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磷血症是指血清无机磷浓度低于0.8mmol/L(2.5mg/dl),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以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包括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血液系统等。低磷血症主要表现为头晕、震颤、肌无力、肌肉疼痛、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可引起溶血、骨折、代谢性脑病及心力衰竭等。应具体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主要通过补磷改善症状,预后一般良好。
低磷血症的主要病因是磷摄入减少或吸收不良、肾脏排泄磷增多,及磷向细胞内转移等,好发于家族患低磷血症的患者、慢性基础病患者等,常见的病因有禁食,久服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或碳酸铝等类结合剂,糖酵解及碱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缺乏,某些肾小管疾病,酗酒及抗维生素D佝偻病(家族性低磷血症)等。
消化道功能异常,不能很好地吸收食物中的磷,造成血中磷减少,导致低磷血症。长期的禁食、长期呕吐、维生素D缺乏、长期使用抑酸药物或者慢性腹泻也可使磷吸收不良,导致低磷血症。
见于急性酒精中毒、原发性或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性酸中毒、维生素D抵抗性佝偻病、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等,及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利尿药。
见于呼吸性或代谢性碱中毒,及应用促进合成代谢的胰岛素、雄激素等。
长期不吃饭导致磷摄入减少,而后造成血中磷减少,导致低磷血症。
长期不晒太阳会影响维生素D生成,而维生素D又是促进消化道吸收磷的重要因子,维生素D缺乏减少肠腔磷酸盐的吸收,也会诱发低磷血症。
服用含镁或铝的抗酸药物的患者容易发生低磷血症,服用这些药物也会影响磷在消化道吸收,导致磷摄入减少,诱发低磷血症。
氢氧化镁或碳酸铝一类结合剂抑制磷酸盐的肠腔吸收。
低磷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但缺乏患病率的资料。
先天性遗传性低磷性佝偻病合并高钙症,患者从双亲遗传了有缺陷的基因,容易好发。
患有消化道疾病、厌食导致吸收障碍,出现营养不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肾移植的患者出现吸收障碍,容易引发低磷血症。
低磷血症轻症多无症状,严重者可以影响全身多个系统,包括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血液系统等,主要表现为头晕、震颤、肌无力、肌肉疼痛、胸闷、心悸、恶心、腹泻等。严重者可引起溶血、骨折、代谢性脑病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低磷血症刺激神经系统,导致患者头晕、烦躁不安。
因刺激神经系统,导致功能紊乱,表现为头部及肢体不自主地摇动或颤抖。
患者自觉浑身无力、肌麻痹以及感觉异常、虚弱、步态蹒跚。
全身肌肉因低磷血症导致不定位的酸痛。
因低磷血症影响心血管系统,导致患者浑身无力、呼吸不顺畅,导致发憋。
患者自觉心慌、气短。
因进食腹部不适导致的恶心,甚至呕吐。
上厕所频繁,腹部疼痛,出现排便次数增加,排便比较稀。
部分患者可有癫痫发作、昏迷、骨骼疼痛、吞咽困难及口腔黏膜出血等症状。
低磷血症严重者可造成溶血,表现为震颤、全身发黄及发热等症状。
因低磷血症造成血小板功能降低,因此出现肌肉及骨骼疼痛,严重可导致骨折。
主要是因为患者自身慢性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肝病等造成的患者出现严重的脑部损害,可能会造成意识丧失或精神障碍等。
由于低磷血症造成能量代谢障碍,导致严重心肌病变,心排血量降低,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者可致死。
严重低磷血症可出现心肌和膈肌收缩力减低所致的组织缺氧及急性呼吸衰竭。
当患者出现头晕、震颤等情况时应及时到内分泌科就医,提供给医生详细的病情和病史,通过肝功、肾功、甲状旁腺激素、血常规等检查来初步诊断低磷血症。该病还需与低血糖综合征相鉴别。
患者出现头晕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患者出现肌肉疼痛、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时应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胸闷、心悸、肌无力、烦躁不安、昏迷时应立即就医。
优先考虑去内分泌科就诊。
头晕、肌无力、肌肉疼痛、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的症状出现多长时间了?
平时有没有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
之前是不是经常禁食、减肥?
之前有没有做过什么治疗?
之前用过什么药物吗?对哪些药物过敏?
医生通过询问患者有无慢性基础病病史等,并根据患者现有的头晕、震颤、肌无力、肌肉疼痛、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来初步评估患者病情。
是明确诊断低血磷症的主要检查,通常在血清中测定的是无机磷。
检查电解质、渗透压、血糖、血酮体、1,25-二羟维生素D3、甲状旁腺素、肾功能、肌酸激酶、血气分析,尿蛋白、尿酮体、24小时尿磷/钙等,是为了寻找出低磷血症的病因而做的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症状来选择需要做哪些项目。
骨骼X线片显示有无骨折,甲状旁腺超声诊断甲状旁腺有无异常。
通过以下两点即可明确诊断低磷血症。
患者有低磷血症的病因在,然后出现头晕、震颤、肌无力、肌肉疼痛、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血清无机磷水平,血磷<0.8mmol/L。
低血糖综合征表现为心悸、出汗及震颤,而低磷血症一般不存在出汗症状,具体两者应根据血磷检查和血糖监测来明确诊断,通过血磷检查发现血磷<0.8mmol/L,可以明确疾病为低磷血症,检测患者空腹血糖多次低于3.36mmol/l,结合症状,可以明确疾病为低血糖综合征,较为容易鉴别。
低磷血症的治疗是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医生应尽快明确病因,并针对病因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此病治疗周期比较长。一般轻、中度的低磷血症往往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不需要药物进行补磷治疗。
根据具体的发病原因进行治疗是关键,如果是肿瘤诱发的低磷血症,主要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如果是消化道异常导致的低磷血症,主要治疗消化道疾病。
用于治疗低磷血症,口服宜空腹。服药前和后均需低磷饮食一周,并禁服含磷药物。重复治疗至少间隔两个月,其用量应少于首次治疗量。20岁以下、孕妇、哺乳妇女、肝和肾功能不全、严重贫血、出血性倾向等患者忌用。
用于治疗低磷血症,可以口服,严重者也可以静脉注射。当血磷水平降低至0.32mmol/L时,应该补充磷。由于大量口服含磷化合物易引起腹泻,因此磷的补充多数采用静脉途径,静脉补磷制剂常用磷酸钾。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低磷血症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不影响生存期,若治疗延误,则预后较差,而且会造成面瘫、癫痫等后遗症。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血磷检查,保证血磷在正常值范围内。
低磷血症患者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大多数患者都可治愈。
低磷血症若及时治疗不影响生存期,若治疗延误引发并发症,则生存期不定。
若严重低磷血症导致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则会造成面瘫、癫痫等后遗症。
低磷血症的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每3~6个月复查血磷检查,保证血磷在正常值。
低磷血症患者应做到均衡饮食,合理膳食,要多吃磷含量较高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病情加重。
宜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增强体质,恢复加快,比如牛奶、坚果、瘦肉等。
宜多吃磷含量高的食物,保证血磷水平在正常值,比如鱼类、坚果类等。
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防止症状加重,包括咖啡、可乐、醋、辣椒等。
低磷血症患者日常生活中不要禁食、过度节食,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同时应定期监测血磷,也应严格遵循医嘱合理用药。
低磷血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监测头晕、震颤、肌无力、肌肉疼痛、胸闷、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有无减轻,若加重,应及时就医治疗,调整用药方案。
低磷血症的预防主要是每天视自身情况参加户外运动,强身健体,有家族遗传史的应做好基因监测和产前遗传咨询。慢性基础病患者要治疗原发病,监测血磷,尽量少服用抑酸药物。
针对家族患低磷血症的患者,以及慢性疾病的患者,应进行血磷检查来筛查,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每天根据情况参加户外活动,循序渐进运动,保证身体机能良好。
尽量少服用抑酸药物,若必须服药,需要咨询大夫有无替代药物。
家族遗传低磷血症的人群应做好基因检查,孕前做遗传咨询,保证优生优育。
有慢性基础病的患者,应及时治疗,在治疗期间做好监测血磷检查,防止诱发。
4022点赞
[1]童南伟,邢小平.内科学:内分泌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36-241.
[2]薛耀明,肖海鹏.内分泌与代谢病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8:185-191.
[3]JamesonJL.哈里森内分泌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85-102.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