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芽生菌病为芽生菌病的其中一个临床分型,但是当全身出现系统性芽生菌病时,也可播散至骨骼。以阻塞性骨溶解和单关节炎为主,可发生于脊椎、肋骨、头骨、长骨等处,后者最常见,并见其骨骶端有局灶或弥漫性骨髓炎。关节发生病损时,常有发热、局部肿胀、化脓等组症状。主要病因就是受到了北美芽生菌的感染。对此病的治疗应进行开窗清创、引流,并进行局部或全身的抗感染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可以治愈。
骨关节芽生菌病的主要病因是感染北美芽生菌所导致。感染方式为皮炎芽生菌多从皮肤或呼吸道传入,再经血循环播散。婴儿、老年人均可感染,男多于女。除接种感染外,尚未报道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障碍可能是此病的诱发因素。
本病呈地方性流行,主要发生在美国和加拿大,英国和墨西哥等地也有少数散发病例。中国也曾见数例报告,发病率为0.03%~0.05%。婴儿、老年人均可感染,男多于女。
直接接触,随空气吸入此菌或经破损皮肤侵入人体。
婴儿、老年人均可感染,男多于女。
流行地区人群易感,如美国、加拿大。
直接接触带有皮炎芽生菌的物品的人群易感。
当此病的患者出现骨破坏时,在起发病前或发病时可出现皮肤的损害。患者的骨骼损害常表现为局部的疼痛、压痛、病理性骨折、关节活动受限、关节肿胀、畸形等症状。皮肤损害表现为暗红色疣状斑片或皮下结节,其内为很多小脓肿,压之有脓液排出,可转成溃疡,并且反复发生。
骨骼的损害常和皮肤的损害一起发生,皮肤的损害是芽生菌最常见的肺外感染。
25%~50%的患者可伴有骨芽生菌病,以阻塞性骨溶解(局部的疼痛和肿胀、病理性骨折、虚弱无力)或单关节炎(关节部位疼痛及压痛、关节活动受限、关节肿胀或畸形、关节僵硬,以及骨摩擦音、肌肉萎缩等)为主。
可发生于脊椎、肋骨、头骨、长骨等处,后者最常见,并见其骨折端有局灶或弥漫性骨髓炎,有如结核性肉芽肿。
关节发生病损时,常有发热、局部肿胀、化脓,并有时出现一渗出性窦道。
皮损常在身体的暴露部位,如手、足、头、面等处,头皮、掌跖很少被波及。
初起为丘疹或脓疱,渐向四周扩大而成一边缘高起的暗红色疣状斑片或皮下结节,其内为很多小脓肿,压之有脓液排出,其中央有黑色结痂,可转成溃疡。
皮损愈合后留下萎缩瘢痕,但在瘢痕上又可出现新皮损。
急性骨髓炎往往表现为全身高热,局部骨骼部位疼痛、红肿。慢性骨髓炎病程相对较长,病变骨骼可出现流脓、排出骨头碎片、患肢活动障碍、骨折等症状,常出现此病的骨折端。
主要表现为骨组织肿胀、局部疼痛、压痛、活动障碍。感染性骨膜炎患者可能出现发烧、寒战等全身症状。为此病的芽生菌波及到骨膜所导致。
如患者的骨骼出现疼痛、压痛、肿胀、关节畸形、活动障碍等症状,并出现皮肤的暗红色疣状斑片或皮下结节、小脓肿、溃疡等症状,请患者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相应的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如组织病理学检查、体液及皮损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等。根据患者皮损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一般不难对此病进行诊断。临床上还应与副球孢子菌病进行鉴别。
如患者局部骨骼及关节出现局部的疼痛、压痛、病理性骨折、关节活动受限、关节肿胀、畸形等症状,请患者及时就医。
如患者的皮肤出现暗红色疣状斑片或皮下结节、小脓肿、溃疡等症状,请患者及时就医。
出现骨骼症状者应就医于骨科。
如患者的皮肤出现暗红色疣状斑片或皮下结节、小脓肿、溃疡等症状,患者应就医于皮肤科。
这个症状持续多久了?什么时候发现的?
最近去过美国、加拿大等地区吗?
在家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以前得过什么疾病或做过手术吗?
对什么药物和其他过敏吗?
注意观察患者的皮损位置、大小、颜色、形状、性质等。病配合触诊感受患处的质地及是否存在压痛的感觉。
取患者皮损边缘,送去病理科镜下检查,等待病理科结果即可。
取患者体液及患处的皮肤损害直接进行镜下培养,查看镜下是否出现菌丝,出现芽生菌的菌丝即可进行诊断。
取患者的体液、患处的脓液、病变的皮肤进行真菌培养,查看是否出现菌落,并且对菌落的种类进行鉴别。
为骨科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清晰的显示骨的病变,对于此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体格检查发现的皮损特征在配合辅助检查结果,即可进行正确的诊断。
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关节肿胀、畸形、皮肤出现暗红色疣状斑片或皮下结节、小脓肿并压之出脓、溃疡等症状。
镜下发现菌丝。
出现菌落,并且为芽生菌的菌落。
患处骨骼出现融骨性破坏。
检查结果符合此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
副球孢子菌病,可导致肺部、皮肤、骨骼及其他系统、器官的症状,也可成全身性播散。本病的致病菌是副球孢子菌,又称巴西副球孢子菌或巴西芽生菌,骨关节芽生菌病主要致病菌为北美芽生菌,主要通过组织病理学及病原微生物学进行鉴别。
骨关节芽生菌病的治疗应首先进行开窗清创和引流,再进行局部和全身的抗感染治疗。药物可使用灰黄霉素、伊曲康唑、氟康唑等。严重的患者应进行卧床休息。
灰黄霉素能抑制真菌有丝分裂,使有丝分裂的纺锤结构断裂,终止中期细胞分裂。对于此病会起到一定的效果。适用于真菌感染的患者,也适用于此病。对青霉素衍生物过敏者、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该品对真菌依赖的细胞色素P-450酶具有高度选择性,可抑制真菌繁殖或杀灭真菌,适用于真菌感染的患者,也适用于此病。对唑类药物过敏者禁用。禁止同时服用西沙比利、阿斯咪唑、匹莫齐特、奎尼丁、红霉素等药物,日使用氟康唑超过400mg的患者应禁止同时服用特非那定。
适用于各类真菌感染的患者,对此病的治疗会起到一定的效果。对本品过敏患者、不能注射氯化钾注射液的患者、重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含有多种CYP3A4底物药物的患者、孕妇禁用此药。
可进行病损局部的切除、切开引流等措施,切除时候可做稍微扩大的切除,对此病的治疗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当全身感染控制不佳时,还是可能会复发。
应由专科医生行开窗手术,进行引流和清创,对于局部的治疗及愈合都有重要的作用,也应配合全身或局部的抗感染治疗。
骨关节芽生菌的治疗效果较为满意,预后良好,可以治愈,不会对患者的生存时间造成影响。建议患者定期复诊,明确治疗情况。
骨关节芽生菌病可以治愈。
此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建议患者一个月进行复诊一次,需进行体格检查、组织学检查、X线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转归情况,用以调整治疗放案及用药方案。
骨关节芽生菌病的患者无需特殊的饮食调理,日常饮食注意营养充足、营养丰富、营养均衡即可。
对于本病的护理,应注意指导患者用药,注意保持患处干净卫生,术后不可进行重体力劳动,尽量避免手术刀口沾水等。此外,患者应特殊注意用药禁忌。
使患者了解灰黄霉素、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正确服用。
注意保持患处干净卫生,以避免发生继发的感染。
严重者需进行卧床休息,不严重的患者可进行适当的活动。
除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外,患者自己也应积极关注自己的病情。注意观察自身的皮损的转归及恶化情况,并将其告知医生,以调整自身的治疗方案及用药方案。
要想预防此病,就要积极避免受到芽生菌的感染。避免前往疫区、保护好皮肤伤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可能会对此病的预防起到一定效果。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按时休息、积极锻炼身体、每天运动1小时等,对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避免前往疫区,避免接触此病的患者。
如皮肤出现伤口,应用凉水冲洗干净,可涂抹紫药水,并进行包扎伤口。
4445点赞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588.
[2]朴永君.皮肤性病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99.
[3]杨宝峰,陈建国.药理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39.41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