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是指血糖低于正常新生儿的最低血糖值,多数新生儿生后数小时内血糖降低,低血糖使脑组织失去基本能量来源,无法进行代谢和生理活动,严重者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不论胎龄和出生体重,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血浆糖<2.2~2.5mmol/l(<40~45mg/dl)作为诊断标准,而低于2.6mmol/L(47mg/dl)为临床需要处理的界限值。
多发生在出生窒息、重度溶血病、母亲糖尿病和延迟喂奶者,80%的患儿仅血糖低而无症状,有症状者多发生于生后6~12小时内,只需补充少量葡萄糖,小于6mg/(min•kg)即可纠正,常于12小时内血糖达正常水平。另外,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的低血糖可致注意力、运动控制、知觉等轻微功能降低,长期神经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轻度升高。
由某些原发病如围产期窒息、硬肿症、败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缺陷、先天性心脏病或突然中断静脉输注高浓度葡萄糖液等引起,低血糖的症状与原发病不易区别,如不监测血糖易漏诊。
发生于母亲患妊娠高血压疾病或多胎,多为小于胎龄儿,还可发生红细胞增多症、低钙血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病,多见于出生时或生后2~3天,80%有症状,常反复发生低血糖症。
多由于先天性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引起,可伴有原发病如垂体发育不良、胰岛腺瘤、甲状腺功能亢进、亮氨酸过敏、半乳糖血症、糖原贮积症等临床表现,患儿对治疗的反应差。如孕妇曾分娩过类似的可疑新生儿,本次妊娠应进行相关检查以预测本胎发病的可能性。
新生儿是通过糖异生代谢途径的激活以及静脉、葡萄糖的利用、胃肠道供给的外源性葡萄糖来维持血糖稳定、肝肾糖原的分解,而当上述环节出现障碍时,便有可能引发新生儿的低血糖。本病好发于母亲有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压疾病史的患儿、红细胞增多症,ABO或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患儿以及早产儿、小于胎龄儿。
胎儿肝糖原贮备主要发生在出生前4~8周,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能量贮存少,生后代谢所需能量又相对高,易发生低血糖症。宫内发育迟缓、胎盘功能不全或围产期窒息者由于糖异生及糖原分解前体不足易发生低血糖症。
严重疾病如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硬肿症和败血症等易发生低血糖,这些情况常伴有代谢率增加、缺氧、低体温和摄入减少。寒冷或低体温的新生儿低血糖症发生率高,这与低体温时产热能力不能满足体温调节需求有关。新生儿感染时使葡萄糖来源减少,而葡萄糖消耗率较正常增加3倍左右,且感染时患儿的摄入、消化吸收功能均减弱,易导致低血糖症,缺氧、缺血可抑制脑能量的摄取。
暂时性高胰岛素血症常见于糖尿病母亲的胎儿,母孕期血糖高,胎儿血糖随之增高,生后来自母亲的葡萄糖中断,可致低血糖。严重溶血病的胎儿由于红细胞破坏,也可使胎胰岛细胞代偿性增生,发生高胰岛素血症。
新生儿半乳糖血症、糖原贮积症、亮氨酸过敏等均可导致低血糖,其他如垂体、甲状腺或肾上腺等先天性功能不全也可影响血糖水平。
遗传因素也可以导致新生儿低血糖,如先天性果糖不耐受、新生儿半乳糖症、枫糖病等。母亲患有糖尿病或肝脏疾病,口服β受体阻滞剂或降糖药物,容易引起新生儿低血糖。
生活方式,比如过度控制饮食、剧烈活动、进食的时间不规范、饮酒。
肝糖原脂肪障碍,比如肝硬化容易诱发低血糖。
过量的使用降糖药物会诱发低血糖。
尚无具体流行病学数据。
母孕期血糖高,胎儿血糖随之增高,生后来自母亲的葡萄糖中断,可致低血糖。
由于红细胞破坏,也可使胎胰岛细胞代偿性增生,发生高胰岛素血症。
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能量贮存少,生后代谢所需能量又相对高,易发生低血糖症。
新生儿低血糖症状早期一般无特殊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少动、尖叫、喂养困难、低体温、惊厥、昏迷、呼吸抑制、呼吸暂停等,本病可合并出现脑组织损伤、酮症。
本病主要表现包括轻至重度的意识改变,如嗜睡或昏迷、兴奋性高、刺激无反应,常随摄入葡萄糖很快逆转。疾病程度取决于低血糖持续时间及发生频率,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脑病,表现为少动、尖叫、喂养困难、低体温、惊厥、昏迷、呼吸抑制、呼吸暂停、青紫及肌张力降低,最严重者见于严重持续低血糖晚期,尽管提供外源性葡萄糖使血糖正常,临床症状及体征也很难快速恢复,多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生理状态下葡萄糖是大脑必须的能源,大脑功能的维持有赖于血液循环持续不断地供应葡萄糖,葡萄糖几乎是新生儿脑耗氧代谢的全部物质,新生儿低血糖时由于肝糖原的储量有限,为维持脑细胞能量代谢而使部分脑组织裂解,产生氨基酸及酮体等作为脑代谢的供能物质,而使脑组织被损伤。
糖代谢的基础主要来源于肌红蛋白产生的丙氨酸,而婴儿及儿童的肌肉组织相对比成人少,故由糖异生产生葡萄糖的能力亦有限,特别是有氨基酸代谢障碍时,只有脂肪代谢产生酮体,因此极易发生酮症。
由于反复及持续低血糖可使患儿出现不可逆的脑神经损伤,故一旦孕母有导致患儿发生低血糖的高危因素或发现患儿血糖低等均需立即到儿科、内分泌科就医,做血糖监测、胰腺B超和CT确诊。
有各种可能导致血糖低的危险因素的胎儿及新生儿。
喂养欠佳导致热量不够的新生儿。
大多数患儿优先考虑去新生儿科就诊,如无新生儿科可至儿科就诊。
如合并有其他疾病可到内分泌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有什么症状,比如嗜睡或昏迷、兴奋性高、少动、尖叫、喂养困难等,且症状持续时间?
出生时情况如何,是否为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等?
出生后开始喂养的时间,有无热量不足、拒奶等情况?
患儿有溶血病等?
母亲孕期有无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压病史?
是否至外院就诊?
高危儿应在生后4小时内反复监测血糖,以后每隔4小时复查,直至血糖浓度稳定。需注意取标本后应及时测定,由于新生儿红细胞多,且其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含最高,红细胞糖酵解增加,故全血糖值较血清糖低10%~15%,当血糖值<1.67mmol/L)时,这种差异更大。
疑有糖原贮积症时可行肝活检测定肝糖原和酶活力。
高胰岛素血症时可行这两项检查,可以确定脏器有没有实质性的病变。
症状性低血糖应行头MRI检查,可以判断颅内是否有病变。
母亲有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压疾病史,新生儿围产期有窒息、感染、硬肿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ABO或Rh血型不合溶血病等,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或肠内喂养延迟、摄入量不足等。有上述病史,伴不能解释的神经系统异常者应立即测定血糖。
准确测定血糖是诊断本症的主要手段,血浆葡萄糖较全血葡萄糖高13%~18%,生后1小时内测定血糖,对有可能发生低血的高危病人生后第3、6、12、24小时测定血糖。其他血液学测定如血胰岛素、皮质醇,生长激素ACTH、甲状腺功能、血及尿氨基酸、尿酮体及尿有机酸遗传代谢病检测等,根据需要定血型、血红蛋自、血钙、血镁,必要时做脑脊液、X线胸片、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症状多出现于生后5~10天,主要表现为呼吸暂停、激烦不安、肌肉抽动及震动、惊跳,重者发生惊厥、手足搐搦和喉痉挛,在新生儿少见。发作间期一段情况良好,但肌张力稍高,反射增强。早产儿生后3天内易出现血钙降低,其降低程度一般与胎龄成反比,通常无明显症状体征,可能与其发育不完善、血浆蛋白低和血清游离钙相对较高等有关,可完善电解质检查明确诊断,一般不会导致永久性脑损伤。
新生儿低血糖一般通过母乳喂养配合葡萄糖、氢化可的松、醋酸奥曲肽等药物改善。
任何时候都应尽早喂奶,母乳葡葡糖浓度低于配方奶,但其体浓度高,可促进糖异生并增加糖原合成的前体,因而优于配方奶。提到营养首选乳糖,无症状性低血糖首选肠道喂养,不建议用葡萄糖喂养,每小时需测定血糖,如血糖不升高,应更改治疗方案。
如血糖低于需要处理的界限值2.6mmol/L,患儿无症状,可静脉点滴葡萄糖,每小时一次监测微量血糖,直至血糖正常后逐渐减少至停止输注葡萄糖。如血糖低于界限值,患儿有症状,应立即静注入10%葡萄糖,随后继续滴入10%葡萄糖液,经上述处理低血糖不缓解,逐新增加输注葡萄糖量,外周静脉输注葡萄糖的最大浓度为10%。治疗期间每小时测定一次微量血糖,如症状消失,血糖正常12~24小时后逐渐减少至停止输注葡萄糖,并及时喂奶。此外出生24~48小时后溶液中应给生理需要量的氯化钠和氯化钾。
持续、反复及严重低血糖可导致神经系统发生严重不良预后,严重疾病可用肠外营养,直至血糖稳定并开始肠道喂养。如静脉输注葡萄糖,血浓度仍不能持正常,可给予氢化可的松,几天内可使血糖升高并稳定,应用前应测定血皮质醇水平。
持性低血糖可肌肉、皮下或静注射高血糖素,高胰岛素血症者可用二氮嗪或生长抑素,如长效醋酸奥曲肽。
低血糖症患儿如无异常体征,短期低血糖如及时纠正对患儿无影响,反复发作或持续性低血糖可导致患儿不可逆性的脑功能损害,引起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严重者智商低下,甚至导致患儿死亡。
新生儿低血糖经过积极的治疗能够治愈。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低血糖经过积极的处理,不会对寿命产生影响。
新生儿低血糖反复发作可引起不可逆的脑功能损害,如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智商低下,甚至有生命危险。
针对新生儿低血糖患者,要定期对月龄为1、3、6、9、12、18以及24时到医院复诊,评估患儿神经发育以及生长状况。
尽早开奶,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即可。
小儿低血糖应该忌食高糖、高蛋白饮食,并少量多餐。
对先天性代谢障碍引起的低血糖,如半乳糖血症或果糖不耐受症,应停用牛奶,给予不含乳糖的食物。
果糖耐受不良者应避免蔗糖、甜食或水果,采用无果糖饮食。
针对新生儿低血糖要做好血糖监测及患儿安全护理、早期喂养、预防感染,日常要定期监测患儿的血糖,对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处理,促进疾病的恢复。
及时进行血糖监测,每间隔1~2小时进行1次监测,连续监测2次为正常,可停止监测。
新生儿的体质比较弱,容易引发感染,需加强对新生儿进行皮肤护理,注意新生儿卫生。
加强保暖,保持正常体温,减少能量消耗是防治新生儿低血糖的重要措施。可以为宝宝加包被或放置热水袋,但要注意避免烫伤患儿,必要时置于暖箱中保暖。
家长不宜自行调节输液速度,使其过快,以免诱发代谢异常。
新生儿低血糖的早期筛查主要为定时监测血糖,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预防与低血糖有关的胎儿及新生儿高危因素,如胎儿生长受限、低体温或感染。
尽早肠内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并迅速治疗,防止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
不能经胃肠道喂养者可给10%葡萄糖静脉滴注。
母亲有糖尿病或妊娠合并高血压时,需加强产检,遵医嘱进行治疗,避免新生儿出现低血糖。
5021点赞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第5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2]申昆玲,黄国英.儿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2016
[3]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第9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杨桃,梁惠芬,刘小娟,罗淑元.新生儿低血糖症的临床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2018,12(17)
[5]于红霞.新生儿低血糖症90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06(84)
[6]杨静主编.坐月子与新生儿护理百科全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1-263.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