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病毒性感染之一,新生儿尤以早产儿常为全身性感染,病变累及多数器官,预后严重,死亡率高,3/4患儿是经产道感染所致。本病主要表现为疱疹、全身发热、嗜睡或烦躁不安,可通过药物治疗改善,预后不佳。
主要与非生殖器的感染有关,是借着病人的唾液来散布传染,但亦引起生殖器的感染,如口、唇、眼、中枢神经系统之感染。
主要与生殖器和新生儿的感染有关,是借着性接触散布传染的,但亦可引起口腔之疾病。
为局部的感染,如嘴巴 、皮肤、眼睛,其症状有局部的水疱疹、发热及其他的全身性症状。
乃原发型感染之后,病毒潜入局部神经的神经节细胞,再因发热、阳光、冷风、全身性感染等再引起感染。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是由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所致,可通过宫内感染、分娩时经产道感染和生后感染,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亦可通过被唾液污染的炊具而间接传染,可由发热、受凉、暴晒、劳累、机械刺激诱发。
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此种方式仅有4%。孕妇如有原发性疱疹病毒感染,病毒就可能在病毒血症期间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如在孕3个月内发生,可致小头畸形、脑钙化、小眼畸形等。
分娩时经产道感染是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占80%,母亲患生殖系疱疹,产道被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病毒可经新生儿的头皮、眼、皮肤、脐带和上呼吸道、口腔等侵入而发病。
占10%,可从母亲的口腔、乳房处感染,也可从密切接触的护理人员及同室的患儿处感染。
发热、受凉、暴晒、劳累、机械刺激等因素,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可增加患病的风险。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临床上较为常见,多见于早产儿,暂无明确流行病学数据。
本病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亦可通过被唾液污染的炊具而间接传染。
母亲有生殖系统感染疾病,或感染过单纯疱疹病毒的新生儿。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包括疱疹、全身发热、嗜睡或烦躁不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呼吸困难、三凹征或呼吸暂停的症状,本病可合并出现有尿道炎、膀胱炎、三叉神经痛、腰骶部神经炎、疱疹性脑炎。
疱疹属于本病最早、最典型的症状,主要出现于皮肤、眼、口腔黏膜等部位,基底部呈血红色且边缘清楚。
全身发热、浑身苍白,多为不规则热。
嗜睡或烦躁不安,患儿可表现为大声尖叫以后昏迷。
部分患儿可出现呼吸困难,出现呼吸伴有哮鸣音,吸气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明显凹陷,严重患者可出现呼吸暂停。
首次发病可引起尿道炎、膀胱炎,有尿频、尿急、尿痛。
病变部位常有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继发感染。
病毒可从口腔、口唇周围的疱疹病损处沿神经髓鞘向上蔓延,潜入三叉神经的感觉支和运动支而引起放射性疼痛。
引起向背部、会阴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肢体感觉异常或膀胱麻痹,此种并发症较少见。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前数日常在口唇周围或外阴出现疱疹。体温达38℃左右,有头痛、恶心、呕吐,少数患者脑部症状较重,甚至神志不清、昏迷。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增高,糖及氯化物变化较少。
父母有单纯疱疹病史,患儿出现簇集性水疱伴发热或已经确诊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患儿,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昏迷时需要及时到小儿内科就诊,通过做聚合酶链反应、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组织细胞学检查、脑电图确诊,本病需要与带状疱疹、脓疱疹、手足口病进行鉴别。
父母有单纯疱疹病史,患儿皮肤、眼、口腔黏膜有疱疹出现,伴有发热、烦躁不安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出现神志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应立即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小儿内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病变,应到神经内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倦怠、发热、局部灼热、瘙痒及潮红、红斑、簇集状小丘疹和水疱)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
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其出现的顺序?
曾到别的医院就诊过吗?做过哪些检查?治疗了吗?疗效如何?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可用疱疹的疱液、脑脊液、咽拭子等标本,接种培养细胞分离单纯疱疹病毒。
检测单纯疱疹病毒快速、敏感性高,但需严格控制假阳性。Marshall等推荐使用多重PCR测定,敏感性更高,平均24~48h完成,能区分HSV-1、HSV-2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可用多种免疫学方法检测疱疹病毒抗体,但由于存在交叉反应,早期的各种血清学检测方法不能区分病毒的型别。
皮损刮片及患儿尿沉渣处或母亲的宫颈取材涂片染色后镜检,可查见多核巨细胞与核内嗜酸性包涵体,有助临床诊断,但阳性率低,不能区分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近年来应用脑电图、CT、MRI来诊断脑炎亦有价值。
约30%的母亲曾有原发性或复发性疱疹病毒感染,有助新生儿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断。确诊依据病毒分离及培养、电镜检查、免疫荧光检查、血清抗体滴度升高(原发感染)及活检结果,检查发现有单纯疱疹病毒即可诊断。
本病患者表现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显著的神经痛,而单纯疱疹病毒以簇集性水疱为特征。
本病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以发生水疱、脓疱,已破溃而结成脓痂为主要的特征。与单纯疱疹病毒很相似,通过组织细胞检查相鉴别。
本病是以手、足和口腔发生水疱为特征,多发生于儿童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可在幼儿园中发生流行,而单纯疱疹病毒手、足、口腔的水疱不是同时发生。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通过隔离、避免搔抓等一般治疗,结合阿昔洛韦、万乃洛韦、泛昔洛韦、炉甘石洗剂、抗组胺药等药物治疗。
患儿应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干燥为止。
患儿发热时应卧床休息,多喝水,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保持皮肤清洁,为防止抓破疱疹,应剪短指甲,可以戴手套或用纱布包住手指。
阿昔洛韦是治疗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主要药物。
万乃洛韦和泛昔洛韦生物利用度更高,效果更好。
皮疹瘙痒时,可局部应用炉甘石洗剂或口服抗组胺药。
疱疹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局部可外涂抗生素软膏。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目前不能完全治愈,治疗不及时,病死率比较高。如患者出现症状复查时,需要进行复查。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无法通过治疗彻底治愈,且恢复效果也不佳。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但治疗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大部分幸存者会遗留神经系统损伤,如肢体强直、小头畸形及视力障碍等。
患者如再次出现聚集性水疱等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复查,主要复查病毒培养、免疫学检测等项目。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儿日常注意营养均衡即可,无需进行特殊饮食调理。
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患儿日常要注意休息,增强自身抵抗力,遵医嘱用药,水疱未破裂前避免洗澡、搔抓,同时注意监测患儿的症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患儿出现高热、口痛拒食、呕吐的症状时,需要进行补液。
注意休息和保暖,防止新生儿感冒,提高自身抵抗力。
遵医嘱用药,注意药物用法、剂量、疗程和注意事项,勿随意停药,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父母照顾好患儿,水疱未破裂前最好不要洗澡,也不要抓挠患处。
不要带新生儿外出,少去人流多的地方。
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及时给新生儿洗澡和擦拭身体。
穿干净、柔软的衣物,减少对身体的摩擦。
预防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主要是从母亲自身着手,母亲应尽量避免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同时在孕期不要接触感染疱疹病毒的人群。
对育龄或妊娠妇女进行免疫预防,接种疫苗,阻止母亲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如果孕妇既往患有过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则在怀孕期间应该做血清抗体检测。发现感染再度复发,必要时终止妊娠,防止新生儿的感染。
新生儿出生后,应避免接触感染疱疹病毒的人群,接触患儿前仔细洗手,讲究个人卫生,产妇乳房有疱疹损害应禁忌哺乳。
女性在平时要注意阴部的卫生,注意性生活时的清洁,避免高危性行为,预防生殖器的疱疹病毒的感染。
4386点赞
[1]孔繁军,邹静.儿童口腔黏膜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治[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9,54(4):286.
[2]郑雅琼.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激活潜伏感染EBV的分子机制研究;不同免疫佐剂增强EV71 VLPs免疫效果的比较研究[D].2015.
[3]冯星.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感染[J].苏州医学,2006,029(002):96-9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