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口炎是由于机械性刺激或物理化学性刺激所致的口腔黏膜非特异性炎症。常见的刺激因素有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托槽、坚硬食物、腐蚀性药物、过烫饮食等。其主要特征是口腔溃疡、黏膜红斑,患者可伴有疼痛,也可以出现血疱等症状。治疗关键点在于去除局部刺激因素,然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创伤性口炎主要由机械性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物理因素引起,一般好发于婴幼儿、配戴活动义齿的人群、配戴正畸矫治器的人群以及喜食过硬、过热食物的人群。此病情可由口腔仪器造成的口角破损以及食用过烫的食物诱发。
这是创伤性口炎最多见的原因,常形成创伤性溃疡,按刺激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分为持久性及非持久性刺激因素,持久性刺激因素包括龋齿破坏后的残冠、残根、尖锐的牙尖、经磨损后的牙齿锐缘、不良修复体的卡环、尖锐边缘、过长的基板、舌系带过短时与新生下颌乳切牙的摩擦等,均是长期存留在口腔内可以引起慢性创伤性损害的因素,非持久性机械刺激包括硬,脆食物(如油炸或烘烤过的较硬食物),硬橡皮制成的奶嘴、咀嚼不慎时的咬伤、牙刷太旧、不整齐的刷毛、刷牙用力不当、口腔科医师使用器械操作不当,或其他外伤等均可对口腔黏膜造成急性损伤。
常见的化学物质为具有腐蚀性的强酸、强碱,口腔治疗用药酚、硝酸银、三氧化二砷等接触了口腔黏膜,临床上多见于误入口腔或使用不当,有时则为自伤性。
口腔黏膜的热损伤并不多见,偶因饮料、茶水或食物过烫时引起黏膜烫伤,超过一定剂量放射线全身或头面部照射,可引起全身和口腔组织损伤,造成急性放射病和或放射性口炎,主要变化是炎症,战时发生在核武器爆炸后,和平时期多因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或因辐射事故引起。
创伤性口炎好发于婴幼儿,配戴活动义齿的人群,配戴正畸矫治器的人群,喜食过硬、过热食物的人群。婴幼儿创伤性口炎的患病率为23.24%,配戴活动义齿和配戴正畸矫治器的人群中,创伤性口炎的患病率为82.72%。
创伤性口炎主要是婴幼儿、佩戴活动义齿的人群、佩戴正畸矫治器的人群以及喜食过硬、过热食物的人群好发。
创伤性口炎通常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同时也会合并有渗血、血疱等。此病情一般易并发增殖性病损,如黏膜坚韧的肉芽肿性增生。
因急食擦伤引起的血疱往往较大,可达2~3cm,易发生于咀嚼一侧的软腭、腭垂、舌腭弓和软硬腭交界处。血疱迅速扩大,疼痛不明显,有异物感,近咽喉处的大血疱可引起反射性恶心。初起疱液鲜红,旋即变为紫黑色,疱壁薄、容易破裂,淤血流尽后留有鲜红色疱底创面,疼痛明显,影响吞咽。一般愈合较快,有继发感染则形成糜烂或者溃疡。因咀嚼不慎误伤引起的血疱常位于口角区或两颊咬合线附近,血疱较小,有时可伴溃疡或者糜烂,愈合较快。
溃疡深及黏膜下层,边缘隆起,色泽灰白或发红,疼痛明显,有明显红、肿、热、痛的临床表现,常在咀嚼、说话而碰到伤口时疼痛更为明显。
外部因素损伤口腔黏膜后,会出现烧灼感或麻木感,但一般无破损情况。
长期磨损引起周围组织增大,肉芽肿性增生,无明显不适,有时伴有小溃疡面,有时仅有炎症性增生而无溃疡面。
由于外伤、黏膜破溃或拔牙创造成皮肤黏膜屏障的完整性破坏,细菌进入机体而引起感染,出现疼痛的症状。
创伤性因素可导致牙龈出现损伤,牙龈可出现出血、疼痛的症状。
创伤性口炎会影响患者的牙龈、牙槽骨等组织,不及时治疗会并发牙龈炎、冠周炎、牙槽骨坏死等口腔疾病。
患者如出现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以及血疱、溃疡时,需及时到口腔科做口腔专科临床检查和组织活检进行确诊是否为创伤性口炎,确诊后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口角或唇、舌、颊黏膜发现血疱或者溃疡,疼痛明显,具有典型的红、肿、热、痛临床表现,且影响进食时应及时于医院就诊。
患者由于机械性因素的刺激,口腔出现血疱等症状,需要去口腔科就诊。
累及到黏膜,出现溃疡、感染的症状,需要去口腔黏膜科就医。
有哪些症状?持续多久了?
症状在哪些情况下有加重或者缓解?
最近是否吃过过硬、大块、过烫的食物?
是否有咬唇、咬颊、咬舌等不良习惯?
是否使用活动义齿?都做过什么检查?
通过视诊可以观察患者口腔损害的情况,观察黏膜及黏膜周围是否有出血、破溃等情况,了解对口腔功能有无明显影响,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可以通过中性粒细胞是否正常等了解患者有无感染情况。
进行免疫学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疾病是否与自身免疫疾病有关,有助于寻找病因。
去除刺激仍不愈合者,或溃疡较深、较大、基底较硬者,应及时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可以了解患处是否为炎性、肿瘤组织,有利于排除其他疾病。
询问发病过程、自觉症状及近期的精神状态、身体情况、外伤史、生活习惯等情况进行诊断。
创伤性口角炎:常常为单侧性口角区损害,为长短不一的新鲜创口,裂口常有渗血、血痂。陈旧性创口则有痂皮、水肿、糜烂。
创伤性血疱:因急食擦伤引起的血疱往往较大,疼痛不明显,有异物感。因咀嚼不慎误伤引起的血疱较小,有时可伴溃疡或者糜烂。
创伤性溃疡:溃疡深及黏膜下层,边缘隆起,色泽灰白或发红,疼痛明显。
必要时可以通过对病损区域的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确诊。
血疱好发于牙龈、腭、颊等摩擦较多的部位,疱壁较厚,可反复发生。此外,牙龈自发性出血是本病早期的表现。创伤性口炎的血疱易发生于咀嚼一侧的软腭、腭垂、舌腭弓和软硬腭交界处,通过此点可以鉴别。
创伤性口炎有明显的局部损伤因素,溃疡大小不一,与刺激物相一致,无复发性、自限性,而复发性口疮无明显局部因素,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mm,有复发性和自限性,通过此点可以鉴别。
创伤性口炎以局部治疗为主,首先去除局部刺激因素,然后可用复方硼酸液、过氧化氢溶液、氯己定溶液等消炎溶液局部冲洗或湿敷、漱口。同时去除其他不良刺激因素,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一般1~2周即可痊愈。
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拔除残根、残冠、修改或拆除不合适的修复体,磨改锐利的牙尖或牙缘。Riga病应磨钝下颌乳切牙切嵴,溃疡未愈合时可用汤匙喂养,待溃疡愈合、患儿稍大时可手术矫正舌系带过短,更换过硬的橡皮奶嘴等。
可用复方硼酸液、过氧化氢溶液、氯己定溶液等消炎溶液局部冲洗或湿敷、漱口,利于消炎。
对于有感染情况的患者,可全身使用抗生素,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如青霉素、头孢他啶、红霉素、阿莫西林等。
适用于有口腔溃疡及黏膜红斑的患者,疼痛难忍时可选用利多卡因、苯佐卡因、达克罗宁等止痛药物,以缓解疼痛症状。
常见的药物有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曲安奈德等,可以达到抗炎、消肿等作用,可以减少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但不可以长期使用。
局部涂2%龙胆紫、2.5%金霉素甘油或贴敷各种消炎药膜。化学性灼伤应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饱满的血疱应用消毒针刺破,若已破溃时,按以上方法治疗。
由于残牙的反复摩擦刺激引起创伤性口炎时,需在局麻状态下进行拔除。
创伤性口炎通过局部药物治疗、去除不良刺激因素后,一般1~2周即可痊愈。局部刺激因素消失,加强口腔护理,一般不易复发,患者可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复诊。
创伤性口炎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可以痊愈的。
创伤性口炎预后较好,一般不会影响寿命。
患者接受治疗后,一周内需要去医院复诊,之后建议每三个月复诊一次,半年后则可不再复诊。但如疾病再次复发,则需要随时复诊。
创伤性口炎患者在饮食上应当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以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治疗期间应以流食为主,如稀饭、米粥等,等创口愈合之后再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日常生活中应以松软、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建议多吃一些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以及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瓜果、蔬菜,避免摄入过多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创伤性口炎患者需要加强口腔护理,注意口腔卫生,并且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除不良口腔习惯,注意遵从医嘱。若出现口角或唇、舌、颊黏膜发现血疱或者溃疡时,需及时就诊。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适当运动。
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去除不良刺激因素。
减轻心理压力,放松心情,避免压力过大,情绪紧张过度。
戒烟、戒酒。
术后恢复期尽量少说话,避免切口撕裂。
刷牙时注意牙刷的梳毛不能太硬,以免伤及口腔黏膜。
生活中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不吃过烫、过硬食物,戒除不良口腔习惯,避免不良理化刺激因素等可以对本病进行有效的预防。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不吃过烫、过硬食物,合理膳食,营养均衡,以清淡和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戒烟、戒酒。
保持口腔清洁,要注意科学刷牙,使用柔软的牙刷刷牙,避免损伤口腔黏膜,尽量选择刺激刺激性小的牙膏或漱口水。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紧张等不良情绪。
具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要积极就医治疗,保持免疫指标正常。
及时拔除残根残冠,修整过高过尖的牙齿外形及不良修复体。
4792点赞
[1]陈谦明,邓佳欣,曾昕.口腔扁平苔藓诊断标准的发展与中国化[J].中华医学会出版社.2020.
[2]陈谦明.口腔黏膜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段丽君,雷建华,武云霞.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在口腔扁平苔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口腔医学,2020.
[4]史俊南.现代口腔内科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