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火癖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是指个体反复地故意地无法控制地纵火,且纵火并没有目的。纵火后往往会有快感,对着火现场及消防相关的东西着迷。对于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放火的人,一般称之为纵火者,需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
纵火癖的病因通常分为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两大类,也与神经生物学因素有关。本病主要好发于男性青少年,可能由于家庭破裂或校园暴力而诱发。
如个体的气质类型、可能的神经生物学倾向。纵火癖的青少年往往有犯罪的历史,有反社会的特质,有逃学、离家出走等行为。童年和青少年个体通常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适应障碍有关。患者可能是希望寻求家长的注意,也可能是潜意识中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报复。
父母忽视、童年期虐待,多数纵火癖家庭中父亲的角色是缺失的。环境因素中也包括患者有看其他人用放火等不当行为作为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的早期经历。
一些染色体异常疾病可能在纵火者中比例较高。
家庭破裂且父母都重新组建家庭的青少年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试图通过纵火来寻求家长的注意。
遭受校园暴力的青少年为了发泄、报复、威胁,开始会选择纵火来达成他的目标,进而成为一种癖好。
目前缺乏充足的资料说明纵火癖常见的发病年龄在哪个年龄段,较多的是儿童青少年期的纵火行为与成年纵火癖的关系。西方儿童青少年人群,其发生率为2.4%~3.4%,男孩多于女孩,高峰年龄段为12~14岁。
家庭因素与在纵火癖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
认知存在障碍者可出现无意识或是有意识的纵火行为。
长期处于较大压力生活下的人群容易导致四维出现异常,可能会通过纵火来释放自己的压力。
教育水平较低者无法正确意识到纵火的危害,发生纵火癖的可能性比普通人群要高。
根据研究发现,染色体异常者发生该病的概率较高。
纵火癖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无明显动机的反复纵火、着迷于与火灾相关的事物,还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疾病所表现出的症状。
纵火癖患者纵火并不是为了得到经济利益,表达社会政治观点,掩盖犯罪活动,发泄愤怒或报仇,改善生活环境等。
对纵火或它的情况背景,如纵火工具及用法、结果感到迷恋、有兴趣,好奇或有吸引力。当纵火时或目睹燃烧或参与处理后果时,有愉悦、满足感或紧张得到解脱感。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患者往往在幼年就出现学习成绩不良、逃学、被开除,反复饮酒、性放荡、说谎、破坏公物、偷窃、违纪、对抗长者、攻击人等表现。
患者常出现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交替的临床表现。
纵火癖患者在出现无明显动机的反复纵火等典型临床症状时,应及时去精神心理科诊治。本病主要通过常规体格检查、脑电图检查等排除其它器质性精神障碍后可以确诊。
当出现无明显动机的反复纵火、着迷于与火灾相关的事物等典型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纵火癖患者考虑去精神心理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症状是否反复出现?
是否到过医院就诊?
做过哪些检查?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纵火癖患者应首先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尤其着重检查神经系统有无异常体征。观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幻觉妄想,有无智能、记忆和人格方面的改变,是否存在心境的高涨、易激惹或悲观、绝望,有无消极自杀倾向等,自制力如何。
纵火癖属于精神系统疾病,应检查大脑是否存在器质性异常。
主要为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精神方面的障碍,所以患者填写心理问卷应如实填写,此外还可做人格测验,如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
纵火癖的诊断标准为:
不止一次故意地有目的地纵火。
行动前感到紧张或情绪激动。
对纵火或它的情况背景(例如纵火工具及用法、结果)感到迷恋、有兴趣,好奇或有吸引力。当纵火时或目睹燃烧或参与处理后果时,有愉悦、满足感或紧张得到解脱感。
纵火并不是为了得到经济利益,表达社会政治观点,掩盖犯罪活动,发泄愤怒或报仇,改善生活环境,也不是幻觉、妄想引起。
纵火不能用品行障碍、躁狂发作或反社会人格障碍来解释。
与为了获得钱财或达到报复、政治目的的纵火行为的鉴别,为了获得钱财或达到报复、政治目的的纵火行为,其目的是清晰的,具有明确的指向性。纵火癖的纵火行为仅仅在于自我的心理满足。
与边缘型和分裂型人格障碍的鉴别,边缘型和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偶尔也会有纵火行为,但这种纵火行为或者继发于愿望和行动受挫等精神刺激,或者继发于目的不明确的冲动或暴怒。也不会产生愉悦感、满足感和解脱感。纵火癖的纵火行为则来自内心驱动的强烈欲望和浓厚兴趣,行为实施过程或实施后会产生愉悦感、满足感和解脱感。
纵火癖患者的年龄不同、严重程度不同,治疗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其他干预疗法。
如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氯丙咪嗪等,可降低患者的冲动行为。
常用药物包括氯氮卓、地西泮等,对减轻焦虑、紧张、恐惧等症状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还有较好的镇静睡眠作用。
如丙戊酸镁、卡马西平等,可抑制患者的冲动行为。
纵火癖无有效的手术治疗。
对于儿童青少年,治疗上最常用的是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找到在哪些情景下、哪些因素会导致冲动行为,然后给予持续的治疗会有助于康复。此外,认知行为治疗中加入冲动行为的预防也很重要。
可帮助患者逐渐朝预期的目标变化,主要包括教育训练、危机干预等。
其他的治疗包括消防安全和预防教育、养育技巧培训、行为矫正、问题解决、放松训练等。
纵火癖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以做到完全治愈,一般预后良好,不影响自然寿命。
纵火癖患者经积极治疗后一般可以治愈。
纵火癖患者可以治愈,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纵火癖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去精神心理科复诊,了解自身精神状况,尤其是自我感觉情绪波动较大时应及时复诊。
对于纵火癖患者,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合理膳食、清淡饮食,注意营养丰富、均衡,多食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的新鲜水果、蔬菜。
适当多吃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瘦肉等,保证机体摄入足够能量。
注意限制盐分摄入,避免油腻、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少吃腌制食品,戒烟、禁酒,少喝浓茶、咖啡等饮品。
对纵火癖患者的护理,主要是帮助患者回顾自身心理发展过程,进行自我心理纠正,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
尽量减少患者与火极其相关事物的接触,引导患者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避免其压力过大、过度焦虑等。
纵火癖患者要格外注意避免药物依赖,药物治疗一定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预防纵火癖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青少年时期父母给予正确的消防安全、预防教育和心理健康引导。
及时给予遭遇家庭变故或校园暴力的青少年,以及社交技巧差和学习困难的青少年心理疏导。
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给予青少年正确的消防安全、预防教育和心理健康引导。
注意家庭关系的改善,尽量为孩子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
压力较大的人群应注意情绪的宣泄,学会放松。
染色体异常者应定期体检,明确精神是否健康,存在纵火倾向者应及时治疗。
4458点赞
[1]李凌江,陆林.精神病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23-424.
[2]亓高超.新编临床精神病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258.
[3]傅安球.实用心理异常诊断矫治手册,第5版[M].2019:157-158.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