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液性囊腺瘤为较常见的肿瘤,多为单侧,圆形或卵圆形,体积较大甚至巨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虽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一经确诊,即使为良性,亦应及早手术。术中应行冰冻病理检查确定肿瘤性质是否恶性,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不同,决定手术范围,年轻单侧卵巢肿瘤一般行肿瘤剔除术或患侧卵巢切作术。双侧应行卵巢肿瘤剔除术,绝经后妇女可行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
黏液性囊腺瘤按生物学行为分为恶性、交界性、良性黏液性囊腺瘤。
一般囊内充满胶冻样黏液,实性成分常提示恶变,实性成分越多提示癌变可能越大,以囊性为主的良性可能越大。良性黏液性囊腺瘤居多,占77.0%~87%。
作为一种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无损毁性间质浸润,实性成分少,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大多预后较好。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占10.0%。
占比最少,占卵巢癌的3%~4%,其病理特征实性成分较多,且含有异性细胞,生物学行为为恶性,预后差。
黏液性囊腺瘤的相关高危因素为持续排卵、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如避孕药、促排卵药物等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黏液性囊腺瘤的发生。
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如避孕药、促排卵药物等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卵巢肿瘤的发生。
物理、化学、生物是影响肿瘤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如X射线等,可能会导致卵巢肿瘤的发生。
黏液性囊腺瘤可能与卵巢促排卵过度刺激有一定的关系,此外可能与遗传也有密切关系。
黏液性囊腺瘤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47%,占全部卵巢瘤的 15.0% ~21.3%。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组织学上来源于卵巢的表面的生发上皮,是卵巢上皮性的常见肿瘤,占良性卵巢肿瘤的20%、黏液性肿瘤的80%。
青春发育期的女性少见。
常见于绝经后后女性。
肿瘤较小时患者一般无特殊症状,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病程长,逐渐增大,常在妇科检查时偶然发现。肿块活动度可,表面光滑,多为单侧,无明显腹水,肿块增大时可有腹胀、腰痛、呼吸困难、心悸等压迫症状,肿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性腹痛。
腹部肿块,腹部可触及肿块,妇科检查时可在子宫一侧触及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多为囊性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好。
黏液性囊腺瘤一般生长较快,患者一般情况尚可,无明显恶病质,包块巨大时,出现压迫症状,如腹胀、尿频,便秘,气急,心悸甚至不能平卧等。
黏液性囊腺瘤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占黏液性囊腺瘤的2~5%,发生原因可能是黏液流进腹腔造成腹膜种植所致,但瘤细胞呈良性,分泌旺盛,很少见细胞异型和核分型,多限于腹膜表面生长,一般不浸润脏器实质。
卵巢肿瘤蒂扭转是常见的并发症,在卵巢肿瘤并发症10%,好发于蒂较长、中等大、活动度良好、重心偏于一侧的卵巢肿瘤。常在体位突然改变时发生蒂扭转。扭转的典型症状是体位改变后突然发生一侧下腹剧痛,常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有时不全扭转可自然复位,腹痛亦随之缓解。
黏液性囊腺瘤有恶变可能,当肿瘤一旦生长迅速尤其是双侧性,应考虑恶变可能。
较少见,多继发于蒂扭转或破裂,黏液性囊腺瘤如果发生破裂,患者可有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腹部肿块及白细胞升高等。治疗原则是抗感染治疗后,手术切除肿。
约3%卵巢肿瘤会发生破裂,有自发性破裂和外伤性破裂。良性肿瘤以外伤性破裂常见,通常在腹部受重击、分娩、性交、妇科检查及穿刺后引起。恶性肿瘤浸润生长,突破囊壁,一般为自发性破裂。
黏液性囊腺瘤,可出现渐行性增大,初期不易察觉。若扪及下腹部肿块,应及时就医,明确是否为黏液性囊腺瘤,多需至妇科就诊,若就诊时伴剧痛,还可至急诊科就诊。
当扪及下腹部肿块,需及时就医,如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并且伴有腹部隐痛时,应立即就医,明确诊断。
当患者发现下腹部包块,且伴突发的剧烈下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妇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卵巢肿瘤破裂、或者蒂扭转等急腹症时,可就诊于急诊科。
因为什么症状来就诊的?
腹部肿块发现多久了?有无进行性增大?
目前有无腹痛、腹胀症状?
月经有没有改变,如周期、经期、经量有无改变?
大小便是否正常?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双合诊或三合诊检查,一般可以触及肿块的位置、大小、性质,有无压痛、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粘连等。
黏液性囊腺瘤声像图常表现为单侧性囊肿,囊肿较大,多数为多房性,且分隔较多,囊壁及分隔带光滑而均匀,囊内无回声区中可充满较密或稀疏点状回声,囊内少数可见乳头状突起。
良性黏液性囊腺瘤有时很大但内部结构却较简单,而恶性黏液性囊腺瘤内部结构则很复杂,其肿物在多房多隔的基础上变得更为复杂,表现为:石花菜状、芦苇状、孤独乳头状、多膈粗大、多合并腹水。
黏液性囊腺瘤CT扫描呈多房囊性大肿物,直径一般大于10 cm,轮廓光整,分隔清晰。囊内容物的蛋白含量高,黏稠,密度比水密度高。
CA199、癌胚抗原在黏液性囊腺瘤时高于正常水平。
可直接观察肿块外观和盆腔、腹腔等部位,在可疑部位进行多点活检,抽取腹腔积液行细胞学检查。
病理检查主要观察肿瘤大小,大体标本观察肿瘤形态,多个层面剖开标本观察分房情况、分房内囊液性状等,检查囊壁沉积物性状、囊壁及分隔与结节等。镜下肿瘤上皮为单层高柱状,核位于基底部,排列规则,和宫颈管型黏液上皮相同。
患者除有腹部包块的症状外,对于黏液性囊腺瘤的诊断,还需结合辅助检查,如超声检查,黏液性囊腺瘤声像图常表现为单侧较大囊肿,多为多房且分隔较多,囊壁及分隔带光滑而均匀,囊内无回声区中可充满较密或稀疏点状回声,囊内少数可见乳头状突起;CA199癌胚抗原在黏液性囊腺瘤时高于正常水平,则可以初步诊断黏液性囊腺瘤。
黏液性囊腺瘤的确诊还需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衬单层粘液柱状上皮,可以明确黏液性囊腺瘤的诊断。
通过B型超声显像检查卵巢肿瘤,注意肿块位置、形态、边缘以及肿块与卵巢之间关系,并仔细观察其内部回声,了解其肿块活动情况。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声像图为子宫附件区单个或多个囊性包块,边界清;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声像图为囊性包块内壁伴多发乳头状突起。而黏液性囊腺瘤通常发病年龄相对浆液性偏年轻,多见于多房,囊壁中等厚度且壁不均匀,囊内液体密度较浆液性囊腺瘤偏高,其CT值高于水密度,低于软组织密度,体积可更大,可达20cm以上。
需要进一步与卵巢肿瘤的瘤体本身的回声特点、瘤体与子宫的关系及病史、症状等方面来鉴别。卵巢肿瘤体积较大时,形状多不规则,边界不清,无包膜,与子宫活动度不一致;而阔韧带肌瘤与子宫多有密切关联,加压探头后,肿瘤与子宫不易分开,活动度一致。此外卵巢恶性肿瘤可出现腹水,而阔韧带肌瘤则不会。
好发于青壮年,肿块内含脂肪、软组织、钙化等多种组成成分,CT特异性表现为瘤体内含脂肪和钙化,很易诊断。
有急性、亚急性炎变后形成的炎性肿物或脓肿,临床上压痛明显,体温升高,异常分泌物、白细胞增多,CT表现常见局限包裹积液,壁呈均匀性增厚或花环状,并呈明显强化,根据症状及辅助检查不难鉴别。
黏液性囊腺瘤的治疗主要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明确诊断、切除肿瘤、明确病理类型以及解除并发症,缓解症状。
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临床暂无药物治疗。
黏液性囊腺瘤首选治疗方案是手术治疗,无论是瘤体切除还是子宫附件切除,因瘤体大,无法完整取出,需先将囊液吸出,待瘤体缩小后,再行切除。吸取囊液时应注意保护切口,防止囊液外溢,导致日后腹膜种植及粘连的发生。吸取囊液时注意速度及腹部加压,防止腹压骤减,导致被压迫的内脏毛细血管在撤出压迫后反而扩张充血,使有效循环血量骤减,导致低血压和休克,及回心血量激增导致心衰,术中全程腹部加压,放液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术后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渗出。随着卵巢巨大包块的切除,大量蛋白及体液的丢失,需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以促进腹水的消退,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若是腹腔镜手术,手术开始先留取腹腔冲洗液,仔细探查双侧卵巢和整个腹腔,可疑处送冰冻病理。术中如果肿物破裂,要彻底冲洗。
黏液性囊腺瘤通常预后较好,但术后有复发可能,需定期复查,也有恶变可能。应该注意定期随访,一旦有短期内腹部巨大包块、腹胀等情况出现,一定要警惕恶变可能。
黏液性囊腺瘤目前尚不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复发甚至恶变。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一般预后较好,具体要根据术中肿瘤有无切除干净,术后有无复发以及恶变情况决定。
随访内容应包括体格检查,超声,肿瘤标记物(特别是CA199、癌胚抗原等)。黏液性囊腺瘤术后1个月复查,之后根据医嘱定期复查。黏液性囊腺瘤切除术后有复发的可能性,随诊非常必要。随访监测内容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全身及盆腔检查,肿瘤标志物、B超,必要时 CT或 MRI。
黏液性囊腺瘤患者,术后一定要适当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防止肠连粘,饮食以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饮食。
黏液性囊腺瘤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以及高蛋白、低胆固醇饮食。
切记禁食刺激性食物,不利于术后恢复。
黏液性囊腺瘤患者,一般有腹部巨大包块,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家属一定要注意开导,使其能正确的认识疾病,为手术做好准备。
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并且根据医嘱术后随访,以防肿瘤复发或发生恶变。
手术治疗后要注意加强营养,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适量运动会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以防盆腔粘连以及下肢血栓的形成。
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术后要进行随访。阴道超声、妇科检查及血清肿瘤标记物是患者术后随访的常规项目。
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术后,警惕其恶变可能,若出现不明原因的腹部包块、腹胀、呼吸困难、尿量减少,应及时就医。
患者应该加强妇科体检意识,按时进行妇科检查,对于妇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加以学习,对于腹部肿块伴有隐痛的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
妇女普查,均应常规行双合诊与三合诊检查,对于早期的卵巢肿瘤的发现有一定的帮助。
定期体检,重视妇科检查,一旦有下腹部肿块,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密切关注月经经量、经期、周期有无异常,注意加强妇幼保健意识,及相关知识,尤其是对于农村妇女要提高保护健康的自我保健意识。
4865点赞
[1]盛文丽.巨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诊疗一例[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3):572-573.
[2]陈红梅.左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1例[J].中外健康文摘,2013,(25):237-237.
[3]谢幸,孔北华、段涛主编. 妇产科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马笑云.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并腹膜黏液瘤2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0,07(21):194-195.
[5]丁小游,周凯.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破裂2例诊治体会[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2):151-152.
[6]郑倩,石钢,尹霞,阮佳英.青春期巨大卵巢黏液性囊腺瘤伴严重并发症1例报告[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49(5):83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