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主要是由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及地方性动物病。耶尔森菌在低温下生长,小肠结肠耶尔森菌肠炎在一些寒冷的国家和地区或者寒冷的季节较为常见,因此有人称其为“冰箱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肠结肠耶尔森菌肠炎暴发较少见,以散发为主。婴幼儿以及儿童胃肠炎症状突出,成人以肠炎症状为主。起病急,已发热、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热程多为2~3天。虽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属于自限性疾病,但值得关注的是,由感染会引起多种肠外疾病,如结节性红斑、关节炎等等。
婴幼儿以及儿童胃肠炎型最为突出,成人则以肠炎为主。胃肠炎型又分为急性期、并发症期、再发期。
主要疾病有胃肠炎、末端回肠炎等,一般症状较轻,病情呈现自限性。起病较急,症状以发热、腹泻、腹痛为主。
主要表现为结节性红斑、关节炎、紫斑、荨麻疹、关节神经痛。关节炎是该菌感染常见的肠外表现,以成人为主,女性病人居多。关节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和关节囊液渗出。
在血清阳性的胶质病中有的病例血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抗体滴度较高,这一观察结果支持存在再发期。
具有多型性、多样化的特点,除有腹泻、呕吐之外,大致可归为四种类型:
有头痛、全身不适、发热、寒战、肝脾肿大,容易被临床考虑为沙门菌感染,大多数耶尔森菌败血症均属于此型。
成人多见,有发热、右上腹部疼痛、肝脾肿大,肝区明显触痛。最初临床多怀疑为阿米巴肝脓肿,继而个别病例发生肝损部脓肿,尸体解剖时可见肝脾组织内有很多散在的小脓肿和大量的含铁血黄素沉积。
青少年多见,表现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炎、急性末端回肠炎的症状和体征,有部分病例可触及直肠包块,本病最突出的特点是急性腹痛,因此被临床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发生率较低,报道例有脑膜炎、肺炎、蜂窝组织炎、结节性红斑等。
小肠结肠耶尔森菌肠炎主要是由于吃了被小肠结肠耶尔森菌污染的食物或者喝了被小肠结肠耶尔森菌污染的水源引起的,好发于儿童、老年人、有免疫抑制或者慢性疾病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人群容易诱发。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以通过食用污染的食品、进而感染。猪和牛是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贮存宿主,在传播疾病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进入小肠的细菌黏附在小肠上,并且产生一种肠毒素,促进水和电解质的分泌,引起腹泻,进入肠道的细菌还可损害结肠,并产生伴有血、脓和黏液的痢疾样大便。
长期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机体抵抗能力低下,容易诱发此病。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流行区域广泛,遍及五大洲,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道有本病的存在。尤其是在日本、美国、欧洲和加拿大,病例数逐年增加。日本是世界上报道暴发流行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美国。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发病率存在季节性变化,流行季节虽然在全球各地有所不同,但秋冬季节发病率明显升高。人群普遍易感,尚未见到再次感染的报道。
儿童、老年人、有免疫抑制或者慢性疾病者,这些人群是感染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高危人群,且容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食用被小肠结肠耶尔森菌污染的食物或者水源的人群容易感染此病。
部分人群经常食用冷藏在4℃冰箱内的食物,也易感染。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起病较急,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泻、腹痛、关节疼痛,严重者可出现肝脓肿、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腹痛,腹泻,腹泻一般持续1~2天,粪便多为水样,带有黏液,可有脓血便。腹痛可局限在右下腹,并且伴有腹肌紧张和反跳痛,容易被误诊为阑尾炎。
头痛、全身不适、发热、寒战,有的有肝脾肿大。
部分患者并发关节炎,通常在腹泻后数天出现关节疼痛,以及肿胀,半月余炎症逐渐消退,有些病人炎症可持续数月之久。
部分患者还有脑膜炎、肺炎、蜂窝组织炎等表现。
败血症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有肝部损伤,尸体解剖时可见到肝脾组织内有散在的小脓肿。
腹泻时大量水和电解质丢失,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严重者可能导致死亡,如果数小时内腹泻丢失液体量在2000ml~3000ml以上,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很容易造成脱水和酸中毒,以及电解质紊乱。
胃肠炎型并发症期,当毒素侵袭到其他结缔组织,很容易出现结节性红斑、关节炎、风湿性多发肌痛、骨髓炎、脑膜炎、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关节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以及关节囊液渗出。
当普通人出现急性肠道症状时,如腹痛伴有肌紧张和反跳痛、腹泻持续不缓解,大便为黏液脓血便或者水样大便时,需要及时到感染科、消化内科就医,并进行外周血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免疫学检查等来确诊,注意与阑尾炎、阿米巴肝脓肿等疾病相鉴别。
出现急性发热、腹痛、腹泻、寒战、腹痛伴有肌紧张或者反跳痛,腹泻持续不缓解,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黏液脓血便、水样大便,需要及时就医。
出现关节疼痛、肝脾肿大,需要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感染科。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精神萎靡、休克、昏迷、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建议去急诊内科就诊。
若病人消化道症状严重,考虑去消化内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有哪些症状?(如持续发热、腹痛、腹泻、寒战)
近三天内吃过什么东西?是否吃过生食?是否有饮食不洁史?
与你一同食用的人出现类似的症状吗?
出现症状多长时间了?期间有无就医?有无做过治疗?症状是否有改善?
常规检查外周血细胞、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白细胞计数增高,伴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常提示细菌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提示寄生虫感染。
可分离患者的血尿粪便、胆汁、痰液以及脑脊液等,最常用的方法是血、大便和尿的耶氏菌培养,用低温预先处理标本,可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
目前报道细菌培养阳性率不超过20%~25%,通过协同凝集反应,自患者的唾液、尿液和粪便中可检出耶氏菌抗原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生物学检测根据细菌不同的毒力基因设计引物进行细菌鉴定。
乙状结肠镜和结肠镜检查,50%的病例结肠黏膜正常。在某些病例,黏膜呈现广泛肿胀、红肿和脆弱。在典型病例可见类似与克罗恩病的口疮样小溃疡。
恢复期血清凝集试验急性效价呈现4倍以上增长或者滴1:160以上具有诊断意义,血清抗耶尔森菌外模蛋白免疫球蛋白A以及免疫球蛋白G检测具有更强的特异性。
典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症状,如急性发热、腹痛、腹泻、寒战。
在血、粪便、尿液或者胆汁培养中,可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部分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患者腹痛局限在右下腹部,并伴有肌紧张和反跳痛,容易被误诊为阑尾炎。阑尾炎一般具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麦氏点具有压痛为其特征性表现,腹部CT即可确诊阑尾炎。
败血症类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患者可有发热、右上腹部疼痛,以及肝脾肿大,肝区明显压痛,最初临床上多误诊为阿米巴肝脓肿。阿米巴肝脓肿通常不规则发热,肝区会有持续性钝痛,可能有时还会有恶心、食欲不振等表现,细菌培养可以鉴别诊断。
细菌性感染性腹泻肠道症状很相似,通常也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表现,但一般没有关节炎等表现。单纯根据肠道临床症状很难鉴别,可以结合感染病史以及细菌培养进行鉴别诊断。
小肠结肠耶尔森菌肠炎患者应该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积极对症支持治疗,补充因腹泻丢失的水和电解质。抗生素一般选用喹诺酮类或者三代头孢类,伴发脓肿者,抗生素治疗无效者,可予脓肿切开引流。
腹泻时一般不禁食,可进流食或半流食,暂时停饮牛奶以及其他乳制品,避免引起高渗性腹泻。腹泻伴呕吐或剧烈腹痛者,可给予阿托品类药物。
口服补液盐治疗适用于急性腹泻轻中度脱水,以及重度脱水的辅助治疗;静脉补液法适用于重症腹泻伴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中毒或者休克者;补充推荐使用乳酸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最初应该快速静脉补液,遵循补液的基本原则。
常选用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用于杀灭病原体,一般建议口服,病情严重者静脉输液治疗,18岁以下、肾功能损害患者禁止使用。
常用药物为头孢哌酮,病情严重者可联合氟喹诺酮一起使用,用于败血症患者,抗生素疗程要足。
用于脱敏治疗,减轻细菌诱发的免疫反应导致损伤。
伴发脓肿者,抗生素治疗后脓肿无缩小趋势,可以切开脓液引流,减少毒素吸收。
小肠结肠耶尔森菌肠炎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了解体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是否杀灭。
小肠结肠耶尔森菌肠炎能治愈。
小肠结肠耶尔森菌肠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每三个月复查大便常规、血常规,以及细菌培养,了解体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是否杀灭。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腹泻时一般不提倡禁食,饮食易消化的食物,切忌油腻性食物,暂停乳制品,饮食清淡。
食用易消化的食物,腹泻时提倡进流食或者半流食。
切忌多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提倡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补充足够的热量,优质的蛋白质,如瘦肉、鸡蛋。
暂时停止饮用牛奶和其他乳制品,避免引起高渗性腹泻。
小肠结肠耶尔森菌肠炎患者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吃被小肠结肠耶尔森菌污染过的食物。充分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
了解喹诺酮类药物或者三代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避免私自服药、停药。
注意饮食卫生,饭前饭后洗手,家庭用餐时使用公筷,避免交叉感染,及时消毒餐具,与家人进行消化道隔离。
患者应该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身体过于劳累,引起抵抗能力下降导致再次感染。有意识放松心情,避免过于紧张。
复诊时检查血常规、细菌培养,检查是否体内还残存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关注自己大便的性状、次数,例如大便是否带有脓血、是否成形,关节是否肿痛,如出现异常后建议及时就医。
腹泻伴呕吐或者剧烈腹痛的患者,慎用或者禁止使用阿片制剂,因为能强烈抑制肠道的蠕动,使肠毒素容易被吸收,加重中毒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可通过食用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传播,常规煮沸、干燥以及常规的消毒剂可杀灭病菌。总体预防措施是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对于儿童或者老年以及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或者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经常出现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应该建议每3个月到医院检查大便常规、细菌培养学等检查,筛查此类疾病。
对从事餐饮行业、保育人员以及给水人员定期体检,以检出慢性患者或者带菌者,对呕吐物以及腹泻物和餐饮用具进行严格消毒。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处理好污物、污水。
隔离患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5019点赞
[1]王宇明,李梦东,毛青.实用传染病学.第四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929-32.
[2]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五年制第九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69-174.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