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肾病系指因工业毒物所引起的任何一种类型的肾功能和肾结构的改变。常见的工业毒物有汞、镉、砷、钝、磷、四氯化碳、氯仿、二硫化碳、砷化氢、氰化物、苯胺、乙二醇、阱类、农药、有机氯等。由毒物引起的严重缺氧,如一氧化碳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也可造成臂脏损害。
在急性或亚急性中毒时,尿量少于400ml/24h而不见尿路阻塞存在,即应考虑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尿常规检查有蛋白、红、白细胞及管型.等。2~3天后,出现少尿、无尿。由于肾脏功能急剧降低,代谢废物在体内滞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遭到破坏,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血液生化变化,成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毒物使肾小管受损,重吸收功能障碍,出现肾小管性蛋白尿,如慢性镉中毒,其肾脏损害开始在近曲小管,以后,波及远曲小管以至肾小球,尿中排出低分子量的球蛋白,分子量20000~30000内含多量粘多糖。严重慢性铅中毒亦可影响肾脏,临床表现为肾小管功能明显衰竭,引起氨基酸症、蛋白尿、葡萄糖尿以及尿浓缩功能衰竭等。
慢性二硫化碳中毒、慢性铅中毒等均可导致弥散性动脉硬化,病变可影响心脏、脑及肾脏血管。近年来,对其他毒物引起动脉硬化问题亦引起广泛注意,令后将进一步作深入研究。
中毒性肾病多与肾毒性物质的应用有关,由于肾脏血流量大,毒性物质随血流进入肾脏必导致肾损害,如工业发展,金属、冶炼业增多、化工原料、医药及各种农药使用不当均可引起肾中毒,从而导致中毒性肾病,好发于免疫力低下者、有肾脏疾病的人群。
毒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损害肾单位,造成病理变化或功能影响。如四氯化碳、汞及其化合物、砷等。毒物在近曲小管的管腔内进行浓集、分泌和排出,使小管的上皮细胞破碎和坏死,且由于影响线粒体中酶的活性,使线粒体受损,细胞能量合成减退,引起近曲小管再吸收功能障碍。严重中毒时,病变可累及整个肾小管和肾小球,造成弥散性肾皮质坏死,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毒物改变了肾脏细胞蛋白质的性质,引起免疫反应,造成过敏性肾病综合征或肾炎综合征。长期接触毒物,在肾脏内积累,导致慢性肾炎或发展为肾硬化。
一些毒物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碳氧血红蛋白血症或由于肺水肿或休克等引起缺氧,致使肾脏局部缺氧。肾缺氧缺血后,肾小管首先受损。严重或较长时间缺氧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肾小管坏死,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
毒物引起血管内溶血时,血循环中有大量游离血红蛋白,并可释放出红细胞膜抗体,使血管收缩、缺血,这时游离血红蛋白可在血管腔内构成蛋白凝胶,使肾小管阻塞。因此,破坏了肾功能,并使肾脏发生病理变化,最后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如蜂毒、蛇毒、生鱼胆毒,蕈毒及花粉等均可引起肾中毒。
如铅、镉、汞、金、铀、铜、铋、铊、砷、锂、锌等易引起中毒。
如有机溶剂、碳氢化合物、农药、杀菌剂及煤酚等,均有损害肾脏的作用。
本病发病率较低,约为0.002%,多与环境污染有关,环境污染较严重地区发病率相对较高,好发人群主要为免疫力低下者、生活在环境污染严重地区者、有肾脏疾病者等,无特殊发病季节,也无年龄、性别之分。
由于该类人群免疫力差,身体抵抗力低下,所以容易受到外界毒物或者其他物质的侵袭导致中毒。
本病病因与环境污染有密切联系,生活在环境污染严重地区者长期接触毒素物质,易中毒。
本身存在肾脏疾病的人群由于肾脏功能差,代谢能力较弱,所以容易产生中毒性肾病。
中毒性肾病的临床表现因发病机理不同而各异,常见的症状有烦渴、多尿、皮疹等,可引起急性肾衰竭、肾小管功能障碍、急性过敏性间质肾炎等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患者持续长时间的过度口渴,经常要喝水等症状。
表现为成人24h排尿量超过2500ml,个别病人每日尿量可达到8000ml~10000ml或更多。
表现为患者皮肤上出现发红发痒的小疙瘩,有可能单个出现,也有可能聚集成片,可并发红斑、丘疹、水疱等症状,甚至还会出现患处糜烂以及有渗出液等综合变化。
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在早晨起床后发现眼睑水肿,或者下肢水肿,用手可以把局部皮肤按下去,出现一个“小坑”,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水肿。
腰部胀痛或剧烈疼痛,疼痛可放射到同侧大腿根部、大腿内侧及生殖器。
可见于急性肾小管阻塞等,出现贫血如眼睑、口唇等部位皮肤发白,严重者皮肤蜡黄;容易疲劳、乏力、头晕、黄疸(巩膜、皮肤黏膜发黄)等症状。
24小时尿量<400ml。
小便是洗肉水样的淡红色。
患者可表现出四肢麻木感,继而乏力,肌无力和发作性软瘫等症状。
主要表现为面部和四肢发麻、神经肌肉兴奋、肌肉抽搐、恶心、呕吐、腹泻和便秘等症状。
指尿液中含较多白细胞和(或)脓细胞(破坏的白细胞),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重者可出现典型的急性肾衰竭表现,主要表现为肾功能突然下降、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等症状。
主要表现为肾浓缩功能受损,表现为多尿、尿崩、烦渴、失水等。
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痛等全身过敏表现,也可呈肾病综合征表现。
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呕吐、水肿、贫血、意识障碍等。
慢性溶血发病缓慢,表现贫血、黄疸和脾大;急性溶血发病急骤,短期大量溶血可引起寒战、发热、头痛、呕吐、四肢腰背疼痛及腹痛等症状。
当患者出现烦渴、多尿、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可就诊于肾内科,并做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但要与糖尿病肾病、小管间质性疾病等进行鉴别。
患者体检检查有异常情况下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患者出现烦渴、多尿、皮疹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中毒症状,全身不适或疼痛情况应立即就医。
优先考虑去肾内科。
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去神经科。
出现皮疹症状去皮肤科。
当患者出现白细胞或者红细胞减少等血液系统症状时可以去血液科就诊。
当出现呼吸困难或者呼吸急促时需要到呼吸科就诊。
最近出现过呼吸急促或者心悸的症状吗?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出现这种症状多久了?
是否有肾脏疾病等病史?
请问您的职业是什么?
有无毒物或化学物质接触?
通过测定与分析血液中有形成分质与量,进而辅助中毒性肾病的诊疗。
通过对尿液的一种分析,来检查尿液中是否有异常成分,来判断患者是否有肾脏的疾病,对中毒性肾病病因的判断有极大意义。
通过对患者血肌酐、血尿素、血尿酸、尿肌酐、尿蛋白、选择性蛋白尿指数的检查,判断患者肾脏状况,利于医生诊断患者病情。
可有低血钾、酸中毒、高尿钙、高尿磷,血SGPT升高,黄疸指数升高等,便于医生确诊。
可发现肾钙化、肾结石等,便于医生鉴别。
可以通过检查身体中的毒性物质,观察身体中的毒性物质是否超量,然后来判断是否为中毒。
通过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等有蛋白尿、尿酸指数升高等情况出现,生化检查可有低血钾、酸中毒、高尿钙、高尿磷,血SGPT升高,可以诊断确诊。
以慢性高血糖、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于糖尿病史10年以上的患者,肾活检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生,典型损害为Kimmelstiel-Wilson结节形成,可明确诊断。
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血尿和蛋白尿等,本病早期往往伴血清IgA升高,肾活检弥漫系膜增生为常见病理改变,免疫病理是IgA及C3为主要沉积物,据此可鉴别。
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等,可伴有皮疹,多见于20~40岁女性,肾活检光镜下除系膜增生外,病变有多样性特征。狼疮性肾炎有狼疮的特征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阳性,全血减少等可供鉴别。
临床表现主要为少尿、皮疹、肾功能损害,鉴别点主要在于中毒性肾病有毒物接触史。
中毒性肾病暂无有效药物治疗,一般无需进行手术治疗,对于中毒症状患者应首先停止接触毒物,可对患者进行透析治疗、药物治疗,严重情况下进行肾移植手术治疗等。与蛋白结合率高者腹膜透析效果好,应慎用血浆置换法。本病治疗周期较短,急性中毒性肾病部分可恢复,其预后与病因及肾脏损伤程度有关。
首先停止接触毒物,严重者可对患者进行透析治疗。
常用药物有非特异性解毒剂、利尿剂、多巴胺等。
又称一般解毒药,包括硫酸铜、吐酒石等催吐剂、硫酸钠等泻剂、高锰酸钾等氧化剂、硫代硫酸钠等还原剂、稀盐酸和碳酸氢钠等中和剂等。主要功效为能阻碍毒物吸收、促进毒物排出、破坏胃肠内尚未吸收的毒物、解除因中毒引起的严重病状。
包括呋塞米、托拉塞米、安体舒通、双氢克尿噻和氢氯噻嗪等,在患者大剂量或长期应用利尿剂时可见低钾血症、低氯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糖尿量降低等不良反应。
适用于心肌梗死、创伤、内毒素败血症、心脏手术、肾功能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休克综合征等,对盐酸多巴胺及本品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
若患者病情严重,进展至尿毒症,肾功能不可恢复,需长期透析者可考虑肾移植手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透析治疗效果不明显患者。手术是由腹部开刀,植入的新肾被置放在下腹部靠近腹股沟处(如右侧髋窝),不需要拿掉原有的两颗肾脏,而只须将新肾的血管接到受赠者腹部血管,并且将新肾的输尿管植入受赠者的膀胱壁即可,但肾移植手术配型难度较大。
如血液透析,可预防或治疗肾功能衰竭,协助清除肾毒性物质。
中毒性肾病治愈率相对较低,与引起肾衰竭病因相关。有的可完全恢复,如肿瘤化疗导致高尿酸血症引起急性肾衰竭,鱼胆中毒导致急性肾衰竭。有些不能恢复,如汞中毒导致膜性肾病。通过及时停止接触毒物,并进行透析治疗等可改善预后情况。
中毒性肾病难以彻底根治,少数患者可治愈。
若无急性肾衰竭等严重性并发症情况下,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时间及频率复诊,建议每月一次,在复诊时可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检查等判断患者体内是否有残留毒素及病情恢复情况。
中毒性肾病可多补充维生素,宜吃具有利尿作用、具有补肾作用及具有解毒作用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生冷寒凉或尿酸含量高的食物。
如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促进身体健康。
如冬瓜具有很好的利尿作用,可促进进入体内的毒素排出体外,从而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韭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同时具有很好的补肾作用。
如烟酒,腊肉含有丰富的盐分,可造成水分在体内的蓄积,从而有增加肾源性高血压的发生几率。
对患者护理应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适当锻炼,如室内散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自理生活等,但应避免劳累;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注意保暖,防止受凉;避免接触重金属、化学等致病源。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适当锻炼,如室内散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自理生活等,但应避免劳累。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避免接触重金属、化学等致病源。
监测患者水平衡:坚持“量出为入”的原则。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同时将出入量的记录方法、内容告诉病人,以便得到病人的充分配合。每天监测体重。
监测并及时处理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中毒性肾病的基本知识,使其理解本病虽然难以彻底根治,但只要坚持积极治疗,消除或避免加重病情的各种因素,可以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指导家属关心、照料病人,给病人以情感支持,使病人保持稳定积极的心理状态。
患者在生活中勿接触毒性物质,勿进食鱼胆等。
早期识别处于危险期的患者,消除对肾脏的潜在损害是防治中毒性肾病的原则。可了解中毒性肾病的基本病理知识和中毒因素,避免接触可致毒物质,防止中毒。在日常生活中也应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
肾病患者及处于危险环境者都需要进行早期筛查,可在每年或每月体检时进行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等筛查。对于肾病患者,应按时复诊,防止原发病引发此症;对于危险环境患者,要按时体检,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就诊,便于早期筛查。
了解中毒性肾病的基本病理知识和中毒因素,及时避免,防止中毒。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按时吃饭,积极锻炼身体。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常洗手,防止细菌滋生。
4338点赞
[1]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第15版.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481.
[2]刘德培.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肾脏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399.
[3]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第15版.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73-30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