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宫内膜样肿瘤良性极少见,交界性也不多,而恶性宫内膜样癌多见。卵巢宫内膜样肿瘤是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一种类型。卵巢宫内膜样肿瘤多发生在更年期或绝经后,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很少发生在青春期前女孩和婴幼儿。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持续排卵等有关。临床症状可有阴道不规则出血、腹胀、腹痛、腹部肿物等。卵巢宫内膜样肿瘤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必要时辅助化疗。恶性多见,发展迅速,不易早期诊断,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卵巢宫内膜样肿瘤恶性多见,其预后不良。
卵巢宫内膜样肿瘤按照病理学分类为以下几种:
单纯宫内膜样腺瘤和囊腺瘤极少见,大多数为腺纤维瘤和囊腺纤维瘤。一般中等大小,表面光滑,与浆液性腺纤维瘤及囊腺纤维瘤相似。
发生于腺纤维瘤及囊腺纤维瘤较多。外观与良性瘤相似,镜下可见腺上皮有非典型增生,根据腺上皮增生、细胞核异型性等可分为轻、中、重3级,但无间质浸润。分别是轻度非典型增生、中度非典型增生、中度非典型增生。
组织学上与原发于子宫体的宫内膜腺癌极相似,后者的所有类型均可发生。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6%~31%。
根据腺体形态排列结构及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可分成3级:
高分化(Ⅰ级),分化较好,以腺体结构为主,有少量核分裂象。
中分化(Ⅱ级),实性部分约占1/2,腺体形态不规则,有多量小腺体彼此相连,核分裂象明显。
低分化(Ⅲ级),腺体结构已很少见,肿瘤细胞大量增生破坏了腺腔,形成弥漫一片,核分裂象增多。
可分为同源性及异源性,同源性中以癌肉瘤为主,瘤实性中等大小,表面不规则,呈分叶或结节状,镜下可见腺癌和肉瘤成分。异源性为中胚叶混合瘤,肿瘤内有腺癌和从中胚叶衍化而来的各种成分,如软骨、横纹肌、骨等各种组织。
肿瘤大小不等,圆或不规则形。切面以实性为主,也可有囊性,常伴有出血、坏死。
卵巢宫内膜样肿瘤的发病原因一直未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持续排卵等有关。好发于接近于绝经年龄的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癌变。
卵巢宫内膜样肿瘤的发病原因一直未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持续排卵等有关。其遗传学与CTNNB1和PTEN体细胞突变有关,其组织来源可能为卵巢生发上皮向子宫内膜样上皮化生,故常见内膜样腺癌合并浆液性或黏液性腺癌,故与来自卵巢内早已存在的子宫内膜异位灶相关。
卵巢宫内膜样肿瘤目前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多发生于更年期或绝经后的人,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能是因为绝经后妇女的卵巢缺少孕激素的保护,容易发生癌变。
卵巢宫内膜样肿瘤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不规则阴道出血等。少数恶性卵巢宫内膜样肿瘤,可引起胃肠道或泌尿系统相关症状,例如食欲差、尿频、尿急等。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亦可能会发生癌肿破裂和肿瘤转移等并发症。
卵巢肿瘤均可引起阴道不规则出血,表现为月经前后阴道的出血,或月经期延长、月经中间出血。绝经后女性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
出现单侧的盆腔肿物,当肿瘤较大时,可自行摸到。
恶性卵巢宫内膜样肿瘤常生长迅速时,可出现腹水,出现腹胀、腹痛症状。
恶性卵巢宫内膜样肿瘤最多见,出现食欲下降的症状。
恶性卵巢宫内膜样肿瘤生长迅速,与邻近器官或组织粘连,甚至侵犯周围组织,可引起胃肠道或泌尿系统相关症状,例如食欲差、尿频、尿急等。
含蒂的肿瘤可引起扭转,破裂。造成肿瘤在腹腔内的播散和转移。
肿瘤亦可随血流、淋巴液转移。若转移到肺部,可引起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状;若转移到肝脏部位,则可有右上腹疼痛、腹胀等表现。
卵巢宫内膜样癌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高危人群(如年龄≥48岁的绝经后女性等),要定期进行(CA-125、阴道B超)筛查。对于出现腹胀、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患者更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通过B超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黏液性肿瘤相鉴别。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不知原因的突发性的腹痛,腹胀。
阴道的不规则流血。
可自行触摸到腹腔包块。
如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120∶
发生突然地恶心,呕吐以及腹痛,可能是肿瘤发生蒂扭转。
阴道出现大出血,出现血压下降、大汗淋漓等休克症状。
大多数患者应优先考虑去妇科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出现这些症状多长时间了?
腹痛的部位具体是哪里?
腹痛的性质是什么?(持续性还是阵发性,钝痛、刺痛还是隐痛)
是否已经绝经?
有无其他病史?
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对患者腹部进行检查,查看患者腹部有无膨隆,提示是否腹胀;触摸患者腹部,查看患者腹痛的部位,有无压痛、反跳痛等。
妇科检查包括对外阴、阴道、宫颈、附件等的检查,可判定子宫和双侧卵巢有无增大、压痛、与周围粘连的情况。
肿瘤标志物检查(CA-125),CA-125是卵巢癌的一种特殊标志物,CA-125可在血清检查中发现。有助于诊断卵巢宫内膜样肿瘤。
腹部B超可以检查出腹部肿瘤、炎症积液、子宫等各种情况。可了解肿物的性质、部位等,有助于诊断卵巢宫内膜样肿瘤。
腹腔镜检查主要通过摄像头伸入到腹腔里面,来了解目前腹腔里面具体脏器的情况。可在腹腔镜下发现肿瘤,有助于诊断。
从患者体内切取、钳取或穿刺等取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技术。这是诊断病理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对绝大多数送检病例都能做出明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被作为临床的最后诊断。可了解肿瘤的性质,可确诊卵巢宫内膜样肿瘤。
医生确诊卵巢宫内膜样肿瘤,需结合病史、典型表现、辅助检查情况作出判断。
卵巢宫内膜样肿瘤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偶有不规则子宫出血等。
实验室检查见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A-125等升高。
B超、组织病理学检查、腹腔镜检查发现肿瘤。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壁衬覆宫内膜上皮及间质,往往因周期性剥脱而残存无几或完全消失,因囊肿内充盈陈旧性血液,亦称卵巢巧克力囊肿,故囊壁具有噬含铁血性黄素细胞,而不同于卵巢宫内膜样肿瘤。
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仅次于浆液性肿瘤,良性较多,占77%~87%,交界性约10%其余为恶性。一般表现为腹部肿物、腹胀、腹痛或压迫症状。晚期出现恶病质消瘦、少部分患者也可有月经改变。卵巢宫内膜样肿瘤恶性肿瘤较多见,主要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以鉴别诊断。
卵巢宫内膜样肿瘤根据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等决定手术及辅助化疗,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性质来选择手术范围。
主要是化学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异环磷酰胺、顺铂、紫杉醇,通过化疗,可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的复发。化疗方案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而定。
卵巢良性宫内膜样肿瘤治疗施行患侧卵巢、卵管切除术。卵巢交界性宫内膜样肿瘤施行患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或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卵巢恶性宫内膜样肿瘤对于年轻、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在符合指征的情况下可考虑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全面分期手术或者行肿瘤细胞减灭术,适用于术前或术中评估为中晚期的卵巢癌患者及部分复发患者。
卵巢宫内膜样肿瘤的预后需根据肿瘤的性质而定,良性、交界性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很少复发,恶性肿瘤受肿瘤的分期、组织学类型、手术后残留病灶的大小、化疗方案、年龄、身体一般状况等因素影响,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患者结局一般较好。部分患者可出现性功能减退、泌尿系统不适、精神抑郁等后遗症。
经过正规治疗后,良性、交界性的卵巢内膜样肿瘤可以治愈,很少复发。
总体而言,如果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大部分患者结局较好。
子宫附件全切术指的就是把子宫以及卵巢、输卵管等组织全部切除,而卵巢本身的功能是分泌雌激素,从而调节性功能。卵巢卵巢和子宫被切除,势必会影响到内分泌,导致性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平时可表现为阴道黏膜萎缩干燥、性反应降低、性欲减退、性高潮困难等。
女性泌尿系统与生殖系统属于雌激素依赖性器官。子宫和附件切除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泌尿系统失去支撑,从而出现尿道周围弹力组织萎缩或者变薄,严重时还会引起尿失禁症状,当女性在咳嗽或者打喷嚏、大笑时,产生压力和震颤就会引起漏尿。
正常情况下,中枢系统与女性的子宫及卵巢的内分泌的调节会形成一个反馈系统。但是子宫附件全部被切除之后就会到反馈环节被破坏,尤其雌激素水平下降或消失时会干扰中枢神经的功能,不能正常分泌和代谢神经递质。严重时可引起焦虑抑郁、情绪低落、焦虑等症状,同时可伴随着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表现。
本病若非恶性肿瘤,可6个月复查一次。若为恶性肿瘤,则出院后1个月复查,往后每3~6个月复查一次。检查包括盆腔及腹腔B超、CT检查、体格检查等,观察肿瘤有无复发。
卵巢宫内膜样肿瘤患者以促进症状减轻并消退,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合理控制总热量,合理营养物质分配,合理餐次分配,忌食辛辣温热食物,慎食肥甘油腻之品。
补充热量与蛋白质,供给应充足可以多吃一些牛奶、鸡蛋、瘦猪肉、牛肉、兔肉、鱼肉、禽肉、豆制品等;如患者厌食油腻、荤腥,可选吃奶酪、鸡蛋饼、咸鸭蛋等。平时还应多吃蜂蜜以及米、面等谷类食品。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如油菜、菠菜、番茄、洋葱、芦笋、山楂、鲜枣、小白菜、猕猴桃、海带等。如恶心严重,可以进食菜汁,也可以吃些清爽的凉拌菜和水果。
多吃增强免疫力的食品,如香菇、银耳、黑木耳、蘑菇等,以及动物肝、鱼肝油、胡萝卜、莴笋叶等富含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食物。
合理布置三餐时间,早、晚餐应分别安排在清晨6时前、晚上7时后,延长用药和进食时间间隔,减少药物反应。
防止用胡椒、芥末等刺激性调味品以及邮件、熏烤食物。
注意饮水,每天不少于2000毫升,以减轻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安慰,促进毒素排泄。牛奶、豆浆和绿豆汤类饮品有助于排出癌细胞释放的毒物。
忌烟、酒。
忌葱、蒜、椒、桂皮等刺激性食物。
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
忌羊肉、狗肉、韭菜、胡椒等温热食物。
卵巢宫内膜样肿瘤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加强术后伤口的护理及注意引流情况,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注意放疗、化疗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用药的注意事项等几方面,同时要注意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定期复诊。
要注意要伤口清洁、干燥、清洁,定期换药,若有引流管则需注意患者引流液的性质、数量,在伤口愈合前避免剧烈活动,术后若情况允许,要争取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预防肠粘连。
在接受放疗的期间或治疗后,可能会出现皮疹、皮肤破溃、胃肠功能紊乱等不良反应,此时应注意避免摩擦或清洗放射区皮肤,避免刺激皮肤,加重不适或导致感染,针对皮肤破损应注意消毒保护,避免继发感染,若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时应及时告知医生。
需熟悉各种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若出现相关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患者可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手术患者需卧床休息,遵医嘱才可下床活动。
患者术后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注意私处的清洁,勤换内裤。
术后患者应注意引流量和体温变化,及大小便情况。如出现发热,腹泻,血尿等症状应及时呼叫医生处理。
在放化疗期间,可能因放化疗本身的副作用出现消化道和代谢的相关反应,患者及时报告医生,遵从相关的医嘱。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如有异常应及时就诊。
卵巢宫内膜样肿瘤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其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尤为关键,故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筛查。
对于接近于绝经年龄的女性、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有相关家族史的人群等高危群体应定期体检,每年行阴道B超,CA125等检查进行筛查,以求早发现、早干预。
该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阶段尚无确切有效的预防措施。
4062点赞
[1]卢淮武,林仲秋.《2018NCCN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及原发性腹膜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5(34):526-536.
[2]王在恒,于喜法,龙华,张鑫.卵巢子宫内膜样癌42例临床病理特点[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8).
[3]高晓研.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的病理学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18),3534.
[4]张洁,欧阳艳红.卵巢子宫内膜癌的病因分析及临床特点[J].临床合理药学,2014,7(09):113-114.
[5]赵宇.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卵巢癌临床特点和恶变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
[6]王世阆.卵巢疾病[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14-215.
[7]陈乐真.妇产科诊断病理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85-286.
回复快