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尿管囊肿是指胎儿发育时尿囊管退化异常,形成的两端封闭中间管腔未闭的胚胎残体,多发生于男性,在临床较少见,脐尿管囊肿可分为先天型和后天型两种类型。主要病因为先天性脐尿管闭合不全、后天性脐尿管损伤等。脐尿管囊肿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若为单纯性囊肿时,可行脐尿管囊肿切除术。脐尿管囊肿患者经积极手术治疗,可治愈,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脐尿管囊肿的形成原因主要分为先天性脐尿管闭合不全和后天性脐尿管损伤两大类。好发于儿童、经腹部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患者等人群。剧烈运动、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等因素可诱发此病。
由于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脐尿管闭合不全,两端闭合而中间未闭合完全,导致脐尿管上皮分泌液形成,脐尿管囊性病变的产生,最终形成脐尿管囊肿。
可由腹部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手术损伤脐尿管,导致脐尿管上皮细胞分泌液分泌大于吸收,分泌液过多,最终导致脐尿管囊肿的产生。也可由术后并发炎症、类风湿关节炎等炎症反应刺激脐尿管内分泌液的过多分泌,最终导致脐尿管囊肿的产生或增大。
经常参加剧烈运动的人,容易刺激脐尿管内分泌液分泌过多,导致脐尿管囊肿的产生。
一些发生过重大变故的人精神心理容易由于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导致机体内分泌失调,脐尿管内分泌液分泌紊乱,诱发脐尿管囊肿的产生。
脐尿管囊肿在临床上少见,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为0.001%,多在儿童期被发现。
脐尿管囊肿好发于儿童;经腹部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炎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常剧烈运动患者、精神压力较大患者。
脐尿管囊肿的典型症状为下腹正中囊性包块,囊肿过大时,可出现排尿困难、腹痛等表现,若出现感染,则有发热、脓液分泌的症状。
脐尿管囊肿最典型的症状为下腹部正中囊性包块,该包块的特别之处在于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若脐尿管囊肿的囊肿过大,可压迫输尿管,导致排尿困难;可压迫肠道,导致腹痛。
若脐尿管囊肿继发感染,可导致发热的产生,也可导致囊性包块内分泌液变为脓液,形成脓肿,进一步发展,脓肿破溃,出现脐部流脓。
当下腹正中出现不随体位移动的囊性包块,并伴有排尿困难、腹痛等症状时,就诊于泌尿外科,可通过体格检查、B超检查、CT检查和膀胱镜检查进行检查。诊断标准可根据既往病史或手术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需要与脐尿管瘘、阑尾黏液囊肿进行鉴别诊断。
当患者下腹正中出现不随体位移动的囊性包块,并伴有腹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发热、脐部出现渗出物或有异臭味时,应立即就医。
患者优先考虑去泌尿外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下腹正中出现不随体位移动的囊性包块、腹痛等)
出现肿物多长时间了?
既往有无其他病史?有无手术史?
脐部是否有分泌物或异味?
通过体格检查,可触及下腹正中有表浅的囊性肿物,改变体位,该肿物的位置不随体位改变,可基本确定该肿物为脐尿管囊肿。若按压有明显疼痛,应怀疑囊肿有感染可能。
B超检查是诊断脐尿管囊肿的首选检查手段,通过B超检查可确定囊肿的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下腹正中腹壁深部无回声区可见呈梭形的包块,包块位置在脐与膀胱之间,包块可随深呼吸同向运动。
CT检查有助于确诊脐尿管囊肿,同时可判断肿物有无感染、有无占位,为后续诊疗提供更加明确的证据。
当有排尿困难等症状时,通过膀胱镜检查,可确定膀胱内有无炎症、肿瘤等病变,排除膀胱病变。
脐尿管囊肿可通过患者既往病史或手术史,下腹部正中出现可触摸到的囊性包块,腹痛、发热、脐部流脓等表现初步确诊。
通过B超检查或CT检查可看清囊肿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可明确诊断。
脐尿管瘘表现为脐部不干,经常有稀薄的分泌物。脐尿管囊肿在发生感染时,脐部也可有分泌物渗出,可通过体格检查进行鉴别,鉴别点在于脐尿管囊肿的下腹正中有囊性包块,该包块不随体位变动。
阑尾黏液囊肿与脐尿管囊肿的鉴别要点在于位置不同,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阑尾黏液囊肿的位置在右下腹,右侧的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处,而脐尿管囊肿的位置在下腹正中。
脐尿管囊肿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若为单纯性囊肿时,可行脐尿管囊肿切除术。术后需结合抗生素控制感染,如头孢、青霉素等,也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解热、镇痛、消炎。
在脐尿管囊肿合并感染时,或者术后为预防感染的发生时,可利用头孢、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和预防感染,以静脉用药为好。
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具有解热、镇痛、消炎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以及消除炎症等。
当脐尿管囊肿为单纯的囊肿,未合并感染时,可行脐尿管囊肿切除术,尽可能切除完全,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
当脐尿管囊肿合并感染后,产生脓肿时,可行脐尿管脓肿切开引流术引流脓液,将脓液排除、炎症消退后,再行脐尿管囊肿切除术切除囊肿。
脐尿管囊肿患者经积极手术治疗,可实现治愈,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脐尿管囊肿患者术后应注意复查,主要复查项目为体格检查、B超检查。
脐尿管囊肿患者经积极手术治疗,可实现治愈,其外科手术治愈率约为75%~80%。
脐尿管囊肿患者如果治疗及时得当,感染预防控制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脐尿管囊肿患者术后应注意复查,脐尿管囊肿患者在术后一年内应每3个月复查一次,一年后可每年复查一次,主要复查项目为体格检查、B超检查。
脐尿管囊肿饮食应以促进机体康复、避免炎症复发为主。手术患者术后需禁食24小时,非手术患者可多吃优质蛋白,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饮食清淡,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吃陈旧变质食物。
术后患者:术后需禁食24小时,排气后可进食。清淡饮食,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非手术患者:日常要注意多吃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瘦肉等,避免吃油炸、油腻类食物。
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饮食清淡。宜注重饮食多样,多吃高蛋白、低动物脂肪、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同时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以提供给机体必需的营养,促进术后患者机体康复。
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避免刺激炎症复发,影响预后。
忌吃陈旧变质食物,如隔夜饭菜等,少吃烟熏烧烤、腌制泡菜、油炸食品,以免肿物发生恶性变。
脐尿管囊肿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应注意术后护理,遵医嘱用药,根据病情适当运动,避免感染发生,按照医嘱定期复查。
术后管理:脐尿管囊肿患者术后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感染的复发或发生,遵照医嘱按时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消毒,抑制感染的发生和复发,若发生感染,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期间可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一般都可忍受,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术后第1天应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下床走动。术后3天可适量在床边活动,术后1周可恢复正常活动。
非手术患者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选择慢跑、羽毛球等中强度有氧运动,每次运动需大于30分钟,每周运动3~5次。
抗生素类药物在使用之前,尤其是青霉素,应注意询问病人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并做皮试,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
术后若发生感染,应及时告知医师,并前往医院就医。
脐尿管囊肿的预防措施主要是要加强高危人群如儿童、既往有腹部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患者的定期体检工作。炎症性疾病患者,应按时服用抗生素等抗炎类药物,定期复查。避免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以免诱发此病。
既往有腹部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炎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定期前往医院进行进行复查。防范炎症扩散侵及脐尿管,引发脐尿管囊肿。
新生儿应做影像学检查,以早期发现脐尿管异常,防范脐尿管囊肿的发生。
加强高危人群,儿童、既往有腹部阑尾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术后并发炎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定期体检工作,提高其防范脐尿管囊肿的意识,发现腹部肿块或脐部出现渗出物,及时就医。
炎症性疾病患者,应按时服用抗生素等抗炎类药物,定期复查,防范炎症扩散。
避免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和剧烈运动,以免诱发脐尿管囊肿。
4053点赞
[1]刘志宇.泌尿外科学.高级医师进阶[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21-24.
[2]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65-62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