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皮样囊肿是胚胎时期外胚层植入或者粘连于中胚层所形成的囊肿,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该病发展缓慢,多单眼发病,多位于眼眶外上方,根据囊肿所在位置不同有眼眶前部皮样囊肿,以肿块隆起为主要表现;眼眶深部皮样囊肿以眼球突出、移位、眼球运动受限、视力下降为主。在组织学上又有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区别,属于眼眶常见肿瘤之一。
表现为肤色正常,可以触及圆形或者椭圆形肿块,光滑质硬、有波动感、弹性好、与骨膜无粘连,可以有一定活动度,可以因为外伤发生破裂,引起局部疼痛性炎症反应。
多位于眼眶骨缝,也可以见于眼肌以及骨膜间隙或者肌锥内,骨内皮样囊肿罕见。临床表现出现比较晚,病变进展缓慢,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可以压迫眼球、肌肉,造成眼球突出、移位、视力下降,眶缘难以触及瘤体,需要影像学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眼眶皮样囊肿是一种先天发育异常所导致的良性肿瘤,是由鳞状上皮构成的上皮性囊肿。
皮样囊肿是由于胚胎时期表面外胚层植入而形成。胚胎时期,表皮与脑膜接触,随着胚胎发育,两者间出现骨壁,骨缝闭合,脑膜黏着小块表皮,埋于深层,逐渐形成囊肿。囊肿多发生于骨缝处,囊壁的纤维组织通过骨缝可与脑膜相连。另外,在胎生期由于羊膜带的压迫,使上皮植入体内,也是形成皮样囊肿的原因之一。
眼眶皮样囊肿临床上比较常见,位于眼眶良性肿瘤的第四位,在眼眶的囊性肿物中以皮样和表皮样囊肿最多见。
眼眶皮样囊肿多发于儿童、青壮年。其中,位于浅表的皮样囊肿通常发生于儿童。
眼眶皮样囊肿生长缓慢,常见于儿童、青壮年,浅表的皮样囊肿表现为肤色正常,表现为柔软、光滑有弹性的肿块,好发于眶上缘或者外上方。深部的皮样囊肿多位于眼眶骨缝,病变进展缓慢,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可以压迫眼球、肌肉出现对应症状。
肿块一般呈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痛,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眼眶上缘或外上方。若囊肿位于眼眶前部,较为表浅,常于儿童时期即可发现;若囊肿位于眼眶深部,可能包块不明显,成人期后才出现症状。
皮样囊肿位于眼眶深部或体积较大时,可压迫眼球导致眼球突出或眼球移位。
当眼眶皮样囊肿增大压迫眼球,导致血液回流障碍,可以造成眼睑和眼结膜的水肿,还可以逐渐产生屈光不正,影响视力。
眼眶皮样囊肿可以引起外伤或者自发破裂出现眼眶炎症性反应,类似于眼眶蜂窝织炎。
眼眶皮样囊肿手术摘除不彻底导致的上皮残留可以引起瘘管形成,不及时处理可能形成局部脓肿,甚至引起眼眶蜂窝织炎。
眼眶皮样囊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病情、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眼眶皮样囊肿一般因为眼眶缘或者外上方隆起肿块而就诊,有的是因为眼球突出、眼球移位偏斜、视力下降等而就诊,患者需要引起重视。
儿童时期表现为肤色正常,可以触及圆形或者椭圆形肿块,光滑、质硬、有波动感、弹性好、与骨膜无粘连、可以有一定活动度,需要及时就诊排除浅表的皮样囊肿。
青壮年时期临床表现病变进展缓慢,眼球逐渐突出、眼球偏斜移位、视力进行性下降,需要尽快至眼科检查明确深部的皮样囊肿。
一般去眼科就诊。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隆起肿块或者眼球突出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肿块有无增大现象?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眼眶隆起肿块、眼球突出、移位、视力下降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可以显示病变边界清楚,形状圆形、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声透性好,因为囊内容物性质不同可以表现无回声、中度回声、强回声改变,均有压缩性。
可以显示眶壁的骨压迫性改变即压迫性骨吸收,以及密度减低和周围的骨密度增高,称为骨硬化环。
可以显示骨骼改变以及软组织占位,囊壁的边界清楚,囊内容物密度多不均匀。因为脂类物质大部分为负CT值,可以发现病变与骨壁关系。
检查眼睛可发现有无眼底异常表现,此病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故有助于诊断疾病。
眼眶皮样囊肿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可以触及圆形、椭圆形肿块,为渐进性单侧眼球突出,病变主要位于眼眶外上方或外侧,压迫造成眼球突出、移位、视力下降等表现,配合影像学检查,眼眶X线、眼部B超、眼眶CT、眼眶MRI等,一般会明确诊断。CT显示病变内有负值区和骨吸收或破坏,但有部分囊肿内容物为均质高密度,并无负值区时诊断较困难。
出生时就有眼球突起,多在新生儿时期发现。发展快、眼球可以暴露于睑裂外,肿物有波动感,光照呈现透明样,CT常常发现肿物囊壁有骨影。
多原发于鼻窦,蔓延到眼眶,因为鼻窦开口堵塞常有负压性头疼,鼻塞、鼻腔通气不良,伴有眼球突出移位和眼球运动障碍。肿物特征是眶前部,尤其是鼻根部、眼眶内上缘,内眦部饱满可以触及有弹性、柔软、边界不清肿物,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眼眶皮样囊肿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时注意囊壁去除彻底,骨凹陷处囊壁黏附紧密不容易剔除,可以使用苯酚烧灼、酒精中和、盐水冲洗,使用腐蚀剂时注意避免眶内组织受损伤。完整的手术切除、避免手术后复发是关键。
一般无需药物治疗,术后可以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抗感染。
眼眶深部皮样囊肿手术一般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时首先凿除骨嵴、彻底分离囊壁,较大囊肿可行囊内摘除后再摘除囊壁。骨缝内容易残留上皮组织,是手术后复发的根源,需要彻底刮出,可以考虑烧灼。
眼眶皮样囊肿发展缓慢,浅表皮样囊肿可以考虑观察。一般皮样囊肿需要通过手术治疗,一般预后良好。手术彻底清除、避免复发是关键,故手术后需要进行观察。
手术可以治愈眼眶皮样囊肿,达到良好的去除和美容效果,预后良好。但若囊肿本身比较复杂,手术未清除干净,也可能会复发。
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眼眶皮样囊肿定期观察者,需要三个月复查一次,手术患者需要半年复查一次。
眼眶皮样囊肿定期观察的患者饮食无需特殊注意,平时保持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即可,但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饮食需要注意。
术后多食用高蛋白食物,如牛肉、鸡肉、鱼肉、鸡蛋、牛奶等,促进机体恢复。
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及水果,以补充维生素。
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烧烤、烟熏、腌制食物。
眼眶皮样囊肿患者的护理需要给予患者知识讲解,消除患者顾虑,嘱咐患者避免眼部外伤导致囊肿破裂。
手术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手术后需要及时使用滴眼液,遵从医嘱,定期眼科检查。
了解手术前后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情绪。
手术后密切观察切口变化,避免渗血、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孕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异常问题及时处理。
眼眶皮样囊肿是胚胎时期发生的发育异常,因此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式。
4988点赞
[1]杨培增,范先群主编.眼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葛坚,王宁利主编.眼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龚向明,钟兴武,杨晓主编.临床眼科彩色图谱[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2.
[4]高春玲等主编.现代眼科疾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08.297.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