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上端骨骺分离主要是由间接暴力所致的急性损伤,当前臂处于内收、伸直和外旋位时,暴力沿肱骨干向上传导,作用于骺板造成骺板分离,表现为跌倒后患侧肩膀肿胀、剧烈疼痛、活动障碍等,结合X线检查可确诊,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可导致儿童骨骼生长功能障碍。预后与骺板生长潜力、受伤年龄和损伤范围有关,但一旦发生并发症,致畸程度严重,目前主要治疗有闭合复位外固定及手术等,接受正规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骨折线完全通过骺板,骨骺从干骺端滑脱,复位后一般不引起发育障碍。
骨折通过骨骺并形成一个三角形干骺端骨折片,此处有骨膜联系,易复位较稳定。
此型整复时要使关节面完整复位,否则影响关节功能。
由纵轴方向压缩暴力所致,晚期容易有发育障碍。
骨骺分离前后移位小于干骺断面的1/4,向前成角小于20°,易于复位,固定后易于保持断端的对位,即使未复位也不易使移位再加重。
骨骺分离前后移位超过干骺断面的1/4,向前成角大于20°,外固定难以稳定骨折端的对位,若将上臂前屈大于60°可增加其稳定性。
间接暴力是导致肱骨上端骨骺分离的主要因素,如跌倒时上肢外展、前屈、外旋及内旋,可合并骨折,一般好发于4~18岁青少年,无明显诱发因素。
肱骨上端骨骺分离主要由外力所致,其中最主要因素为间接暴力,如摔倒时前臂处于内收、伸直和外旋位,暴力沿肱骨干向上传导,作用于骺板,致使其分离出去。
此病目前暂无较为权威的流行病学研究。
肱骨上端骨骺分离好发于4~18岁青少年,尤其是易发生外伤和意外的儿童。
肱骨上端骨骺分离常在暴力作用后表现为患侧肩部局部肿胀、青紫、剧烈疼痛、活动障碍、并可闻及骨擦音,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儿童骨骼生长功能障碍,其中包括肢体短缩和成角畸形。
因骨折位于关节外,局部肿胀明显,可有皮下淤血,呈青紫状。
尤以活动时为甚,同时伴局部压痛,肩关节及周围叩击痛。
由于活动导致疼痛加重,因疼痛不敢活动,发生活动受限。
肩关节发生轻微移动可能有摩擦声,是分离的骨片发生摩擦发出。
轻敲肩关节及周围疼痛明显加重。
儿童骨骼生长功能障碍,包括患肢短缩和成角畸形,主要因为骺软骨损伤会使骺板全部或部分提前闭合,从而引起肢体短缩和(或)成角畸形。
肱骨头缺血坏死,可由骨折使肱骨头供血血管断裂所致。
如腋神经损伤等导致三角肌萎缩形成“方肩”,上肢外展受限。
患者出现外伤且表现为肿胀、青紫、剧烈疼痛时,建议到急诊科、骨科就诊,并进行体格检查、影像学等检查,并来确诊肱骨上端骨骺分离,注意与肱骨大结节骨折等疾病相鉴别。
摔倒手撑地等外伤史后,患肩出现肿胀、青紫、剧烈疼痛、活动受限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外伤史后肩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明显肿胀、青紫、听到骨擦音时,应尽早前往急诊科,就诊较为便利时可直接前往骨科。
有无跌倒损伤史?
患侧肩膀是否能活动?活动时疼痛是否加剧?
局部是否疼痛?有无压痛?
损伤多长时间?
是否曾经就诊?有无治疗?何种治疗?
根据问诊是否有外伤史,触诊是否有患肩肿胀、青紫,压之疼痛,肩部活动受限或不能,被动活动时是否可闻及骨擦音,叩诊肩关节及周围是否有叩击痛进行初步诊断。
包括X线、CT、核磁共振,可明确是否骨折及损伤严重程度,为病情评估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一般X线即可诊断,较其他两项更便捷和便宜,而后两者可更清楚的显示病变,此外核磁共振没有辐射,X线和CT有辐射。
有外伤史。
患者年龄18岁以下。
外伤后患侧肩膀肿胀、剧烈疼痛、活动障碍,骨骺线处的环状压痛,肩关节叩击痛。
影像学检查可见骨折线,或软组织肿胀阴影等。
通过以上表现可确诊为肱骨上端骨骺分离。
同肱骨上端骨骺分离一样表现为外伤史后患肩疼痛、肿胀、活动障碍,但因18岁后骺软骨消失,骨骺闭合,故解剖颈骨折主要见于20岁以上,X线不见骺软骨影,而骨骺分离多见于,18岁以下X线上见不显影的骺软骨,以此可以相互鉴别。
与肱骨上端骨骺分离一样有外伤史,前者主要为肩部以下上肢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患肢可有缩短,后者主要为肩部表现,且有肩关节叩击痛,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部位及类型,据此可以鉴别诊断。
与肱骨上端骨骺分离一样有外伤史,均表现为肩部疼痛、肿胀、活动障碍,常与肩关节前脱位及肱骨外科颈骨折同时发生,X线可见肱骨外侧骨折片,有助于鉴别。
肱骨上端骨骺分离应立即急诊整复,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闭合复位外固定、手术治疗,如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以及人工肩关节置换,还可以通过药物来消炎止痛,一般需要治疗1~3年。
手法复位外固定,即通过手法牵引、推挤等令分离的骨骺回到正确的位置,手法复位后,采用肩肘固定带对患肢进行牵引并固定4周,以维持骨折端的对位,若复位不满意,可行卧床上肢外展牵引。
如头孢地尼等,预防外伤感染。
如塞来昔布等,用于镇痛。
如三七片等,有益于镇痛、促进骨折愈合。
用于手法整复失败或肱骨头已脱位者,手术治疗方式较多,包括解剖钢板、克氏针、弹性髓内钉、外固定架、骑缝钉,以及PHILOS锁定钢板等。但由于骨折端靠近肱骨近端骨骺,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有创伤小,手术瘢痕小,操作便捷,手术耗时较短等优点,复位后一般仅用三角巾悬吊伤肢,不做特别的外固定,术后患儿能够很快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临床上广泛使用,一般在术后3周拔钉。
对于年轻患者,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活动度,但不少患者对此治疗的结果不甚满意。故年轻患者应用人工肩关节置换须十分谨慎,尽可能进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但必须能达到良好复位,若术中无法达到满意的复位则改为人工肩关节置换。
三角巾悬吊:主要用于未发生骨折移位的肱骨上端骨骺分离,将上肢固定,防止进一步损伤。
肱骨上端骨骺分离接受正规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多无功能障碍,较少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不会影响寿命,建议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避免出现畸形。
肱骨上端骨骺分离经过积极正规的治疗,一般能够治愈。
肱骨上端骨骺分离一般不影响患者寿命。
肱骨上端骨骺分离多预后良好,少数可有患肢短缩、成角畸形或肱骨头缺血坏死等后遗症。
对幼年患者,痊愈后应每3个月到医院复查骨骺情况,复查满2年后改为每1~2年复查一次,直至骨骺成熟闭合成骨骺线。前期主要进行体格检查及X线等,包括有无压痛、叩击痛、骨擦音、骨擦感,有无局部红肿,有无畸形等,判断骨折愈合状况;后期主要进行X线等影像学检查,判断有无生长畸形或障碍。
骨折患者勿挑食,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早期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蔬菜、豆制品等,禁忌辛辣油腻;中期由清淡转为高营养,促进骨痂生长;后期饮食基本可以解除禁忌,多喝一些例如老母鸡汤、骨汤等强健骨骼,补充营养。
术后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火龙果等,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肉,多喝牛奶等富含钙质的食物。
瘀肿大部分吸收,饮食上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
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经开始有骨痂生长,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炖水鱼等。
肱骨上端骨骺分离患者术后一般无需卧床,可遵医嘱进行简单的活动及功能锻炼,以免发生关节僵硬、血栓等不良事件,但需注意避免再次移位。
除卧床上肢外展牵引外,术后一般不需卧床,经医生同意后可进行简单活动和功能锻炼,一般术后可立即活动手腕,2周后开始肩部活动。需注意患者固定,防止再次移位。
按医嘱服药,出现皮疹等任何不适症状,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请医生调整用约。
肱骨上端骨骺分离多受外力影响导致,最常发生于4~14岁青少年,故家长应加强对其安全教育,在其进行危险性较高的户外活动时,嘱其佩戴安全护具。普通人群日常应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身体的协调性,避免肱骨上端骨骺分离的发生。
对活泼好动的幼儿,应加强安全教育,避免受伤,让其了解一些损伤急救常识,避免二次损伤。
加强防护措施,如溜冰、骑车时佩戴护具,有成人监管。
4509点赞
[1]吴肇汉,秦新浴,丁强.实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119.
[2]叶华保,孙可,熊春翔,石泽锋.经皮穿针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骺分离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05:478-48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