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运动性鼻炎又称血管舒缩性鼻炎,是非特异性刺激诱导的一种以神经递质介导为主的鼻黏膜神经源性炎症。该病以中青年女性多见,常年发病。一般认为血管运动性鼻炎主要系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如副交感神经系统反应性增高。近年来有关鼻黏膜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神经肽诱导神经源性炎症反应的证据也逐渐增多。临床症状为间歇性鼻塞、水样鼻涕增多、嗅觉减退、头昏等,影响工作及生活。治疗以抗组胺、抗胆碱、鼻减充血剂等药物治疗为主,鼻部畸形或有增殖性改变者手术治疗。积极治疗者可改善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大量清水样鼻涕为主要特征,多伴有发作性喷嚏。鼻内发痒,常无结膜受累、眼痒等症状。
鼻塞为主要症状,多为间歇性。
血管运动性鼻炎多因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发严重的过敏样反应所致。另外,温度变化、阳光照射等物理性因素,挥发性刺激性气体等化学性因素,以及情绪变化等精神心理因素。也可导致非免疫性介导的组胺释放,从而引起本病的发生。
以下因素对此病的发生可能起到诱发作用。
如温度变化、阳光照射。
如挥发性刺激性气体。
如情绪变化等因素。
血管运动性鼻炎以青壮年居多,女性较男性多见。
血管运动性鼻炎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血管运动性鼻炎症状多表现为间歇性鼻塞、水样鼻涕增多、嗅觉减退、头昏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不能很好地进行学习和工作。
多为交替性鼻塞,夜晚加重,白天减轻或消失。易受气候、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变化的影响。
多在晨起发作,对异味及冷空气等理化刺激敏感。
白天明显,有黏液或水样涕,多与精神因素相关。
鼻炎是由病毒、细菌、过敏原,如花粉。各种理化因子,如刺激性气体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炎症。主要表现为鼻塞、鼻痒、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鼻炎类型很多,最常见的是过敏性鼻炎。
鼻窦炎是由病毒、细菌或真菌引起的鼻窦感染,为鼻科常见疾病,分为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急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畏寒、发热、食欲减退、便秘等全身症状,及鼻塞、脓涕、头痛或局部疼痛等症状。慢性鼻窦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精神不振、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等全身症状及流脓涕、鼻塞等局部症状。一般无传染性,无遗传。
如病程较长,由于黏膜水肿,可致嗅觉减退,也常伴有头胀不适。
如患者出现常年性的鼻部不适,请积极就医,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患者因环境因素如温度、气压、刺激性气体等激发鼻部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鼻痒等,或出现单一症状,如流涕为主、鼻塞为主,应积极就医。
患者常年发病,与常见的变应原,特别是气传花粉的播散期没有关联,应积极就医。
建议到耳鼻喉科就诊治疗。
哪里不舒服?
不适症状持续多久了?
之前有看过其他医生吗?
在家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以前得过什么疾病吗?
以前做过手术吗?
对什么药物和其他过敏吗?
对花粉过敏吗?
天气变化对的鼻部症状有影响吗?
鼻内镜是一种耳鼻咽喉科的设备,是能对鼻腔进行详细检查的光学设备,一般只是硬管。通过鼻内镜的检查可以看到狭窄的鼻腔和鼻窦内的结构,有没有异常、有没有新生物、有没有鼻中隔偏曲等。
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致敏原液体滴于患者前臂,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于15分钟内在点刺部位出现类似蚊虫叮咬的红肿块,出现痒的反应,或者颜色上有改变,基本上就能够比较确定过敏性疾病的存在。
IgE和IgG4是介导Ⅰ型变态反应的抗体,因此检测血清总Ig和特异性Ig对Ⅰ型变态反应的诊断和过敏原的确定很有价值。
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是变应性鼻炎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其检查方法为取患者的鼻分泌物,涂片行伊红美蓝染色,即瑞氏染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分布程度和阳性率。
此病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主要依靠排除方法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发病时的精神状态、环境因素和发病时间,并要考虑到内分泌和某些药物的影响。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与常见变应原无明显关联但却与某种刺激,主要是温度、情绪和刺激性气体密切相关的喷嚏、流涕、鼻塞等。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为阴性。
除外感染性、药物性、结构性鼻炎,如鼻中隔偏曲等。
鼻分泌物涂片及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不升高。
鼻内镜:鼻腔黏膜,特别是下鼻甲黏膜可呈现水肿、充血等,鼻腔常有水样或黏稠样分泌物潴留。
又称过敏性鼻炎,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点。可因接触尘螨、花粉、动物皮毛而致病。而血管运动性鼻炎与常见的变应原,特别是气传花粉的播散期没有关联。
血管运动性鼻炎采用综合治疗的策略,主要包括尽量避免接触刺激性因素、药物治疗和手术等。
此药属于糖皮质激素,其药理机制为,通过降低鼻黏膜炎性反应程度而缓解鼻堵。脂溶性的糖皮质激素分子穿过靶细胞膜进入细胞浆,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通过调节基因的转录,增加抗炎基因的转录和减少炎性基因的转录而发挥抗炎作用。
此药为第一代H1抗组胺药物,可以对抗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平滑肌收缩、呼吸道分泌增加、血压下降等效应。
异丙托溴铵是一种高选择性M受体阻断剂,主要抑制鼻部腺体分泌。
此药属于咪唑类减充血剂,其药理作用是收缩皮肤、黏膜的血管,减少血液充盈状态,其目的是减少术腔出血,改善鼻腔黏膜肥厚和鼻腔通气。
主要适应症是对药物无效或效果不佳者,主要目的是解除鼻塞,减轻喷嚏、流涕等。
针对解除鼻塞的主要术式是下鼻甲成形术。
针对减轻喷嚏、流涕的主要术式是鼻腔副交感神经切断术, 如翼管神经切断术。
大部分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经过积极治疗,预后较好,能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管运动性鼻炎可以治愈。
血管运动性鼻炎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建议患者两星期到一个月复诊一次。
忌辛辣食品,辛辣刺激食品多食易生燥热,可能会使本病症状加重。
忌烟酒,吸烟喝酒对身体毫无益处,所以应戒烟戒酒。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例如小麦、高粱、蜂蜜、水果和新鲜蔬菜等,对疾病治疗和身体健康都有帮助。
宜多食豆腐、鸡肉、牛奶、鱼肉等营养丰富食品。
多饮水,保持肠道通畅。
对于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护理,患者需注意鼻部卫生、保持洁净、尽量避免敏感环境刺激、注意保暖等。
口服用药,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服用。
注意不要骤然进入冷热悬殊的环境。
发病期间要注意保暖。
进出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
鼻塞患者应用减充血剂时,不可长期使用,连续使用时不可以超过7天。
血管运动性鼻炎多为交感神经反应性增高所致,有效预防应尽量避免引起神经兴奋的因素。
应尽量避免物理刺激,进出寒冷环境,应尽量注意全身及鼻部的保暖。
避免化学刺激物的影响,从事相应工作者及来到相应的刺激环境中,应佩戴合适的口罩或防毒面罩。
避免精神情绪的大幅度波动,尽量避免与他人吵架等。
4553点赞
[1]孙虹,张罗.耳鼻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0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