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爆裂骨折是一种不稳定性的脊柱骨折,是由于高处坠落伤、车祸伤以及挤压伤等所导致的脊柱损伤。主要表现为颈部、腰背部的疼痛,活动功能受限,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脊髓神经损伤引起截瘫的表现,大小便功能丧失,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治疗方法主要是以卧床休息为主,可以应用一些营养神经、消炎镇痛、脱水的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存在神经损伤的情况,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给予骨折的复位内固定,并且神经减压治疗。手术后一定要积极的预防长时间的卧床并发症。椎体爆裂骨折较少见,由于本型骨折的骨折片易侵入椎管,故截瘫的发生率高,应引起注意。
椎体爆裂骨折多由外伤引起,纵向垂直压缩暴力所致。此时后纵韧带多同时受损,以致骨折片常突至椎管而伤及脊髓或脊神经根。部分病例椎弓同时受累并表现出粉碎性骨折状,由于前、中、后三柱连续性丧失而有明显椎节不稳。
外伤如车祸或高空坠落史,引起的纵向垂直压缩暴力导致的椎体骨折,椎骨成放射状破裂,以致造成垂直高度的降低和轴径的增加,骨折片突至椎管而伤及脊髓或脊神经根。部分病例椎弓同时受累并表现出粉碎性骨折状,由于前、中、后三柱连续性丧失而有明显椎节不稳。前柱受累主要是椎体骨折,纤维环纤维及前纵韧带断裂。中柱缺失主要是椎体后部骨折,后部纤维环破裂及后纵韧带断裂,后柱断裂主要是后部结构双侧骨折。爆裂骨折至少累及其中两个柱,并伴有移位和变形。
椎体爆裂骨折暂无流行病学数据。
如车祸患者、挤压伤患者、高坠伤患者、高空坠物伤患者,此类人群脊柱多受到纵向垂直压暴力的作用,易发生椎体的爆裂骨折。
此类人群因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椎体爆裂骨折的患者都具有椎体骨折的临床表现,表现为颈部或腰背部的疼痛、脊柱活动受限。临床表现较一般脊柱骨折重,且多合并脊髓受累,引起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
多有受伤部位的皮肤擦伤,骨折部位处疼痛、肿胀,伴有压痛。随着出血增加,血液渗入皮下导致皮下瘀斑。
是最典型的症状,受限程度较其他类型骨折更加严重,多数患者无法抬头、低头、转动颈部、弯腰或活动肢体。
椎体爆裂骨折合并内脏损伤的症状,如肝脏、脾脏、胰腺、胃、小肠等损伤,大多表现为内出血、失血性休克,部分表现为腹膜刺激征、腹痛等。
常见的有脑水肿和颅内血肿,在脑损伤的基础上形成血管源性脑水肿,可为局部或全脑性。若挫伤较重,局部出血较多,则可形成硬膜下血肿或脑内血肿。若颞部颅骨骨折损伤硬脑膜中动脉,可形成硬膜外血肿。以上病理改变均可继发颅内压增高,甚至形成脑疝,危及生命。
垂直暴力侵害导致脊柱骨折或脱位,失去对脊髓的保护作用,骨头碎片容易突入椎管或骨折脱位后都可压迫脊髓,引起瘫痪,肢体不能正常活动。
椎体爆裂损伤的患者,因活动受限或手术治疗后需要制动,需要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故易并发肺部感染、泌尿系结石伴感染、压疮、肌肉萎缩、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症状。
外伤患者出现颈部或腰背部疼痛、肿胀甚至瘫痪,应积极就医,进行CT、X线等检查,排除椎体压缩骨折,寻求帮助和治疗。
有外伤史的患者,出现颈部或腰背部疼痛、肿胀以及活动受限,应及时就医。
有外伤史的患者,若出现四肢无法活动时,应立即就医。
有外伤史的患者,出现颈部或腰背部疼痛、肿胀以及活动受限,应及时就医。
有外伤史的患者,若出现脊柱活动严重受限时,应立即就医。
受过伤吗?怎么受伤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颈部头痛、肿胀)
有没有做过检查和治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肢体能不能活动?
X线正位及侧位片显示伤椎椎体高度降低,椎体横径增宽,椎板骨折,两椎弓根间距增宽,椎体正常的正位Ⅹ线解剖征象破坏,代之以杂乱无章的解剖结构排列。侧位片见椎体高度降低,以前方压缩尤为明显,伤椎上方之椎体向前下滑脱,椎间隙变窄,伤椎椎体后方向椎管突入,可能有棘突骨折,棘突与椎板之间可见骨折间隙。巨大暴力致伤者,连续几个棘突均有骨折发生。
CT检查可见椎体爆裂,骨折块向四周散开,椎体的后缘骨折块向后移位进入椎管。骨块向后移位严重的一侧,患者神经损伤症状亦重于对侧,如骨块完全占据椎管空间,患者脊髓神经多为完全性损伤。
MRI检查显示脊髓正常结构破坏,损伤区上下明显水肿。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以及检查结果有助于确诊:
高空坠落史、高空坠物砸伤史、车祸史或挤压伤史等外伤史,多由纵向垂直暴力所致。
颈部或腰背部的疼痛、肿胀、脊柱活动和功能受限等症状,损伤部位压痛明显,可见皮下血肿等。多伴有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症状,出现下肢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截瘫、大小便功能障碍。
正、侧位X线平片可显示骨折及骨折片移位及损伤情况,CT检查有利于对损伤范围、骨折类型、骨折片移位的方向和程度等进行判定。MRI检查可明确是否有脊髓、神经及椎间盘的损伤,了解椎动脉的状态。
椎体爆裂骨折与椎体压缩性骨折属于一种类型,但是椎体爆裂骨折X片提示多累及椎体的三柱,且多伴有脊髓损伤,属于不稳定性骨折,多需手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稳定性的骨折,一般X片提示椎体前柱压缩,椎体后柱正常,多采用保守治疗。
椎体爆裂骨折的治疗目的是重建脊柱稳定性和解除脊髓压迫,脊髓损伤患者治疗效果差,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颈椎爆裂骨折可进行颅骨牵引复位、手术骨折复位、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周期多为1~6个月。
爆裂骨折的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利用仰卧的体位复位(损伤节段下方垫一薄枕)、石膏背心、支架固定、后期理疗和中药外敷等。石膏背心或支架固定的时间通常是3~6个月,直到X线平片上见到骨折愈合为止。保守治疗仅适用于脊髓神经未受损伤,力学上基本属于稳定性骨折的患者。
脱水药物:甘露醇可减轻脊髓水肿。
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B12、维生素B1、叶酸、甲钴胺等,增强脑血管的张力和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代谢。
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丹参片可促进脑脊液循环。
由于本病属于不稳定型骨折,在前柱和中柱遭受破坏的情况下,后柱也易同时受累。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大多数学者主张采取后路减压+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于颈椎爆裂性骨折,若无脱位,多选择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固定术;若有脱位,先行牵引或后路手术复位(常辅以内固定),再行前路植骨融合+钛板固定术。
为促进神经脊髓的恢复,必要时可行高压氧等治疗。
术后常规进行局部中药热敷、理疗、康复功能锻炼、营养神经等治疗。
椎体爆裂骨折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骨折类型,经过正规治疗后,无脊髓损伤的患者恢复较好。对工作生活影响较小,但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会遗留肢体活动障碍等后遗症,难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骨折多能愈合,脊柱可恢复稳定性。但合并脊髓损伤难以恢复,完全性损伤所致的瘫痪发生率高,恢复困难。
椎体爆裂骨折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尤其是完全性损伤,多遗留肢体活动障碍或瘫痪。
椎体爆裂骨折应每个月到医院复查1次,主要复查X片、CT和MRI,了解骨折愈合及恢复情况。
椎体爆裂骨折的患者,应进食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热量、高钙和高铁食物,提供骨折恢复所需要的营养及元素。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以增加骨中钙和磷的吸收,促进骨折的修复。
宜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忌不易消化食物。
早期应该吃活血化瘀、行气消散的食物,比如蔬菜、豆制品等。
中期可以吃和营止痛、祛淤生新、接骨续筋的食物,如骨头汤、动物肝脏等。
后期可多吃补益肝肾、补气养血、舒筋活络的食物,可以帮助骨痂生成,如猪骨汤、羊骨汤等。
椎体爆裂骨折的患者多有活动受限,故该类患者的护理,主要是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运动、工作和学习。对于并发截瘫的患者,应帮助其翻身,屈伸四肢关节,按摩肌肉,避免褥疮及肌肉萎缩。
患者需安全使用步行辅助器械或轮椅,行走训练需有人陪伴,以防摔倒。
家属应帮助患者积极进行康复训练。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如大便干燥,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通便药物。
做好术后护理,避免引流管打折受压。及时注意用药反应。
遵医嘱定期复查,主要是行X片、CT检查及MRI检查,了解骨折恢复情况。
无脊髓损伤的患者,术后第1天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下地活动,术后3天可适量床边活动,一般1周后多能获得满意的复位结果。练习间歇期间应坚持腰背部垫枕,维持脊柱过伸位。3个月后可下地练习行走,过早下地活动的作法极易造成患者畸形复发,并招致远期顽固性腰背疼痛。
严格卧床休息,避免下地行走,直至复查提示骨折愈合方可下地行走。
椎体爆裂骨折多为意外导致,因此日常预防主要是注意自身安全,例如高空作业者做好防护措施,老年人应积极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避免摔伤。
预防外伤,老年人,尤其是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活动时要注意,避免用力过猛造成损伤,避免摔伤。
高空作业时注意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行走时注意避免高空坠物。
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身安全,如坐车时系好安全带,避免剧烈颠簸或紧急刹车。
4708点赞
[1]梁树威,黄家良,张瀚,杨叶峰.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效果分析[J].右江医学.2020.48(03):184-187.
[2]赵定麟主编.现代脊柱外科学,第3版[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7.603-607.
[3]梁德,江晓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7.19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