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炎综合征是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水钠潴留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常有前驱感染,以呼吸道和皮肤感染为主,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也易发此病。该病的治疗主要是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急性肾炎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起始于肾小球或病因不明的为原发性,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肾脏疾病为继发性。
原发性疾病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非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非IgA肾病、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继发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
急性肾炎综合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疾病;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全身性血管炎、过敏性紫癜、自发性冷球蛋白血症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有膜增生性肾炎、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增生性肾炎等;其他如血清病等。
急性肾炎综合征可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主要包括:
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最为常见,其中以急性链球菌感染后最为典型。此外,偶见于其他细菌或病原微生物感染后,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真菌原虫及寄生虫等引起的相关性肾炎。
如lgA肾病和非gA系膜增生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及新月体性肾炎的起病时或病程的某个阶段。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肾炎以及部分小血管炎和冷球蛋白血症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肾脏受累。
受凉、劳累、休息不佳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患链球菌感染。
急性肾炎综合征发病的年龄多为学龄儿童,3~5岁为发病高峰,年发病率为2/10万~4/10万,男性多于女性。急性肾炎综合征患儿约占泌尿内科疾病患儿的21%~31%,并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3~10岁儿童好发急性肾炎综合征。
有免疫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或红斑狼疮的患者易患急性肾炎综合征。
急性肾炎综合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见镜下血尿,重者肾小球肾炎表现典型,可出现肾功能不全症状,其中无症状性急性肾炎为亚临床病例,患儿仅有显微镜下血尿或仅有血清C3降低而无其他临床表现。
急性肾炎综合征是一组临床症候群,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其共同的临床表现是急性起病,几乎所有患者都有血尿(约30%可为肉眼血尿),可呈轻到中度的蛋白尿(部分患者可达肾病的蛋白尿),可有管型尿(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80%的患者有水肿和高血压,可以伴有一过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和氮质血症),严重时可因水钠潴留而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
小儿急性左心衰竭一般是儿童急性肾炎综合征的常见的症状。由于水钠潴留,全身水肿及血容量增加,肺循环瘀血很常见。所以在儿童患病的时候,一般会伴有气促、咳嗽以及肺底少许湿罗音等肺循环淤血的症状,有时候因为患儿会伴有呼吸道感染,容易被忽视。
急性肾炎综合征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就是高血压脑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剧烈头痛及呕吐,继之出现视力障碍、意识模糊、嗜睡。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这种并发症在治疗的过程中已经明显降低。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在急性肾炎的发病过程中,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物大量滞留,则会导致尿毒症的出现。
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时要及时去肾内科就诊,经过尿常规、血清补体试验、肾功能检查肾及穿刺活检病理后可以诊断急性肾炎综合征。
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患者出现高血压导致的头痛时,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肾内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急性发作的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
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持续了多久?
有没有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肾炎等)?
是否有感染(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感染等)?
是否还有其他症状(如尿量减少和氮质血症)?
可通过视诊和初诊观察患者是否有水肿,水肿的部位及是否为可凹陷型。观察是否有皮肤是否有出血点,以及出血点大小和性质。
通过尿常规检查了解尿液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及管型存在。通过血清抗体与补体检查帮助明确病因。通过血常规检查血液中各种细胞占比,判断是否有炎症存在。肾功能检查判断是否有肾损害。
通过对肾脏的B超检查观察肾脏大小、结构以及是否有病变。超声观察肾脏大小可帮助鉴别是急性肾炎还是慢性肾炎急性期,急性肾炎肾脏增大,而慢性肾炎往往肾脏不增大或缩小。
通过肾活检可明确诊断、判断病理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患者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如急性发作的血尿、蛋白尿、水肿喝高血压,可伴有一过性肾功能不全。
结合实验室检查,除了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外,尤其要结合鉴别诊断进行相关化验如一过性低补体血症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阳性提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血清抗GBM抗体阳性提示为抗肾小球基膜病,ANCA阳性支持系统性小血管炎,ANA阳性应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当临床过程不符合典型的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时应及时进行肾活检以明确诊断。
急性肾炎综合征多见于儿童,慢性肾炎综合征多见于成人;急性肾炎综合征常于感染后一周发作,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等,慢性肾炎综合征可以于感染后一两天内发作,不一定出现血尿;急性肾炎综合征血中补体C3常降低。
急性肾炎综合征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抑制肾小球炎症,不阻碍炎症的愈合过程,使炎症导致的瘢痕形成最小化,尽可能恢复至原来状态。因此关键是针对本综合征的共同症状一水肿、少尿、高血压、高氮质血症、血尿、蛋白尿等进行治疗,同时针对本病的合并症一急性肾衰竭、肺水肿、高钾血症、高血压急症等进行快速、合理的治疗。
虽然不能期待肾炎发生后应用抗生素能起到杀菌的效果,但从切断致病抗原向血中释放,控制感染灶局部残存的角度来看,应该使用抗生素。溶血性链球菌A组与葡萄球菌不同,不易产生耐药性。目前青霉素制剂,特别是苄基青霉素敏感性最强,投予青霉素制剂是目前基本的治疗。
轻症水肿通过饮食疗法和休息可以改善,严重时需使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因该病容易导致高钾血症,故不使用保钾利尿剂。水钠潴留导致少尿,对此主要应用袢利尿剂,但如果对利尿剂及原发病的治疗无反应持续少尿致尿素氮、血清肌酐持续上升时,需考虑透析治疗。
高血压是由于水钠潴留、循环血容量增多所致。轻症时应控制饮食,中度以上时合理应用以利尿剂(袢利尿剂)为基础的降压药进行治疗。但是使用袢利尿剂可以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进一步收缩出球小动脉,血管紧张素Ⅱ增加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PGC升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受体阻断剂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增加,起到抑制PGC升高作用。
血尿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肉眼血尿没有必要应用止血药。关于蛋白尿应针对各种病理类型进行治疗。当急性肾小球肾炎持续存在大量蛋白尿时,应进行肾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的应用方法是甲基强的松龙用3日进行冲击治疗,此后改为口服并逐渐减量。当血清肌酐>2mg/dl或者出现急性肾衰竭时,根据患者组织损害程度及其他临床症状进行判断。
急性肾小球肾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可引起急性起病;IgA肾病、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可引起氮质血症,因此治疗因疾病不同而各异,共同的是饮食疗法和透析治疗。透析介入时期:急性时为尿素氮大于28mmol/L、血清肌酐大于707umol/L,慢性时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0ml/min,同时参考临床症状和其他的化验检查结果。过了急性期血清肌酐仍>3.5mg/dl时可考虑应用口服肾衰宁或者尿毒清及碳片等吸附剂帮助排毒。
一般选用糖皮质激素,激素的应用原则是始量要足,疗程要够,减量要慢,小剂量维持,此外也可以运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法,缓解患者的病情。
急性肾炎综合征一般不需手术治疗。
急性肾炎综合征多数为自限性疾病,多数病人预后良好,一般不影响寿命,原发疾病过重可能会导致死亡,患者经过治疗后要定期复查尿常规。
急性肾炎综合征多数为自限性疾病,多数病人预后良好。6%~18%病例遗留尿异常和(或)高血压而转为“慢性”,或于“临床痊愈”多年后又出现肾小球肾炎表现。一般认为老年、持续高血压、大量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者预后较差;散发者较流行者预后差。
急性肾炎综合征一般不影响寿命,如果原发疾病过重可能会导致死亡。
患者要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若血肌酐持续升高或2个月病情尚未见好转,应及时行肾穿刺活检。
急性肾炎综合征的患者如有肾功能异常,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有高血压的患者要限制钠的摄入,高钾的患者要避免吃钾含量高的食物。
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宜补充高生物价蛋白质,如牛奶、鸡蛋。
有高血压的患者应低钠饮食,膳食中少加盐。
高血钾患者应避免食用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
营养应均衡,补充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如红薯、土豆、青菜、西红柿等。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护理与治疗同样重要。患者应注意休息,适宜情况增加运动;应预防感染,合理饮食,治疗期间监测尿量、尿颜色及血压。
患者应该注意休息,在病情缓解之后,增加一些活动量。
患者应注意预防感染,并且避免与其他传染病人接触。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记录尿量、尿的颜色、血压及水肿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急性肾炎综合征易伴发急性肾衰竭、肺水肿、高钾血症、高血压急症等并发症,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则要根据相应的并发症进行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药物,让患者能够更快的恢复健康。
急性肾炎综合征主要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故应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链球菌感染,对于可以引起急性肾炎综合征的疾病要积极治疗。
具有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早期可查尿常规。
积极锻炼、增强体质,避免链球菌感染。
患有可能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疾病时,要定期查尿常规和肾功能。
积极治疗可能导致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原发病。
4453点赞
[1]邓武成,朱雪花.急性肾炎综合征183例临床分析经验谈[J].心理医生疗,2018,24(23):134-135.
[2]骆晓春,梁甲秀.急性肾炎综合征183例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0):2291-2292.
[3]余永强.现代医院诊疗常规.内科、儿科分册[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9-39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