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pasture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急性发作的自身免疫病,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感染和遗传与该病的发生相关。由于循环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及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在肾小球和肺泡内,引起患者反复咯血、蛋白尿和肉眼血尿等症状,导致肺弥散功能障碍和肾功能不同程度减退,严重时可导致肺大量出血、尿毒症甚至死亡。该病可通过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及免疫抑制剂等手段积极治疗,预后与诊断和治疗的时间高度相关。相比之前,goodpasture综合征被认为是致死性疾病时预后有显著改善,当治疗在早期开始,大多数患者可得到完全或部分缓解。
goodpasture综合征的准确病因目前尚未可知,但比较肯定的是病毒感染(尤其是流感病毒)和遗传(HLA-DR15基因相关)。
具有致病作用的goodpasture抗原主要分布在肾小球基底膜、肾小球基膜、肺泡内毛细血管基膜,故针对此抗原产生的自身抗体可以同时引起肾脏和肺部的病变。对于goodpasture抗原产生免疫应答损伤的机制,目前多认为是由于各种因素(流感病毒等)刺激炎症细胞侵入肾小球基底膜的上皮细胞层,肾小球基底膜在细胞酶的作用下,或直接由遗传因素介导,引起抗原暴露,刺激抗体产生,导致肺和肾的免疫功能损伤。
各种吸入损伤因素刺激炎症细胞侵入肾小球,引起致病抗原暴露,刺激自身抗体产生,诱发肾脏和肺部自身免疫病变。
goodpasture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估计为每年每百万人中发生一例。通常认为白人较黑人多发,好发于20~30岁及60岁~70岁两个年龄段,其中男女比例约为4:1。目前国内尚无对该病发病率的报道。
20~30岁青年男性:可能与此年龄段青年较多暴露在吸烟环境中的因素相关。
60~70岁老年人:该年龄段老人身体免疫力下降,易感染流感等因素。
接触各种汽油蒸气、碳氢化合物、工业粉尘者。
卡氏肺囊虫感染者。
goodpasture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包括反复咯血、肺出血、肺弥散功能障碍、低氧血症、贫血以及蛋白尿、红细胞管型尿,严重时可因引起尿毒症和大咯血而导致患者死亡。
患者多无明显诱因出现疲乏、乏力、嗜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及面色苍白。
呼吸短促、持续性咳嗽、反复咯血,继而引起肺出血、肺弥散功能减退。当发生大量肺部出血时将导致呼吸衰竭。
血尿、蛋白尿、水肿,严重者可迅速恶化,发展成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和尿毒症。
部分患者在疾病进展至肾脏时,也可引起高血压、背部肋骨下方疼痛等不典型症状。
goodpasture综合征发生时,肺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肺组织,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咯血、咳嗽、呼吸困难等,当出血量较大时,可引起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神志不清等休克症状。
goodpasture综合征发生时,大量咯血导致铁丢失过多,可有皮肤苍白、匙状甲、异食癖等表现。
goodpasture综合征的早发现、早诊断对于其治疗、改善肾功能、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尤其对于高危人群(如20~30岁青年男性及60~70岁老人),要定期行健康体检。对于有疑似goodpasture综合征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可有呼吸道感染病史,之后出现反复咯血、肉眼血尿、蛋白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疑似goodpasture综合征患者建议到医院普通内科、风湿免疫科就诊治疗。
有没有发热、咯血?有没有贫血、乏力?如果有,这些症状出现多久了?
之前有没有过感冒?是否接触过化学物质?
既往有哪些疾病?曾服用过哪些药物?
直系亲属有无患有类似症状的疾病?
近期做过体检吗?如果有,结果如何?
肺内出血引起的铁缺乏可能会继发贫血。高尿素氮和高水平的血清肌酐多继发于肾功能不全,如果血液检查发现了特异抗体的存在,可以提示goodpasture综合征的发生。
抗GBM抗体的血清学检测对于确诊和判断疗效十分重要。放射性免疫测定法或者ELISA试验检查抗GBM抗体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当goodpasture综合征发作开始,IgG1和IgG3亚类会增加,并且其增加水平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联。
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约有1/3的患者除了有抗GBM抗体外,还有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s)。
典型的胸片会显示不均匀的肺实变,肺门周围呈对称性并且好发于双侧肺底,实变通常会在2~3天内消退,并逐渐发展为间质化表现。
如果患者存在散在肺泡出血的证据并且肾脏也存在相关症状,肾脏活检被认为是确定致病病因和协助指导治疗的重要检查。经皮穿刺肾活检是确诊goodpasture综合征侵入性检查中的首选。活检可在光镜、电镜和免疫荧光下显示。光镜下通常显示为无特异性的增殖性或坏死性肾小球肾炎伴随细胞性新月体形成。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见高亮的线性IgG沉积。而肺出血是通过肺泡内满载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沉积发现的。
反复咳嗽、咯血,伴有肉眼血尿、蛋白尿。
血清或肾组织中检出抗GBM抗体可确诊。
主要指纤维性多血管炎和韦格内肉芽肿等,此病血清抗GBM抗体阴性,而抗中性白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无IgG及C3沉积是鉴别要点。
此病血清抗GBM抗体阴性,而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及Sm抗体阳性,补体C3下降,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见IgG、IgM、IgA、C3及纤维蛋白相关抗原“满堂亮”,与肾小球呈颗粒样沉积是鉴别要点。
基于goodpasture综合征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假说,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以及环磷酰胺是目前的标准治疗方法,除此之外,对待有大量肺内出血的患者,血浆置换非常重要。
最初的疗法包括口服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龙)治疗,调整后要保证白细胞计数维持在约5×10^9/L左右。对于急性致命性肺内出血的goodpasture综合征患者,须使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静脉滴注环磷酰胺剂量应依据骨髓恢复情况调整。除此之外,抗GBM抗体水平必须定期检测。对于迅速获得缓解的患者,环磷酰胺需要持续2~3个月,类固醇治疗需要6个月。利妥昔单抗作为新型免疫抑制剂,通常被用于环磷酰胺治疗失败的患者。
血浆置换疗法通常在确诊goodpasture综合征后开始,但当患者继发肺内出血出现了致命性情况时,即便不能马上确诊,只要症状指示很可能是,血浆置换则应该迅速开始。
肾脏移植可用于继发于goodpasture综合征的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理想情况下应在血清中12个月检测不到抗GBM抗体,并且未使用细胞毒性药物而疾病得到缓解维持至少6个月的情况下,实行肾脏移植。
goodpasture综合征是一组预后凶险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短期内患者可因大咯血或尿毒症而死亡,如果治疗及时,可显著改善预后。
goodpasture综合征经治疗后一旦达到缓解,几乎不会再复发。
相较于未治疗时,goodpasture综合征几乎被认为是致死性疾病,如联合免疫治疗和血浆置换积极治疗,75%的患者可以获得至少一年的生存期。
该病症状缓解后多无复发,但患者肾功能可有不同程度减退,建议每年两次随访,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患者需要合理膳食,保持三餐规律,多吃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食物,注意加强营养,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戒烟酒。
goodpasture综合征目前较明确的病因是流感病毒感染,提高身体免疫力是预防感染的基础,因此goodpasture综合征的日常护理主要以提高身体素质,预防感染为主。
适量运动,保持健康:建议一周运动至少5天,每天30分钟及以上有氧运动。
预防感染,尤其是在流感流行季节,保持环境通风干净,注意个人卫生。
生活中需避免接触化学物质,防止诱发疾病。
由于goodpasture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戒烟,远离二手烟及其他有害化学物质。
健康饮食,合理营养,坚持锻炼,提升身体免疫力。
4434点赞
[1]曹阳,李冰.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7.(08):96-98.
[2]谌贻璞.good-pasture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02):5-6.
[3]马小芬主编.肾脏病诊疗及急性肾损伤救治上[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158-16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