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脂肪瘤为常见的良性肿瘤,是成熟的脂肪组织与异常增生活跃的血管组织混合形成的特殊类型的肿瘤,其病因尚未明确。血管脂肪瘤好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男性多见,儿童及50岁以上者罕见,多发生于前臂,其次可见于躯干和上臂。临床表现为皮下多个小结节,常伴有疼痛感和触痛感。一般无需治疗,若疼痛剧烈者可以通过手术进行切除。
该类型最多见,直径0.5~3.5cm,呈圆球形或分叶状,边界较清楚,有一定活动性,表面呈正常肤色,质地较软,柔韧而有弹性,触之有囊样感,少数有轻度压痛。
较为少见,多发生于四肢或胸、腹部。
多位于腰部,呈扁平分叶状,边界不十分清楚,与皮肤粘连较紧,不易移动,质地较坚实,表面常凹凸不平。
该类型少见,主要发生于臀和股,触之皮下有一片浸润性斑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较紧,质地坚实,表面高低不平。一般生长缓慢,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即停止发展,不破溃,亦不转移。约1/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疲倦、乏力和较明显的腰酸感。局部可无自觉症状,但多有不同程度的阵发性刺痛、隐痛或紧缩感。
该疾病病因尚未明确,有待研究。部分学者认为因此病部分患者有家族聚集倾向,可能与家族遗传性有关,但具体遗传方式尚未明确。
血管脂肪瘤好发于20~40岁的中青年男性以及体型肥胖者。约2/3患者病例呈多发性,5%有家族倾向。好发部位为前臂,其次可见于上臂及腰腹。
该类人群常常由于劳累或者饮食不规律造成脂肪瘤的出现。
身体脂肪率较高者,脂肪可能会堆积在血管,造成血管脂肪瘤的形成。
血管脂肪瘤多青春期后发病,单发或多发,肿瘤表现为圆球形,或分叶状结节,一般约板栗大,边缘清楚,有一定的活动性,扪之有囊性感,少数表现为蚯蚓状或梭型条索状,也可呈片状或弥漫性浸润,有轻度痛感,压迫或触摸均能引起疼痛。约1/3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疲倦、乏力与明显腰酸痛感。
该症状常见,血管脂肪瘤为皮下缓慢生长的肿块,经病情发展逐步长大最终可成为稍微高出皮面的皮下结节。结节表面常呈肤色,个别呈蓝灰色或青灰色。有时皮疹亦可表现为皮下斑块、皮下条索和弥漫浸润性斑块。
该症状常见,血管脂肪瘤为软组织肿瘤,触之柔软。
较为常见,血管脂肪瘤初期可无痛感,其逐渐生长压迫其他组织会产生压痛或疼痛感。
典型皮损会产生自觉疼痛或触痛感,可能与肿瘤的毛细血管内微血管有关。
部分患者会伴有乏力、疲倦等症状,因血管脂肪瘤生长过多而对人体自身精力而产生影响。
因肿瘤的生长,逐渐压迫血管,可能引起血管破裂而引发内出血的情况。临床表现多为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表情淡漠、呼吸变浅、口渴等症状,需及时有效的就医止血。
临床表现为极度消瘦、贫血、无力等症状,可能与肿瘤生长过程中长期慢性消耗体能有关。
因肿瘤的生长可能会造成血小板消耗过多或分布异常。临床表现为皮肤出血点或瘀斑、牙龈渗血、鼻出血等,严重者则吐血、尿血、拉黑便等。
血管脂肪瘤为常见的良性肿瘤,生长速度缓慢,基本不会扩散转移,故一般无需治疗,若疼痛剧烈者或皮下结节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去医院就医。
出现多个皮下结节,按之疼痛。
出现结节异常,如按之坚硬、明显红肿等,或疼痛剧烈。
患者出现头晕、阵发性眼前发黑、视物模糊,甚至昏迷、意识模糊。
患者出现心慌、心率脉搏加快、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肿瘤科就诊。
若出现疼痛剧烈时应去外科就诊,根据情况进行外科切除手术。
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如休克、昏迷时应先去急诊科就诊。
身高、体重是多少?平常测过体脂吗?
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有皮下结节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出现皮下结节、结节处疼痛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疲倦、乏力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通过此项检查确定细胞有无异型性,分化程度如何,作为血管脂肪瘤的诊断性诊断。
二维超声表现位于皮下,外形呈圆形、椭圆形,内部高回声为主,高低回声相间,境界欠清晰,具备皮下脂肪瘤一般声像特点,包膜回声不明显。彩色多普勒表现瘤体内部可见增多甚至丰富的条状血流信号,以此可以判断为血管脂肪瘤。
躯干和四肢软组组的血管脂肪瘤一般发生于皮下或肌肉内,表现为病变局部软组织肿胀或呈瘤状突出,也可呈皮下结节影,肿瘤边缘光整也可不光整,境界尚清楚,其密变不均匀。
CT平扫显示,病灶边缘光整或不光整,境界清楚。肿瘤密度呈脂肪样低密度,其内可见高密度的点状钙化影及中等密度组织影。肿瘤致使周围组织受压移位变形,CT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呈不规则强化。
出现皮下结节,触之柔软,结节处有疼痛或压痛感。
表现瘤体内部可见增多甚至丰富的条状血流信号是血管脂肪瘤的特征性表现。
结果显示为有明显包膜,常呈分叶状,切面呈黄色,并带有多少不等的红色,组织内除成熟脂肪细胞外,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以毛细血管为主,自包膜处沿间隔结缔组织向中央生长,内皮细胞增生,管腔狭窄,有的仅可容1~2个红细胞或完全闭塞,腔内常有透明血栓形成,间质内胶原纤维常呈均匀化化,无明显炎症反应,以此判断肿瘤类型。
脂肪瘤好发于40~60岁之间的男性,可见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以肩背部、颈部、腹壁、上臂、臀部和大腿内侧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为皮下无痛性肿块,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质地柔软。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有菲薄的纤维性包膜,球状、类圆形、结节状或分叶状,大小不一,直径多在5cm以下,切面呈淡黄色或黄色。
该病以在躯干部位多。结节在肌肉内可以不引起任何自觉症状,但大量感染时可有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结节在皮下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cm左右,硬度略似软骨,与周围的组织无粘连、压痛,皮肤除隆起外无其他改变。皮下结节有分批出现和自行消失的现象,而血管脂肪瘤的结节是有压痛的。
血管脂肪瘤为常见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极少发生转移扩散,一般不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治疗,若疼痛剧烈或影响正常生活时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血管脂肪瘤无药物治疗,脂肪瘤较小者无需治疗,较大者可选择手术切除。
对于血管脂肪瘤疼痛剧烈或者影响正常生活的患者可以采取局部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手术切除可根除瘤体,不残留病灶,术后复发率小。但术后刀口较大,影响美观。
血管脂肪瘤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若病情严重,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可以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
该疾病可以治愈。
血管脂肪瘤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该疾病通过治疗以后,需要半年或者一年去往医院进行复诊,通过辅助检查,观察是否存在复发的可能。
血管脂肪瘤患者应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合理控制总热量,合理营养物质分配,合理餐次分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慎食肥甘油腻之品,应以清淡饮食为主。
血管脂肪瘤患者应注意自己的体重及体脂率,从饮食和运动两方面相互配合进行减脂。除此之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少熬夜,保持心情愉悦放松。
在自己的身体承受范围内安排合理有效的减脂运动,循序渐进,贵在坚持,切勿急于求成。
应尽量早睡早起,规律作息,少熬夜。
术后根据伤口及个人体质情况可向医生询问口服抗生素类药物,遵从医嘱服用药物以便促进伤口愈合。
若为进行手术的患者,术后应避免过多触碰伤口,应保证伤口清洁干爽,可以适当用碘伏擦拭伤口进行消毒。
需注意皮下结节的状态是否发生变化或增长速度是否加快,若有改变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就医。
当患者做完手术以后,应保持伤口处的干净,整洁,避免伤口发生二次感染。
血管脂肪瘤目前病因尚未明确,但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及体型肥胖者,故平时应当注意饮食健康规律,适当运动,保持正常健康的体脂率。尽量放松自己的心情,不要长时间处在情绪高压的状态下,对于预防疾病有一定益处。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可少食多餐。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
经常运动,防止肥胖,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避免久坐不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少熬夜。
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焦虑、烦躁。
4928点赞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41-542.
[2]王宝玺.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皮肤病学[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367-368.
[3]轩维锋,崔立刚.浅表组织超声与病理诊断[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18.
[4]李伯埙.现代实用皮肤病学[M].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7:881-882.
[5]李伯埙,王俊民,肖生祥.皮肤病临床与组织病理学[M].世界图书西安出司.2015:786-78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