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瓦特皮肤异色病是一种网状色素沉着斑,好发于面颊、颈、前胸等暴露部位,典型皮损为红褐色或青铜色网状色素沉着斑,间杂有淡白斑点状的皮肤萎缩及毛细血管扩张,好发于绝经期妇女、长期使用化妆品的群体。西瓦特皮肤异色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以及药物治疗,一般难以彻底治愈。
西瓦特异色病的主要病因不明,可能的相关因素包括化妆品光敏物质、内分泌紊乱等。西瓦特皮肤异色病好发于绝经期妇女、长期使用化妆品的群体。
西瓦特皮肤异色病又称为绝经期日光性皮炎,与化妆品中的光敏物质和日晒相关,长期使用会使皮肤对于紫外线的反应变的敏感,微弱的紫外线都会引发瘙痒和灼痛的感觉。
主要见于绝经期妇女,由于月经停止导致内分泌紊乱,从而可引发皮肤的一系列损伤表现。
西瓦特皮肤异色病属临床较少见的一种皮肤病,缺乏流行病学发病率相关数据的统计。
西瓦特皮肤异色病又称绝经期日光性皮炎,主要的患病群体为绝经期妇女。
西瓦特皮肤异色病的发生也与长期应用含有光敏物质的化妆品有关。
西瓦特皮肤异色病患者的典型症状为面、颈和上胸部等对称分布的红棕色网状色素沉着,患者还可以有局部的皮肤瘙痒和灼痛感,严重者可伴发皮损局部的溃疡。
皮损对称分布于面、颈和上胸部,尤以耳后乳突及颈侧等光暴露部位为主。
为红棕色网状色素沉着,伴毛细血管扩张和萎缩,其间还可以夹杂着淡白斑点状的皮肤萎缩及毛细血管扩张。
部分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偶见局部有皮肤瘙痒和灼痛感。
皮损加重可引发皮肤溃疡,如果有继发感染可以引发皮损局部的流脓。
西瓦特皮肤异色病患者的皮肤病变严重的区域,可有色素沉着残留。
患者常因出现皮肤表面红褐色色素沉着、皮肤瘙痒而就医,需要通过行体格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来确诊,西瓦特皮肤异色病注意与焦油黑变病相鉴别。
皮肤表面出现红褐色色素沉着、皮肤瘙痒应注意及时就医。
皮肤出现溃疡、流脓应立即就医。
患者可就诊于皮肤科。
目前出现什么症状?(皮肤表面出现红褐色色素沉着、皮肤瘙痒)
发病前是否长期应用化妆品?
既往有皮肤病史吗?
是否已经绝经?
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有没有家族遗传病史?
通过视诊皮肤色素沉着的形态、颜色等来判断所患皮肤病的类型。可发现红褐色或青铜色的大小不等的色素斑点,对称性的分布于躯干和四肢,患处毛细血扩张,发红发热。
可在皮损处取标本进行组织病理检查以帮助确诊。
西瓦特皮肤异色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如皮肤红棕色网状色素沉着,结合检查的结果,病理学检查可见基底层不规则色素沉着,偶有液化变性,真皮胶原纤维嗜碱性变性,血管周围可见少许淋巴细胞及噬黑素细胞浸润,可以确诊。
焦油黑变病患者可有色素沉着斑,但患者通常在长期接触煤焦油、石油等的环境中工作,且远离此种环境后可自然好转,而西瓦特皮肤异色病可能是由于接触化妆品光敏物质等因素导致,一般不存在煤焦油、石油接触史,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症状。
西瓦特皮肤异色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以及口服药、外用药治疗,色素沉着斑也可应用物理治疗来减轻,患者的治疗周期一般为长期持续性治疗。
西瓦特皮肤异色病的患者应尽可能不用劣质化妆品,避免日光照射,外用不含刺激性物质的防晒霜。
必要时可口服雌激素,如尼尔雌醇,可以帮助女性调节内分泌水平,使雌激素回归的正常水平;亦可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用于抗过敏反应或减轻过敏反应,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医嘱服用。
可外用对水杨酸酯、对氨基苯甲酸酯等防光剂药膏,可以减轻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西瓦特皮肤异色病无需手术治疗。
对色素沉着斑可试用二氧化碳激光或脉冲激光来帮助减轻色素沉着目的。
西瓦特皮肤异色病患者难以彻底治愈,容易复发,但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重症患者可有色素沉着残留,建议患者定期复诊。
西瓦特皮肤异色病难以彻底治愈。
西瓦特皮肤异色病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西瓦特皮肤异色病患者再治疗后应每周门诊复查一次,主要的检查项目为体格检查,来判断患者皮肤病变的恢复情况。
西瓦特皮肤异色病患者无特殊饮食调理,营养丰富均衡即可。
西瓦特皮肤异色病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暴晒,家属应注意多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同时患者需注意遵医嘱用药,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患者日常应注意维持皮肤清洁,保持好个人卫生,选择衣料柔软的衣物以减少患处与衣物的摩擦。
患者应当注意避免在正午日晒强度最高的时间外出或长时间在外暴晒,可以打遮阳伞来防护。
需要使用外用药膏的西瓦特皮肤异色病患者,应注意严格遵医嘱用药,用药后如出现皮肤红热、起疹子要立即停药就医。
患者难免因为西瓦特皮肤异色病严重影响美观而焦虑,家属应注意多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想法,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必要时可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西瓦特皮肤异色病的病因尚不明确,无法有效的预防,使用化妆品的人群要注意挑选正规厂家生产的化妆品,避免使用劣质化妆品。绝经期女性要保证心情愉快和充足的休息,以免内分泌功能紊乱而增加发病几率。
4007点赞
[1]李伯埙,王俊民.皮肤病临床与组织病理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5(01):562.
[2]王宝玺.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01):291.
[3]虞瑞尧,漆军.老年性皮肤病诊疗图谱[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07):20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