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芽生菌病主要侵犯肺、皮肤及骨骼等器官,本病呈地方性流行,主要发生在美国和加拿大,英国和墨西哥等地也有少数散发病例,我国曾见几例出国留学生旅居美国时发病,回国后确诊。肺芽生菌病是由皮炎芽生菌或称北美芽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皮炎芽生菌多从皮肤或呼吸道传入,再经血循环播散。婴儿、老年人均可感染,男多于女。除接种感染外,尚未报道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本病治疗多采用抗菌药物、手术切除、对症状治疗等方式,总体治疗效果较满意,预后良好。
肺芽生菌病依据传播途径、发病部位及病程转归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型:
由呼吸道吸入真菌孢子引起肺泡炎,巨噬细胞浸润,其后又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脓肿及肉芽肿性损害。
是本病最常见的肺外感染。皮损常在身体的暴露部位,初起为丘疹或脓疱,渐成暗红色疣状斑片或皮下结节,少数患者可伴有骨芽生菌病,以阻塞性骨溶解或单关节炎为主。
常由肺或皮肤、骨骼的原发病灶经血液循环播散,以骨、肺、皮肤最易波及,而骨骼受累占2/3,其中肋骨及脊椎病变最为多见。X线呈骨质破坏及增生。
如手或指接触患者尸体后可发生接种感染。
肺芽生菌病的主要病因是感染皮炎(北美)芽生菌所导致,感染方式为皮炎芽生菌多从皮肤或呼吸道传入,再经血循环播散。婴儿、老年人均可感染,男多于女。免疫功能障碍或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其诱发因素。
本病是感染皮炎(北美)芽生菌所致。北美芽生菌在自然界尚未能分离出来,多认为可能是土壤、木材等的腐生菌,也可感染马和狗等动物,为双相型菌,组织内为酵母型,26℃~28℃室温培养则呈菌丝型,两型均可由人工相互转换。皮炎芽生菌多从皮肤或呼吸道传入,再经血循环播散。婴儿、老年人均可感染,男多于女。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障碍可能是此病的诱发因素。
本病呈地方性流行,主要发生在美国和加拿大,英国和墨西哥等地也有少数散发病例。
中国也曾见数例报告,发病率为0.03%~0.05%。
婴儿、老年人均可感染,男多于女。
芽生菌多由空气传播,经呼吸道进入患者体内。部分患者可发生接触性传播,如用有破损的肌肤接触带有芽生菌的物品或尸体。
婴儿、老年人均可感染,男多于女。
流行地区人群易感,如美国、加拿大。
直接接触带有皮炎芽生菌的物品的人群易感。
肺芽生菌病的临床表现较多,当此菌波及肺部时,可出现干咳、胸痛、低热、呼吸障碍等症状、当波及皮肤时,可表现为丘疹、脓疱、暗红色疣状斑片、皮下结节、小脓肿并按之出脓、黑色结痂、黑色结痂转为溃疡等症状。当波及骨骼时,会造成阻塞性骨溶解或单关节炎的症状,常有发热、局部肿胀、化脓等症状。严重患者会出现发热、消瘦、无力等全身性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胸膜纵膈感染、胸膜炎、骨膜炎等并发症。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四型∶
症状有干咳、胸痛、低热、呼吸障碍等。日久病情渐重,常可波及两肺,但甚少有空洞形成。X线仅见有肺门淋巴结肿大或原发性肺结核样改变,后期则可似肿瘤或其他深部真菌感染。多数病例可自愈,少数可以转变成播散性芽生菌病。
皮损常在身体的暴露部位,如手、足、头、面等处,头皮、掌跖很少被波及。初起为丘疹或脓疱,渐向四周扩大而成一边缘高起的暗红色疣状斑片或皮下结节,其内为很多小脓肿,压之有脓液排出,其中央有黑色结痂,可转成溃疡。皮损愈合后留下萎缩瘢痕,但在瘢痕上又可出现新皮损。此外,咽喉部等黏膜也可被侵犯,但附近淋巴结常不肿大,无任何自觉症状,间有低热。本型预后较佳。
25%~50%的患者可伴有骨芽生菌病,以阻塞性骨溶解或单关节炎为主。可发生于脊椎、肋骨、头骨、长骨等处,后者最常见,并见其骨骺端有局灶或弥漫性骨髓炎,有如结核性肉芽肿。关节发生病损时,常有发热、局部肿胀、化脓,并有时出现一渗出性窦道。
95%患者有肺门淋巴结肿大,并向周围扩散,有直径<1cm的空洞。皮损则以躯干为主,常为多发性脓肿,其他如肝、脾、肾、脑、前列腺等均可感染。全身淋巴结肿大,可有发热、消瘦、无力等症状。
有如下疳样的顽固性溃疡,可伴发淋巴管炎,局部淋巴结可肿大,但可自愈而不扩展。
当患者肺部或其他器官感染时,严重者会波及到胸膜纵膈等处,从而造成胸膜纵膈感染,常表现为胸痛、高热、咳嗽等。
当皮炎芽生菌波及到胸膜时,会出现胸膜炎,常表现为胸痛、咳嗽、胸闷、气急等。
当皮炎芽生菌波及到骨膜炎时,会造成局部的骨膜炎,会有局部疼痛等症状。
当皮炎芽生菌波及到骨组织时,会造成其骨骺端有局灶或弥漫性骨髓炎,常表现为局部的疼痛、流脓等症状。
如患者出现干咳、胸痛、低热、皮肤出现丘疹、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或立即就医于呼吸科、普通内科、急诊科、皮肤科等科室。医生会进行相应的问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如组织病理学检查、致病菌培养、直接镜检等。根根据患者皮损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一般不难对此病进行诊断,临床上肺芽生菌病还应与结核病进行鉴别。
如患者出现干咳、胸痛、低热等症状时,请患者及时就医。
如患者皮肤出现丘疹、脓疱、暗红色疣状斑片、皮下结节、小脓肿并按之出脓、黑色结痂、黑色结痂转为溃疡等症状时,请患者及时就医。
如患者骨关节出现发热、局部肿胀、化脓等症状时,请患者及时就医。
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请患者立即就医。
如患者出现干咳、胸痛、低热等症状时,患者可就诊于呼吸科,也可就诊于普通内科。
如患者皮肤出现丘疹、脓疱、暗红色疣状斑片、皮下结节、小脓肿并按之出脓、黑色结痂、黑色结痂转为溃疡等症状时,应优先就诊于皮肤科。
如患者骨关节出现发热、局部肿胀、化脓等症状时,应优先就诊于骨科。
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应立即就诊于急诊科。
哪里不舒服?
症状持续多久了?
之前有看过其他医生吗?
在家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以前得过什么疾病吗?
以前做过手术吗?
对什么药物过敏吗?
注意观察患者的皮损位置。大小、颜色、形状、性质等。
取患者皮损边缘,送去病理科镜下检查,等待病理科结果即可。
取患者的血液、胸腔积液、皮损脓液等进行涂片,然后镜检,以查找是否发现致病菌。
取患者血液、胸腔积液、皮损脓液、痰液等进行实验室培养,查看是否出现菌落,并对其种类进行确定。
观察患者肺门及其他脏器是否出现异常阴影。
根据体格检查发现的皮损特征在配合辅助检查结果,即可进行正确的诊断。
患者皮肤出现丘疹、脓疱、暗红色疣状斑片、皮下结节、小脓肿并按之出脓、黑色结痂、黑色结痂转为溃疡等症状,骨关节出现发热、局部肿胀、化脓等症状。
镜下发现菌丝,并对其种类进行了确认。
菌落培养结果为阳性,并对其种类进行鉴定。
符合此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如下:
接种性芽生菌病呈非特异性炎性浸润,无上皮样细胞及巨细胞,可见大量出芽真菌。沿淋巴管的结节也有类似的病理改变。局部淋巴结则有许多巨细胞的肉芽肿性反应,也可见到真菌。
系统性芽生菌病的疣状损害有棘层增厚,乳头瘤样增生,常有表皮内脓肿。真皮有多形性浸润,常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并在真皮内形成脓肿。此外,多核巨细胞内外有大量直径8~15pm的孢子散在,有时并见出芽。间或病变呈结核样结构,但无干酪样变。溃疡性损害的病理改变与疣状损害相似。其内脏损害的组织学改变与皮损相似,常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并有许多脓肿形成。
结核病也会出现咳痰、发热、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需通过痰液镜检进行鉴别,镜检发现结核杆菌即可鉴别。
肺芽生菌病的患者治疗应使用足量的抗菌素,并对较大的脓肿及器官脓肿进行引流,如胸膜腔脓肿。较小的皮损可进行切除,不易复发。对于具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应进行对症治疗。
当患者出现全身不适的情况时,应进行对症治疗。
能抑制真菌有丝分裂,使有丝分裂的纺锤结构断裂,终止中期细胞分裂。对于此病的同心性毛癣菌也会起到一定的效果。适用于真菌感染的患者,也适用于此病。对青霉素衍生物过敏者、肝功能不全者慎用。性间歇性卟啉症患者绝对禁忌;其他型的卟啉症患者也应慎用。
该品对真菌依赖的细胞色素P-450酶具有高度选择性,可抑制真菌繁殖或杀灭真菌,适用于真菌感染的患者,也适用于此病。对唑类药物过敏者禁用,禁止同时服用西沙比利、阿斯咪唑、匹莫齐特、奎尼丁、红霉素等药物,日使用氟康唑超过400mg的患者应禁止同时服用特非那定,用法用量应谨遵医嘱和说明书。
抑制真菌细胞麦角甾醇合成过程中的鲨烯环氧化酶,并使鲨烯在细胞中蓄积而起杀菌作用。适用于各类真菌感染的患者,对此病的治疗会起到一定的效果。对本品过敏患者、不能注射氯化钾注射液的患者、重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含有多种CYP3A4底物药物的患者、孕妇禁用此药。
对较大的脓肿、组织、器官等进行穿刺引流或切开引流,能够排除脓液,缓解病情,对治疗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对较小的局部感染皮炎芽生菌时可进行切除,彻底切除后不易复发,但不适于较大的皮损。
积极治疗的肺炎芽生菌患者治疗效果良好,预后良好,可以彻底治愈。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如患者患有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当此病波及到肺部时,困难会对患者的生存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议患者一个月进行复诊一次,用以调整治疗放案及用药方案。
肺炎芽生菌可以治愈。
此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
如患者患有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如艾滋病,当此病波及到肺部时,困难会对患者的生存造成一定的影响。
建议患者一个月进行复诊一次,需进行体格检查、组织学检查、脓液镜检等,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发展及转归情况,用以调整治疗放案及用药方案。
肺炎芽生菌患者无需特殊的饮食调理,日常饮食注意营养充足、营养丰富、营养均衡即可。
肺芽生菌病的护理应注意指导患者用药、注意保持患处干净卫生、禁止患者搔抓患处,手术的患者手后应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消毒,并且尽量避免患处沾水。除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外,患者自己也应积极关注自己的病情,注意观察自身的皮损的转归及恶化情况,并将其告知医生,以调整自身的治疗方案及用药方案。如患者患有此病,应积极进行治疗,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若不积极进行治疗,可能会造成全身多器官受到波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身体健康。
患者要了解灰黄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等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叮嘱患者注意保持患处卫生。
禁止患者搔抓患处,以免皮损造成继发感染。
手术的患者手后应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换药,应避免患处沾水。
除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外,患者自己也应积极关注自己的病情,注意观察自身的皮损的转归及恶化情况,并将其告知医生,以调整自身的治疗方案及用药方案。
如患者患有此病,应积极进行治疗,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若不积极进行治疗,可能会造成全身多器官受到波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身体健康。
要想预防肺芽生菌病,就要尽量避免接触皮炎芽生菌。接触有可能被污染土壤和木材时,应佩戴口罩、手套,尽量避免接触感染肺芽生菌病的尸体等,以上措施都会对此病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接触有可能被污染土壤和木材时,应佩戴口罩、尽量避免皮肤伤口受到触碰。
尽量避免接触不卫生的物品,如必要进行接触时应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尽量避免接触感染肺芽生菌病的尸体,手部有伤口时更要多加小心。
减少流行区的旅居活动。
4906点赞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江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588.
[2]方洪元.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00.
[3]朴永君.皮肤性病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0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