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眼-脑-肾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涉及多个系统的X连锁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特征为先天性白内障或伴青光眼、智力低下、肌张力减低、肾小管酸中毒等。小儿眼-脑-肾综合征预后较差,目前无治疗手段使患儿达到治愈,仅能针对病症对症治疗改善病情。
小儿眼-脑-肾综合征目前病因及机制不明,目前认为是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本病好发于有遗传因素的人群。
致病基因为OCRL,位于Xq25-26区域,长约58kb,含24个外显子,编码位于高尔基体的一种磷酸酶。OCRL基因突变后将影响二磷酸肌醇(IP2)及三磷酸肌醇(IP3)水平,导致高尔基复合物功能异常,则会引起细胞膜对氨基酸的转运障碍,使得肠管对氨基酸的吸收、肾小管的回吸收异常,最终表现为小儿眼-脑-肾综合征。
小儿眼-脑-肾综合征临床上较为罕见,国内尚无明确流行病学数据。
本病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呈性连锁隐性遗传,由此当家族有亲属发病,代表可能有致病风险。
小儿眼-脑-肾综合征仅限于幼儿,通常在一岁左右出现症状,其典型临床表现为先天性眼病、神经系统症状、肾损害表现、四肢关节松弛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其他系统畸形表现,重症患者可并发感染和肾功能衰竭。
出生时就可出现双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角膜混浊、角膜巨大(牛眼征)、葡萄膜畸形、角膜浅表性增殖、眼球震颤等。由于视力明显减低或消失,故有像寻物样眼球震动等表现,并有羞明。
智力明显低下,常有明显肌无力和腹直肌分离,可发生脐疝、全身肌张力低下,致使不能保持正常体位、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偶有易激惹、尖叫。
由于肾小管线粒体膨大,排列不规则或数目减少导致肾小管功能障碍,出现蛋白尿、磷酸盐尿、低磷酸盐血症、尿中赖氨酸及酪氨酸异常增高、糖尿、高氯性酸中毒等,继而肾小球滤过功能受累,最终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
可出现伸屈过度、骨质稀疏,出生后数月至一年内逐渐出现抗维生素D的佝偻病,股骨、胫骨及桡骨等远端关节肿胀,亦可有骨干部压痛与骨折。
患儿可有头颅畸形,如长头、前额突出等,此外还可见到马鞍鼻、高腭弓等畸形等。
小儿眼-脑-肾综合征常并发各种感染,如肺炎、支气管肺炎等,可表现为发热、呼吸急促及呼吸困难,或有意识障碍、嗜睡、脱水、食欲减退等症状,应该对小儿眼-脑-肾综合征进行积极控制感染。
晚期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也称为尿毒症。
当小儿眼-脑-肾综合征患者出现先天性眼病、神经系统症状、肾损害表现时要及时到小儿内科就诊,通过尿液检查、血生化检查、肾活检结合相应的表现可对本病进行诊断,但要注意本病要与范可尼综合征、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相鉴别。
对于高危人群,需重视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应进行早期筛查以确定此病。
当患儿出现先天性眼病、神经系统症状、肾损害表现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小儿眼-脑-肾综合征的患儿,若出现发热,呼吸急促及呼吸困难,或有意识障碍、嗜睡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儿科就诊。
若患儿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出现全身惊厥者,可考虑到神经内科就诊。
如出现肾脏功能损害时,可到肾内科。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症状表现的呢?
目前有哪些症状?(如葡萄膜畸形、角膜浅表性增殖、眼球震颤、智力低下、肌张力减低)
患儿出生前有严格进行产前诊断吗?
家里有无相类似的患者?
通过体格检查可以看到患者头部畸形情况、眼部发育情况,以及视力是否异常等情况,可以初步判断病情。
有红细胞,白细胞颗粒管型、有肾小管性蛋白尿、尿糖、氨基酸尿,尿磷增多。氨基酸尿症出现较早,可在新生儿期出现,尿中赖氨酸及酪氨酸浓度升高最显著。
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代谢性酸中毒、肌酐增高等,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以出现高胆固醇血症。
该检查可以用于确诊肾脏疾病,因为属于有创检查,一般不推荐。如果患儿眼部和脑部病变不典型,无法做出准确诊断时可以使用该检查。
可见头部可见脑室周围白质密度减低,脑积水,脑穿通畸形,小脑发育不良等。
可见两类改变,T2相或增强扫描,可见不规则片状高信号,可能系脑胶质增生或脱髓鞘病变。T1相及增强扫描,低信号改变,提示囊性改变。
该检查可以判断是否有佝偻病,如伴发佝偻病,进行该检查可见长骨干骺端佝偻病样特异改变。
脑电图可发现头颅异常波形,能判断患者脑部是否发育异常。
可发现X染色体上的OCRL基因发生突变,即可明确诊断。
临床上发现先天性白内障、生长缓慢、智力低下、语言障碍以及肾小管酸中毒表现,结合血生化及尿液检查中出现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以及基因检测中提示OCRL基因发生突变可明确诊断为小儿眼-脑-肾综合征。
为多种病因导致的多发性近端肾小管再吸收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儿童主要表现为佝偻病和生长发育迟缓,可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体征。小儿眼-脑-肾综合征早期可表现为范可尼综合征,但几乎不出现尿糖,且存在眼及神经系统受累,故可与范可尼综合征相鉴别。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起病早,本病多为早产儿,有大胎盘、特殊面容,一般出生时已有蛋白尿,很快出现水肿和腹腔积液,婴儿期多有喂养困难、易吐泻等病史。小儿眼-脑-肾综合征的产前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无水肿,血白蛋白及胆固醇正常,TORCH阴性,可进行鉴别。
小儿眼-脑-肾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处理,女性携带者的检出及开展产前诊断(酶学检查或基因检测),如通过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维生素D、枸橼酸钠和枸橼酸酸钾合剂等药物长期持续性治疗,重症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改善,针对存在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的患儿可行康复治疗。
常用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丙戊酸钠,存在发作的患儿可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在用药的期间,应该监测血药浓度,不能够突然间停药,并且要监测肝肾功能,有一些可能还会有过敏反应,需要注意有没有皮疹的现象。
小儿眼-脑-肾综合征伴有佝偻病的患儿予维生素D控制佝偻病,维生素D可以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骼生长,调节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但不宜过多补充,过多补充可出现中毒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无力、心搏徐缓、心律紊乱、恶心、呕吐、烦渴、便秘、多尿等,应时刻注意。
小儿眼-脑-肾综合征合并肾小管酸中毒时,予缓解低钾血症和酸中毒,但是口服可有胃肠道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咽部不适,甚至消化性溃疡及出血,在空腹、剂量较大及原有胃肠道疾病这者更易发生,需警惕。
针对小儿眼-脑-肾综合征出现低血磷时补充磷酸盐,但注意补磷可加重低血钙及骨病,注意监测尿钙以防止肾钙化。
绝大多数男性患儿出生后已存在双眼白内障,应及早手术,可恢复一定的视力功能。本病所伴有的难治性青光眼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均不佳,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主要手术有晶状体切开术、小梁切除以及前玻璃体切除术等。
存在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的患儿可行康复治疗,主要的康复治疗包括诊疗教学法、主题单元教学法、任务分析法、电脑辅导教学法、感觉综合治疗、行为矫正、家庭教育、社区康复服务。可以帮助患儿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社会适应能力和劳动技能,尽量使之达到生活自立,在监护下有效地生活与工作。
小儿眼-脑-肾综合征预后较差,目前无治疗手段使患儿达到治愈,仅能针对病症对症治疗改善病情,且重症患儿可因继发感染或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致死,该病需定期进行复查,观察患者的生长发育情况。
小儿眼-脑-肾综合征无法达到治愈。
小儿眼-脑-肾综合征预后较差,多于2岁之内死于继发感染或进行性肾功能衰竭,偶有活至成年的患者,如能维持治疗度过儿童期,病情有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减轻。
术后一个月到院复查,之后可半年、一 年复查一次。眼部需进行眼光检查,其他还需要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等。
小儿眼-脑-肾综合征患者的饮食应保证患儿的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注意营养均衡,补充维生素以及补充足量蛋白质,减少食用刺激性食物,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引起肠道传染病。
宜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乳类、蛋黄、动物肝脏(如鱼肝油)和富含脂肪的海鱼(如三文鱼)等食物。
宜食用蛋清、低脂牛奶、蛋白质粉、瘦肉等高蛋白饮食。
尽量的不吃或少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的食物,不要进食腌制食品。
宜吃些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引起肠道传染病,并保持大便通畅。
小儿眼-脑-肾综合征患者在生活中应用眼药水,减少感染的机会,同时手术治疗的患者,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用药过度,避免剧烈活动。
注意避免受凉,减少感染的机会,如每天进行使用眼药水。
手术治疗的患者,严禁用眼过度,同时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外伤引起眼睑水肿。
小儿眼-脑-肾综合征需注意增加抗病能力,避免受凉,减少感染的机会,一旦出现各种感染,应及时应用强有力的抗生素以及早控制感染。
小儿眼-脑-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仍未明朗,但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故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进行早期基因检测筛查,实现优生优育。本病预防措施主要是孕妇远离危害因素、避免引起胎儿缺氧以及应用致畸性的药物。
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进行遗传咨询,父母在孕前应行基因检测,明确胎儿的致病风险。
在孕期可以行羊水穿刺来进一步分析胎儿的基因,实现优生优育。
孕妇尽可能避免危害因素,包括远离辐射、农药、噪音、烟雾、酒精、药物、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
在妊娠期间避免去高海拔地区旅游,避免胎儿缺氧。
孕妇避免使用丙米嗪、四环素之类可致畸的药物。
4247点赞
[1]谭健文,赖一凡.Lowe综合征的眼部表现及其诊治[J].国际眼科纵览,2014,38(05):330-333.
[2]张雪莲.两种遗传病的致病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64-92.
[3]潘家华.儿科教学查房[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9:651.
[4]王华.儿科神经综合征[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04:24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