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球菌性尿道炎是由淋病奈瑟菌感染泌尿生殖道系统引起的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道的化脓性感染,也可引起其他部位感染,如咽部、眼部及直肠等,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种之一。
平均在感染后3~5天开始出现临床症状,首先表现为前尿道炎,在前尿道炎后2周可病原菌可侵犯后尿道,产生后尿道炎症状。
急性淋球菌性尿道炎未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转变为慢性淋球菌性尿道炎,好侵犯尿道球部、膜部和前列腺部,症状轻微。
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尿道痛、尿道灼热感及尿道口脓性分泌物。
感染部位在子宫颈,症状轻微,一般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或异常,多呈脓血性,有臭味,外阴刺痒及烧灼感。女性尿淋球菌性尿道炎多发生在性交后2~5天,有尿频、尿急、尿痛。
淋球菌性尿道炎主要是由于与本病患者进行性接触,或是在接触带有淋球菌物品后,所引起的尿道化脓性感染。
淋病奈瑟双球菌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淋病感染者的分泌物致使其侵入尿道,淋球菌表面的菌毛可黏附在尿道黏膜,直接进入黏膜细胞导致细胞崩解坏死,同时淋球菌诱导的化学毒素也可引起尿道黏膜的局部炎症反应。
该病易发生的高发年龄段为15~24岁,35岁以上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存在高危性行为,如无保护性交、口交或者多个性伙伴及有性传播疾病史。
接触淋病患者含致病菌的分泌物或被污染的用具或手,如衣裤、床单被褥、毛巾、浴盆、马桶等。
淋球菌的感染者为传染源,其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全世界分布不均,在撒哈拉非洲、南亚、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发病率较高。在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淋病发病率逐年增加,1991~2000年全国淋病年均增长10.69%,2000年以后呈下降趋势。
是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淋球菌无需借助黏膜的损伤,可直接附着在完整的黏膜上而发病。
通过接触淋病患者分泌物污染的衣裤被褥及日常用具,如沐浴用品、马桶等可能染上淋病。患有淋病的孕妇分娩时,经产道可感染新生儿引起急性淋球菌眼结膜炎。
性活跃期青中年是淋病的高发人群,因为人类是淋球菌的唯一天然宿主,患者及无症状带菌者是淋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交传播。
淋球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症状为尿道外口脓性分泌物、尿道外口红肿、尿频、尿道灼痛,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致。
平均感染后3~5天开始出现症状,首先表现为急性尿道炎,尿道外口灼热、瘙痒及疼痛,尿道外口出现稀薄而透明的分泌物,1~2天后分泌物变为黄白色脓性,可有尿道疼痛及尿频。体检可见尿道外口及阴茎头红肿,触诊前尿道压痛阳性,挤压尿道口有脓液流出。
前尿道炎发生后2周,60%的患者可发生侵犯后尿道,主要症状为尿意窘迫、尿频、尿急,有时可出现排尿困难和尿潴留。
女性感染淋菌后主要部位在子宫颈,症状轻微,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血性,有恶臭,外阴刺痒及烧灼感,可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外口红肿、阴道黏膜发红、子宫颈口糜烂。
女性患者有性交痛、发热、寒颤、骨盆疼痛等症状。
男性患者有精液带血、性交或射精时疼痛,还有发热等症状。
淋球菌沿射精管、输精管可逆行至前列腺、精囊和附睾等引起前列腺炎、精囊炎和附睾炎等。
淋球菌沿阴道、宫颈、输卵管逆行至子宫、输卵管、盆腔引起相应器官的炎症,甚至继发性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脓肿及腹膜炎等。
淋球菌性尿道炎为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需注意个人防护及避免危险性行为。如果出现尿道口红肿、脓性分泌物、尿频尿痛等症状,应积极到医院就诊。
危险性行为或接触淋病患者的分泌物,还有日常洗护用品后出现尿频、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性伴侣确诊淋球菌性尿道炎,应该及时就医。
尿道外口出现脓性分泌物,应该及时就医。
出现排尿困难、尿道瘙痒、痒、痛等症状,女性患者可到妇科就诊,男性患者到泌尿外科或者男科就诊,如备孕期间患病可到生殖科就诊。
如果尿道分泌物明显,也存在不洁的性行为等高危因素,则可到皮肤性病科就诊。
之前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或曾确诊过本病?
是否有危险性行为?
什么时候出现的尿频、尿痛、尿道口有分泌物?
性伴侣是否有类似症状?
近期有无宾馆、酒店住宿?
取尿道分泌物涂片,行革兰染色镜检,镜下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无分泌物者可将不含抑菌物质的藻酸钙拭子深入尿道外口或子宫颈2cm旋转一圈采取标本涂片。
国内常用巧克力琼脂或血琼脂培养基,均含有抗生素,可选择性抑制其他细菌标准接种培养。20~24小时后观察结果,淋病奈瑟菌培养为诊断淋病的金标准。
是建立在扩增淋病奈瑟菌特异性DNA基础上的一种基因诊断方法,可以快速、特异、敏感的检测。但PCR阳性只能提示曾感染,不能完全说明这种疾病是否目前存在,只可作为传统诊断的补充。
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等,但也有可能没有明显的异常。
存在不洁性生活史或性伴侣确诊淋病。
尿道口出现脓性分泌物,同时可合并尿频、尿痛。
淋球菌培养阳性为诊断淋球菌性尿道炎的金标准,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尿道拭子PCR阳性表面曾感染淋球菌。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其发病缓慢,症状不典型。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尿痛及尿道分泌物,症状较淋病轻。分泌物特点是稀薄、量少,自行流出者少,常需挤压尿道才能溢出。女性患者大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表现为白带增多、子宫颈水肿或糜烂,伴尿道炎可有尿频、尿道灼热。
泌尿道感染多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可合并下腹痛。育龄期及中老年女性多见,无尿道口分泌物,行尿培养查病原菌可明确区分。
症状与淋球菌性尿道炎相似,不易与其区分,主要通过显微镜检查,发现念珠菌菌丝可鉴别。
患者多有盆腔疼痛、尿急、尿不尽的感觉,尿道无分泌物,淋病核酸扩增试验呈阴性。
淋病主要通过抗菌药物治疗,避免感染加重和出现并发症,阻断疾病传播。治疗原则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正规和合理用药;追踪性伴侣,同时检查治疗;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多饮水,禁食辛辣饮食和酒,治疗未愈期间禁止性生活,污染的内衣裤、被褥、浴巾应消毒并和家人洗浴用具分开。
在急性期时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等症状急性加重,尿道分泌物可迅速增多。通过革兰氏染色初步筛查确定淋球菌性尿道炎者,一线治疗首选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一般选择头孢曲松和阿奇霉素,对阿奇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多西环素。如筛查无淋球菌性尿道炎,则按非淋球菌性尿道炎进行经验治疗,选择阿奇霉素或多西环素作为一线治疗。
淋球菌性尿道炎首选抗生素治疗,一线治疗方案首推头孢曲松,单一剂量作肌肉注射,产生的高浓度药物可治愈99%无合并症的患者。单一口服剂量药物包括头孢克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对无合并症的尿生殖道感染有较好的治愈。
因耐药菌的增多,目前不推荐首选喹诺酮类药物,且喹诺酮类药物禁用于妊娠期妇女,合并衣原体感染的患者在治疗淋病后应接受单一剂量阿奇霉素或多西霉素连续七天的双重治疗。
主要针对淋球菌性尿道炎引起的并发症,如尿道狭窄,需行尿道扩张术或尿道外口切开术。
淋球菌性尿道炎不具有自限性,一旦确诊需行正规用药,急性期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用药,可完全治愈,且需注意性伴侣同治。
经过治疗后可治愈,治愈标准为症状、体征全部消失,且在治疗结束后第7~14天从尿道取材,女性从宫颈和尿道取材,做分泌物涂片和淋病奈瑟菌培养,连续两次均为阴性。
该病多为局部感染,对寿命影响较小。
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产生并发症,如不孕、不育、尿道狭窄、女性盆腔炎及播散性淋病。此外,女性淋病患者在分娩期可导致胎儿感染淋球菌性结膜炎。
治疗结束后1~2周复查。
淋球菌性尿道炎为淋球菌沿尿道逆行感染引起,增加饮水量可增加尿量,进而增强尿液对尿道的冲刷作用,减少感染机会。因此,患者可多饮水,保证饮水日摄入量达2000ml。另外,还要注意忌烟、禁酒,限制浓茶、咖啡摄入。
淋球菌性尿道炎主要通过性传播感染,应加强性安全意识,避免无保护性行为和多性伴侣。规律作息,加强锻炼可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患病期间避免性行为。同时积极配合治疗,性伴侣同治。
淋球菌除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外,还可通过接触含致病菌的内衣裤、被褥、毛巾及马桶、浴盆等间接传播,因此淋病患者的衣物需单独清洗并消毒,同时专人专盆,尽量淋浴,避免浴盆泡浴。
患病期间,避免进行性生活。
规律作息,不熬夜,适当放松心情。
患者注意在危险性行为后的表现,如是否出现尿痛、尿急、尿频或尿道口有分泌物。
遵医嘱规律、足量用药,而且症状消失后一周复诊,确定是否治愈。
患病期间禁止性行为,且性伴侣需一同治疗。
淋球菌性尿道炎如治疗不彻底复发几率较大,因此对于男性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应在治疗后3个月到医院进行复检。对于患有淋球菌性尿道炎的围产期妇女,应在治疗后重新检查以确保完全治愈,建议每3个月复查PCR检测。
淋球菌性尿道炎为性传播疾病,传染源积极治疗及阻断传播途径可有效防止该病的传播,洁身自好、杜绝危险性行为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的关键。
不建议预防性使用抗菌药,但建议所有接触淋球菌的新生儿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鼓励发生性行为时使用避孕套,避免危险性行为,固定性伴侣。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提高机体免疫抵抗力。
4045点赞
[1]郭应禄,周利群主译.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M].第九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那彦群,郭震华主编.实用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郭应禄、周利群主译.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M].第九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4]那彦群,郭震华主编.实用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