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菌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和多种动物健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患病或带菌的动物,以羊、牛、猪为主。布鲁菌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出汗及肌肉疼痛等,也可造成全身多处受损、行动受限,严重者出现骨关节损伤、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肝脾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及心内膜炎。
布鲁菌病的病原体是布氏杆菌,主要传染源是患病或带菌的动物,好发人群为家畜、宠物养殖或者肉类、皮革制品加工相关的从业人员,科研或检疫工作人员以及习惯食用生肉的人,其中疲劳也会使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机体感染。
直接接触患病的家畜和受到污染的乳制品、使用未经杀菌的乳制品或未煮熟的肉类,以及大量散入工空气中的布氏杆菌都会造成感染。
长期疲劳工作及生活,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布氏杆菌感染。
布鲁菌病遍布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报告,每年约有近百个国家报告人、兽布鲁菌病疫情,亚洲目前仍然是布鲁菌病高发区,在我国周边的国家疫情比较严重。我国病例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黑龙江、新疆、河北、辽宁、吉林、宁夏等25个省份。
布氏杆菌通过家畜传播,通常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仅在极少数情况下,通过性行为、输血、骨髓移植或母婴之间传播。
养殖宠物或家畜,都会造成人畜共患病。
肉类或动物皮接触都会造成工作人员感染。
科学研究动物或者检查疫情的工作人员,因环境接触密切致病菌而易感染。
习惯吃生肉,可导致动物肉的布氏杆菌感染到人类。
吃未杀菌的乳制品也会造成人类直接感染。
布鲁菌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出汗及肌肉疼痛等,也可造成全身多处受损、行动受限,严重者出现骨关节损伤、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肝脾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及心内膜炎。
发热是本病最突出的表现,以弛张型最为多见。患者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之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继以3~5天至2周无热期后热再起,如此反复多次。
多在深夜清晨出现,患者伴有肢体乏力、软弱。
可累及一个或数个关节,主要为骶髂、髋、膝等大关节,呈游走性,痛如锥刺状,肌肉疼痛多见于两侧大腿和臀部。
头痛、神经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寒战、厌食、体重下降等。
男性出现睾丸炎、附睾炎,女性出现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等。
出现脑膜炎和脑炎,可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感染严重可侵袭心脏瓣膜,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可致死。
感染关节,可出现关节疼痛、僵硬、肿胀,主要发生物膝盖、脚踝、手腕、脊柱等部位。
可引发肝脾肿大、肝脾脓肿或肝炎。
当患者出现发热、头痛、乏力、出汗及肌肉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首先应向医生提供详细病史,以便尽快明确病因,对症治疗。通过体格检查、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心电图检查即可初步诊断。
患者出现发热、头痛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患者出现乏力、出汗以及肌肉疼痛时应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关节疼痛及关节僵硬时应立即就医。
患者优先考虑去感染科。
患者出现发热、头痛、乏力及出汗时应及时去急诊科或神经内科就诊。
接触家畜是什么时候?
吃过未经杀菌的乳制品或未煮熟的肉类吗?
这种发热、头痛、乏力的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
家里是否还有其他人有类似症状?
除了现在症状还有其他哪里不舒服吗?
根据医生分析患者发热、头痛、乏力、出汗及肌肉疼痛等临床症状,来初步诊断病情程度。一般布鲁菌病的潜伏期约为1~6周,在诊治过程中,患者需向医生提供2个月内的病史、个人史,比如有没有家畜接触史、皮草接触史以及疫区旅游史。此病多在初期不易发现,医生查体可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患者也因为反复发热、消耗而消瘦、贫血等。
血培养鉴定出布氏杆菌感染是诊断金标准,但一般要2~3周完成,对大多数急性发病患者诊疗价值有限。
通过检测布氏杆菌抗体判断有无感染,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周期短,但也有较高的假阳性率,且布氏杆菌血清抗体可存在数年之久。
X线检查查看感染后有无波及脏器病变。骨、关节的X线检查可见软组织钙化,骨质修复反应强而破坏性小,椎间盘和椎间隙变窄等。
CT检查诊断查看是否有感染导致的脏器病变。
查看脏器有无异常回声,筛查感染导致的脏器病变。
心电图检查查看患者心脏状态,严重感染可导致心内膜炎。
适用于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胞增多(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增高,其余均正常。
一般根据患者的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即可诊断布鲁菌病。
患者进行过家畜、宠物养殖或者从事过肉类、皮革制品加工相关的工作,确定是科研或检疫工作人员以及习惯食用生肉的人。
患者出现发热、头痛、乏力、出汗及肌肉疼痛等症状。
血培养鉴定出布氏杆菌感染,血清学检查有布氏杆菌抗体,X线、CT及超声检查判断感染是否波及脏器病变。
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患者有持续性高热(40℃~41℃),持续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而布鲁菌病也出现发热和肝脾肿大,前者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即为印戒细胞。后者用血培养鉴定出布氏杆菌感染,可以鉴别诊断。
布鲁菌病的治疗原则是早诊断、早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足量用药,争取治愈,降低复发率和慢性化风险,辅助一般治疗,患者应保证卧床休息,可对症进行退烧、止痛处理,同时应加强营养,保证机体供给平衡,才能更好恢复。
患者应保证卧床休息,可对症进行退烧、止痛处理,同时应加强营养,保证机体供给平衡,才能更好恢复。
为利福霉素类半合成广谱抗菌药,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均有抗菌活性。口服后可出现厌食、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肝功能严重不全、胆道阻塞者和3个月以内孕妇禁用。
为广谱抑菌剂,高浓度时具杀菌作用。胃肠道反应多见,如恶心、呕吐、腹泻等,饭后服药可减轻。8岁以下儿童应避免使用多西环素。老年人长期使用对肝有损伤,应慎用。
可用于抗感染治疗。部分病例出现不良反应,以消化道反应最为常见,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部绞痛,一般不影响治疗。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眩晕,大剂量可致抽搐。少数病例发生等麻疹、潮红、瘙痒,均属可逆性,停药后自行恢复。有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和血液病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常用剂型有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咀嚼片等,为青霉素类药,用于治疗各类感染。可见恶心、呕吐、腹泻及假膜性肠炎等胃肠道反应和皮疹、哮喘等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及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该病通常无需手术治疗。
布鲁菌病轻者且积极治疗后,一般都可治愈,也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期。若延误治疗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并且患者需要注意定期复诊,以观察病情变化。
布鲁菌病一般都可治愈。
布鲁菌病通常不影响患者的生存期。
若患者延误病情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损伤,则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比如面瘫、偏瘫等。
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实验室检查和血清学检查,期间一旦症状加重,应及时就诊。
布鲁菌病无特殊饮食调理,注意饮食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布鲁菌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对患病家畜进行扑杀、消毒,而且家属和同事也有必要做检查。
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加强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对患病家畜进行扑杀、消毒,相关制品进行销毁,以免感染周边人群。
患者家属和同时也有必要做检查,以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家属应劝慰患者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积极配合治疗。
患者在使用阿莫西林时,因为本品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物说明书使用或遵医嘱。注意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腹泻及假膜性肠炎等胃肠道反应和皮疹、哮喘等过敏反应等,发生时有心理准备。
布鲁菌病的预防关键是做好防护措施,防止感染。肉类、乳制品务必煮熟或者杀菌后食用;杜绝在居民区饲养家畜;同时高危职业的工作人员应做好必要防护措施。
针对家畜、宠物养殖或者肉类、皮革制品加工相关的从业人员,科研或检疫工作人员,习惯食用生肉以及食用未杀菌的乳制品的人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实验室检查,筛查出布鲁菌病,一旦早期发现应早期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
不要食用未经杀菌处理的乳制品,小作坊生产的乳制品最好不要尝试。
生肉务必煮透,切勿生吃。
外出旅游时,应尽量避免吃路边摊,比如炸肉串或烤肉。
高危职业的工作人员应做好必要防护措施,配备防护服、手套、口罩及护目镜等。
杜绝在居民区饲养家畜,尤其不要猪、羊、牛等。
4245点赞
[1]李兰娟,李刚.感染病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89-94.
[2]李兰娟,王宇明.感染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12-118.
[3]魏来,李太生.内科学感染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65-171.
[4]崔步云.中国布鲁菌病流行状况及防治对策[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000(012):1035-103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