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性躯体神经病又称躯体神经病、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是由于手、足轻微外伤引起该侧肢体超范围的松弛性瘫痪或挛缩,并伴有明显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好发于正中神经和胫神经支配区的肢端轻微外伤之后,主要临床表现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
反射性躯体神经病的主要病因是意外损伤、医源性损伤等轻微损伤,如手、足的刺伤、割伤、药物注射或针刺治疗等,刺激脊髓深部痛觉和运动神经纤维而引起,好发于年龄大于60岁的人群或长期从事手工类岗位的人员。
反射性躯体神经病多认为是因手足的刺伤、割伤,药物注射或针刺治疗等轻微外伤,该处逐渐形成了病理性刺激灶,并且刺激本体感觉和深部痛觉纤维而引起的疾病。肢体损伤部位可产生病理性的冲动刺激,通过神经不断地传至脊髓,脊髓处理这些神经信号,逐渐在肢体损伤部位对应的或者相邻的脊髓节段内,形成病理性改变,被称为优势病灶。该病灶不断发出错误的神经命令,刺激了脊中枢深部痛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纤维。当发出的神经命令以抑制为主时,即表现为肢体瘫痪等症状,而发出兴奋指令时,即可表现为肢体挛缩等症状。
各种骨折后反射性躯体神经病发生率为1%~2%,末梢神经损伤后反射性躯体神经病发生率为2%~5%,大约5%的心肌梗塞患者也会出现类似反射性躯体神经病的表现,而不明原因者占10%~26%。
年龄大于60岁人群。
经常运动的人群,因为其遭受外伤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故发生反射性躯体神经病风险也相应升高。
不恰当的医疗操作,如药物注射,穿刺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刺伤等。
一些疾病可引起反射性躯体神经病,如大约5%的心肌梗塞患者可出现相应症状。
长期从事手工类岗位的人员易出现反射性躯体神经病的风险。
反射性躯体神经病好发于正中神经和胫神经支配的肢体,如手指、小腿等,一般神经损伤轻微,但产生的症状严重而广泛,即症状表现范围大于或者远离最初损伤的部位。具体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可并发烦躁情绪、骨质脱钙和关节间隙的增宽等症状。
在轻微外伤后半小时至数小时内即可出现下列症状,常表现为肢体肿胀,皮肤表面呈湿润或者干燥,皮肤温度降低,皮肤颜色潮红、发紫,呈大理石纹样改变。随着病情进展,后期可有损伤部位的皮肤色素沉着,毛发和指甲的生长速度减慢,并逐渐出现皮肤菲薄,指甲卷曲、失去光泽,严重者可出现皮肤冒水泡、骨折、骨质疏松等表现。
在伤后早期可出现肢体痪瘫痪,多为不完全性瘫痪,即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不完全丧失,有部分保留,后期可出现肢体痉挛,可由瘫痪转变而来。
受伤后肢体即可出现以疼痛或难以形容的不适感为主的感觉障碍,以损伤部位或周围部位显著,也可扩及其远处的关节,甚至到靠近肢体近端的躯干部分,当活动时疼痛明显加重,安静状态下疼痛可有明显减轻。
常有烦躁情绪不稳、失眠;损伤部位的色素沉着;严重病例还可有骨质脱钙和关节间隙的增宽,肌萎缩出现较早,并可波及整个肢体。
当患者出现肢体肿胀、皮肤湿润或干燥等症状时,请及时就医。可就诊于神经内科或急诊科,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出现以下症状时请及时就医:
患者发现肢体开始肿胀。
患肢皮肤表面干燥,皮肤颜色潮红、发紫,呈大理石纹样改变。
患肢皮肤温度降低,皮肤表面有色素沉着。
出现以下症状时请及时前往急诊科就医:
受伤肢体疼痛,也可扩散至远处关节,且疼痛不能缓解。
肢体瘫痪,肢体感觉消失。
肢体痉挛。
当患肢开始肿胀,皮肤表面干燥,并且患者疼痛,可就诊于神经内科。
当肢体感觉消失、肢体瘫痪,可就诊于急诊科。
因为什么来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患肢疼痛、肢体肿胀)
该症状持续多久了?
是否有以下表现?(如皮肤温度改变、皮肤颜色是否正常、肢体有无肿胀)
最近有无受过外伤?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患者的患处表面是否出现肿胀以及其皮肤表面的变化。
对患者进行肌张力评级,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肌张力增高的表现。
对患者进行肌力评级,检查患者是否出现肌肉萎缩的症状。
神经系统查体,如霍夫曼试验等,检查患者患侧是否发生腱反射亢进等。
血液、尿液常规检查,检查通常呈阴性,主要起到鉴别诊断意义。
肝功能检查,排除肝脏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
血液生化检查,主要起到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该项检查通常表现为正常,主要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进行鉴别,如脑梗死、脑肿瘤等。
两项检查均应进行检查,测定肌肉或者周围神经是否正常。
典型的病史,即手足的轻微外伤史。
临床症状的具体表现与外伤特点不相符,即神经损伤轻微。但产生的症状严重而广泛,即症状表现范围大于或者远离最初损伤的部位,具体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
体格检查,典型的表现为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
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通常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头颅MRI通常表现为正常,但是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可进行鉴别,如脑梗死、脑肿瘤等。
反射性躯体神经病主要原因是意外损伤,治疗的目的是解除脊髓段的优势病灶,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具体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神经阻滞疗法等。
目的是抵抗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主要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普萘洛尔等。
主要用于改善睡眠和解情绪,常用药物有甲丙氨酯、三唑仑等。
对长期不愈病例,必要时可在受伤部位行手术探查,亦可试行交感神经干切断术,其目的是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
上肢病变可试行颈交感神经节和臂丛神经封闭治疗,下肢病变可试行骶管硬膜外封闭和腰交感神经节封闭治疗。
可辅以交感神经干和相应脊髓节段的钙离子透入、透热疗法等,作用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反射性躯体神经病经过正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如若未及时治疗,可迁延日久、顽固不愈,遗有肢体肿胀,甚至肢体瘫痪等严重的后遗症。重者损害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
反射性躯体神经病发现及时可治愈。
反射性躯体神经病治疗后一般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反射性躯体神经病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多以清淡食物为主,注意饮食规律。日常生活多吃蛋白质含量高、铁元素含量高以及含有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促进组织以及神经修复。注意减少食用辛辣、刺激以及过凉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血管扩张,引起肿胀加重。
宜吃蛋白质、铁元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含量高的食物,如牛肉、牛奶等。
忌吃辛辣刺激性、寒凉性、盐分过重的食物。
饮食中增加蔬菜、水果比例,防止便秘。
针对反射性躯体神经病患者,应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减少患者的恐惧,注意饮食搭配,对于服用的药物应该谨遵医嘱。
根据天气变化做好保暖工作,对于皮肤干燥的患者,平时应养成多饮水的习惯。
最好在室内放置温度计和空气加湿器,沐浴时水温不宜过热,防止血管扩张。
应使用油性香皂及较温和保湿的沐浴露,沐浴后同时涂擦润肤乳,并勤换内衣,防止皮肤脱屑引起瘙痒。
对患者给予相应的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鼓励以及安慰患者,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恐想情绪。使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以免诱发疾病复发。
需要患者根据医嘱按时服药,准确安排药物的使用。若出现过敏反应以及发热现象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
对于预防反射性躯体神经病,应该做到加强体育锻炼。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防止意外的发生,保持心情舒畅。出现身体不适时,及时到医院检查。
日常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免疫力,以减少急慢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及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的发生。
注意劳动保护,对于从事重工业的人群,应加强职业防护。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佩戴好防护用具。
要加强交通管理,防止交通事故。注意预防颅脑损伤,以减少颅脑外伤性精神障碍的发生。
保持心理健康,心情舒畅,多与周围的朋友亲戚沟通、交流。
4489点赞
[1]贾建平,陈生第主编.神经病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