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共同性斜视为发病较突然的双眼视轴不平行、眼位偏斜,伴有复视、斜视角在各方向都相等,无眼外肌麻痹,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恒定性斜视。临床通常利用交替遮盖试验以及影响学检查进行诊断,可通过佩戴矫正镜和手术治疗改善,经积极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该疾病主要分为急性共同内斜视以及急性共同外斜视两种类型。
急性共同性斜视的主要病因包括眼部融合功能失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遗传因素,本病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及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者,长期人为遮盖单眼、糖尿病可诱发。
主要是因为人为的遮盖单眼阻断了双眼融合功能,而融合功能与调节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最终可导致该病。
如车祸撞击头部、脑肿瘤、开颅术后、脑血管疾病等均可导致该病。
临床上常见在同一家族中有许多人患有共同斜视。
由于先天和后天的某些原因,如角膜混浊、先天性白内障、玻璃体混浊、黄斑发育异常、屈光参差过大等,造成视网膜成像不清,视力低下,双眼无法建立融合反射以保持眼位平行,从而导致斜视。出生时或生后早期视力低下者,由于此时调节、辐犊和融合等功能尚未发育,多造成外斜;幼儿时期失明者,由于此时调节、辐犊、融合功能发育处于旺盛阶段,易发生内斜;成人失明者,由于调节辐犊功能减退,多导致外斜。
人类在深睡或昏迷时,其眼位接近解剖眼位,是外斜状态,而在清醒时,只要注视物体,其眼位就要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如看近时需要集合与调节,看远时需要分开等。只有神经功能正常才能使双眼在任何注视方向保持双眼视轴平行一致,形成双眼单视。
这种行为可导致双眼融合功能失调,从而导致调节功能失调,诱发此病。
糖尿病可引起脑血管疾病,而脑血管疾病是引起急性共同性斜视的主要病因。
目前对于急性共同斜视的发病率暂无明确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学龄前儿童一般是6岁以下的儿童,这个年龄段融合功能差,调节功能也差。
如车祸撞击头部、脑肿瘤、开颅术后、脑血管疾病可直接导致本病的发生。
急性共同性斜视可分为急性共同内斜视及外斜视。急性共同内斜视主要表现为内斜视及复视,眼球运动良好;急性共同外斜视主要表现为外斜视、复视、辐辏功能不足、瞳孔异常和眼球震颤。无论是哪种斜视视功能几乎不受影响,但如果该病长期治疗不佳,可能会导致视功能丧失。
内斜视、复视是最常见的症状,发病突然,先有复视,后发生内斜,或二者同时发生。斜视一般是间歇性或恒定性内斜视,可表现为内隐斜、间歇性内斜视或恒定性内斜视,内斜视度10°~45°。复像距离看远大、看近小,有的至眼前一定距离复像消失,复视在主觉上多能耐受。
为最常见的症状,患者突然感觉复视和外斜视,斜视度在15°~40°,呈恒定性。
即不能做斗眼的眼球运动,但双眼水平同向运动正常。
有时可有双眼上下同向运动障碍,可出现瞳孔异常和眼球震颤。
如果急性共同性斜视长期治疗不佳,未及时矫正可导致双眼视觉功能丧失。
急性共同性斜视患者出现内斜视或外斜视、复视等症状时应该及时眼科就诊,通过体格检查、交替遮盖试验、CT、MRI检查确诊,该病需要与外展麻痹、双侧展神经麻痹、辐辏痉挛进行鉴别。
当诊断远视性屈光不正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当出现外斜视或内斜视、复视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患者应该到眼科就诊。
症状出现有多久了?
头部是否有外伤或其他病史?
是否在其他医院进行过手术治疗?
是否曾诊断为远视性屈光不正?
是否院外使用过眼药水等药物?
医生会让患者的眼睛根据检查者的手指运动,向上、下、左、右、左上、右上、右下、左下方等八个方位转动,检查有无转动异常。
可明确是否有斜视,使双眼融合功能分离,以发现斜视。
该检查可明确是否有脑部疾患,明确该病的病因。
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内斜视或外斜视,伴复视。
交替遮盖试验发现未遮盖眼的黑眼球向鼻侧方向转动,说明是外斜视,向外侧转动,证明是内斜视。
CT 、MRI检查如果发现颅内肿瘤或外伤,可进一步明确该病。
该病的特点为两眼在辐辏位置不能分开,可突然发生内斜视,并有同侧性复视,看近减轻或消失,复像不依眼球向侧方转动而改变;合并展神经麻痹者可外展受限。进行交替遮盖试验如发现患者存在斜视则可以与外展麻痹进行鉴别。
在双侧展神经麻痹者,看远看近都有复视,当向两侧麻痹肌作用方向转动时,复像间距变大,并有两眼外展受限。可通过交替遮盖试验,使双眼融合功能分离,出现斜视,可以诊断为急性共同斜视,可与该疾病进行鉴别。
两眼可因辐辏过强而突然呈过度集合状态,且固定于一点,故有明显的内斜视,呈间歇性发病。由于看远时两眼不能分开,而出现同侧复视,但看近时又不能更进一步辐辏,因而又出现交叉复视,其融合力不受影响,伴有瞳孔缩小和远视力减退。急性共同斜视患者不能做斗眼运动,但是双眼水平向运动正常,可以通过临床症状与交替遮盖试验进行鉴别。
急性共同性斜视对药物治疗无效,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如果斜视度数较小,可戴三棱镜,如果斜视度数较大,待症状稳定6个月以上后采取手术治疗。
本病无相关药物治疗。
用于改善患者外斜的症状,一般外直肌后退术较内直肌后退术治疗效果差。
为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常见术式。如果要达到复视消失的效果,手术过程中可应用Maddox杆加三棱镜反复调整手术量。
该术式也是治疗内斜视的一种手术,该手术方式也需应用Maddox杆加三棱镜反复调整手术量来消除复视,手术应尽量与正常生理状况相符,需要在看近保留一点外隐斜,看远保留一点内隐科。
使用最低度数的三棱镜底朝外,分别戴于双眼以中和复视。
有些患者矫正远视后,内斜视可消失。
急性共同性斜视经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不影响寿命。但是如果治疗不佳,可能会导致患者双眼立体视觉变差,所以患者出院后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格检查及交替遮盖试验检测病情的变化。
绝大多数急性共同性斜视通过治疗可以治愈。
大多数急性共同性斜视经过积极治疗,可不影响寿命。
本病患者遵医嘱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及交替遮盖试验,复查后无不适症状,可自行在家观察,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急性共同性斜视的患者注意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忌吃过甜过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橘子、蛋黄、牛奶、青豆、蚕豆等。
急性共同性斜视的患者术后应该注意眼部保护,合理用眼,不要熬夜,避免眼部受外伤,积极治疗屈光不正,如果出现立体视觉变差,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应该尽量避免手术后强光入眼。
患者应注意用眼卫生,不要熬夜,尽量减少眼睛接触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电视的使用时间。
避免眼睛过度劳累,可以每半小时闭眼休息一会或向远处看风景。
注意安全,做好眼部防护,避免受到意外伤害。
术后应该遵医嘱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患者需要监测治疗后视功能的情况,如果出现立体视觉变差,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根据急性共同性斜视的病因及诱因,最关键的预防手段是避免眼部受伤、合理用眼、积极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患者平时应注意对眼部的保护,避免眼部受外伤。
避免熬夜及用眼过度,应该适当的休息眼睛,注意用眼卫生。
积极治疗引起急性共同性斜视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疾病及脑肿瘤。
对受眼部外伤的患者,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交替遮盖试验检查,如发现异常应该积极的治疗。
4227点赞
[1]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87-390.
[2]黎晓新,王宁利.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99-303.
[3]葛坚,王宁利.眼科学[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22-225.
[4]杨培增,范先群.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45-24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