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是一组以进行性上睑下垂、眼球运动不能为特征的疾病。其可单独发病或同时伴有Kearns-Sayre综合征或眼咽肌营养不良,其主要表现为上睑下垂、眼外肌麻痹。若伴有Kearns-Sayre综合征时,会常见疲劳和近端肌无力,耳聋、糖尿病、身材矮小、肾病和痴呆都可出现。若伴有眼咽肌营养不良时,会有咽肌无力和颞肌萎缩,双侧上睑下垂及进行性眼外肌麻痹,使患者吞咽及言语困难等。本病一般病程较长,发现较晚,主张保守治疗。若无变性、遗传或代谢异常,则预后良好。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是进行性的上睑下垂与眼球运动受限为特征,其病变部位可能在肌肉、神经-肌肉结合处、末梢神经及脑神经核,致病原因有外伤、毒素、退行性变、遗传性疾患及肿物等。
由外伤损伤眼眶或颅脑部,眼外的运动神经或神经核损伤,使对应支配的眼外肌发生功能性的障碍,常合并眼睑、眼球破裂伤,眼眶骨折是眼外肌麻痹的原因。
有些药物损伤眼外神经,如蛇毒、地高辛、苯妥英钠等,致眼外肌麻痹。
眼肌纤维肿胀并有脂肪退行性变,肌肉营养不良,致眼外肌麻痹。
由于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先天性疾病的缺陷引起的眼外肌麻痹。
如果是肿物压迫动眼神经引起的眼外肌麻痹,处理肿物后可以彻底治愈。如果是损伤眼神经或脑神经,积极处理而达到治疗眼外肌麻痹的效果。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的发病没有具体的人群、年龄、地点。若伴有Kearns-Sayre综合征,首发症状多在10~20岁发生,隐匿起病逐渐进展的眼外肌麻痹。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会出现于各种人群,由于其病原因的广泛,损伤眼外神经,则会普遍发生在各种人群,但发病率较低。
大多数患者两侧对称型的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为慢性、进行性、双侧性,以上睑下垂开始,逐渐出现眼球运动障碍,最终眼球固定不动。部分患者可不对称,或上睑下垂也可单侧上睑下垂,还有骨骼肌力量下降,包括四肢、头颈等部分,尤其是在负重之后。
两侧对称型的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为慢性、进行性、双侧性,以上睑下垂开始,逐渐出现眼球运动障碍,最终眼球固定不动。部分患者还有骨骼肌力量下降,包括四肢、头颈等部分,尤其是在负重之后。
可出现疲劳和近端无力、耳聋、糖尿病、身材矮小、肾病和痴呆等表现。此外,眼底为黄斑区明显的“盐和胡椒”样表现。
病变累及面肌及咽肌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及语言障碍。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出现视力下降、上睑下垂等不适感觉时,要及时就医,受外伤在恢复期有不适感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
单侧或两侧的上眼睑下垂为初发症状,出现该症状时要立即就诊。
患者还可以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等眼部症状要立即就诊。
优先到眼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神经内科。
该症状是何时发现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视力下降、复视)
该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家里有其他人是否患过该症状?
在眼肌型眼病及眼咽肌病患者中血清cpk(肌酸磷酸激酶)增加。
肌电图的表现与眼球运动受限不相对应,即令其向受累眼外肌作用方向运动时有与眼球运动受限成比例的强放电现象,眼球运动受限越大,放电越强。
取四肢肌肉,如眼肌手术可取眼外肌。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肌纤维大小不等,间质增大,肌肉内有残存神经纤维。电子显微镜检查肌纤维有异常线粒体聚集。
用固定镊于角膜缘固定眼球,将眼球向左、右及上、下牵拉,眼外肌伸展性丧失,有明显抵抗,运动较差。
既要评估固定视野,也要评估眼球转动时,在各个眼外肌的主要运动方向上所能达到的最大范围。
本病因其发病缓慢,病程长,应详细询问病史,根据特殊的临床表现,如上睑下垂、复视或眼球运动障碍,以及肌电图检查和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后的反应确诊。
表现为动眼神经所支配的全眼肌麻痹,眼球向内、向上、向下运动受限,上睑下垂,外斜视;眼内肌麻痹表现瞳孔散大,光反射和调节反射消失等,可通过基因辅助检查鉴别。
表现为两眼的共轭运动障碍,不能同时水平向左、向右或垂直运动;无复视,两眼同时受累,但反射性运动仍然存在,通过辅助检查可与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相鉴别。
这两种疾病在表现上比较雷同,但通过病情进展可以加以鉴别,先天性眼肌麻痹随着时间退役病变无变化,不进站,眼睑呈下转位;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病程长、进展慢,但还是会有一些变化。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针对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控制,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缓解症状。
对于出现持续的或者间歇的复视的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佩戴支架眼镜、三棱镜对于度数较小的复视效果较好。
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及外伤所致运动障碍、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儿童脑型麻痹、因神经系统疾患所致感觉或运动障碍、多发性神经炎等。易透过血脑屏障,故中枢作用较强,可用于重症肌无力。
三磷酸腺苷二钠能够穿透血-脑脊液屏障,能提高神经细胞膜性结构的稳定性和重建能力、促进神经突起的再生长,促进眼外神经的恢复。
赤霉素可以加速眼外肌的生长。
硝苯地平可以选择性地阻滞细胞膜上慢通道,以减轻肌纤维变性和坏死。
为针对线粒体病改善能量代谢的药物。
根据提上眼睑肌的功能选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手术以低矫为宜,以免发生暴露性角膜炎。手术方法包括提上睑肌缩短术、额肌悬吊术。如有斜视影响美观,可以手术对眼位进行矫正,术后不易引起复视。
外伤引起的眼外肌麻痹用针灸疗法,配合红外光谱电磁治疗仪,营养眼外神经有很好的作用。
对于疾病晚期病人可佩带上睑支撑器扶起上睑以便于注视。
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能够减轻或消除上睑下垂、复视等症状,通常预后良好,如有变性、遗传性疾病或代谢异常则预后不良。
该病无法治愈,症状较轻者可缓解症状。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在治疗后根据病情定期复诊,以免复发。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的患者若出现肌营养不良,需要在饮食中摄入大量的动物蛋白、糖,但要少食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保证营养物质的供给。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不熬夜,不久视,不让眼睛疲劳。注意眼睛清洁卫生,不用脏手揉眼。若眼睛有视力下降、上睑下垂要进行眼部锻炼,防止肌肉萎缩。
积极进行眼球训练,适当练习防止肌肉萎缩。每次做20分钟的眼球训练运动,上下左右训练,每日三次。
保持眼内清洁,防止出现眼睛感染。
日常注意保护眼睛,不长时间用眼,防止眼睛疲劳。
上睑下垂的患者,单侧或双侧眼功能障碍的患者,可通过神经肌电图的检查进行分析,或通过眼科仪器的生理电图检测,还可提拉眼睛、脸部表情动作来综合判断,是否出现对光反射和条件反射发生下降,以早期明确是否患病。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病程较长且比较隐匿,没有预防办法,只能早发现、早治疗,日常保护眼睛。
4459点赞
[1]熊柯.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一例[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9,17(3):135.
[2]JavkJkanski.BradBowling,赵培全,Kanski.临床眼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
[3]李凤鸣,谢立信.中华眼科学下卷[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9.
[4]罗兵,周文娟,刘赫.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的认识、特征及临床处理[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8,14(4):1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