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是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也可经血液传播,临床表现可有病毒血症的一般感染种植,以及有特殊表现的传染性红斑、血管性紫癜、关节病、指趾麻木刺痛症等,孕妇感染后可引起宫内感染,导致胎儿贫血、水肿和死亡。本病为急性自限性过程,预后良好,但免疫缺陷者则可呈慢性迁延过程。
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型和重型。
患者出现咽痛、咳嗽、低热、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类似于感冒。
患者出现成片的瘀点、瘀斑伴轻度水肿,压之不褪色。瘀点、瘀斑沿血管走形,向躯干、颈部扩散,可出现肢端瘀斑综合征,严重的溶血性贫血等。
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的主要病因是经呼吸道或血液感染细小病毒B19,儿童和孕妇易感,孕妇感染还可以通过宫内感染胎儿。
儿童不注意手部卫生,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及饭前便后不注意洗手。
到相对密闭、通风不良、人员密集的场所,感染风险增加。
反复需要输血或血液制品的人群感染风险增加。
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晚冬和早春,小儿易感,5~10岁是感染高峰期。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主要通过呼吸道、输血及血液制品传播,孕妇感染可以通过宫内感染胎儿。
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病毒感染者,通过呼吸道传播被感染,传染源为患者和携带者。
血液传播:输入感染细小病毒B19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感染。
母婴传播:孕妇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小儿易感,5~10岁为感染高发期。成年人大多有抗体,发病的几率很小。
妊娠后抵抗力下降,感染病毒后易发病。
器官移植后、肿瘤放化疗期间、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
幼师及小学教师与儿童接触较多,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如果不注意防护,容易感染。
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有部分无症状感染者,潜伏期1~2周。患者的常见症状有咽痛、轻咳、低热、畏寒、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全身表现。患者也可表现为血管性瘀斑、传染性红斑、溶血性贫血、心悸、面色苍白、无力等。孕妇感染可导致流产、阴道不规则流血和腹痛。儿童感染也可能并发心肌炎、肝炎、脑膜炎等。
多见于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已有溶血性贫血的患者,患者先有发热、全身不适、倦怠、肌痛、头痛、轻咳等症状,2~3天后贫血症状明显,出现心悸、苍白、无力,严重者需输血。
先出现四肢,后向躯干、颈部甚至面部扩散,紫癜持续数日即退,部分患者伴有腹痛或大关节痛。
最为常见,皮疹始于面部,表现为突发性面颊部鲜明的红斑伴有轻度水肿,边缘清晰,口周苍白,似被拍击过,形成特殊的“掌拍颊”,皮疹很快扩散到四肢、躯干,颈部,伴有瘙痒,典型皮疹大约1周左右消退。
手背和足背先出现瘀斑,很快向掌面发展,可融合成片,呈现袜套、手套样分布,有明显的界限。可伴有口唇水肿、口周糜烂等表现。
关节的症状多见于成年人,呈对称性,儿童较少发生,女性多见。最常受累关节为手(趾)关节、腕、膝、踝关节,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大约2周左右自行恢复,没有破坏性。仅少数病人,关节炎持续数月或是数年。
表现为四肢远端麻木、刺痛,在缓解期间肢端仍有游走性麻木,症状明显者可出现肌力减弱,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孕妇感染细小病毒B19后可经胎盘传给胎儿,病毒可扩散至胎儿全身器官,引起广泛感染,尤其对快速分裂的细胞,如骨髓红细胞,有很强的亲嗜力,使胎儿贫血、缺氧、心力衰竭,可导致胎儿水肿、流产和死胎。
人类细小病毒B19可侵犯全身多种脏器和组织,可引起多种疾病。儿童及免疫力低下者可并发心肌炎、脑膜炎、肝炎等并发症。
患者如出现咽痛、咳嗽、低热、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瘀点、瘀斑、皮疹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明确是否为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
如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咽痛、咳嗽、低热、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
患者出现淤点、淤斑、紫癜等皮疹。
孕妇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胎动消失。
患者出现心悸、乏力、面色苍白。
儿童出现咽痛、咳嗽,低热、皮疹等症状,需到儿科就诊。
成人出现咽痛、咳嗽,低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需到感染疾病科就诊。
孕妇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胎动消失,需到产科就诊。
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心悸、虚弱无力,可到急诊科就诊。
主要症状是什么?
症状出现多长时间了?
亲属中是否有类似感染者?
是否与细小病毒感染者有密切接触?
有什么基础疾病?
怀孕多长时间了?
近期是否常规孕检?
外周血白细胞可轻度减低或正常,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者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可减低。
从血液、脑脊液、病变组织检测到细小病毒B19DNA,为确诊手段。
检查细小病毒B19IgG和IgM,IgG为既往感染指标,IgM为现症感染指标。VP1、NS1特异性IgG比IgM更敏感,可用于急性感染诊断。
咽痛、咳嗽、出汗、乏力、肌肉酸痛、瘀斑、瘀点、皮疹、心悸、乏力关节痛等。
血常规符合病毒感染、血色素下降。细小病毒B19DNA检测阳性,IgG或IgM阳性,综合诊断。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表现为发热、咽痛、皮疹与细小病毒B19有类似症状。但猩红热为高热,体温可达39℃左右,咽峡炎可有脓性渗出液、皮疹表现为弥漫性针尖大小的猩红色丘疹,疹间皮肤红润充血。脸部潮红无皮疹,口鼻周围无充血,形成“口周苍白圈”,病初表现为草莓舌、后为“杨梅舌”,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升高与细小病毒B19有明显区别,咽拭子细菌培养是有力的鉴别手段。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早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与细小病毒B19类似,但麻疹常表现为畏光、流泪、眼结合膜充血、口腔有麻疹黏膜斑,皮疹先起于耳后、发际,最后可遍及全身,达手掌、足底,血清学抗体检查可进行鉴别。
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没有特效药物治疗,轻者可采取休息,多喝水,清淡饮食,多可自愈,重者可给予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及对症治疗,治疗期间应予隔离。
用于退烧或关节疼,肢体麻木、刺痛者。常用的药物有双氯芬酸钠、布洛芬。
症状严重者可根据情况选择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有助于清除体内病毒。
孕妇出现流产或死胎者给予清宫手术。
出现溶血性贫血的患者可以给予输血治疗;出现皮疹的患者可外用炉甘石洗剂。
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轻者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自愈。免疫力低下、病情较重者,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并留有后遗症,孕妇可出现流产、死胎。
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的多数患者可治愈,仅有少部分免疫缺陷者预后不良,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预后。
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生存期长短主要与原发疾病有关。
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的患者治疗后1~2周到医院复查,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检查目的是了解病情是否彻底治愈,如果心电图异常,不排除有心肌炎。
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患者的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可选择流食及半流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注意营养,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可选择瘦肉、鸡蛋,以及新鲜蔬菜、水果等。
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辣椒、酒类。
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的患者需要呼吸道隔离,家属及患者应该戴口罩,不共用洗漱用品及餐具。室内要定期通风和消毒。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避免剧烈运动。监测病情变化,孕妇需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患者及密切接触者需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勤洗手。
室内定期通风和消毒。
注意休息,避免过于劳累,适当运动。
家属需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眼结膜是否苍白、是否有头晕、心悸、乏力,脉搏是否加快。孕妇需要关注是否有阴道不规则流血、胎动消失,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就医,住院患者及时汇报医生。
本病为呼吸道传播疾病,需注意呼吸道隔离。
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的高危人群需注意防护,注意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日常进行锻炼,提高免疫力。
疾病传播高发期可以检测B19DNA,尤其孕妇。
儿童、孕妇、免疫力低下者,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场所。
可在人员稀少的户外散步,有利于增强免疫力。
疾病高发期或接触患者需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断疾病的传播。
平时注意个人卫生,接触环境及物品后要勤洗手。
孕妇要定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发现阴道流血或胎动消失,立即就医。
4666点赞
[1]陈友鹏,李桃源.孕妇细小病毒B19感染对母婴结局影响及其新进展[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5,36(05):363-367.
[2]贾辅忠,李兰娟. 感染病学[M].第一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33-33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