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增生症)是一种常见的非肿瘤、非炎症性增生性疾病,是因为性激素及性激素受体比例失调,或催乳素升高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所致的一种常见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病理学表现为乳腺腺体和间质增生过度及复旧不全导致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
引起乳腺小叶增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与内分泌失调或精神情志有密切关系。育龄期妇女的乳腺受卵巢内分泌所控制,一旦卵巢功能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情绪不稳定、心情不舒、过度劳累、性生活不和谐、生活环境变迁,或者过食含有激素的滋补品和长期使用含有激素成分的化妆品等等,均可影响人体内雌孕激素分泌的比例失调或分泌节律紊乱,而引起乳腺组织增生。
育龄期妇女的乳腺受内分泌所控制,情绪不稳定、心情不舒畅、过度劳累、性生活不和谐、生活环境变迁,或者过食含有激素的滋补品和长期使用含有激素成分的化妆品等等,均可影响激素的分泌比例失调或分泌节律紊乱,而引起乳腺组织增生。
任何导致性激素或其受体改变的因素,都可增加其发病风险。经常的生气和发怒可能导致内分泌的失调、体内雌激素分泌紊乱,刺激到乳腺小叶上皮细胞增生,诱发该疾病。
本病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任何年龄妇女,好发于30~50岁女性,是最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70~80%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
肥胖的人群。
月经不调的妇女。
长期服用避孕药的人群。
心理压力大的人群。
30~50岁的妇女。
乳腺小叶增生会导致乳房的不适,表现为在经期前疼痛较为明显,经后减轻为特点。还会影响到心情,出现比如心烦、头晕等症状。
常见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病程为两个月至数年不等,大多数患者具有周期性疼痛的特点,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必须注意的是,乳痛的周期性虽是本病的典型表现,但缺乏此特征者并不能否定病变的存在。
常为多发性,单侧或双侧性,以外上象限多见,且大小、质地亦常随月经呈周期性变化,月经前期肿块增大,质地较硬,月经后肿块缩小,质韧而不硬。可触及肿块呈节结构,大小不一,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多有触痛,与皮肤和深部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部分患者常伴有头晕、失眠、烦躁、易怒等症状。在心理上,还会导致情绪的不稳定、心情不舒服。
该病病程长、发展缓慢,有时可有乳头溢液等表现。乳房内大小不等的结节实质上是一些囊状扩张的大、小乳管,乳头溢液即来自这些囊肿,呈黄绿色、棕色或血性,偶为无色浆液性,还常伴有头晕、失眠、烦躁、易怒等症状。
患者出现乳房胀满、乳房疼痛、乳房肿块、肥胖、月经失调时,建议到乳腺外科、内分泌科就诊,并进行乳房检查、超声检查,注意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等疾病相鉴别。
经期前感到乳房胀满的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乳腺小叶增生的疼痛加重、包块变化时及时就医。
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应立即就医。
优先考虑去乳腺外科。
出现肥胖等表现时,建议到内分泌科就诊。
患者出现月经不调时,建议到妇科就诊。
经期前乳腺有什么症状?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症状?
性生活是否经常发生?
平时的饮食情况怎么样?
最近的心情怎么样?
乳房检查首先观察乳腺的发育情况,两侧乳房是否对称、大小是否相似,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平面上、乳头是否有回缩凹陷,乳头、乳晕有无糜烂,乳房皮肤色泽如何、有无水肿和橘皮样变、是否红肿等炎性表现、乳腺区浅表静脉是否怒张等。
当怀疑乳腺有肿块,超声检查是必须做的,这是一种初步筛查乳房硬块的检查手段,能用来判断肿块性质和位置。但对直径在1cm以下的肿块识别能力较差,如果单做这项检查的话,可能会错过较小的肿块。
这是一种相对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乳腺各组织及钙化灶,还有助于鉴别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是检查该疾病首选的实验室检查方式。
这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可以对患者乳腺病变的性质进行判断,必要时医生会建议进行此检查。
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伴有牵拉痛或隐痛,可累及一侧或双侧的乳房,疼痛多有周期性,在月经前3~4天更为严重,经后痛感消失或减退,可伴有胸闷不适、心烦、易怒等症状。
超声检查:可发现有肿块。
乳腺X线钼靶:能清晰地显示乳腺各组织及钙化灶。
通过以上表现可怀疑为乳腺小叶增生。
乳腺纤维腺瘤的乳房肿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质地一般韧实,亦有多发者,但一般无乳房胀痛或仅有轻度经期乳房不适感,无触痛,乳房肿块的大小、形状不因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两者可以根据乳腺超声以及病理血学检查进行鉴别。
乳腺癌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硬,有的坚硬如实,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可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可长到很大,活动度较差,易与皮肤及周围组织发生黏连,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无关,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两者可以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鉴别。
当患者症状较轻时,不影响工作与生活,可用乳罩托起乳房以缓解乳房胀痛,不必服用任何药物。若无明显变化,可每半年至一年定期到专科医生处检查一次。当症状较严重而影响工作或生活时,则应根据不同的情况予以不同的治疗,如药物治疗等。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和雄激素制剂两类药物联合使用,能显著降低雌激素对乳腺小叶的刺激,并相对降低血清中雌、孕激素比例,因而可控制乳腺小叶增生患者的肿痛症状。
该药可以削弱雌激素对乳腺小叶的增生刺激效应,主要代表药物有他莫昔芬,长期使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可降低子宫内膜对雌激素的敏感性,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该药可以对抗体内增高的雌激素水平以调节激素的平衡,代表药物有甲基睾丸素,长期使用雄激素不仅会产生多毛、性格改变等不良反应,还存在有致肝功能损害等隐患。
本病暂无需手术治疗。
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胸部。先在患侧乳房上撒些滑石粉或涂上少许石蜡油,然后双手全掌由乳房四周沿乳腺管轻轻向乳头方向推抚。
以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着力于患部,在红肿、胀痛处施以轻揉手法,有硬块的地方反复揉压数次,直至肿块柔软为止。
以右手五指着力,抓起患侧乳房部,施以揉捏手法,一抓一松,反复施行10~15次。左手轻轻将乳头揪动数次,以扩张乳头部的输乳管。
以右手小鱼际部着力,从乳房肿结处,沿乳根向乳头方向作高速振荡推赶,反复3~5遍。局部出现有微热感时,效果更佳。
由金银花、连翘、白蔹等组成的散结乳安贴,分为两贴,一贴敷于靠近肿块的部位,一贴敷于乳房下部。治疗效果非常好,是目前中医治疗最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以膻中、屋翳、合谷、足三里为主穴,可以达到患者症状的目的。
建议患者去医院由医生指导进行口服乳癖消、逍遥丸或乳核散结片。
乳腺小叶增生属于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不会影响寿命。乳腺増生严重时可出现乳腺不典型增生,而活检病理证实的乳腺不典型增生有20%恶变可能。
乳腺小叶增生的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和预防乳癌的发生,而非治愈。
乳腺小叶增生一般对患者寿命无影响。
乳腺小叶增生的症状会导致患者心理的压力增大,影响工作、生活。
乳腺小叶增生治疗后一般3~6个月进行一次复诊。
乳腺小叶增生患者无特殊的饮食调理,平时要多吃菌类、大豆制品、谷类、鱼类及海产品、海带、牛奶及乳制品、坚果、种子类食物、蔬菜和水果类。
乳腺小叶增生的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性生活和谐、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防止肥胖,规律的睡眠有利于平衡内分泌,给体内各种激素提供了均衡发挥健康功效的良好环境。
选择大小合适的内衣将乳房托起,可减少颤动,缓解疼痛。
多运动,防止肥胖,提高免疫力。
规律的生活,健康的作息,调节内分泌失调,保持大便通畅。
乳腺小叶增生的患者可进行自我监测,注意在经期前乳腺是否有胀痛,经期后症状是否消失,用手触摸乳腺,检查乳腺肿块的产生。
乳腺小叶增生的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更不可长时期精神抑郁,尤其是在月经前期更应注意,不良的心理因素,过度紧张、刺激、忧虑等会造成神经衰弱,加重内分泌失调,促使增生症的加重。
妊娠、哺乳对乳腺功能是一种生理调节,适时婚孕、哺乳,对乳腺十分有利。孕激素分泌充足,能有效保护、修复乳腺。哺乳能使乳腺充分发育,并可在断奶后良好退化,不易出现增生。
乳腺小叶增生的预防需要保持心情的舒畅、情绪的乐观,定期的进行乳腺普查,月经后第3~7天为最佳检查时期,可通过自查、触诊、钼靶等方式检查。
20~35岁的女性患者应1~3年进行乳腺外科检查,40岁以上的女性应一年一次,高危人群、有乳腺病家族史等有重度增生的女性应半年检查一次,进行动态观察。
减少人工流产次数,以减少乳腺增生的概率。
生活规律、适当运动,平时劳逸结合、睡眠充足,少熬夜。
最好不要佩戴过紧或是有挤压隆胸效果的胸罩。
避免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比如避孕药等,可尝试使用避孕套、上环、结扎等避孕措施。
4200点赞
[1]伍娟飞,贾冬爽,余文秀.女性乳腺增生的疗养保健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09):826-827.
[2]李梅花.女性乳腺增生的相关因素与保健措施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4):72.
[3]张望秀.乳腺增生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347-1348.
[4]任振芳主编.中华易医诊治宝典[M].中医古籍出版社,2013.01:309.
[5]健康生活图书编委会编著,女性健康大百科[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03:80-80.
[6]张树刚,刘媛媛,佟富中.他莫昔芬与甲基睾丸素联合小金丸治疗乳腺小叶增生临床评价[J].中国药业,2017,26(12):48-5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