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变性是指椎间盘发育成熟后,椎间盘含水量逐渐下降,即开始变性,是一种增龄性改变。一般表现为椎间盘退变,多伴有或可能发展成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为临床常见病症;另外由于椎间盘变性压迫神经、血管造成局部腰肌的缺血、缺氧等引起的腰痛腰酸、腰肌劳损无力等症状。若无明显症状,一般无需治疗。在腰部肌肉韧带发达,力量大的人群中,椎间盘变性的继续发作发展概率大大下降。
椎间盘变性主要是腰椎间盘退化所致,好发于中老年人、更年期女性、久坐不动者、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有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病史者,其诱发因素主要为炎症、外伤等。
主要是腰椎间盘退化导致的,青少年腰椎间盘水分比较充足,弹性比较好,能够很好地缓冲腰部椎体的震荡和减轻摩擦的作用,但是在青春后期,腰椎间盘内部的水分就会逐渐的流失,椎间盘部位的脆性就会逐渐的增大,从而就会导致腰部椎体间隙逐渐的变窄,导致椎间盘变性的发生。
椎间盘在正常情况下为无血管组织,然而在椎间盘突出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血管形成,同时伴有炎症反应。
受过明显外伤或多次不明显创伤可加快椎间盘变性的速度。
营养供养减少,椎间盘细胞活力降低、衰老、凋亡,会造成椎间盘构成和组织的改变。
目前在国内对椎间盘变性的流行病学尚无权威资料。
年龄较大者易患椎间盘变性。
因为内分泌的改变,出现骨质疏松及骨关节、韧带退化等,导致椎间盘变性。
例如出租车司机、办公室文员等。
此类人群患椎间盘变性会增加。
营养供应减少后可导致发生椎间盘变性。
椎间盘变性一般不会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因出现腰间盘突出症或颈椎病时进行检查才发现椎间盘变性,部分患者会有腰痛、颈椎疼痛或下肢疼痛的症状,其并发症包括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
椎间盘变性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患者会有腰部疼痛,颈椎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偶尔会有运动障碍症状,仅于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椎间盘变性,或因并发症就诊时才诊断为椎间盘变性。
椎间盘变性会导致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进而压迫周围的组织,由于相邻的组织受到压迫、刺激,由此产生颈部、肩部、腰部疼痛、放射痛、肢体麻木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椎间盘变性导致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狭窄,使相邻部位受压、刺激而产生的病变,多为退行性椎管狭窄,患者以疼痛、四肢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等一系列神经受压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当患者产生疼痛、肢体麻木无力等临床症状或严重的并发症可到医院就诊,通过X线、CT、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椎间盘变性,暂无需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腰部疼痛、颈部疼痛或肢体麻木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若患者已经明确诊断并发症,如椎间盘脱出,进行非手术康复治疗可到康复科。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疼痛、麻木等)
出现不适症状多长时间了?
出现不适症状的具体部位在哪?
既往有无创伤病史?
之前是否在其他医院进行过治疗?
X线下可以显示患者椎体边缘是否有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滑脱的现象,同时可以显示椎间盘骨性结构的状态是否良好。
CT检查结果显示椎间盘的高度是否降低,椎间盘是否有真空变性的现象产生。
磁共振检查可以更为全面的显示椎体的形态、骨性结构,以及椎间盘周围其他软组织结构的形态。
椎间盘变性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诊断:
在X线检查下发现椎体边缘有骨质增生现象。
CT断层图像可以显示椎间盘高度降低,同时可以显示椎间盘出现真空变性,大部分为氮气,且显示椎间盘内有不规则的气体密度区。可以看到许莫氏结节,此为椎间盘突出的髓核经相邻的椎体软骨进入椎体松质骨内,进而形成的压迹。
在磁共振成像中,显示椎体的结构呈现非均质形态,为灰色或者黑色,同时椎间盘高度呈不同程度的降低甚至塌陷,有时伴有椎间盘弥漫性膨出,或者局限性的突出、脱出甚至游离。
椎间盘变性通过X线、CT、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暂无需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椎间盘变性患者如果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则无需治疗,有腰部疼痛、颈部疼痛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和其他多方面治疗,如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
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疼痛的临床症状,不能根治椎间盘变性引起的并发症。
适用于炎症反应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如阿莫西林。
适用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如布洛芬。
适用于压迫神经根的患者,可以修复受损神经,增强神经细胞活力,如谷维素、甲钴胺。
可以通过经腹椎间盘手术、椎体融合术直接切除病变腰椎间盘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而达到治疗目的。
微创手术可以避免常规开放性手术损伤过大的问题,在显微外科和关节内窥镜的辅助下减少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物理治疗主要体现为牵引治疗,牵引主要以机械的力度牵拉椎间隙,而减轻椎间盘的内压,使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稍减轻,一般建议患者配合卧床休息。
椎间盘变性通常不能治愈,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但如果有疼痛的临床症状,患者需要根据医嘱进行复诊,避免产生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等并发症。
椎间盘变性经过治疗后,不能彻底治愈。
椎间盘变性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椎间盘变性患者一般不需要复诊,若出现明显症状的患者根据医嘱进行复诊。
椎间盘变性患者在饮食方面无特殊禁忌,营养丰富即可。
椎间盘变性患者无需特殊护理,合理控制体重,适当运动,注意保暖即可,同时也要注意观察身体是否出现其他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并积极就医。
尤其是在冬季注意腰部和关节部的防寒,减缓椎间盘老化。
在椎间盘变性的治疗预防中占重要地位,尤其对有疼痛临床症状的病人,应减少运动量,在疼痛症状减轻后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开展运动,注意腰背部肌肉的锻炼循序渐进。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恢复。
椎间盘变性患者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其他症状,若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椎间盘变性主要是由于退行性病变所致,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多进行腰背部肌肉的锻炼等,可以预防椎间盘变性的发生。
经常运动,防止肥胖,目前认为低强度、持续时间长的运动,有慢跑、游泳;避免久坐不动,争取每周至少5天、每天30分钟以上的中等量运动。
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受冻。
注意多进行腰背部肌肉的锻炼,保持脊柱生理弯曲,增强腰椎稳定性。
4430点赞
[1]马文庭,郑宝森.椎间盘变性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4,25(006):362-363.
[2]钱文武,成意,余利鹏等.退变性腰椎滑脱症Modic分型和椎间盘退变分级的关系[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2,032(006):825-830.
回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