胞而释放组胺,诱发本病。
15%~25%的人在一生中某个时间曾患过荨麻疹疾病,其中40%的人单独患荨麻疹,10%单独患血管性水肿,50%有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的合并表现,儿童易患急性荨麻疹。
小儿急性荨麻疹主要好发于过敏原较多的易过敏儿童。
皮肤风团和瘙痒是小儿急性荨麻疹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浑身发热、呼吸困难、腹部疼痛或腹胀等症状,严重情況下会出现开放性溃疡、腹泻。小儿急性荨麻疹还会出现窒息和过敏性休克等症状。
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发作常很突然,发展较快。
短时间内皮肤出现多处风团,逐渐扩大,并可互相融合成巨片状皮疹。境界一般清楚,皮疹稍高起,呈正常肤色、淡红色、鲜红色、苍白色。
毛孔扩大、下凹,皮肤增厚,自觉有程度不等的瘙痒,大多瘙痒剧烈。
严重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头痛、发热、全身无力、疲劳等。如果伴有消化道黏膜病变,可致腹痛、腹泻、便秘、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肠绞痛,伴有呼吸道黏膜病变者可致胸闷、窘迫感、呼吸困难,甚至青紫。
患者可伴有血管性水肿,水肿部位境界不清楚,某些结缔组织疏松的部位,如眼睑、颈部、下颌、手背、足背、口唇,水肿更为明显。
急性荨麻疹可引起喉头水肿及气道痉挛,诊治不及时者出现窒息。
本病可由接触过敏原引起,重症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患者在接触了某种物质后,皮肤迅速出现风团者,应及时到皮肤科就医。如果出现头痛、发热、全身无力等全身症状者,应立即到儿科、急诊科就医,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通过皮肤划痕试验、血常规可以确诊,小儿急性荨麻疹需要与色素性荨麻疹、多形红斑、血管炎性荨麻疹等疾病相鉴别。
接触了某种物质后皮肤迅速出现风团者应及时就医。
风团大片融合,且皮肤极度瘙痒者应及时就医。
出现头痛、发热、全身无力等全身症状者应立即就医。
小儿急性荨麻疹起病急骤,患者常首选就诊于儿科、急诊科,病情稳定后转到皮肤科。
为何来诊?
有什么症状,症状持续多久?
发病前有无接触或食用过哪些物质?
既往还有无其他病史?
有无家族史?
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可呈阳性,用指甲或钝器划正常皮肤后,约经2~3分钟可出现隆起皮面的红色线状风团。
可无异常或白细胞轻度升高。
小儿急性荨麻疹通过以下方面可确诊:
相关病因接触史、发病特点及伴随症状判断。
体格检查可见皮肤损害的特点,注意有无生命体征改变,心、肺、腹部体征有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根据皮疹为风团,发生及消退迅速,消退后不留痕迹特点,不难诊断。但病因诊断则较为困难,应详细询问病史,并做过敏原皮内试验、体外血清学特异性检查等。
血管性水肿为慢性、复发性、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的大片局限性水肿。病因及发病机制与荨麻疹相同,不同点在于血浆是从真皮深部或皮下组织的小血管内皮细胞间隙中渗出,而进入到周围疏松组织内而引起。
小儿急性荨麻疹急诊处理的基本原则为抗组胺、降低血管通透性、对症处理、力求病因治疗,待患儿病情稳定后进一步处理则为尽可能去除或避免一切可疑因素,对变应原试验呈阳性的患者进行脱敏治疗。
如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窒息者,可立即气管切开,观察血压及心电图变化。
儿童首选无镇静作用的二代抗组胺药,如盐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有所差别。如单药疗效不佳,可进行一、二代联合治疗。急性患者抗组胺药物治疗疗程根据病情需要,控制住皮疹后可考虑逐步减量、停药。慢性患者疗程没有一定时间规定,有些患儿需要长期小剂量维持。
该类药物不作为常规应用,荨麻疹性血管炎、重症或伴有喉头水肿患儿可囗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
如环孢素A等,不作为一线治疗,只用于严重且对抗组胺药治疗无效的患者。
有严重感染者可同时使用抗生素治疗,胆碱能荨麻疹加用抗胆碱药。
可用1%薄荷醑、炉甘石洗剂、止痒粉、2%石炭酸、3%水杨酸等。
小儿急性荨麻疹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小儿急性荨麻疹患者能够治愈,预后良好者不会影响寿命,且无后遗症。若出现并发症,可影响寿命,小儿急性荨麻疹患者需要及时复查。
小儿急性荨麻疹能治愈,患者病情稳定后在日常生活中要远离一切诱发因素。
小儿急性荨麻疹诊治及时的患者预后好,不影响寿命,未及时诊治的患者,易出现喉头水肿及气道痉挛引起的窒息,以及过敏性休克,严重者可致死。
小儿急性荨麻疹患者出院后的第一周到医院门诊复查,此后养成至少每年全身体检一次的习惯,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小儿急性荨麻疹患者宜饮食清淡,在发病期间宜选择易消化的软质食物,不吃海鲜、异性蛋白类食物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油腻食物,忌饮咖啡、浓茶等提神饮料。病情稳定后,需做一个食物过敏筛查。
宜饮食清淡,发病期间选择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
忌食海鲜、辛辣、刺激食物、油腻食物。
忌饮咖啡、浓茶等提神饮料。
小儿急性荨麻疹患者可在医护的指导下学习疾病有关知识,了解治疗方案,减少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注意个人卫生,查出过敏原后,避免接触相关物,勿食用含过敏原的食物或者药物。
积极寻找过敏原,应结合病史,如发现对某种食物或者药物过敏时,应立即停用,必要时可服缓泻药物,以促进致敏物排泄。
禁用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的药物,如吗啡、阿托品等。
病室内禁放花卉,也不应喷洒化学物品,以免致敏,室内保持通风、干燥,温湿度舒适,避免潮湿、过冷,无蚊虫,被褥要勤晒。
病人出现腹痛时暂禁食水,注意保暖,必要时可按摩或热敷腹部。
遵医嘱及时使用有效的外用药物,减轻瘙痒症状,避免过度搔抓,预防继发感染,对幼儿病人,为了防止搔抓,需要加以约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伴有腹痛、腹泻者应对症处理,有呼吸困难、窒息、休克等症状时,立即就地抢救。
慎用青霉素类药物及血清制品,有风团时不宜做青霉素、链霉素、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以防加重过敏。
病人如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家属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避免发生喉黏膜水肿,严重者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积极抗过敏治疗。
要降低荨麻疹的发作概率,就要找出病因,避免与其接触,远离诱发因素,还要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平时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饮食要均衡,注意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寒,并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从根本上消除发病的可能性。
小儿急性荨麻疹尚无有效的早期筛查手段,建议患过急性荨麻疹的患者到医院做变应原检测。
禁食易过敏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或腥发食物。
远离易引发荨麻疹的吸入物,如花粉、动物皮屑、烟雾、真菌孢子等,不滥用药物,如疫苗、青霉素、呋喃唑酮。
避免暴晒、寒冷、潮湿等刺激,外出如遇此类天气,可以用护肤水、营养霜或防晒霜,做好皮肤护理。
加强日常锻炼,增强体质。
4115点赞
[1]任爱农总主编.临床急诊医学[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05:456.
[2]李秀云,汪晖主编.临床护理常规[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04:96.
[3]许勤华,贾玉珍,张文燕主编.实用急诊医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5:235.
[4]李春盛主编.急诊科[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10:21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