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锌缺乏症属于常见病,主要致病原因为锌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需要量增加及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内锌含量过低。锌的缺乏可降低有关酶的活性,而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免疫防卫、 创伤愈合、生殖生育等生理功能。锌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植物性食物及水果中含量极少,主要危害为长期锌缺乏可能会影响智力和第二性征发育。治疗主要补充锌元素为主。
小儿锌缺乏症主要致病原因包括锌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需要量增加及丢失过多。常好发于偏食儿童、有消化道疾病病史的患儿、婴儿期断奶时添加辅食不均衡的患儿。
婴儿自母体获得的锌储备很少,出生后几乎依赖于动物食物中的锌维持,如肉、鱼、蛋、坚果类含锌丰富。而且易于吸收,谷类等植物性食物含锌量较动物性食物少。故辅食添加不当、素食者容易缺锌,全胃肠外营养如未加锌也可致锌缺乏。
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泻皆可妨碍锌的吸收。谷类食物含大量植酸和粗纤维,这些均可与锌结合而妨碍其吸收,牛乳含锌量与母乳相似,但牛乳锌的吸收率远低于母乳锌,故长期纯牛乳喂养也可致缺锌。
在生长发育迅速阶段的婴儿,或组织修复过程中,或营养不良恢复期等状态下,机体对锌的需要量增多,如未及时补充,可发生锌缺乏。
如反复出血、溶血、大面积烧伤、慢性肾脏疾病、长期透析、蛋白质以及应用金属合剂(如青霉胺)等均可因锌丢失过多而导致锌缺乏。
如肠病性肢端皮炎,为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小肠吸收锌的功能缺陷致体内含锌量减少,血浆(清)锌、红细胞锌、肌肉锌、发锌及尿锌等皆降低,有肢端皮肤损害,顽固性腹泻,秃发及生长发育障碍,免疫力降低而易致感染。
国内外医学研究证明,锌缺乏是一种世界范围的营养缺乏病,目前我国约有60%的学龄前儿童体内锌的水平低于正常值下限。
小儿锌缺乏症好发于偏食儿童,偏食的儿童可能会由于食物摄入时未使营养得到全面的补充,从而引发此疾病。
有消化道疾病病史的患儿,患儿存在消化道疾病的话,可能会导致食物吸收障碍,从而导致此疾病。
婴儿期断奶时添加辅食不均衡的患儿,辅食是婴幼儿补充营养物质的重要环节,因此辅食添加不均衡的话可能会导致此疾病。
小儿新缺乏症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生长缓慢、食欲降低、异食癖、免疫功能下降、伤口愈合缓慢,部分患者可出现脱发、皮肤粗糙、皮炎、地图舌、反复口腔溃疡、视黄醛结合蛋白减少,而出现夜盲、贫血等。常可并发铁元素的缺乏、夜盲症等。
缺锌可妨碍生长激素轴的功能以及性腺轴的成熟,表现为线性生长下降、生长迟缓、体格矮小、性发育延迟。
缺锌影响味蕾细胞更新和唾液磷酸酶的活性,使舌黏膜增生、角化不全,以致味觉敏感度下降,发生食欲不振。
异食癖也是小儿缺锌的常见症状,由于缺锌,舌的味蕾细胞再生发生障碍,味觉减弱。对酸、甜、苦、咸四种味觉的敏感明显减退,不能辨别味道,从而产生咀嚼异物的嗜好。
锌对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小儿缺锌可导致胸腺、脾脏等萎缩,使T淋巴细胞功能损伤而容易发生感染。
小儿缺锌症是一种营养素缺乏性疾病,伤口的愈合需机体提供各类营养支持,因此,营养素锌缺乏可导致伤口愈合缓慢。
部分患者可出现脱发、皮肤粗糙、皮炎、地图舌、反复口腔溃疡、视黄醛结合蛋白减少而出现夜盲、贫血等。
缺锌与缺铁往往同时存在,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贫血、疲劳、乏力、身材矮小等。其主要危害为可影响生长发育,并可造成机体缺氧而出现一系列异常表现。
锌元素缺乏可影响维生素A的代谢,导致夜盲症。临床表现为夜盲,即在黑暗中视力下降,晚上看不清东西,行动困难。
当患者出现生长缓慢、食欲降低、异食癖、免疫功能下降、伤口愈合缓慢等症状时,要及时到儿内科就诊。通过血清锌浓度检查、发锌、尿锌检查可对本病进行诊断,小儿锌缺乏症需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相鉴别。
如生长缓慢、食欲降低、异食癖、免疫功能下降,易受感染、伤口愈合缓慢等表现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小儿内科就诊。
孩子此次主要的异常表现有哪些?(如生长缓慢、食欲降低、异食癖等)
孩子除了上述异常表现还有其他什么异常吗?
孩子以前有出现过类似异常表现吗?是如何缓解的?
孩子平时挑食吗?
孩子之前有胃肠道疾病病史吗?
是否去其他医院就诊过?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做过什么治疗?治疗情况如何?
空腹血清锌浓度:正常最低值为11.47mol/L(75g/dl);餐后血清锌浓度反应试验(PICR):测空腹血清锌浓度(AO)作为基础水平,然后给予标准饮食(按全天总热量的20%计算,其中蛋白质为10%~15%,脂肪为30%~35%,糖类为50%~60%),2小时后复查血清锌(A2),按公式PICR=(A0-A2)/A×100%计算,PICR>15%提示缺锌。但因操作繁琐,故很少应用。临床上主要以测空腹血清锌浓度为主。
不同部位的头发和不同的洗涤方法均可影响结果测定结果,因此发锌不能作为确诊指标。
尿锌检查可辅助血锌检查用于小儿锌缺乏症的诊断。
通过视诊或者触诊检查来观察患者皮肤部位是否存在破溃或者流脓的情况,以此来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病史,患儿有偏食情况、曾患有消化道疾病、婴儿期断奶时添加辅食不均衡。
典型临床表现,生长缓慢、食欲降低、异食癖、免疫功能下降、伤口愈合缓慢。
血锌浓度、发锌、尿锌检查提示锌元素降低。
根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一般不难。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锌缺乏症需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鉴别,两者发病机制不同。其中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与能量缺乏和蛋白质缺乏有关,小儿锌缺乏症与锌元素缺乏有关。两者的共同表现为生长发育障碍、智力发育迟缓等,但前者还会有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水肿,后者没有。机制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前者主要治疗为祛除病因、调整饮食、促进消化功能,后者主要以食疗联合药物补锌治疗为主。部分患儿可以多种营养素同时缺乏。
小儿锌缺乏症的治疗主要是调整患者饮食习惯,进行食疗补锌以及药物补锌。患儿缺锌系原发消化道疾病所继发者,主要针对原发疾病治疗。
食疗补锌,鼓励多进食富含锌的动物蛋白,如肉类、坚果类、全谷、甲壳类动物、豆类等。初乳含锌丰富,牛乳含锌量与母乳相似,但牛乳锌的吸收率远低于母乳锌,提倡母乳喂养。
小儿锌缺乏症通过补充锌剂配合食补,可使锌元素恢复到正常范围。治疗疗程一般为2~3个月。锌剂的毒性较小,但剂量过大也是可引起机体不良反应发生,包括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刺激症状,甚至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有时可能引起锌中毒,锌中毒可干扰铜代谢引起低铜血症、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肝细胞中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降低等中毒表现。锌中毒需立即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和活性炭吸附,服用牛奶、浓茶促进锌盐沉积。
中医认为小儿锌缺乏症主要病位在脾胃,多数与脾虚证候有关。中医药治疗从调整脾胃人手,在使小儿脾 胃功能改善的基础上,缺锌随之得到纠正,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如使用醒脾冲剂(苍术、黄柏、麦芽、龙骨、莪术等组成)治疗2个月,患儿脾胃功能改善,锌随之逐渐纠正。
本病无需手术治疗。
患儿缺锌系原发消化道疾病所继发者,主要针对原发疾病治疗,如慢性胃炎,需使用奥美拉唑等护胃治疗。
小儿锌缺乏症通过食疗补锌及药物补锌联合作用,锌缺乏可逐渐纠正,可治愈。部分患儿未经规范治疗,长期锌缺乏可能会影响智力和第二性征发育,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定期入院复查血锌、尿锌,观察体内锌元素的恢复情况。
小儿锌缺乏症经积极有效治疗后,可治愈。部分患儿未经规范治疗会影响智力,影响患儿生活质量。
小儿锌缺乏症经过正规治疗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未经规范治疗患儿会影响智力,导致患儿生活质量下降,但可长期存活。
正规补锌后,患儿可2~3个月到医院复查1次,主要进行血锌、尿锌的检查,以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及锌元素情况。
小儿锌缺乏症的患儿饮食上指导科学饮食、均衡营养,满足患儿生长发育所需,宜多食含锌量高的动物蛋白,婴儿多提倡母乳喂养。忌食腌制食品、方便食品、油炸食品。对于有智力发育迟缓的患儿应予以特殊护理。
如肉类、坚果类、豆类、甲壳类动物、鱼、鸡蛋等。
提倡母乳喂养,如母乳不足,使用配方奶喂养时宜选择最接近母乳、含锌量可满足机体所需的乳品,牛乳的含锌量虽与母乳相似,但牛乳锌的吸收率远低于母乳锌,因此不建议婴儿食用。
避免食用各种腌制食品、方便食品、油炸食品,此类食品营养素缺乏,不利于患儿生长发育。
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日常护理工作,能减少小儿锌缺乏症患者感染发生几率。同时也可通过合理锻炼,增强患者免疫力。
注意勤洗手、勤换衣,保持居住环境的卫生清洁。外出时注意给患者佩戴口罩进行保护,减少感染的发生。
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增强患者免疫力。
锌元素监测,经正规治疗后,每半年到1年到医院复查1次,进行血锌、尿锌等检查,以监测锌元素情况。
有智力发育迟缓的患儿应予以必要的照顾,帮助其养成一些生活习惯,提高其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
严格遵守药物说明书或遵医嘱服用药物,不可随意增减剂量,以免引起药物过量等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出现皮疹、瘙痒者,不应忽视,应及时就医。加强药物知识的宣传,提高合理用药意识。
小儿锌缺乏症的主要预防措施为戒绝挑食、偏食、吃零食的习惯。对于可能发生缺锌的高危患儿,注意早期筛查,同时可进行适当的预防性补锌。
对于小儿缺锌症的高危人群,如偏食患儿、患有消化道疾病的患儿,宜及早开始进行筛查,筛查检查包括血锌、尿锌等,结果正常者,宜每1~2年至少重复筛查一次。
指导患儿正确饮食,戒绝挑食、偏食、吃零食等不良习惯。
对于可能发生缺锌的高危患儿,如偏食患儿、患有消化道疾病等,可进行适当的预防性补锌。
保持患儿充足的睡眠,规律作息时间,不要熬夜。
4216点赞
[1]陈忠梅.小儿锌缺乏症的诊断与治疗[J].泰山卫生,2004,028(003):15-16.
[2]李国华.小儿内科学高级医师进阶.临床研究进阶[J].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001(001):101-102.
[3]魏书珍,张秋业主编.儿童生长发育性疾病[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523.
[4]郭志平,刘湘云编著.儿童肥胖症和营养不良症的预防与治疗[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10,7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