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萨那森林热是蜱传基萨那森林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有发热、头痛、剧烈肌肉疼痛、胃肠道症状以及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该病为人畜共患,最早于1956年在印度迈索省西部基萨那森林中的猴子群中突然暴发,有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猴子死亡较多。1975年,该病在当地人群中流行,感染率达33%,其中半数出现发热。
基萨那森林热病毒属于披盖病毒科黄病毒属,其抗原性与其他蜱媒黄病毒,特别是远东蜱媒脑炎的病毒以及鄂木斯克出血热病毒相关,好发于生活在蜱虫较多环境中的人。
基萨那森林热病毒经蜱叮咬侵入体内,主要侵犯小血管和神经系统。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导致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重者微血管壁坏死及破裂。血管壁损伤后可激活凝血系统,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耗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引起脏器其他部位出血。神经系统病变显著,脑实质有充血、水肿,伴胶质细胞增生,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肾脏间质充血、水肿,肾小管肿胀、变性和坏死,管腔内充满红细胞。胃肠道黏膜充血及出血,呼吸道鼻腔黏膜、气管黏膜可有散在性出血点。
鼠类及鸟类是该病毒的长期宿主,在鼠体内可分离出病毒,牛为蜱的重要寄生宿主。牛感染后不发病,但可成为传染源,再经蜱传播而扩大宿主范围。有多种硬蜱能感染该病毒,其中以血蜱和H.turturis最重要。该病流行于印度一些森林地区,如基萨那森林及索拉什特拉地区森林,主要在春天发病。人类普遍易感,以林业工作人员及猎捕人员发病较多,多在被蜱叮咬后发病。
本病主要由蜱虫叮咬传播。
由于蜱虫是基萨那森林热的传播媒介,所以生活在蜱虫较多环境中的人容易被叮咬后患病。
基萨那森林热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头痛和严重肌肉疼痛,部分病人可出现脏器衰竭。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脏器出血、异常神经反射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并发肾功能损害、呕血等并发症。
病毒入侵后机体免疫功能产生反应导致发热。
病毒感染引起的肌痛,尤其是儿童,常出现严重的肌痛。
病毒感染引起脑实质有充血、水肿发生,引起了头痛。
血管壁损伤后激活凝血系统,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消耗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引起脏器出血。
少数患者病程中病毒可通过血循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发生脑炎,引起嗜睡、谵妄等症状。
肾脏是分泌尿液,排泄废物、毒物的重要器官,对人体起到调节人体电解质浓度、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病毒可导致肾功能受损或逐渐衰退,肾功能损害严重时还会发生尿毒症而危及性命。
患者可能出现脏器出血,如果上消化道急性出血,可导致呕血的发生。
当发现有发烧、头痛、肌痛等异常状况时,应及时就医,需要就诊于感染内科,并做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但要与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进行鉴别。
当出现发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当出现严重的头痛、眩晕、呕血、大咯血时应立即就医。
患者考虑去感染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有没有外出暴露在有蜱虫环境中?有无接触豪猪、鼠类、蝙蝠等野生动物?
有哪些症状?出现多久了?
有没有在别的医院治疗过?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观察是否出现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下降,中性粒细胞相对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增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指标阳性。
观察是否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的现象。
观察脑脊液细胞数及组成是否有异常改变。
抽血检查,了解病人是否感染萨基那森林热病毒。
具有发热、头痛、四肢肌肉疼痛、恶心、呕吐、腹泻以及出血倾向,有口腔黏膜疹、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下降,中性粒细胞相对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增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指标阳性。
尿检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严重者有肉眼血尿。
脑膜脑炎患者脑脊液细胞数轻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升高,酶和氯化物无变化。
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血凝抑制实验和补体结合实验测定抗体效价呈≥4倍升高。
在病毒血症期可自血液分离出病毒。
发热初期应与伤寒鉴别,伤寒的基本病理特征为持续菌血症、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受累、回肠远端微小脓肿及小溃疡形成,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高热、表情淡漠、腹部不适、肝脾肿大,通过血常规以及血培养可鉴别。
患者在病毒血症时有出血症状易与流行性出血热相混淆,流行性出血热除出血和休克外,尚有少尿期和多尿期等五期临床经过。且本病流行于印度的一定地区,而流行性出血热主要在亚、欧两洲,通过血清学和核酸检测鉴别。
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脑脊液变化时,应与蜱传脑炎及森林脑炎相区别。该病于病毒血症期中毒症状明显、剧烈头痛、腰痛及腓肠肌痛并伴有出血症状等表现,不同于森林脑炎及其他蜱传脑炎,通过典型症状容易鉴别。
基萨那森林热并无无特效治疗的方法,但是支持疗法和对症疗法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大多需要1~3个月的治疗周期,常用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包括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还可以通过补液、输血等方法进行治疗。
可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肌痛等症状。
用于缓解发热、头痛、肌痛等症状,本品还可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耐受或不适于应用阿司匹林的患者。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对于出现脱水或出血的患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补液及输血,帮助维持患者的体液平衡。
早期明确诊断、积极规范化治疗多数基萨那森林热患者预后良好,治愈率较高,延误治疗或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预后不佳,严重者7~10天内死亡。
早期明确诊断,积极规范化治疗,大部分患者能治愈,治愈率约80%。
早期规范治疗,大部分患者寿命不受影响,严重者可在7~10天因严重出血和并发症死亡。
遵医嘱定期复查,主要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清学等项目,必要时复查脑脊液。若出现症状加重等表现,及时就诊。
基萨那森林热的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卫生,营养丰富,注意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蛋白的食物,少吃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避免咖啡、酒、辣椒、芥茉、胡椒等刺激性饮食。
烟酒中的有害物质会对胃和结肠黏膜有刺激,应忌饮酒与吸烟。
多吃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动物脂肪食物。
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蔬菜。
基萨那森林热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定期到医院复诊,如有任何不适,及时就医。
镇痛剂和解热镇痛药的剂量和用法要严格遵照医嘱,以保证治疗效果。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但不宜过于激烈和劳累,1周可以运动3~5次,每次30~60分钟。
保持环境安静整洁,每天通风,生活规律,保证足够睡眠,避免过度疲劳、受凉、熬夜等。
用药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若出现上述症状加剧,请及时就医。
尽量避免接触并远离豪猪、松鼠、鼠类、鸟类和蝙蝠等野生动物。
生活环境中定时灭蜱,防止蜱虫叮咬。
4528点赞
[1]郭强,杜焕旺,李志刚.现代自然疫源性传染病[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13-114.
[2]曹武奎,袁桂玉,范玉强.中西医结合实用传染病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29.
[3]林瑞炮,林冰影.人畜兽共患性疾病[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75-76.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