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内脏器经盆腔底部的肌肉与筋膜间隙由会阴部脱出,称会阴疝。会阴疝有许多名称,又被称为坐骨直肠疝、耻骨下疝、阴部疝、后唇疝、道格拉斯窝疝以及阴道疝等。会阴是盆膈以下封闭骨盆出口的全部软组织结构,两侧坐骨结节的连线将会阴分为2个三角,前方称尿生殖三角,为尿生殖膈所封闭,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后方称肛门三角,为盆膈所封闭,有直肠通过。在盆底髂尾肌与耻骨尾肌之间有一薄弱点,大多数疝从这一间隙通过。会阴疝是一种罕见的腹外疝,多数是具有不同部位的腹膜和疝囊的真正的疝。多发生于40岁以上妇女中,其原因与女性的坐骨直肠窝较男性深,以及多次分娩,会阴部肌肉松弛有关。本病一般是通过手术治疗,术后情况恢复良好。
自出生时便有会阴部肿块,可见于婴儿,非常罕见。
是一种自发疝,好发于40~60岁,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5倍,原因可能与女性骨盆宽、分娩时盆底张力减低有关,也可能是肥胖、腹腔积液和复发性盆底感染所致。
通常见于盆腔大手术后,如经会阴前列腺手术、盆腔清扫、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骶骨切除术等。
疝囊穿过肛提肌而从会阴横肌前面的尿生殖膈膜中突出。该疝几乎只见于女性,由于疝出现的部位不同,又可分为阴部疝、阴道疝、阴唇疝,疝内容物可以是小肠或乙状结肠,通常还有一部分膀胱,几乎全都可以复位。
在男性,疝囊自直肠与膀胱之间下行,出现于坐骨直肠窝或会阴部紧靠中缝处。在女性,疝从提肛肌裂孔或提肛肌与尾骨肌之间脱出,可出现于坐骨直肠窝,并可继续下延而在臀大肌的下缘膨出。因此,应与坐骨疝相鉴别。病人站立时疝增大,若合并妊娠可引起难产。后会阴疝比前者少见,男女均可发生,但女性远多于男性。
会阴疝的病因主要跟先天性的解剖异常,盆底肌薄弱、张力降低,尤其是女性多次妊娠分娩、盆腔手术等相关,还有盆腔肿瘤、盆腔炎等引起盆腔压力增高等因素有关。本病比较少见,好发于生过很多孩子的人、盆底肌松弛的人、有盆腔疾病的人等人群。
有些人天生盆底肌薄弱、张力降低容易引起会阴疝,生过很多孩子的女性和做过盆腔手术的人,由于盆底肌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也容易造成会阴疝。
有盆腔肿瘤、盆腔炎的人,腹部压力增加,在进行一些活动时,容易导致腹腔脏器向会阴部脱出,发生会阴疝。
比如道格拉斯窝的异常,指肠和阴道之间的腹膜突出,但不包含腹腔脏器。道格拉斯窝向盆底部异常变深时,由于各种原因,如肥胖、便秘、慢性咳嗽等使腹压增高,造成盆底筋膜向会阴部脱出没从而形成会阴疝。
腹部脏器向下压迫,容易导致脱出。
用力咳嗽时会使腹腔内压力升高。
便秘使用力排便会使腹腔内压力升高。
干体力活时,全身用力,容易使腹腔内压力升高。
手术破坏了盆底肌群,使盆底肌功能减弱。
会阴疝属于盆底疝的一种,是相对少见的一种外科疾病,但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研究表明,生过很多孩子的女性,盆底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容易导致会阴疝的发生。而且随着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术后放疗、直肠癌扩大切除术的增加,腹腔镜外科的应用,术后盆腔粘连减少,以及患者生存时间延长等因素,会阴疝发病率的报道也在增加。
盆底功能未得到恢复,肌肉松弛。
比如道格拉斯窝发育异常的人群由于腹压增高可能导致会阴疝。
如盆腔炎、盆腔肿瘤,这些疾病容易导致腹部压力大。
破坏了盆底肌功能。
天生存在薄弱点,容易脱出。
会阴疝的典型症状是会阴部出现包块,会阴部包块平卧时可回纳,站立时明显,体检可发现会阴部缺损及其大小。大部分人是疝块较小时多位于一侧大阴唇内或肛门旁,少部分的人会出现巨大的会阴疝,更少的会出现嵌顿或绞窄,出现肠梗阻表现,此时具有手术指征。
会阴部包块,站立、快速行走或腹内压增高(劳动用力、咳嗽或用力排便)时出现会阴部包块,平卧休息后或用手上推包块时消失。
由于腹腔内脏器向下压迫,导致排尿时出现疼痛。
由于肠道蠕动受到影响导致排便后还有便意。
道格拉斯窝膨出的肿块压迫直肠,容易出现肠梗阻的症状,而出现排便困难的现象,患者需要按压肛周才能将粪便排出。
可能出现下腹部隐痛不适或者阴道、直肠部位的坠胀感。
疝囊内的组织发生嵌顿或绞窄,容易出现肠道不通的情况。
包块向外突出,与外阴及衣物摩擦,导致皮肤破损。
尿道受到挤压,导致排尿过程不顺。
如果平时出现会阴部不适及包块或其他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妇科、肛肠科等科室就诊,通过体格检查、B超、X线消化道造影等检查确诊,本病需要与会阴部血管瘤、大阴唇囊肿等疾病鉴别。
一旦发现会阴部出现包块应及时就诊。
若出现肠梗阻现象,如剧烈腹痛、停止排气排便,应立即就诊。
大多女性患者出现会阴部包块时优先考虑去妇科就诊。
患者排除妇科疾病,检查提示疝气时到普外科就诊。
男性患者出现会阴疝较少见,一般优先考虑到肛肠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包块多大?
包块是不是一直存在?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疼痛、流血、尿痛等)
生过几个孩子?
做过什么手术?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这是诊断会阴疝非常重要的一个检查,检查时可以在大阴唇或者肛门旁触及包块,平躺时可以将包块回纳进盆腔,增加腹腔压力可以使肿块变大。
通过检查可以了解疝内容物是什么,而且可以了解疝囊的血流信号。
排粪造影、同步排粪造影盆底造影、小肠或乙状结肠造影等X线检查对明确诊断会阴疝有重要价值,能了解疝内是否具有肠内容物。
CT检查可以看到盆底的异常软组织密度影,如果发现疝囊存在并且有嵌顿的,可以看肠管的水肿及血运情况。
这个动态检查不需要造影剂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是否存在会阴疝。
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可在体检时发现一些体征。会阴疝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即患者本人主诉,包括疼痛、不适,排便、排尿症状,体检及影像检查中看到疝囊。患者一侧大阴唇或肛门一侧见到大小不等、质软、无压痛包块,表面皮肤完整,无红肿,伴或不伴不适与疼痛,站立位时包块较明显,查体包块较软,可回纳,能明显触及缺损边缘。有时包块十分巨大,诊断则很明确。
是指肛门周围至生殖器外阴部位血管瘤,多属先天性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所引起,不能自行消失。成人会阴部海绵状血管瘤生长缓慢,很少能自然消退,由于患者下蹲位腹部加压时盆底下降,使得会阴部肿物突出明显,而当患者平卧位时盆底相对上升,肿块回缩,致使部分成人会阴部血管瘤临床上具有可复性包块的表现,临床上易误诊为会阴部疝。行MRI增强扫描检查提示左侧大阴唇见稍短T1稍长T2信号,边界稍欠光滑,内见条状流空影,增强后可见强化,提示血管瘤;而会阴疝通过检查一般能看到疝囊,可以鉴别。
是腺腔黏液厚或腺管先天性狭窄、分泌物排出不良或大腺管损伤导致,平卧时不能回纳。而会阴疝通过挤压可以回纳或休息后消失,以此鉴别
腹腔脏器或组织经坐骨大孔、小孔脱出。临床上极为罕见,多发生在中年以后的妇女,尤以经产妇妇女为主。在臀沟部有肿物,且随体位不同而有大小变化,肿物在骨盆高卧位时可消失,加大腹压时局部有冲击感或有肿物出现。与会阴疝发生的部位不同,可进行鉴别。
由于会阴疝较少见,而且主要是盆底组织器质性及功能性改变,目前无特殊药物治疗,只能通过加强盆底锻炼进行日常治疗,同时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该病无药物治疗。
手术修补是会阴疝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法包括传统经会阴、经腹及两者结合途径的修补手术,以及腹腔镜会阴疝修补手术。应根据患者年龄、健康情况、性活动要求,以及医院的设备和技术条件等来决定手术方式。
该法的优点是显露清楚,处理疝囊可靠,尤其疝内容物发生嵌顿及绞窄者更为合适。病人取仰卧头低位,作下腹旁正中切口。认真探查盆腔底部,尤其是阔韧带前后的好发部位,用盐水纱布垫隔开肠道,显露疝。小心将疝内容物自疝环口处牵引出,并检查有无绞窄坏死后送还腹腔。将疝囊游离后,翻入盆腔,颈部贯穿缝扎,切除多余的疝囊;若疝囊难以游离翻入盆腔,可在疝囊颈部作荷包缝合结扎。如肌肉裂隙小,可以直接缝合关闭缺损;若肌肉裂隙较大,可将阔韧带底部的下端与子宫直肠韧带相缝合,或缝合部分直肠壁,以加强修补。近年来一些学者报道,应用marlexmesh修补会阴疝,效果满意。
取膀胱截石位,在患侧阴唇的皮肤黏膜线上做“U”形切口,自前庭腺的开口处向后横过会阴至对侧的同一点上,潜行游离至疝囊,将疝囊分离并切除。尽可能地作高位缝扎及修补。该法的优点是创伤小,较易接近疝囊。但视野小,修补困难,疑有绞窄者禁用。必要时可采用联合经腹途径进行疝的还纳、疝囊的高位缝扎和修补术。
腹腔镜手术已有20余年的历史,但应用腹腔镜技术行会阴疝修补却则最近2~3年来才见有作者报道的。该手术切口小,损伤轻,疼痛不重,恢复快,有条件者可选择该方法。
坚持做提肛运动,每天做1~2次,每次坚持做15~20min左右。
会阴疝自由大到一定程度或者引起其他情况具有手术指征时才会行手术治疗,平时便是靠自己的锻炼及饮食来预防或减轻疾病发生,手术可以治愈,但有一定的复发性。
会阴疝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复发的现象,较顽固。
会阴疝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确诊会阴疝的患者一般6个月复查1次CT、B超或MR。
出现会阴疝的患者应注意吃的清淡、容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不规律进食、暴饮暴食,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如谷物、麦片等,以免便秘。
饮食宜清淡,容易消化,少渣滓,以免排粪次数增多。
有习惯性便秘或排粪不畅的病人,平时要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水果,保持粪便柔软。注意调理饮食,避免便秘或腹泻。
患者不宜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油、芥末、辣椒等。
不宜过食油腻,不宜食用带鱼、螃蟹等发物。
会阴疝的患者要注意阴道卫生,保持干燥洁净,避免性生活,加强盆底功能训练,同时保持肠道通畅,避免咳嗽、便秘等,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术后患者应注意定期换药,保持伤口干燥、清洁,不要沾水,如发现红肿、疼痛或出现渗出液,应及时告知医生。
尽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咳嗽,以及便秘等引发腹压增加。
术后患者要遵医嘱逐渐开始下床运动,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
非手术患者要注意加强盆底肌训练。
尽量保持大小便通畅,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而造成腹压增高,导致病情反复。
患者恢复期间应禁止性生活。
由于会阴疝是由于盆底肌松弛、腹内压力过大造成的,应尽量可影响的因素,来预防发生会阴疝。
尽量避免多胎妊娠,减少发生盆底肌松弛的可能。
既往有盆腔手术、盆腔炎、肿瘤的患者应注意遵医嘱复查,进行盆底肌训练,提高盆底肌功能。
既往患有慢性咳嗽、便秘的患者要积极治疗,避免长期患病导致腹压增高。
4998点赞
[1]张蕾,唐华,勇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会阴疝的价值[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09(7):497-499.
[2]杨世炜,伍兵,雷文章,宋应寒,王永.会阴部血管瘤误诊为会阴疝二例[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2016:474-475.
[3]李俊生,邵翔宇,程韬,嵇振岭.直肠癌术后会阴疝的腹腔镜治疗[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9:728-73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