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肋是指第7颈椎上生发肋骨,为一种先天性畸形。发生率为0.5%~1.0%,是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一个常见类型,多在第7颈椎的一侧或两侧,右侧比左侧多见。多数颈肋畸形患者常无症状,只有10%产生症状,主要表现为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受压的临床症状,常以臂丛神经受压为主,称为颈肋综合征。
根据颈肋的形态可分为四型:
颈肋短小,刚超过横突,一般无压迫症状出现。
颈肋超过横突较多,末端游离并能直接抵触或压迫臂丛。有时由纤维束带与第一肋相连,此纤维带压迫臂丛神经。
颈肋几乎完整,并以纤维带与第一肋软骨相连,常压迫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
颈肋完整,并以肋软骨与第一肋软骨连接,亦常致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和静脉受压。
颈肋主要病因是在胎儿时期接触各种物理、生物、化学等容易致畸的因素所致,好发于有颈肋家族史者、肩部摔伤者、肩部负重者的人群,颈椎结构先天发育不良等可诱发颈肋。
孕妇服用某些易致畸药物或食物中的亚硝胺等物质,如食用过多的酱菜、腌菜等,此类食物具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可导致颈肋畸形发生。
孕期接触射线或做过相应检查,如γ射线。亦或者接触核辐射,在有核辐射地区停留,均会导致胎儿出现颈肋畸形。
孕妇在孕期感染巨细胞病毒,也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由于颈部生物力学改变,其颈椎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同时亦可诱发颈肋的发生。
可诱发出颈部症状,如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膨出等,同时亦有诱发颈肋的可能。
颈肋发生率为0.5%~1.0%,55%的颈肋是在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并不出现临床症状,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双侧同时出现颈肋者占50%。
有颈肋家族史的人群,比普通人群发病率明显增高。
如未经治疗,可导致软组织增生,在颈肋的基础上进一步压迫,累及神经、血管和肌肉,可出现疼痛、麻木等。
长期肩部负重的人群,重物压迫颈肩部,使此部位的软组织病变,可发生颈肋。
患有颈肩部疾病的患者,如若未得到有效治疗,随疾病发展,可引起其他病变,如颈肋。
颈肋好发于20~40岁长期从事劳动的中年女性,男女比例为1:2~1:3。
大多数颈肋患者无任何症状,只有当血管,神经受挤压时才表现症状,颈肋的一般体征为患者肩部多肌肉饱满,锁骨上窝浅,有时可触及隆起的包块或肥厚的斜角肌,其并发症主要为手指肿胀、手指尖坏疽、气胸。
自觉患侧颈肩部酸痛无力或有刺痛、烧灼感或麻木感,颈痛和麻木向肘部、前臂及手的尺侧放散,前臂及手部尺侧感觉障碍,患者还可出现手指动作不协调、精细动作失灵的情况。
一般无患肢严重循环障碍,仅部分病例自觉患手发凉,当高举两手时患手变白,温度下降,桡动脉变弱或摸不到,两手放下时明显充血。压迫锁骨下动脉,可导致上肢因血液回流受阻出现瘀血,上肢缺血可出现青紫症状。
患侧锁骨上窝饱满,大部分病人可触及前斜角肌紧张肥厚,可触及骨性隆起,并有局部压痛向患肢放射痛。
颈肋严重者三个下神经干均可受牵扯,血管受累的症状,表现为手与手指出现反复的肿胀、寒凉、苍白、发绀与麻刺痛,在极严重的病例可发生手指尖的坏疽,血管受累时常有锁骨下动脉受压。
颈肋的发生可由外伤导致,如果患者因外伤伤及颈部或锁骨部位,同时累及胸腹部时,如贯通伤等,可同时并发气胸的发生。
颈肋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不易察觉,但出现症状时,患者可自觉颈肩部酸痛无力或有刺痛等,可就医诊断,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治疗,可通过一般检查、X线摄片、CT等明确疾病,可与肋锁综合征、胸小肌综合征等疾病进行鉴别。
普通人群自觉颈痛和麻木,并且向肘部放散,应及时就诊。
当普通人群出现上肢青紫、溃疡时,应立即就诊。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若神经受压表现明显,如上肢麻木无力、手指动作不协调,可致神经内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出现症状多长时间了?
上肢有什么异常感觉吗?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颈痛和麻木等?
以往有无相关疾病史?
颈部基底压痛,颈椎活动受限。旋转颈椎使向健侧倾斜,在颈肋部加压均能引起局部压痛及放射痛。在锁骨上区偶尔可以触及饱满的搏动,扪诊可扪及一个压痛的肿物,在锁骨下动脉部位可闻及一杂音。一般不影响功能活动,当表现出运动的症状时则病变较为严重,可能有力弱、萎缩,与手部内在肌的颤动。尺神经受压时第4、5指可出现感觉过敏现象,大鱼际肌与拇内收肌萎缩;正中神经受影响表现为大鱼际肌萎缩,也可有二头肌、三头肌与桡骨骨膜反射等减低。
颈胸椎处有颈肋,可以看出其大小形状与锁骨及第一肋骨的关系。
CT可作为进一步补充检查,当X线不能很好的显示颈肋症状时,可增加CT检查,CT可发现较小的颈肋以及评估颈肋对周围软组织的压迫程度。
颈肋的诊断需通过临床症状与辅助检查确诊。
神经受压患者自觉患侧颈肩部酸痛无力或有刺痛、颈痛和麻木;血管受压无患肢严重循环障碍,仅部分病例自觉患手发凉、温度下降。
X线片可见颈胸椎处有颈肋。
肋锁挤压试验为阳性,即当肩部受重压,使肩关节向后向下时,由于第一肋骨与锁骨间隙变窄,桡动脉搏动变弱或消失,是鉴别本征的依据。
胸小肌综合征是胸小肌与胸壁挤压神经血管束而引起,可依据超外展试验阳性,即肩外展、后伸,牵引胸小肌而出现桡动脉搏动消失,而做出诊断。
颈椎X线片显示椎间孔狭窄或椎体后缘有骨质增生。
颈肋症状较轻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包括按摩、理疗,必要时加用止痛剂,适当休息等。症状严重或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治疗周期可持续3个月,甚至半年。
为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为本病常用的止痛药物,可缓解颈肩部疼痛的症状。
属于水溶性维生素,有营养神经作用,可以改善本病引起的上肢麻木症状,且对于肌肉萎缩也具有一定效果。
目的为缓解症状,适应症为检查证实颈肋是主要压迫原因;持续剧烈疼痛者;肌电图检查UNCV小于60m/s。
目的为彻底治疗本病,症状也可得到改善,适应症为检查证实第1肋骨是构成颈肋的重要因素。
按摩颈肩部可起到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改善颈肋引起的上肢发凉等症状。
可使用热疗,对颈肩部同样可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缓解颈肋引起的症状。
适当活动胳膊,既有助于血液循环,还能防止肌肉萎缩。
颈肋患者经过有效积极治疗后可达到治愈效果,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不遗留后遗症,对患者寿命不影响,但应遵医嘱进行定期复查;若不经治疗任其发展,患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等后遗症。
颈肋患者经过有效积极治疗,能够治愈。
颈肋患者经过有效积极治疗,不影响自然寿命。
颈肋患者经过有效积极治疗后,可不遗留后遗症,若未经治疗或消极治疗,随疾病发展,患者可出现肌肉萎缩、溃疡等后遗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患者痊愈后,要在3个月后医院复查X线或CT,观察压迫是否解除。
颈肋患者无特殊饮食注意事项,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即可,平日注意补充营养。
颈肋患者要避免伤口感染和沾水,待伤口恢复后进行适当运动,同时患者应注意伤口、自身病情的变化,也应按医生医嘱服药并注意用药安全。
注意伤口清洁,避免伤口感染、沾水,按时换药。
伤口未恢复之前应减少活动,待伤口痊愈后,进行适当运动,但避免进行重体力活动,如提重物等。
手术后患者应随时关注伤口变化情况,如果出现伤口部位发热、肿胀,甚至有液体溢出,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患者服药期间,要特别注意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如皮肤出现皮疹以及瘙痒不适,若出现此类症状时,首先应停药,并及时就医。
颈肋为一种先天性畸形,但可通过易引起颈肋的高危因素进行预防,如外伤、颈肩部疾病等预防,有颈肋遗传史者应每年进行健康体检。
应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尤其要注重颈部的检查,以早期发现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可选择颈部X线检查,如若发现异常,可进一步行CT检查以明确诊断。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护颈肩部不受伤害,若不慎受伤,应及时治疗。
积极治疗颈肩部疾病,减少颈肋发生率。
孕期母亲应避免各种致畸因素,如巨细胞病毒、接触化学物质如汞、接触放射线等。
避免颈部长期负重,尤其是中青年女性,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
4246点赞
[1]孙昊洋.胸椎半椎体合并对侧肋骨融合伴颈肋1例[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028(003):483,491.
[2]栗鹏程,王志新,陈山林,等.采用经锁骨上入路切除斜角肌和第一肋方法治疗非特异性胸廓出口综合征[J].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19,4(02):20-24.
[3]徐晨晨,张立军,刘振江.先天性锁骨假关节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8,017(002):155-15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