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高于420μmol/L,女性高于360μmol/L,即称为高尿酸血症。随着富含蛋白质和嘌呤的食物摄入增加,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尿酸盐在肾脏沉积,引起高尿酸血症肾病。
常由血和尿酸都增高引起,多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化疗、癫痫持续状态、中暑、实体肿瘤自发性坏死时,表现为突发少尿或无尿,血肌酐水平迅速增高。
常因长期高尿酸血症,尿酸结晶沉积于肾间质,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表现,可有轻微腰痛、水肿和高血压;尿液呈酸性,伴轻至中度蛋白尿,部分伴脓尿或菌尿,有结石者常有血尿;早期尿浓缩稀释功能或酚红排泌率下降,晚期因多数肾小球受累出现氮质血症甚至尿毒症。
在原发性或继发性高尿酸血症中肾石症发病率分别为22%和42%,结石细小者可无症状,仅在尿中见砂状鱼子样结石,较大者为黄褐色结石,视大小可引起尿路梗阻或肾绞痛。
血清中的尿酸水平取决于尿酸的生成,以及排泄之间的平衡,原发性或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均是由尿酸产生过多和(或)经肾排泄减少所致,一般好发于酗酒的人群、有高血压的人群、过度肥胖的人群,饮食总热量高、喝水少等因素容易诱发。
摄入富含嘌呤的食物。
由内源性嘌呤产生过多,嘌呤代谢受一些酶的反馈调节,遗传缺陷可导致酶缺乏或活性改变。
嘌呤代谢增加,如红细胞增多症、横纹肌溶解、癫痫状态、过度运动、白血病、淋巴瘤放疗和化疗都会使核酸大量分解,造成高尿酸血症。
肾脏是尿酸盐排泄的主要器官,肾脏排泄尿酸由4个系统调节,即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分泌和分泌后的再次重吸收。肾小球滤过的尿酸几乎全部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近曲小管分泌的尿酸部分也被重吸收,尿中排出的尿酸系分泌的尿酸重吸收后剩余的部分。一些有机酸的排泄阻碍尿酸盐的运转,如乳酸、酮酸可使血尿酸盐浓度升高,而丙磺酸及碳酸盐能降低血尿酸。正常人每日产生尿酸约700mg,尿中排出约70%,其余进入肠道被细菌降解。
高尿酸血症肾病的病因也可能是先天性酶缺陷导致高尿酸血症,使尿酸排泄减少或尿酸生成过多引起。
酗酒,特别是啤酒,可使血尿酸水平升高。
饮食总热量高,过量食入富含嘌呤的食物。
喝水少,缺乏锻炼,自身免疫力低。
据资料显示,高尿酸血症肾病可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女性少见(多见于绝经期后女性),少数患者有家族遗传史。
尿酸盐在肾脏沉积,引起高尿酸血症肾病。
酒是富含嘌呤的食物,会引起身体的尿酸升高。
长时间高血压会造成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而加重高尿酸血症肾病。
肥胖者的肾脏负担重,长期处于高血压、高灌注、高滤过的状态也会导致肾脏疾病。
高尿酸血症肾病临床表现多样,症状与病变的程度,累及的部位相关,主要临床表现是腰痛、腹痛、血尿、少尿,甚至无尿,严重者可出现痛风性关节炎、高血压、尿毒症等并发症。
腰痛、腹痛、腹胀、血尿。
肾脏受累症状,血尿、少尿,甚至无尿。
消化系统受累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关节症状,严重者关节红、肿、热、痛。
高尿酸血症肾病还会出现夜尿增多、少量蛋白尿、水肿等表现。
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晚期反复发作疼痛加剧,很容易诱发关节的破坏与畸形,导致关节功能受限。
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损害,可能与同时伴随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下调有关,从而引起高血压。
尿毒症是急慢性肾衰竭的晚期阶段,此时患者的肾脏无法发挥正常的功能,除原有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贫血、出血倾向、高血压进一步加重外,还可出现各器官系统功能及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反复关节痛、腰痛、腹痛、少尿、无尿,甚至血尿等症状时,建议到肾内科就诊,并进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有助于确诊。注意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蜂窝织炎等疾病相鉴别。
患者出现出现少尿、无尿,甚至血尿,反复腰痛、腹痛,痛风症状无法缓解,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肾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如血肌酐明显升高,可到急诊科就诊。
腰痛、腹痛、痛风症状是何时开始的,现在减轻还是加重了?
有血尿、少尿、无尿的情况吗?
既往出现过这种症状吗?去检查过吗?
接受过治疗吗?
有过敏史吗?
痛风肾病患者尿液改变主要为轻度蛋白尿和少量红细胞尿排出,对结石的成分分析可以确定是否为尿酸盐,但技术要求高,应注意血和尿酸测定。
早期的肾功能变化是浓缩功能的减退随后逐渐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血尿素氮、肌酐升高,但血清尿酸上升较尿素氮和肌酐显著,血尿酸/血肌酐>2.5。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是否进行肾活检。如果肾活检组织在偏光显微镜下见到双折光尿酸结晶,即可确定高尿酸血症肾病诊断。
B超、CT、磁共振等检查,均有助于判断肾脏形态、大小等是否正常,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中年以上患者有肾病表现,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伴发关节痛,及尿路结石,血尿酸高于390μmol/L,血尿酸排出量增多高于4.17μmol/L,尿石为尿酸成分,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高尿酸血症肾病。
在年轻和中年女性中更常见,发生在手指关节和手腕、膝关节、踝关节,踝关节和脊柱的关节处。其特征是迁移对称性和多关节炎,容易引起关节僵直变形,而且在慢性疾病病变的基础之上还容易反复发作,容易和痛风相混淆,但血尿酸不高,大多数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表现为关节面粗糙,关节部分狭小,甚至关节面融合和痛风的骨头缺陷是明显有区别的。
这两种血尿酸不高,囊液不是尿酸结晶,伤口关节炎常有较重的损伤史。化脓性关节炎滑液含有大量白细胞,可用于鉴定病原菌。
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常常发红和肿胀,如果关节本身的症状被忽略,很容易被误诊为蜂窝织炎。高尿酸血症肾病的血尿酸,身体畏寒和发热,以及白细胞明显增加,症状更加突出。关节疼痛往往不明显,所以诊断并不困难。
急性高尿酸血症肾病以预防为主,发生后要及时治疗,通过控制嘌呤摄入,给予抑制尿酸合成等药物治疗及对症治疗。慢性高尿酸血症肾损害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如不及时防治,可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
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
大量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
临床上常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如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可抑制尿酸合成、降低血尿酸。适宜于促进尿酸排出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已有尿酸结石和(或)痛风石形成者。
此类药物可阻止或减少肾小管的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泄,适用于尿酸排出在正常范围内,肾功能基本正常和无肾结石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以往有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史者尤为适宜。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和已有肾结石者不宜使用。临床上常采用苯溴马隆,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微。
某些降血脂的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和抗高血压药物(如氯沙坦),也有一定程度降低血尿酸作用,促进肠道排泄尿酸的药物,如药用炭类吸附剂,可作为辅助治疗。
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无需手术治疗。
高尿酸血症肾病随着早期诊断的方法增多和治疗高尿酸血症肾病的水平增高,高尿酸血症肾病能够治愈,预后一般较好,不会影响寿命,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
高尿酸血症肾病经治愈,可改善症状。
急性高尿酸血症肾病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建议内三个月门诊随访,出院后定期检查,定期门诊随访。
禁忌喝酒,特别是啤酒,可使血尿酸水平升高。
控制饮食总热量,避免食入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肉汤。
宜多吃蔬菜,大量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
高尿酸血症肾病患者从多方面综合进行护理,要改善饮食习惯,多饮水,促进尿酸的代谢,注意观察病情的变化,以防症状进一步加重。
防止剧烈运动和突然受凉。
培养健康生活习惯,戒烟、忌酒。
多饮水,帮助尿酸代谢。
密切观察腹痛、腹胀、恶心的变化,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及时到医院调整。
高尿酸血症肾病的危险人群应注意定期检查,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以预防本病发生,尤其是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酗酒、有高血压、过度肥胖的人群,建议定期到医院做血常规、尿常规,避免高尿酸血症肾病的发生。
平时要多吃蔬菜、水果,少摄入高能量的动物蛋白,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适当的控制体重,积极地控制血压、血糖。
多饮水,多吃蔬菜。
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如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4245点赞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8:485-486.
[2]王建枝,钱睿哲.病理生理学[M].第9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8:237-245.
[3]段志军.内科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99-205.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