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特发性尿钙增多症是一种病因未完全明确的常见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血尿而血钙正常、尿路结石、肾绞痛、佝偻病等一系列特征的疾病。可通过手术治疗、一般治疗或者药物治疗的方式治愈,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由于空肠对钙选择性吸收过多导致了血钙的暂时性升高,为了维持血钙正常,肾小球需滤过钙增多,甲状旁腺分泌受到抑制,使肾小管重吸收钙减少,尿钙增多。
由于肾小管功能缺陷,无法正常进行钙的重吸收,导致尿钙漏出过多。
小儿特发性尿钙增多症的病因尚完全未明确,医学界认为该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同时可能与长期食用钙和草酸盐含量过高的食物、身体维生素D代谢发生紊乱、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发生障碍等因素有关。
主要是因为空肠对钙离子的选择性吸收过多,血钙的暂时性升高导致肾小球滤过的钙离子增多,甲状旁腺分泌因此受到抑制,使肾小管重吸收钙减少,导致尿钙排泄增而血钙可维持稳定。
主要是因为肾小管功能受损,无法正常进行钙离子重吸收这一过程,导致尿钙漏出过多尿钙增多。
肠道和肾小管均存在功能性问题,肾小管无法正常重吸收,甲状旁腺也无法正常合成1,25二羟基维生素D3,最终无法维持尿液中钙离子的浓度致使尿钙增多。
过量食用高钙食物会导致身体里钙离子堆积,为了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身体会将多余的钙离子通过尿液方式排出。
草酸在人体内如果遇上钙会生成草酸钙,不易被吸收,长时间食用高草酸盐食物不仅会造成结石,还会影响钙的吸收。
甲状旁腺素和前列腺素的不正常分泌,会破坏身体的反馈调节机制,从而导致肾小管无法正常重吸收钙离子。
小儿特发性尿钙增多症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有遗传倾向的疾病,该病的发病率约为5.6%,约42%的特发性尿钙增多症儿童有肾结石。
因为小儿特发性尿钙增多症有明显的的遗传倾向,所以有该病家族病史者,其患病几率更大。
维生素D代谢紊乱可能会导致甲状旁腺的分泌功能受损,导致肾小管对钙离子的吸收减少,尿钙增多。
肾小管功能紊乱,肾小管对钙离子的吸收存在缺陷,导致尿钙漏出过多。
小儿特发性尿钙增多症最常见的症状是血尿,同时会伴有尿路结石、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综合征等,还可出现腰腹疼痛、尿路感染等症状。少部分患者可能因为甲状旁腺功能亢引发骨质疏松、体重不增、身材矮小等症状。
血尿为该病最常见症状之一,可有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其中出现肉眼血尿的症状比重较多。血尿可呈一过性,亦可呈现持续性,常认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
多由草酸钙或磷酸钙形成,常表现出尿痛、遗尿、尿不尽等症状。
反复尿路感染时会出现脓尿,尿颜色浑浊。
患者会出现膀胱激惹症状。
无法正常进行排尿活动,多伴有遗尿的情况。
尿路结石严重,导致肾功能受阻、身体浮肿、腰腹剧烈疼痛。
当为吸收型尿钙增多时,为了维持血钙的正常含量,甲状旁腺会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进而使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如果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会使多种病征合并,造成尿路感染。
甲状腺功能亢进,使身体无法正常吸收钙离子,导致患者骨质疏松,还可造成身材矮小、肌无力等。
当出现血尿、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症状,或有家族史者应该及时就诊泌尿外科,检查尿钙的含量进行确诊,早检查早防治,本病还应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肾结石等疾病相鉴别。
对于长期出现尿频、烦渴、尿急、腰腹疼痛且无法缓解的情况,应该及时就医。
对于出现尿血明显、排尿困难或无法排尿、腰痛难忍等症状,应该立即就医。
大部分患者优先考虑去泌尿外科就诊。
若患者只是出现多饮、烦渴的症状,建议优先去小儿内科就诊。
若出现肾脏功能不适,如腰腹部剧烈疼痛无法正常进行日常活动,建议去肾内科就诊。
身体目前出现了什么症状?
家族中是否有该病病史?
这样的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
患者的年龄是多少?
有没有尿路结石病史?
留取24小时的尿液,测定尿钙值,当尿钙>4mg/kg时可初步诊断高尿钙。
通过血常规和尿常规,检测尿液pH值、检查是否有血尿以及尿白细胞增多的情况,帮助诊断是否尿路感染或者肾功能异常。
利用光影像学,检查尿路是否存在结石。
检测血液中钙磷离子的浓度,将其与正常范围比对,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通过检查肾组织病理检查,确定肾小管萎缩以及间质纤维化的程度,进一步确定肾病变程度以及病情发展趋势。
可用来鉴别肠钙吸收亢进、肾漏出钙过多及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疾病。
检查发现尿液中钙离子含量增多,而血液中钙离子含量维持稳定即可确诊。
由其他原因所致的肾结石也会导致排尿困难,但不会导致尿液中钙离子含量增多。
长期皮质素治疗会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导致肾小管的功能受到障碍,可能会使尿液中钙离子含量增加,但不会出现尿痛、尿频等泌尿困难的情况。
如已确诊为小儿特发性尿钙增多症,医生一般会选择利尿剂对患者进行治疗,严重者还需采取手术治疗,改善预后。
又称为氢氯噻嗪,该药物不仅能能促进远端肾小管重吸收钙,使尿钙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还可调节甲状旁腺激素及1,25二羟基维生素D3的分泌,使肠能够吸收正常,尿钙进而可维持稳定。
该药的功能是增加利尿和减少尿钙排出。
该药与苄氟噻嗪混合使用可减少肠钙的吸收,维持尿钙稳定。
内镜碎石适用于前尿道结石较小者,在内镜下取出碎石,尽量不要切开尿道,避免尿道狭窄。
腔内碎石适用于尿道球部和后尿道结石,医生会先将结石轻推到膀胱中,再采用内镜和钬激光碎石联合,将结石粉碎。
轻微小儿特发性尿钙增多症通过日常饮食护理、药物治疗可治愈,但病症严重者预后一般不理想,严重者会影响生命,需要定期复诊。
少部分小儿特发性尿钙增多症患者症状发现早,症状轻微可治愈,病情严重者通常较难治愈。
病情轻者,经积极治疗可恢复正常,不影响自然寿命。如果病情严重,预后多不理想,会影响寿命,具体生存期限视患者病情而定。
小儿特发性尿钙增多症可能会导致患儿骨质疏松,致使患儿易骨折,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病情发展严重者还可导致肾功能受损,无法正常代谢,导致身体浮肿。
在服用药物6周后要追踪治疗,并且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血钙和尿钙的含量、肾功能是否正常、尿道是否有结石形成等。
小儿特发性尿钙增多症患者日常要限制钙和草酸的摄入,多饮水,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同时也要避免食用过凉、过热、辛辣刺激的食品,保持身体健康。
肠钙吸收亢进患儿需要低钙饮食,少吃乳制品、豆类、动物骨头及肝脏等,但患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要保证每天钙含量的摄入,肾漏出钙过多患者不需要低钙饮食。
避免食用含草酸盐的食物,如菠菜、竹笋、花生等。
应当多饮水,每天尽可能达到1500ml的尿液,帮助结石的排出。
小儿特发性尿钙增多症可能会导致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所以要注意尿道口的卫生,避免交叉感染,要提高生活环境的质量,要保持患儿心情稳定,维持规律的作息。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患儿的尿液情况,进行病情的监测。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减少外在因素带来的不良刺激。
保持尿道口的卫生,每日清洗,勤换贴身衣服,尽量不穿紧身的裤子。
日常生活中要实时注意排尿的颜色、排尿量、观察是否有尿血的情况等,实时监测病情,如果病症愈加严重,及时与医生联系,不得拖延。
若患儿出现血尿,应当避免如游泳、跑步等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由于小儿特异性尿钙增多没有明确病因,有家族病史者应定期检查,做好遗传咨询工作,早筛查、早防治,同时日常生活中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多饮水,多排尿,帮助代谢废物。
当家族中出现该病病史记录,并且有出现尿白色沉淀增多,遗尿等类似症状时,有必要去医院做尿常规及影像学检查,早筛查早防治。
由于该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所以在婚前应采取体检,包括个人和家族病史、血清学检查等,做好遗传咨询工作。
孕妇在怀孕期间避免摄入过量高钙食物,同时胎儿需要进行系统的出生缺陷筛查,如家族中有疾病史还需做染色体检查。
合理膳食、合理喂养,维持身体内维生素D的正常代谢。
4166点赞
[1]薛东升,许惠敏.小儿特发性高钙尿症22例临床诊治体会[M].2015,10(17)1555-1556.
[2]卢宏柱,李祥民.双氢克尿噻治疗小儿特发性高钙尿症的临床应用[J].2003,24(01)125-13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