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小儿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或小儿桥本甲状腺炎,简称桥本病,是儿童和青少年甲减,最常见原因。其特征为血清中存在甲状腺自身抗体,且伴有甲状腺功能失调。大约2%的学龄儿童和4%~6%青少年血中有明显的抗甲状腺抗体阳性。病理改变主要是甲状腺滤泡间被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经典类型,甲状腺显著肿大,50%伴临床甲减。
过去也称为特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原发性黏液性水肿。甲状腺萎缩,大多数伴临床甲减。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刺激阻断性抗体与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引起的甲减有关。
此型甲状腺炎仅表现为甲状腺淋巴细胞局灶浸润,甲状腺自身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或(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但是甲状腺功能正常或者存在亚临床甲减。
也称安静性甲状腺炎,这个名称是相对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疼痛特征命名的。此类甲状腺炎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甲状腺浸润,部分病人发展为永久性甲减。
也属于无痛性甲状腺炎,胺碘酮、干扰素α和白细胞介素2等药物都屡有报告。
临床表现为桥本甲状腺炎,但是病程中甲亢和甲减交替出现。甲状腺刺激抗体占优势时发生甲亢,甲状腺刺激阻断性抗体占优势时发生甲减。
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病因主要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和环境因素有关。其中环境因素中碘摄入量是影响本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随碘摄入量增加。本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可以促进隐性病人发展为临床甲减。本病好发人群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家族史者、6岁以上女孩,药物、放射性物质可诱发。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是最早被确认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易感基因,也是对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发生风险影响最强的一个基因。
甲状腺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并产生各种抗甲状腺自身抗体,包括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以及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等。其中抗促甲状腺受体刺激阻断抗体可以阻断促甲状腺激素与其受体结合,引起甲状腺功能低下。
压力过大、环境污染、感染、硒缺乏以及长时间的摄入高碘等原因均有可能诱发该病发病。
用于某些疾病治疗的干扰素可诱发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因药物破坏甲状腺腺泡,常突然出现甲亢,有的患者可转变为持续性Graves病。
低剂量的放射性碘或其他放射性物质可诱发AIT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儿童青少年中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也是造成儿童青少年获得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以及调查人群的种族、碘状态、年龄或性别不同,各地报道的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在儿童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差异很大,从0.3%~9.6%不等。调查显示每年每1000名青少年中可筛查出5例新发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女孩多见,依据地区不同,女孩与男孩的发病率之比为4:1~8:1。儿童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发病通常在6岁以后,高峰期在10~11岁,以女性为主。虽然3岁以下婴幼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发病少见,但也有报道在婴儿期发病。
若儿童饮食中长期缺乏硒的摄入,可诱发本病。
研究发现,儿童食用过多富含碘的食物,容易发生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曾感染过流感、风疹等病毒的患儿,发生本病的可能性较大。
如白癜风、Ⅰ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易患该病。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现象。
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发病时的甲状腺功能表现不一。从正常到不同程度的甲状腺功能不良,如完全甲低或亚临床甲低,在少见情况下还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
为最常见的主诉,尤其见于年长儿及青少年。大多数患儿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坚实而无触痛,30%的患儿甲状腺可有小叶,也可存在结节。随着病程进展可出现亚临床甲低,进而出现临床甲低。
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的临床表现与儿童的发病年龄有关,如1~3岁可表现为面貌粗糙、哭声嘶哑及线性生长缓慢。学龄前期发病者可表现为慵懒、便秘、生长迟缓、假性肌肥大或性早熟。年长儿及青少年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下降、骨骼成熟延迟、青春期延迟以及黏液性水肿。
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儿性发育延迟,但也可引起假性性早熟,男童表现为睾丸增大。女童表现为乳房早发育及(或)阴道出血,与真性性早熟不同在于没有骨龄超前及线性生长加速的表现。
临床可见到典型甲亢表现如怕热、多汗、细震颤、心动过速、体重减轻等。甲状腺肿大,可有血管杂音,部分患儿有浸润性突眼、胫前黏液性水肿等。
患儿甲状腺功能可以正常、减退或亢进。眼外肌间质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分泌黏多糖增多,胶质合成活跃。眼外肌水肿,体积增大,病变常先累及下直肌和内直肌。
可伴有或先后出现1型糖尿病、性腺功能减退症等。
临床表现为惊厥、行为与精神失常、运动障碍及昏迷,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明显升高。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及干燥综合征有共同的遗传易感性,主要累及泪腺及唾液腺。此外还可侵犯全身多个器官,研究发现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干燥综合征发生的风险增加10倍。
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它在发病的时候,很容易合并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累及手足,表现为关节肿胀、压痛,患儿手足部无法正常弯曲。
如果患儿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就容易导致局部出现炎性结节,造成甲状腺肿大。使患儿产生严重的不适感,并且还会严重危害患儿的身体健康。
当患者出现甲状腺肿大、便秘、生长迟缓等症状,高度怀疑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儿科或内分泌科就诊。并结合血中相关抗体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但要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有家族史和患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儿定期检查非常有必要,一旦实验室检查发现相关自身抗体阳性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并且鉴别诊断。
发现无症状性甲状腺肿大、便秘、生长迟缓等症状时,高度怀疑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时,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儿科或内分泌科就诊。
若患儿伴发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风湿免疫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惊厥、行为与精神失常及昏迷等,应立即急诊科就诊。
发病前有无感染、应用干扰素等药物、接触放射性物质等?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无症状性甲状腺肿大、便秘、生长迟缓等)
平时有无饮食中碘摄入量过多?
家族中有无该病患者?
是否进行过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甲状腺功能正常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滴度显著增高,是最有意义的诊断指标。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中90%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20%~50%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血清滴度升高,但是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在诊断时,正确率比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更高。
发生甲状腺功能损伤时,可出现亚临床甲减(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增高,总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正常)和临床甲减(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增高,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总甲状腺素减低)。
在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萎缩性甲状腺炎的患者中减低,部分患者由于甲状腺分泌无活性的碘化物,则可引起吸碘率增高。
示腺体内部超声回声减弱、欠均匀、呈弥漫性改变。
显示核素分布不均匀,可见“冷结节”,缺乏特异性。
细胞涂片示成堆淋巴细胞,甲状腺滤泡细胞出现Hurth细胞样变化。
临床表现及体征,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坚韧,出现便秘、生长迟缓等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状。
甲状腺疾病的阳性家族史有助于诊断。
血清TGAb明显增高即可确诊,有15%的患者抗体阴性,应反复测定抗体,有的2年后才出现抗体阳性,两种抗体应同时测定,阳性率可高达95%。
甲状腺功能血T、T或促甲状腺激素,根据病程不同阶段,可能表现为甲亢,也可能为甲域。
甲状腺扫描显示放射性同位素不规则浓聚与稀疏。
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可出现甲状腺结节样变,甚至多个结节产生。但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减低或正常,甲状腺功能通常正常,而本病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两者临床不易区别,但单纯性甲状腺肿血中抗体阴性,血沉与γ球蛋白均正常,多数甲状腺功能正常。
甲状腺局部疼痛明显,血中抗原阴性,强的松治疗收效好、吸收碘-131率降低。而本病为甲状腺无痛性肿大。
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一般治疗周期为一年,药物治疗主要为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有手术适应症患儿需要行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应予以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起始剂量应根据患儿年龄及体质量估算。左旋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几乎没有不良反应,学龄儿童假性脑瘤可能与左旋甲状腺素治疗相关。已知影响左旋甲状腺素钠片吸收的药物有钙剂、铁剂、硫酸铝、含钾树脂、含铝的抗酸剂以及含胆汁酸的树脂等。应用其他药物也应注意药物的交互作用,尤其是抗抑郁药物及抗惊厥药物。
主要作用是快速抑制炎症反应,而且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比全身应用治疗,治疗效果更好,患者接受程度更高,代表药物为泼尼松。
甲状腺叶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及甲状腺全切除术。
在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基础上并发甲状腺结节的患儿要定期追踪甲状腺结节的形态变化,凡伴有明显压迫症状局部疼痛显著结节呈进行性增大或怀疑存在恶性病变者应手术治疗。
手术后应常规外源性补充甲状腺激素。
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能够减轻或消除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状,恢复正常生长发育,提高生活质量,需要根据病情发展阶段决定复诊时间。
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水久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状,需长期维持治疗。
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在开始治疗的6~8周左右监测甲状腺功能,或随之调整左旋甲状腺素剂量。在诊断时非常高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常与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肥大有关,治疗1年以后可逐渐得到抑制。对生长中的儿童,一旦甲状腺功能生化指标正常,可每4~6个月监测促甲状腺激素,直到达到最终身高后可每年检测1次。
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护理强调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少量多餐。避免摄取含碘的食物及药物,以免诱发黏液性水肿。
忌食影响甲状腺功能的食物如卷心菜、白菜、油菜、木著、核桃等,以免加重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儿甲状腺肿大的症状。
限制海带、紫菜等富含碘的海产品的摄入,减少食物中碘的含量,避免加重甲状腺肿大症状和体征。
限制脂肪和富含胆固醇的饮食,如猪肉、羊肉等,因为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儿甲状腺功能低下会导致血脂升高。
有贫血者宜补充富含铁质的饮食,如动物精瘦肉等,补充维生素B,如动物肝脏。部分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儿会继发贫血等症状,应对症加强饮食营养。
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儿的日常管理强调注意患儿情绪的疏导,指导患儿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同时注意保暖,如有皮肤干燥粗糙,应注意保护皮肤。治疗开始时病情监测需要6~8周进行一次甲状腺功能测定。
患儿应按时按量服用药物,观察药物疗效,不得随意更改药量。对于终生及长期替代治疗者每3~6个月检查肝肾功能定期复查甲功3项。
平时注意保暖,适当加穿衣服,冬季外出时要戴手套、穿棉鞋。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温水洗澡,避免使用肥皂,观察皮肤,若有皮肤干燥、粗糙,可局部涂抹乳液和润肤油以保护皮肤。
需要注意进行甲状腺切除术后的患儿需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需要立即告知医生,同时注意手术部位保持干燥清洁。
小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无特殊预防措施。但平时注意饮食习惯,适当平衡碘的摄入量。远离辐射,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体检,以便早期发现。
有家族史和患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儿定期检查非常有必要,抽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
合理膳食,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少量多餐,定时定量进餐。
有家族史和患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儿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
合理控制食物中碘的含量,限制海带、紫菜等富含碘的海产品的摄入,以免诱发或加重该病。
避免给孕妇服用含碘药物或者服用过量的碘,其目的是防止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
对于有贫血、红斑狼疮以及乳腺癌等病史的患者,应及时治疗疾病,防止疾病恶化引发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的发生。
4965点赞
[1]江载芳,申昆玲.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139.
[2]廖二元,袁凌青.内分泌代谢病学第4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08
[3]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第15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